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小鬼当家,用好压岁钱
6005100000011

第11章 “小鬼当家”——学会存钱

孩子要对自己的压岁钱做主,就需要好好保管自己的钱,要学会存钱。存钱是孩子必须养成的好习惯,那怎么样才能养成这样的好习惯呢?首先就是家长要教会孩子储蓄,比如先买一个漂亮的储蓄罐,然后和孩子一起放一些钱进去,告诉孩子,要让这个储蓄罐“吃饱”,里面的钱可以做很多事情。除了给孩子零用钱适可而止外,还要让他们树立起先储蓄后消费的观念。对于孩子们来说,如果他们有自己购买的目标,存钱就更有意义。经济学家建议,鼓励孩子设立短期目标,让他们存入零用钱,两三个星期后就能买到玩具、书籍和学习用品,等等;然后让孩子转向更大的目标,存钱几个月,乃至一年,以实现更大的目标。让孩子学会存钱,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而是要让孩子懂得如何负责自己的花销,并越来越多地处理自己的开支,引入预算的理财概念。这才是每个孩子要学会的东西。

孩子要自己体验积攒的意义

比如,孩子想买一双轮滑鞋要100元。父母可以提议孩子通过劳动报酬与表现奖励争取额外的收入,同时每周积攒5元,攒足3个月,凑满60元,再向父母借贷40元,两月还清,付息2元。在这些半真半假的金融活动中,孩子可以真切地领会到储蓄与借贷的意义与价值。上初二年级的小雪说,小时候,想吃零食了,总是爸爸妈妈带着我去超市买,但是到了后来爸爸妈妈就按时间给我发零花钱了。当时我好兴奋,可是没两天钱就花光了。慢慢地,我发觉自己应该学会攒钱,养成一个好习惯。

为自己买个存钱罐

先让孩子买个存钱罐,增强储蓄意识。了解有些东西需要存够钱才能买得到。备上一个实体的存钱罐,可以让孩子清楚感觉到金钱存放的地方,并且实际看到金钱的累积。有了这些初步实践,就可以开始教育孩子如何运用金钱。如果孩子想要玩具或是吃糖果,就可以询问孩子,是否愿意从存钱罐中拿出部分零钱来换取他想要的东西。在这样的过程中,孩子会渐渐认识到钱的用途。等孩子渐渐大了,可以开始尝试教导孩子“需要的东西”跟“想要的东西”有什么不同。

了解存钱罐的历史

存钱罐也叫“扑满”,扑满是古时以泥烧制而成的贮钱罐。“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西京杂记》卷五)。扑满最早的记载文字,见于司马迁所写的《史记》中。它还有许多别称,如悭囊、闷葫芦、储钱罐。扑满常被诗人携入诗中,或增添浓郁的生活气息,或被引申出新的含义。宋代诗人范成大在《催租行》中写道:“床头悭囊大如拳,扑破正有三百钱”,从中可见劳动人民生活的困苦。陆游则以此设喻,说明过度地聚敛钱财必会招致灾祸:“钱能祸扑满,酒不负鸱夷。”记得一位高僧也曾写过一首叫做《扑满子》的咏物诗。诗中说,扑满子“只爱满我腹,争知满害身,到头须扑破,却散与他人。”汉武帝时的丞相公孙弘,年少时家贫,放过猪,当过狱吏,但刻苦向学,孜孜不倦,近70岁时方入九卿之列,74岁升为丞相,官居极品。6年之后,病死于任上。刚入官道时,他的老乡邹长倩送他一个扑满,并在赠词中说:“……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具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土,粗物也,钱,重货也。入而不出,积而不散,故扑之。”公孙弘在以后的岁月里,一直保持勤俭的本色,盖布被,食粗粮。所余的钱,用来在相府设东阁客馆,招纳贤才,以推荐给皇帝选用。所以,他不因聚敛钱财,招至“满则扑之”的大祸,平平安安度过了一生。

20世纪50年代初,在湘潭古城,玩具摊上还在卖这种蓄钱的小陶罐,它的妙处是硬币可以放入,却无法取出。因此小孩子平日将父母给的零花钱从小孔中塞进去,到快过年时,钱贮满了,便打烂小陶罐,拿了钱去快乐地消费。

