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微生物
6014100000009

第9章 人类常见的几种病毒

病毒的发现标志着人类对于微生物的认识又深入了一大步。病毒比一般的微生物特别是细菌要小很多,是微生物的一种。病毒,顾名思义,听着都觉得吓人。肯定是一个一心一意制造疾病的家伙。简单理解,病毒就是一类,具有遗传、复制等生命特征、不具有细胞结构的微生物。病毒单独存在时,不会生长、繁殖,像一个没有生命的非生命体。然而,一但侵入其他生物的活细胞中,就能够生长繁殖,对生物体产生很大的影响。比如,麻疹病毒。病毒一般只有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它,它比细菌小得多,有的病毒,几千个拼接起来才有一个杆菌那么大。

入侵到动物细胞内的病毒叫做动物病毒,防止动物病毒入侵人体是关系到人类健康的关键。动物病毒进入到细胞是利用细胞的吞噬作用,随后它会潜伏一段时间,待到周围的警戒解除以后,便开始增殖。被病毒侵入的细胞一般不进行再分裂,它们持续地释放出病毒颗粒。动物病毒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许多疾病,狂犬病就是其中的一种。人被疯狗咬伤后,病毒就会随着疯狗的唾液由伤口侵入人体,使人患上狂犬病,危害人的神经系统,得病者的死亡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病毒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危害,引起神经组织的疾病有狂犬病、脑膜炎和小儿麻痹症;侵染皮肤而引起的疾病有水痘、天花、麻疹等;还有最常见的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这类引起内部器官病变的疾病;它还能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引起农副产品的减产。

由于病毒的个头太小,以至于在发现它的存在后又过了几十年,直到20世纪40年代,人们才用新发明的显微镜真正看清楚了它的本来面目。

1.病毒中的明星——流感病毒

流感病毒对于我们大家来说并不陌生,相信差不多每个人都跟它打过交道,电视里经常会播放治疗病毒感冒的药物广告,可以说流感病毒是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的,堪称是病毒中的明星。科学家和医学家们想尽了办法要将它置于死地而后快,医院药房里对付它的药就有上百种。

流行性感冒病毒简称流感病毒,是一种造成人类及动物患流行性感冒的RNA病毒,在分类学上,流感病毒属于正黏液病毒科。它由空气迅速地传播,造成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并在世界各地常会有周期性的大流行。流行性感冒病毒在免疫力较弱的老人或小孩及一些免疫失调的病人身上会引起较严重的症状,如肺炎或是心肺衰竭等。

流感病毒呈球形,直径在80~120纳米之间。新分离的毒株则多呈丝状,丝状流感病毒的长度可达400纳米。

由于流感病毒感染会降低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清除和黏附异物的能力,所以大大降低了人体抵御呼吸道感染的能力,因此流感经常会造成继发性感染。由流感造成的继发性肺炎是流感致死的主要死因之一。

防治流感病毒一方面要尽量作出准确的预报,加强流感病毒变异的检测,以便进行有针对性地疫苗接种;另一方面是切断流感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流感病毒依靠飞沫传染,尽早发现流感患者,对公共场所使用化学消毒剂熏蒸等手段可以有效地抑制流感病毒的传播;对于流感患者,可以使用干扰素、奥司他韦、金刚烷胺等药物进行治疗。干扰素是一种可以抑制病毒复制的细胞因子,奥司他韦可以抑制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成熟的病毒离开宿主细胞,金刚烷胺可以作用于流感病毒膜蛋白和血凝素蛋白,阻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还有迹象显示板蓝根、大青叶等中药可能有抑制流感病毒的活性,但是未获实验事实的证实。除了针对流感病毒的治疗,更多的治疗是针对流感病毒引起的症状的,包括非甾体抗炎药等,这些药物能够缓解流感症状,但是并不能缩短病程。

2.21世纪的瘟疫——艾滋病毒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是在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艾滋”是英语缩写AIDS的音译,曾译为“爱滋病”、“爱死病”。它分为HIV-1型和HIV-2型,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HIV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T4淋巴细胞,致使人体抵抗能力过剩,从而产生疫苗,以供他人使用。艾滋病病毒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体成为抵抗各种疾病的载体。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抵抗能力过剩,丧失复制免疫细胞的机会,从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13年,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他们外表看上去正常。

