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小窗幽记(下)
6013600000022

第22章 心上无事好快活,何必情欲乃为乐

“原文”

若能行乐,即今便好快活。身上无病,心上无事,春鸟是笙歌,春花是粉黛。闲得一刻,即为一刻之乐,何必情欲,乃为乐耶。

“译文”

若能行乐,立刻就可以获得快乐。身体无病,心中也无事牵挂,春天的鸟鸣是动听的乐曲,春天的花朵是最美丽的装饰。有一刻空闲,就能享受一刻的欢乐,为什么一定要在情欲中寻求感官刺激,才是快乐呢?

“赏析”

人生的快乐在赏心乐事,不一定要在感官刺激中去寻求。当身体健康没有病痛,心中舒坦没有忧虑时,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快乐,会把春天的鸟鸣当作宛转的笙歌,把春天的鲜花当作对大地的装点。

快乐并不需要寻找,快乐就在我们心中。外在感官的刺激是短暂的,甚或是冒险的,短暂的快乐后面也许是无穷无尽的麻烦,这些怎么能与心中的闲适、心安理得相比呢?

“故事”

陶渊明饮酒

东晋时的大诗人陶渊明是个极好饮酒的人。他曾说过:“平生不止酒,止酒情无喜。暮止不安寝,晨止不能起。”

他的一生,曾作过几次小官,最后一次是作彭泽令。上任后,就叫县吏替他种下糯米等可以酿酒的作物。正因“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晚年,他生活贫困,常靠朋友周济或借贷度日。

可是,当他的好友、始安郡太守颜延之来看他,留下两万钱后,他又将钱全部送到酒家,陆续取酒喝了。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那是一个政治黑暗、社会动乱的时代。

当时,门阀世族统治,等级制度极严,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出身于破落官僚地主家的陶渊明,想在仕途上求发展,是极不利的。

虽说他做过像州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但当时官场中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卑污险恶,也是为他正直耿介的性格所不容。

所以他的饮酒,正如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所说:“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也。”

陶渊明在他的《饮酒》诗中,就曲折地反映出对现实的深刻不满。

诗的最后几句:“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其中蕴蓄着多少难言之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