在父母陪伴下走进银行

银行就像一个大的存钱罐,你可以随时把钱放进去,到你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如果你放在那里很长时间不花,银行还可以给你利息作为“奖励”。应告诉孩子,将钱放在银行里可以做什么,让孩子对银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比如银行储蓄是一种风险最低的投资,我们可以根据存款的形式和期限,按期获得一份收益,等到期取出时,我们会得到比存入时更多的钱。父母还可以给孩子讲讲教育储蓄或保险的作用,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投资,使钱生钱,给孩子的成长以更安全的保障。这样孩子就会慢慢明白,钱不仅可以用来花,更可以用来投资增值。如果家中有长辈或其他朋友、同学生病,爸爸妈妈可以鼓励孩子动用自己的储蓄,为长辈和朋友购买一些营养品,给他们送去温暖和安慰。这样,孩子就会更加明白储蓄的重要性。

了解什么是银行

银行是金融机构之一,而且是最主要的金融机构。它主要的业务范围有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以及办理票据贴现等。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另外还有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四大商业银行,以及各大专业银行、合资银行等。“银行”一词,源于意大利语Banda,其原意为长凳、椅子,是最早市场上货币兑换商的营业用具。英语将其转化为Bank,意为存钱的柜子。故此,早期的银行家被称为“坐长板凳的人”。在中国,之所以有“银行”之称,则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相关。在中国历史上,白银一直是主要的货币材料之一。“银”往往代表的就是货币,而“行”则是对大商业机构的称谓。把办理与银钱有关的大金融机构称为“银行”,最早见于太平天国洪仁所著的《资政新篇》。银行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产生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出现了货币兑换业和兑换商。第二阶段:增加了货币保管和收付业务即由货币兑换业演变成货币经营业。第三阶段:兼营货币保管、收付、结算、放贷等业务,这时货币兑换业便发展为银行业。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同货币商品经济的发展相联系的,前资本主义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是银行业形成的基础。最早的银行业发源于西欧古代社会的货币兑换业。最初货币兑换商,只是为商人兑换货币,后来发展到为商人保管货币,收付现金、办理结算和汇款,但不支付利息,而且收取保管费和手续费。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货币兑换商的业务进一步发展,他们手中聚集了大量资金。货币兑换商为了谋取更多的利润,利用手中聚集的货币发放贷款以取得利息时,货币兑换业就发展成为银行了。

公元前2000年的巴比伦寺庙、公元前500年的希腊寺庙,已经有了经营保管金银、收付利息、发放贷款的机构。近代银行产生于中世纪的意大利,由于威尼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当时的贸易中心。

1580年,威尼斯银行成立,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银行。随后意大利的其他城市以及德国、荷兰的一些城市也先后成立了银行。在我国,明朝中叶就形成了具有银行性质的钱庄,到清代又出现了票号。第一次使用银行名称的国内银行是“中国通商银行”,成立于1897年5月27日。最早的国家银行是1905年创办的“户部银行”,后称“大清银行”。1911年辛亥革命后,大清银行改组为“中国银行”,一直沿用至今。近代最早的银行是1580年建于意大利的威尼斯银行。此后,1593年在米兰、1609年在阿姆斯特丹、1621年在纽伦堡、1629年在汉堡以及其他城市也相继建立了银行。当时这些银行主要的放款对象是政府,并带有高利贷性质,因而不能适应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要求。最早出现的按资本主义原则组织起来的股份银行是1694年成立的英格兰银行。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规模巨大的股份银行纷纷建立,成为资本主义银行的主要形式。随着信用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干预的不断加强,又产生了建立中央银行的客观要求。1844年改组后的英格兰银行可视为资本主义国家中央银行的鼻祖。到19世纪后半期,西方各国都相继设立了中央银行。早期的银行以办理工商企业存款、短期抵押贷款和贴现等为主要业务。现在,西方国家银行的业务已扩展到证券投资、黄金买卖、中长期贷款、租、信、保、咨询、信息服务以及电子计算机服务等各个方面。

20世纪以来,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迅速发展,在世界各地陆续建立起一批世界性的或地区性的银行组织,银行在跨越国界和更广泛的领域里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银行的作用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它的存在方便了社会资金的筹措与融通,是金融机构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员。银行的业务,一方面是以吸收存款的方式,把社会上闲置的资金和小额货币节余集中起来,然后以贷款的形式借给需要补充货币的人去使用。在这里,银行充当贷款人和借款人的中介。另一方面,银行为商品生产者和商办理货币的收付、结算等业务,同时又充当支付中介。