在室温下,液体环境中的HIV可以存活15天,被HIV污染的物品至少在3天内有传染性。近年来,一些研究机构证明,离体血液中病毒含量的多少决定离体血液中HIV病毒的存活时间,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在未干的情况下,即使在室温中放置96小时,仍然具有活力。即使是针尖大小的一滴血,如果遇到新鲜的淋巴细胞,艾滋病毒仍然可以在其中不断复制,仍然可以传播。病毒含量低的血液,经过自然干涸2小时后,活力才丧失;而病毒含量高的血液,即使干涸2~4小时,一旦放入培养液中,遇到淋巴细胞,仍然可以进入其中,继续复制,所以,含有HIV的离体血液可以造成感染。但是HIV非常脆弱,液体中的HIV加热到56℃10分钟即可灭活。如果煮沸,可以迅速灭活;37℃时,用70%的酒精、10%的漂白粉、2%的戊二醛、4%的福尔马林、35%的异丙醇、0.5%的来苏水和0.3%的过氧化氢等消毒剂处理10分钟,即可灭活HIV。

艾滋病毒也并不是完全地无懈可击。它们不能在空气中、水中和食物中存活,只能在血液和体液中活的细胞中生存,离开了这些血液和体液,这些病毒就会很快死亡。只有带病毒的血液或体液从一个人体内直接进入到另一个人体内时才能传播。它也和乙肝病毒一样,进入消化道后就会被消化道内的蛋白酶所破坏。因此,日常生活中的接触,如共餐、握手、接吻,生活在同一房间或办公室,接触电话、门把、便具,接触汗液或泪液等都不会感染艾滋病。

“如果不采取有效地控制措施,到下世纪初中国艾滋病的感染者数量将达到100万,到2010年感染者数量有可能达到1000万。”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专家和熟悉中国艾滋病疫情的国内专家估计,“若现在采取有效措施,则有可能把艾滋病的流行控制在较低水平,在2010年时感染者数量可能不会超过150万。”

卫生部部长张文康说:“如果现在不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泰国和印度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泰国报告的艾滋病病例数仅次于美国、巴西和坦桑尼亚,而印度由于前几年放松警惕而导致艾滋病大规模流行,感染数字是目前全世界最高的。

在国务院印发的《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提出,艾滋病防治工作总目标及近期和远期防治工作目标是: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普及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相结合的机制,控制艾滋病的流行与传播。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的年增长率到2002年控制在15%以内,2010年感染人数控制在150万以内。

3.最使人尴尬的顽固病毒——乙肝病毒

目前,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约60%~70%,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约占总人口的7.18%,以此计算,全国约有9300万人携带乙肝病毒,其中乙肝患者大约有3000万。

对于肝病患者来说,对亲情、婚情、社交、入学、就业、出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甚至歧视,使生命无可避免地蒙上了悲哀的色彩。生命对于每一个人来讲都非常重要,对于这一群弱势群体来讲更为重要,他们对于治病、对于健康无所适从,到处求医,什么新的方法都尝试过了,到头来都是以无奈和失落而告终,广泛地认同“乙肝无治论”。因为这样,无数人失去了治疗的信心,就是“乙肝无治论”这句话使好多患者丧失了治疗时机。但是,受害的都是患者,由于长期以来得不到治疗,工作的繁忙,心理的压力,病毒不断地发展,延误了治疗时间,发展到肝硬化、肝腹水、肝癌。最后形势越来越严重,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乙肝病毒可存在于人的血液、汗液、唾液、尿液、眼泪、精液、阴道分泌物、月经排出物、母乳、腹水关节液、脑脊液中。传播方式有多种,如通过血液传播、血液制品传播、医源性传播、婴垂直传播、交叉感染传播、密切接触传播等。得了乙肝,坚持正规、正确的治疗是可以治好的。

防患于未然才是对付乙肝的最好的方法,乙肝病毒非常顽固,下面是预防乙肝的几点建议。

1、接种乙肝疫苗;2、不去卫生条件差的地方餐饮;3、乙肝病人的日常生活用具应与家人分开使用,并定期消毒;4、不去非正规医疗机构看病;5、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者的配偶及密切接触者应查肝功和乙肝病毒感染指标,如果乙肝病毒感染指标阴性,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4.手足口病的罪魁祸首——肠道病毒EV71

肠道病毒71型,英文名为Human enterovirus 71,简称EV71,是引起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的罪魁祸首,它是一种肠道病毒。肠道病毒一般是以数字命名的,排列顺序代表着它们被发现的先后次序。按顺序,这种病毒被命名为肠道病毒71型。

