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饮剑诀:改朝换代
6002600000021

第21章 天理人伦

“王爷。”赵飞云闻言陡地正色道:“就像姚先生和道衍师傅说的一样,王爷虽然兵强马壮,但是要和朝廷为敌,始终是以一隅对敌天下,无论在人力、物力和财力各方面上都远落下风,尽管王爷多年来准备充足,但是始终是无法承受长时间的持久战,而这一点便是王爷的致命伤。”

看着朱棣不住地微微点头,赵飞云接着再道:“所以我们绝对不可以和朱允炆打持久战,一定要尽可能地速战速决,因为这战事拖得越久对我们就越不利。以我的估计,如果王爷可以把战争的时间控制在五年以内,那我们的胜算还是相当大的。可是如果超过了五年,那我们就极为吃亏了。”

“不错。”朱棣闻言点头道,“本王也想过这个问题,为了可以尽快结束战争,本王曾经研究出了一种‘掏心战术’,总的来说也就是先花上一两年的时间肃清朝廷派来的军队和北方的各处驻军,等到没有了后顾之忧以后,本王就要以雷霆万钧的声势不顾一切地强渡长江,直攻应天,决不给朱允炆任何喘息的机会,一举将大明拿下。”

“战略是不错。”赵飞云赞许地道,“可是具体施行起来就太过困难了,朝廷的各路大军不下百万之数,其中也不乏能人异士,要以十几万的兵马在短短的数年之内消灭他们,王爷基本上就要保证每战必胜才有这个可能,请问王爷有这个把握吗?”

“是啊,难啊,真是难啊。”朱棣为难地道,“请问赵军师有什么办法能增加本王的胜算吗?”

赵飞云笑道:“王爷,其实行军打仗除了天时地利人和以及临场的应变之外,决定胜负的关键不过三样——第一,士气,也就是军队的气势;第二,军备,也就是兵马铠甲以及后勤的粮草军饷等等;这第三,自然就是士兵的素质,这是军队战斗力最直接的因素,可谓是至关重要。”

“而王爷在这些年里聚粮集饷,厉兵秣马,这军队的‘军备’和‘素质’已然是无可挑剔的了,所以如果王爷还想要自己的军队在百尺竿头更上一层的话就一定要在这军队的‘士气’上下工夫了。”

“不错。”朱棣点头道,“这‘士气’可谓是军队的灵魂所在;‘士气’若胜,少可胜多,弱可胜强,虽腐朽亦可化为神奇。想当年西楚霸王项羽破釜沉舟,就是要以绝境来激发军队的士气,结果三日九战,两万楚军竟将三十万秦军杀得大败,如此战果,即使到了今时今日,本王依然时常为之感叹不已。”

“而所谓‘理直’才能‘气壮’。”赵飞云道,“如果没有一个站得住脚的‘道理’是无法激励‘士气’的。当年秦人灭绝楚国,所以所有的楚人对秦人都是恨之入骨,再加上求存本来就是为人最基本的本能,所以楚军的士气才可以一下子到达极至,最终创造了一个不朽的千古传奇。”

说到这里,赵飞云十分轻松地看着朱棣,似笑非笑地道:“所以如果王爷想要激励士气,最重要的就是先找到一个可以让所有人信服的‘道理’,这也就是所谓的‘时势’。”

“赵军师的意思我听明白了。”朱棣笑道,“无非就是要本王出师有名,关于这一点其实本王早就想好了,先皇太祖皇帝在生前曾经给我们这些镇守边关的藩王发过圣旨,允许我们在朝中出现奸佞的时候出兵勤王,所以只要朱允炆开始撤藩,本王就会指责朱允炆受黄子澄、齐泰这些人的蒙蔽,以侄害叔,大违人伦,而本王则会以朱氏一族族长的身份,奉太祖遗命以‘清君侧’的名义出兵讨伐黄齐二人,‘奉天靖难’!”

“哈哈哈哈,好!‘靖难’!好一个‘靖难’!”赵飞云鼓掌笑道:“以叔叔的身份来压侄子,这倒的确是个不错的‘道理’,只可惜仅凭这个‘道理’是远远不够的。”

看着朱棣满脸不解的表情,赵飞云微微笑道:“王爷,虽然如今你的确已经是朱氏一族中最为年长者,但是你也不应该忘记,所谓是‘天、地、君、亲、师’,‘君’排在‘亲’的前面,在天下人的心目中,‘君臣’的这种人伦关系甚至超过了‘父子’的血缘关系,所以尽管王爷的辈分高于朱允炆,可是终归是君臣有别,若是王爷起兵的话始终还是以下犯上,以臣欺君,在天下人的眼中终究也还是一个谋反之人。”

“那本王该如何做?”朱棣听得焦急万分,急不可耐地问道。

“‘君臣’乃是人伦中最高的一种关系。”赵飞云笑道,“想要压倒这种‘人伦’,除非王爷可以借来‘天理’。”