了解什么是储蓄

储蓄是指把节约下来或暂时不用的钱或物积存起来,多指把钱存到银行里。

储蓄是培养零存整取观念的一种方式,而零存整取则是理财的基本手段。这些观念没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对孩子特别重要。有的家长不屑于花时间培养孩子这种良好的理念和习惯,等孩子反其道而行之,危害性就显现出来了,才晓得最简单的教育其实是最必要的教育。懂得储蓄的重要性,了解钱财来之不易,是理财的两个思想基础。给孩子建立专门的银行账户,重点培养的是孩子对钱的管理能力。比如有的孩子每月零花钱为200元,家长可以领着孩子将钱取出来,然后,分批分期交给孩子使用。应该允许孩子买喜欢的东西,但是,家长要讲明的是,就这些钱,花完了,这个周没有了;再花,这个月就没有了。研究证明:孩子金钱观形成的萌芽期是在6岁以前,形成期是在6~12岁,12~18岁是发展期。从这个意义上讲,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金钱观的教育,有助于培养孩子正确的生活态度,理解金钱与人生的关系,为未来的生活做好准备。

储蓄原则

我国的储蓄原则是“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存款有息、为储户保密。”居民个人所持有的现金是个人财产,任何单位和个人均不得以各种方式强迫其存入或不让其存入储蓄机构。同样,居民可根据其需要随时取出部分或全部存款,储蓄机构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提取存款,并要支付相应利息。储户的户名、账号、金额、期限、地址等均属于个人隐私,任何单位和个人没有合法的手续均不能查询储户的存款,储蓄机构必须为储户保密。

活期储蓄

活期储蓄是指不约定存期、客户可随时存取、存取金额不限的一种储蓄方式。活期储蓄是银行最基本的、常用的存款方式,客户可随时存取款,自由、灵活调动资金,是客户进行各项理财活动的基础。活期储蓄以1元为起存点,外币活期储蓄起存金额为不得低于20元或100人民币的等值外币(各银行不尽相同),多存不限。开户时由银行发给存折和借记卡,凭折或凭卡存取,每年结算一次利息。活期储蓄适合于个人生活待用款和闲置现金款,以及商业运营周转资金。其作用有:作为一项信贷资金来源,通过聚少成多、变消费为积累,用来增加生产建设资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使社会再生产过程加速和规模扩大;作为货币的信用回笼手段,可以推迟部分购买力的实现,有利于调节货币流通,能够引导消费,有利于居民有计划地安排生活。

存折、存单的挂失和保密

未到期的定期储蓄存款,储户提前支取的,必须持存单和存款人的身份证明办理;代储户支取的,代支取人还必须持其身份证明。存单、存折分为记名式和不记名式。记名式的存单、存折可以挂失,不记名式的存单、存折不能挂失。储户遗失存单、存折或者预留印鉴、印章的,必须立即持本人身份证明,并提供储户的姓名、开户时间、储蓄种类、金额、账号及住址等有关情况,向其开户的储蓄机构书面申请挂失。在特殊情况下,储户可以用口头或者函电形式申请挂失,但必须在五天内补办书面申请挂失手续。储蓄机构受理挂失后,必须立即停止支付该储蓄存款;受理挂失前该储蓄存款已被他人支取的,储蓄机构不负赔偿责任。

让孩子知道储蓄也有风险

储蓄风险是指不能获得预期的储蓄利息收入,或由于通货膨胀而引起的储蓄本金的贬值的可能性。这种可能发生的损失分为利息损失和本金损失两类。预期的利息收益发生损失主要是由以下原因所引起:

1.存款提前支取。根据目前的储蓄条例规定,存款若提前支取,利息只能按支取日挂牌的活期存款利率支付。这样,存款人若提前支取未到期的定期存款,就会损失一笔利息收入。存款额愈大,离到期日愈近,提前支取存款所导致的利息损失就愈大。

2.存款种类选错导致存款利息减少。储户在选择存款种类时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作出正确的抉择。如选择不当,也会引起不必要的损失。例如,有许多储户为图方便,将大量资金存入活期存款账户或信用卡账户,尤其是目前许多企业都委托银行代发工资,银行接受委托后会定期将工资从委托企业的存款账户转入该企业员工的信用卡账户。持卡人随用随取,既可以提现金,又可以持卡购物,非常方便。但活期存款和信用卡账户的存款都是按活期存款利率计息,利率很低。而很多储户把钱存在活期存折或信用卡里,一存就是几个月、半年,甚至更长时间,个中利息损失,可见一斑。过去有许多储户喜欢存定活两便储蓄,认为其既有活期储蓄随时可取的便利,又可享受定期储蓄的较高利息。但根据现行规定,定活两便储蓄利率按同档次的整存整取定期储蓄存款利率打六折,所以从多获利息角度考虑,宜尽量选整存整取定期储蓄。一般说来,如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储蓄存款的本金是不会发生损失的。即使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情况下,只要国家实行保值补贴,存保值储蓄(三年以上),存款本金贬值损失就能得到补偿。但是,因通胀而发生本金损失的风险仍然存在。