20世纪7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匈牙利相继爆发了EV71疫情,它的特点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主要特征。仅保加利亚就有超过750例的病例,44人死亡,149人致瘫。英国1994年第4季度爆发了一起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疫情遍布英格兰威尔士,患者大多1~4岁,大部分病人症状平和。该国1963年以来的流行病资料显示,手足口病流行的间隔期为2~3年。日本是手足口病发病较多的国家,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由柯萨奇、EV71引起的大规模流行。20世纪90年代后期,EV71开始在东亚地区传播。1997年马来西亚发生了主要由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流行,4~8月共发生2628例病例,仅4~6月就有29例病人死亡。死者平均年龄1.5岁,病程仅两天。

柯萨奇是人们最早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后来发现的柯萨奇病毒A组4型、5型、9型、10型以及B组2型和5型等肠道病毒也可引起手足口病。自1969年首次分离出EV71以来,人们逐渐认识到EV71是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此病常见全家发病,并可造成局部爆发流行,传染性强。成人也可患病,但病情多较轻,患者以4~5岁以下小儿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5、6月份为多发。潜伏期2~5日。传播途径不仅是粪-口传播,病毒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人群密集处易发生病毒的流行,幼托机构内的学龄前儿童是感染EV71的高危人群。

感染初期患者表现为低热、流涕、口痛、食欲下降、呕吐、腹泻等。口腔黏膜出现小疱疹,常分布于舌、硬腭、颊黏膜,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咽部及牙龈等,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在口腔病变的同时,皮肤可以出现斑丘疹,以手足为多见。皮疹主要分布于手背、指间,偶见于躯干、臀部、大腿、上臂等处,呈离心性分布。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直径约3~7毫米,质地稍硬,几个至数十个不等,2~3日自行吸收,不留痂。大多数为良性过程,多自愈,但可复发,有时伴发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在马来西亚、我国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地爆发的手足口病中,均出现与EV71感染有关的严重中枢感染,甚至发生致死性脑病、肺出血和心肌炎猝死。EV71累及神经系统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1~2岁幼儿发病率最高。

防治肠病毒必须从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着手,做好预防措施。除了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外,要经常正确洗手,注意饮食、饮水必须煮熟、煮沸。在EV71流行期间,如果饮用水源取自地下水,更应该注重水的消毒问题。对于肠病毒患者所接触过的物品及病患排出之口鼻污染物、粪便所污染的器具,必须加以消毒以减少肠病毒的蔓延,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应多补充水分,多休息,尽量减少外出以避免传染他人。家中如果出现第二个受肠病毒感染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他的严重程度可能提高,因为他所接受的病毒量往往较高。在环境卫生上,必须维持居家环境的通风与清洁,建立良好的下水道系统。肠病毒流行期间更应减少出入公共场所,如此才能减少肠病毒的伤害。

5.病毒里的黑色风暴——SARS

谈起2003年的那场SARS风暴,很多人都还记忆犹新。学校封闭了,商场冷清了,上街都戴起了口罩,开始储备板蓝根和大萝卜,家庭、单位和街道等场所弥漫着消毒液的刺激性气味。真可谓是“全民皆兵”。

那么,SARS的真面目究竟什么样呢?原来,SARS病毒是一种冠状病毒的一个变体,它就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科学家们说,变种冠状病毒非常独特,以前从未在人类身上被发现,与流感病毒有亲缘关系,科学家将它命名为“SARS病毒”。

1937年,冠状病毒首先从鸡身上分离出来。1965年,分离出第一株人的冠状病毒。在电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它的外膜上有明显的棒状粒子突起,使它的形态看上去像中世纪欧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为“冠状病毒”。冠状病毒感染在世界各地极为普遍,能够感染多种哺乳动物和鸟类,有些可使人发病。到目前为止,大约已经发现了15种不同的冠状病毒株。

冠状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儿童感染率较高。另外,还可引起婴儿和新生儿急性肠胃炎,主要症状是水样大便、呕吐、发热,每天可拉10余次,严重者甚至出现血水样便,引起神经系统综合征的情况很少。

那么,冠状病毒有没有预防的办法呢?冠状病毒在秋冬和早春是感染的高峰,它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经口液、喷嚏、接触传染,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但是病毒对热敏感,紫外线、来苏水、1%克辽林、0.1%过氧乙酸等都可在短时间内将病毒杀死。

6.与病毒抗争的凯歌——牛痘与天花

天花的名字虽好听,但千万别被它所迷惑,因为它发病后会在你的脸上留下它经过的痕迹——麻子,很可能使你变得丑陋;更有甚者,它也许会让你丧命。

但是现在我们人类已经征服了它,用不着再为它担惊受怕了。这个曾困扰世界各国的难题已经得到了解决,我们现在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天花病毒的侵扰,可以说,它再不能逞能了,我们已经完全控制了天花病毒。