“天理?”朱棣一时不明所以,疑惑非常。

“不错,‘天理’。”赵飞云道,“在这个世界上,唯有‘天理’才可以压倒‘人伦’,所以只要王爷可以借来‘天理’,那无论是‘子逆父’,还是‘臣反君’就都是顺天而行的正义之举了。”

“本王如何可以借来‘天理’!”朱棣越听越入神,几乎已将其他的一切遗忘。

“要想借来‘天理’就必须要假托鬼神之名。”赵飞云道,“古往今来,很多君王都曾经用过这招,好像秦始皇嬴政曾经宣扬过他在游船的时候俘获过一条黑龙。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硬说白蛇是白帝子,而他自己是赤帝子;唐朝李氏一家本来有异族血统,可是他们却说自己是太上老君李耳的子孙,是仙人的后裔;这些事情我们现在听来也许会觉得十分可笑,可是在当时,这些传言却给那些帝王们套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使得很多人都认定了他们是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由此而造成的声势也绝对是非同小可。”

“因为天下民智未开,凡是和神鬼扯上了关系的事物,哪怕是再荒诞、再无稽的事物在天下人的眼中都会变得无比神圣、无比高贵;因为这些就是‘天理’的代表,是上天赋予的最为至高无上的‘天意’!”

看着朱棣越来越光亮的双眼,赵飞云微顿了一下以后又接着道:“所以王爷若是想要借来‘天理’,首先就一定要和鬼神扯上关系,只要可以令得旁人相信了王爷乃是天神转世,那王爷就可以成为万人眼中的真命天子,到那时王爷所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上天的‘指示’,王爷所做出的每一件事都是‘顺天而行’的正义之举,因为王爷乃是‘天命所归’,是‘天理’的代表,而‘天理’则可以压倒一切‘人伦’。”

“原来如此。”朱棣听得心中激荡不已,万分敬佩地说道,“原来这就是赵军师所说的‘时势’,原来这就是摆正‘道理’激励‘士气’的方法。没错,就是这样,只要本王可以得到鬼神加持,那本王就是‘天命所归’,起兵谋反也就成了‘顺天应人’的壮举,到那时必定众志成城,万众一心,势如破竹地打败朱允炆。”

“王爷可不要高兴得太早了。”赵飞云道,“这假借鬼神之名说起来倒是很容易,可是真正做起来就很不容易了。古往今来,在鬼神的事情上弄巧成拙的例子多不胜数,如果我们把握得不好,随时都有可能‘画虎不成反类犬’,到时候王爷非但不能成为‘天命所归’的真龙天子,反而会成为欺世盗名的卑鄙小人,这样一来不但王爷英明丧尽,连王爷的军队也会因此而士气大挫,必败无疑了。”

“哈哈哈哈,这一点本王毫不担心。”朱棣闻言轻松一笑,双眼之中不经意地流露出了几分狡诈之色,十分惬意地说道:“有赵军师在这里为本王出谋划策,本王哪里还用得着担心啊。”

“好家伙,说得好像是你吃定我了一样。”赵飞云的心中略感好笑,脸上却依然装出一副一本正经的模样,严肃地道:“其实要想得到鬼神加持,成为所谓的‘天命所归’,其本身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其一,这位天神一定要是家喻户晓、众所周知的人物;其二,必须是正派天神,决不可以是邪魔歪道;其三,这位天神的名号之中最好能有皇帝的称号,这样的话争霸天下才可以显得‘名正言顺’。”

“说得好。”朱棣听得连连点头,恭谦地笑道,“那不知赵军师有什么建议吗?”

“其实也很简单。”赵飞云笑道,“既要家喻户晓,又必须是正派天神,那最好的选择不外佛、道两家,可是佛门之中的佛祖尊者并无皇帝的名号,所以我还是建议在道门之中寻找有帝王称号的天神,借此造势。”

“赵军师已经有主意了?”朱棣眯起了双眼,邪邪地笑道。

赵飞云闻言微笑不语,伸出食指在酒杯之中沾了几滴酒水,顺手在面前的石台之上写下了四个龙飞凤舞的大字。

“真武大帝!”朱棣见字不禁喜上眉梢,不住地连声赞叹道:“好!好!太好了!‘真武大帝’乃是武当派供奉的真神,不但其名号家喻户晓,正气凛然,更深具王者之风,帝皇霸气,若是本王可以假托是‘真武大帝’的转世,必定声势大振,所向无敌!”

“只可惜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赵飞云闻言长长地叹息了一声,幽幽地道,“想要假称为天神的确是很容易,可关键问题在于究竟有多少人会相信呢?天神的名号不是那么容易窃取的。”

赵飞云的话令得朱棣猛地一震,急忙收拾心神,十分严肃的问道:“那请问赵军师有什么万全之策吗?”