什么是利息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向国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它来自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营运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是指货币资金在向实部门注入并回流时所带来的增值额。

其计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息×时间什么是信用卡

如果孩子上高中了,可以允许他拥有一张信用卡,并教他合理使用,这样能很好地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因为在孩子使用信用卡时可以让他深刻地体会到乱花钱、乱超支将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不仅要还钱还要付高利息。

信用卡于1915年起源于美国。最早发行信用卡的机构并不是银行,而是一些百货业、饮食业、娱乐业和汽车公司。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店为招徕顾客,推销商品,扩大营业额,有选择地在一定范围内发给顾客一种类似金属徽章的信用筹码,后来演变成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顾客购货消费的凭证,开展了凭信用筹码在本商号或公司或汽油站购货的赊销服务业务。顾客可以在这些发行筹码的商店及其分号赊购商品,约期付款。这就是信用卡的雏形。据说有一天,美国商人弗兰克·麦克纳马拉在纽约一家饭店招待客人用餐,就餐后他发现自己忘记带钱了,因而深感难堪,不得不打电话叫妻子带现金来饭店结账。于是,麦克纳马拉产生了创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1950年春,麦克纳马拉与他的好友合作投资1万美元,在纽约创立了“大来俱乐部”(Diners Club),即大来信用卡公司的前身。大来俱乐部为会员们提供一种能够证明身份和支付的卡片,会员凭卡片可以记账消费。这种无需银行办理的信用卡的性质仍属于商业信用卡。

1952年,美国加州的富国民银行首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此后,许多银行加入了发行信用卡的行列。到了20世纪60年代,银行信用卡很快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信用卡不仅在美国,而且在英国、日本、加拿大以及欧洲各国也盛行起来。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也开始发行信用卡业务。信用卡相比普通银行储蓄卡来说,最方便的使用方式就是可以在卡里没有现金的情况下进行普通消费,在很多情况下只要按期归还消费的金额就可以了。

借记卡与贷记卡的区别

如今市面上的银行卡品种繁多,功能各异,牡丹卡、长城卡、理财通卡、一卡通、国际卡、旅游卡……真让人有点眼花缭乱,不知哪张才是真正适合于自己的银行卡。其实从根本上讲银行卡分为两类:一类是借记卡,另一类是贷记卡。借记卡:人们通常称为储蓄卡。其主要作用是储蓄存款,持卡人通过银行建立的电子支付网络和卡片所具有的磁条读入和人工密码输入,可实现刷卡消费、ATM提现、转账、各类缴费。通过卡片进行的费用支出等于储蓄账户余额的减少。账户余额为零,该卡的支付作用也降为零。借记卡的申办十分简单,开立一个储蓄账户即可申办一张借记卡,无需银行审批,一般可实现即办即取。

贷记卡:人们通常称为信用卡。其主要作用是小额透支贷款,其申办要符合一定的条件,透支余额的大小由银行根据申请人的个人资信情况而确定。“资”主要是指申请人已具有的资产和稳定收入状况,“资”决定了持卡人的偿还能力;“信”主要是指持卡人的信誉状况。持卡人资信状况的变化也决定了银行给予其信用透支贷款额度的变化。信用卡主要用来消费和提现。从储蓄卡和贷记卡的差别可以看出,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最好既拥有储蓄卡又拥有信用卡。这样可以做到合理理财,尽可能多地用银行的钱为自己居家理财和投资服务。但作为孩子应只办理储蓄卡,等长大后,具有自我控制力和理财能力后才可以办理贷记卡。

学会储蓄但不当守财奴

这个世界上守财奴很多,存折里有很多的钱,生活中却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更别提资助他人,回报社会了。这样的储蓄意义不大。储蓄的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未来的消费。善于用钱的人,钱是他的奴隶,而善于存钱却不会花钱的人,是钱的奴隶。这里面差别可能就一点点,但性质迥然不同。如果你的孩子只懂得索取,往自己的钱罐子里填钱,该花的钱却不花,不肯让给他人一分一毫,就不是好的趋向。因为他没明白钱的本质和意义。你要跟孩子说,现在存钱,将来有可能在什么情况下用,比如用于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用于看望老人家买礼物,用于自己上大学,等等。有了这些远期使用目标,钱才是活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