天花病曾经是世界上严重危害人类的传染性疾病之一,几千年来,使千百万人死亡或毁容。180年前,英国发明了预防天花病的牛痘疫苗,但天花病患者的死亡率仍高达三分之一。后来,发达国家逐步控制了这种疾病,但非洲农村仍有流行。自1967年进行最后一次大规模消灭天花的活动后,现在,天花病的病毒只保留在一些国家的实验室中,以供研究之用。

牛痘可预防天花是在1796年被医生琴纳发明的,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小故事。

1796年5月17日是琴纳47岁的生日。这天,琴纳的候诊室里一清早就聚集了很多好奇的人。屋子中间放着一张椅子,上面坐着一个八岁的男孩菲普士,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糖果。琴纳正在等一个人,在男孩身边走来走去显得有些焦急不安。

不久,一位包着手的女孩来了,她就是挤牛奶的姑娘尼姆斯,琴纳所等的人正是她。几天前她从奶牛身上感染了牛痘,手上长起了一个小脓疱。今天他要大胆地实施一个几十年日思梦想的计划了,他要把反应轻微的牛痘接种到健康人身上去预防天花。

琴纳用一把小刀,轻轻地在男孩左臂的皮肤上划了一条小痕,然后从挤牛奶姑娘手上的痘痂里取出一点点淡黄色的脓浆,并把它接种到菲普士划破皮肤的地方。两天以后,男孩便感到有些不舒服,但很快地就好了,菲普士又照样活泼地与其他孩子们一起在街上嬉闹玩耍了。菲普士非常顺利地挨过了牛痘“关”。现在摆在琴纳面前最主要的事情是证明菲普士今后再也不会传上天花。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么目的就达到了,而牛痘的接种就是真正成功了!过了一些时候,琴纳从天花病人身上取来了一点痘痂的脓液,接种在菲普士身上。这是一个关键的时刻,也是琴纳感到特别紧张、担心的日子。因为如果接种的牛痘不能预防天花的话,那么菲普士就将因此患上严重的天花,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

然而,菲普士很健壮,一星期过去了,又一星期过去了,什么事情也没发生。以后,又接着做了一批批试验,牛痘预防天花的作用被进一步证实了。是的,胜利了!牛痘疫苗预防天花的试验终于获得了成功!琴纳成功的消息传遍了整个欧洲,同时也传遍了全世界。

7.动物也感冒——禽流感

禽流感可把饲养禽类的农民朋友们害苦了。家禽等禽类农产品价格大幅降低,并明显滞销。禽流感真是闹得“鸡犬不宁”啊!大家走亲访友时常常忘不了互相叮咛一句:“禽肉和蛋类一定做到全熟,半熟不熟的可千万别吃,小心得禽流感”。

那么,禽流感到底是何方神圣?原来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一种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按病原体类型的不同,禽流感可分为三大类,分别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禽流感。非致病性禽流感不会引起明显症状,仅使染病的禽鸟体内产生病毒抗体。低致病性禽流感可使禽类出现轻度呼吸道症状,食量减少,产蛋量下降,出现零星死亡。高致病性禽流感最为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事实上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概率很小,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的因素阻止了禽流感病毒对人类的侵袭。首先,禽流感病毒不容易被人体细胞识别并结合;第二,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由于含碱性氨基酸数目较多,使它在人体内的复制比较困难;第三,所有能在人群中传播的流感病毒,它们的基因组必须含有几个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断,而禽流感病毒没有。但是我们还是发现了人类感染禽流感的病例。1997年5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发现一例3岁儿童死于不明原因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同年8月经美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以及WHO荷兰鹿特丹国家流感中心鉴定为禽甲型流感病毒A(H5N1)引起的人类流感。它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这是世界上首次证实流感病毒A(H5N1)感染人类。

面对沸沸扬扬的禽流感的可怖传闻,我们还是采取一些预防措施为好。作为个人来讲,如果接触人禽流感患者,应穿隔离衣、戴口罩、戴手套;接触后应洗手。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平时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未熟的肉类及蛋类等食品;还有,就是不要去疫区旅游,重视室内通风消毒。

8.关于口蹄疫常见问题——有问必答

什么是“口蹄疫”?

“口蹄疫”是一种由病毒(Virus)感染偶蹄类动物(如猪、牛、羊、鹿等)所产生的疾病,这种疾病的特征为受感染的偶蹄类动物的口、足等部位皮肤会出现水泡,而造成部份动物死亡,影响畜牧产业的发展,因此普遍受到各国的重视。

哪些动物会患“口蹄疫”?