赵飞云凝视了朱棣好一会儿,才缓缓地说道:“正如王爷所讲,‘真武大帝’是武当派所供奉的天神,如果王爷想要假称为‘真武大帝’的转世,没有武当派全派的倾力支持是行不通的,而我之所以会选择‘真武大帝’来为王爷造势,其原因也就在这里。”

“就像我方才所讲,当今天下说到正派宗教最深入人心的不过佛、道两家而已,道家本是中华正统,而佛教则是由番邦异族流传进中原的,可是因为佛教的教义非常符合帝王统治天下的需要,所以自隋唐开始起,历代帝王都大力地提倡佛教的精神,而对道教则不大理睬。所以数百年来,道门一直屈居在佛门之下,难有翻身的机会,其势力自然也就逐渐衰落了。”

“可是百年之前,道门终于出现了一位旷古绝今的不世奇才——张三丰,彻底地改变了这个局面。张三丰无敌于天下数十载,他所创立的武当派中人才济济,高手如云。他所创出的太极拳法广布天下,家喻户晓。张三丰他自己更被很多人称之为仙人、神人,其在道教中的地位足可以媲美开创少林的达摩祖师。”

说到这里,赵飞云不禁深深地看了朱棣一眼,一字一句地说道:“王爷,正因为如此,我才要王爷你选择道教的天神来造势。因为佛教早就已经是天下第一大教,无论有没有王爷的扶持它都依然还是天下第一大教,王爷根本没有打动他们的筹码;可是道教则不同,因为张三丰的出现,早已是今非昔比的道门论实力决不在佛门之下,可是因为缺少朝廷的大力扶持,所以论声势始终是逊了佛门一筹,而这一点也正是我们可以加以利用的地方。”

“不错。”朱棣点了点头,了悟地笑道,“本王可以做出承诺,只要本王日后可以君临天下,必定对道门全力推崇,大加扶持,更封武当派为国教,位列天下诸派之首,想来如此丰厚的条件,当今的武当掌门——紫阳真人是一定不会拒绝的。”

赵飞云笑道:“说得对,天下人很少能逃得出名利的关口,武当诸人都是修道之人,想必金银财宝是无法打动他们的,唯有这振兴道教乃是道门中人持续了数百年的最大愿望,只要王爷可以满足他们,相信他们也会愿意满足王爷的。”

“好,本王立刻就修书一封送上武当山,请紫阳真人来北平一叙。”

“万万不可!”赵飞云吃了一惊,急忙劝阻道:“王爷,此时万不能和武当派联系,我们还远不具备这个实力啊!”

眼看着朱棣疑惑的目光,赵飞云解释道:“王爷,现在朝廷身处强势,我们身处弱势,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王爷取胜的机会都非常渺茫。武当派乃是天下武林的泰山北斗,一举一动不但关系着武当派上千条人命的存亡,更足以影响到天下武林的大局,身为一派掌门的紫阳真人不可能不顾及这些。王爷你想想,一个身份地位如此举足轻重的门派掌门,有没有可能会为了一个微乎其微的希望而冒着株连九族的危险不顾一切地倾全派之力来襄助胜算渺茫的你呢?”

“那本王应该怎么办。”朱棣被猛地泼了一头冷水,不禁感到有点沮丧。

“武当派是一定要笼络的,但是决不是现在。”赵飞云坚定地道,“因为现在王爷根本没有办法给武当派开出任何可靠的保证,所以武当派是绝对不会同意支持王爷的,除非王爷可以打几场漂亮的胜仗来给他们希望,只要王爷可以大胜几场,向天下人表现出王爷绝对有君临天下的可能性,到那时赵某必定会亲上武当山,说服紫阳真人带领全派门人来投靠王爷,以壮大王爷的实力和声势。”

“好!很好!”朱棣闻言不禁连连点头,可转念间又突然忧虑地问道:“那么现在本王是不是就无法造势了?”

“当然不是。”赵飞云笑道,“这个‘名’虽然暂时还无法说清,但是这个‘势’可以先造出去。赵某可以先向王爷举荐一位声名显赫的道门宗师,只要王爷可以先把他收服,那么一来可以表现出王爷崇尚道教的心思,为日后收服武当派做好准备;二来我们也可以先用这位道门宗师恰如其分地制造出一些神话传说来壮大王爷的声势,为日后王爷自称‘真武大帝’的名号做出铺垫。”

再得希望,朱棣不禁变得欣喜万分,急不可耐地问道:“请问赵军师,你所说的这位道门宗师是谁啊?”

“他的名字叫……”说到这里,赵飞云的话音陡止,那犹如繁星般明亮的双眼在那一瞬间突然绽放出了两道凌厉之极的寒光,猛地抬起手来向着十丈外的一座假山射出了一道锐利无匹的指劲,同时口中暴喝道:“给我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