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博物馆
6001300000044

第44章 风暴潮

风暴潮指由强烈大气扰动,如热带气旋(台风、飓风)、温带气旋等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高现象。沿海验潮站或河口水位站所记录的海面升降,通常为天文潮、风暴潮、(地震)海啸及其他长波振动引起海面变化的综合特征。一般验潮装置已经滤掉了数秒级的短周期海浪引起的海面波动。如果风暴潮恰好与天文高潮相叠(尤其是与天文大潮期间的高潮相叠),加之风暴潮往往夹杂狂风恶浪而至,逆江河洪水而上,常常会使其影响所及的滨海区域的潮水暴涨,甚者海潮冲毁海堤海塘,吞噬码头、工厂、城镇和村庄,使物资不得转移,人畜不得逃生,从而酿成巨大灾难。

海上台风与大潮联合作用形成风暴潮有人称风暴潮为“风暴海啸”或“气象海啸”,在我国历史文献中又多称为“海溢”“海侵”“悔啸”,及“大海潮”等,把风暴潮灾害称为“潮灾”。风暴潮的空间范围一般由几十千米至上千千米,时间尺度或周期为1~100小时,介于地震海啸和低频天文潮波之间。但有时风暴潮影响区域随大气扰动因子的移动而移动,因而有时一次风暴潮过程可影响一两千千米的海岸区域,影响时间多达数天之久。

在世界上,有一个著名的与风暴潮抗争的国家——荷兰。“荷兰”在日耳曼语中叫尼德兰,意为“低地之国”,因其国土有一半以上低于或几乎水平于海平面而得名。它位于西欧,濒临北海,全境地势低洼,河流纵横,渠道交错,堤坝密布,全国面积近5万平方千米,其中有1/4位于海拔1米以下。荷兰的气候属海洋性温带阔叶林气候。由于地低土潮,荷兰人接受了法国高卢人发明的木鞋,并在几百年的历史中赋予其典型的荷兰特色。由于这一带潮差较大,极易发生风暴潮灾害,所以长期以来,荷兰人为了生存和发展,竭力保护原本不大的国土,避免在海水涨潮时遭受“灭顶之灾”,他们与海潮、水患进行了坚持不懈地斗争。

在这些与海的长期斗争中,围海造田是其中一项最有成效的措施,直到今天它仍然是人类向海洋空间发展的一项重要活动。荷兰首当其推是向海洋索取土地的著名国家。早在13世纪荷兰人民就筑堤坝拦海水,再以风车为动力挖泥和抽干围堰内的水,到今天风车仍然是这个低地国家的代表景观呢。几百年来,荷兰修筑的拦海堤坝长达1800千米,增加土地面积60多万公顷。如今荷兰国土的20%都是通过人工填海造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