“口蹄疫”病毒所感染的对象仅为偶蹄类动物,绝对不会感染其他家畜及鸡、鸭等家禽。

猪的“口蹄疫”会传染给人类吗?

人类可以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而患口蹄疫,但这种情况很罕见,因为口蹄疫病毒对胃酸敏感,所以人类通常不会通过食用肉类而感染口蹄疫病毒。在英国,最后一次确认人类患口蹄疫是在1967年。在欧洲大陆,非洲以及南美也只有很少感染案例。口蹄疫感染人类的症状包括不舒服、发烧、呕吐、口腔组织发生红色溃疡腐烂(表面腐蚀性水疱)、偶有皮肤小水疱。对于人类,值得注意的是,该症状与另外一种病毒疾病的症状类似,这种疾病就是“手足口病”,它更频繁地发生在人类身上,特别是小儿;这种疾病是由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另一种病毒引起,它是一种称为柯萨奇A病毒的肠道病毒。因为口蹄疫很少传染人类,但在动物间会以非常快的速度传染,所以它对农畜业的危害比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要大得多。当口蹄疫疫情流行时,将导致世界各地农民的大量畜类被销毁以及来自牛奶与肉类产品收入的巨幅减少,一年的损失高达10亿美元。

既然“口蹄疫”对人体无害,为什么仍要继续扑杀猪只?

对发生“口蹄疫”的养猪场,要求全场扑杀原因主要是“口蹄疫”病毒的扩散十分迅速,加上台湾地区至少70多年未发生口蹄疫,现有的在养猪只都无抵抗口蹄疫能力。在口蹄疫疫苗进口数量未能全面供应全部猪只注射使用前,为使其他尚未发生“口蹄疫”的养猪场免于受到感染而遭受重大的经济损失,必须扑杀发病猪场的全部猪只,以减少病毒散播,而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疫情。

世界上有哪些国家或地区是“口蹄疫疫区”?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的国家属于“口蹄疫疫区”。非口蹄疫的国家或地区仅占少数,如美国、加拿大、日本、南韩、澳洲、新西兰及一些欧洲国家等;东南亚各国、香港、中国等皆属“口蹄疫疫区”。事实上,美国、加拿大及丹麦过去都曾发生口蹄疫,但经过努力肃清病毒之后,就恢复成为非疫区。

什么是“口蹄疫疫苗”?有什么功用?

将引起口蹄疫的病毒利用生物科技大量培养、收集后再予杀死等适当处理后,就制成乐“口蹄疫疫苗”。“口蹄疫疫苗”注射健康的猪只数天后,就引起猪只体内产生蛋白质成分的免疫抗体,并于第一剂注射后3~4周再注射第二剂,以增强抗体的产生,这种免疫抗体可以保护猪只不受口蹄疫病毒的感染。

已注射疫苗的猪只,它的猪肉可以安心食用吗?

“口蹄疫疫苗”是无毒的,注入猪只体内所产生的免疫抗体则是安全的蛋白质成分,来自免疫猪只的猪肉经过加热烹调后,当然可以安心食用。

消费者如何辨识,才能买到健康安全的猪肉?

口蹄疫病毒虽无碍于人体,但政府为了让民众吃得安心、吃得健康,除了在各地养猪场及肉品拍卖市场严格杜绝口蹄疫病猪流入市面外,更在各指定的合格屠场派驻兽医逐一检查屠体。消费者如果喜爱温体猪肉,可到传统零售肉摊购买,但应记得检查肉商是否备有合格屠宰场出货时随猪肉屠体所附的、由驻场兽医开出的“电宰卫生检查证明单”,以及猪皮上是否盖有合格的红色戳章;如果喜欢低温猪肉则可以到超级市场购买,除查看上述的“电宰卫生检查证明单”外,可在低温柜中挑选有CAS认证标志的冷藏或冷冻“CAS优良肉品”。

如果不慎吃到患有“口蹄疫”的猪肉时,有什么影响?

只要按上面所说的要领选购猪肉,应该没有机会吃到患有口蹄疫的不合格猪肉。口蹄疫病毒不耐热,只要在85℃加热1分钟的条件下,病毒就被杀死,因此只要是充分加热烹食猪肉就不会有问题。口蹄疫病毒也不耐酸,人体的胃液酸度很高,万一有口蹄疫病毒入肚,也会立即被强酸杀死,实在无需担心口蹄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