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未焚诗
5996600000026

第26章 诗事年表

1971年

农历八月,生于四川省达州市达县堡子镇五村八组。

1981年

小学三年级,听老师课堂朗诵《周总理,你在哪里》,莫名激动。

1986年

初三,读到李白、李商隐等,学写古体诗。

1990年

高三,手头有本《朦胧诗选》,得知北岛、顾城、舒婷等人大名。

班里流行汪国真,读后觉得差。

1991年

入四川大学哲学系。

对诗的全部理解就是《诗刊》和《星星》,大量阅读。

1993年

与同学合办油印刊物《星地》。自任美编,始作诗。有一期自觉写得不错,强烈要求多送几本给中文系女生。

于某期《星星》上读到昌耀,印象深刻。

1994年

读顾城《英儿》,受震动,觉得好。

1995年

毕业纪念册上有人留言:“写诗的男孩,愿你的生活充满五彩”,有点感动。觉得把“写诗”和“男孩”连在一起读很好听。觉得自己是“男孩”而且“写诗”真好,有种病态的感伤之美。

7月,毕业。车上,望着窗外送行的同学,“写诗”的“男孩”放声大哭。

9月,入达州市某职业中学任政治教员。10月,借调入市委宣传部,专门从事宏大叙事。

1996年

不堪体制蹂躏,怒回原中学。

与一电工于校长面前拳脚互博,以点数告负。

1997年

邮购了几本诗集。其中封面为欧阳江河的那本,里面内容全错印成了肖开愚的。草草读罢。

1998年

回四川大学哲学系读研,专业为中国古代哲学。

与旧友叶伟、师弟贺新华过从密。

1999年

喜海子诗,也想死。夜卧于床,常想象身下是铁轨。

受口语诱惑,有诗作。读韩东、朱文《断裂:一份问卷》,觉得有理。

结识沈应辉。因沈引荐,参加“1812”诗歌朗诵会,结识“幸福剧团”杜力、萧瞳、胡未、韦源、冉燃、文迪诸位。尤与杜、胡二人过从密。

在与众友交游中,习诗渐入正途。

因嫉羡杜、胡、萧三人风度,暗中谋划留长发。

2000年

常与杜力、胡未流连于“诗生活”网站和川大工会茶园。

在茶园,识人渐众。有宣汉县一笔名为“喻突围”者,怀揣所发诗文复印件若干,离职离婚来蓉,誓圆作家梦。于一小旅馆狂写数月,弹尽粮绝,归。

泛读西方各大师诗。弃海子。

长发渐成气候。

2001年

7月,毕业。入西南民族大学任马列教员。

诗喜柏桦、杜力,有仿作。

9月,结婚。

秋,游康定。知一友与人恶斗,死。大悲。

2002年

混迹《终点》网站。与哑石、范倍、廖慧、马雁、张卫东、卢枣、胡马等联系渐紧。

交新友若干。

2003年

租房于肖家河,与吴建军、琼娃、张伦、蒋骥过从密。

网上有吵闹、贴诗。

与马雁策划合编《幸福剧团》第四期,拟定了名单,无下文。

2004年

游攀枝花、丽江。

细读孙文波、臧棣、萧开愚、哑石、蒋浩、孙磊、王炜等人诗。

写时事报文。与张哮合编民刊《人行道》第三期,作序言。

2005年

与某生严重摩擦,详情被其公布上网。领导震怒。为保饭碗不失,写检讨至手软。

诗观受萧开愚、孙文波、臧棣、哑石等人交叉影响。

某次聚会,把桑塔格说成桑塔纳,引爆笑。

2006年

常于宽巷子喝茶,备课,学习,兼会友。

7月,与孙文波、萧开愚、马雁、王敖游中江。

借巨资购郊外住房一套。

2007年

租房于高攀路,附近有火车。

诗事懈怠。

2008年

3月,得女。不顾众人反对,为其取名李看。

5月,地震。抱女狂奔下楼,露宿街头。关心时事,不作诗。

2009年

搬家至龙泉,与孙文波、哑石、凸凹、张选虹、文林过从密。

奔波于龙泉、双流两地。

2010年

暑假游北京,见杜力、孙磊、王艾、秦晓宇、人与等。

到上苑访马雁、蒋浩、萧颂。

卖旧房,租房于市区,压力倍增。

2011年

整旧稿、借钱。撰年表、怀旧。

编个人集《未焚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