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治疗胃肠病
5995900000043

第43章 活血祛瘀药

凡以疏通血脉、促进血行、消散瘀血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活血祛瘀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辛温,辛能散瘀化滞,温可通行血脉,促进血行。除了具有通行血脉,消散瘀血的作用外,还有通经止痛,散瘀消肿及去瘀生新,化瘀止血等作用。

常用的有:丹参、桃仁、红花、鸡血藤、王不留行、郁金、降香、延胡索、三棱、莪术。

1.丹参

常用名:紫丹参。

性味:苦、微寒。

归经:心、心包、肝。

功效:活血祛痰,凉血消肿,清心安神。

主治:月经不调,心腹刺痛,胁痛胸痹,风湿热痹,痈肿疮毒;热入营血,心烦不寐,心悸失眠。

用量:3~15G。

注意:反藜芦。

2.桃仁

性味:苦、甘、平。

归经:肝、肺、大肠。

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

主治:经闭痛经,瘀血腹痛,跌打损伤,肺痈肠痈,肠燥便秘。

用量:6~10G。

用法:捣碎裂,入煎剂。

注意:无瘀血之症及便溏者不宜用。咯血及孕妇忌服。

3.红花

常用名:草红花。

性味:辛、温。

归经:心、肝。

功效: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主治:经闭症瘕,产后瘀阴,胸痹绞痛,跌扑伤痛,麻疹夹斑,透发不畅。

用量:3~9G。

注意:孕妇及月经过多忌用。

4.鸡血藤

性味:苦、微甘、温。

归经:肝。

功效:行血补血,舒筋活络。

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关节痹痛,跌打损伤,血虚萎黄。

用量:10~15G。

5.王不留行

性味:苦、平。

归经:肝、胃。

功效:经闭痛经,乳汗不下,诸淋涩痛。

用量:3~9G。

用法:煎服。

注意:孕妇忌用。

6.郁金

常用名:川郁金、广郁金。

性味:辛、苦、寒。

归经:心、肺、肝、胆。

功效:活血散瘀,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主治:胸肋胀痛,痛经经闭,症瘕痞块;温病神昏,痰热癫狂;吐衄尿血、妇女倒逆;黄疸尿赤。

用量:3~9G。

注意:《十九畏歌诀》云:“丁香莫与郁金见”,用当注意。

7.降香

常用名:降香片。

性味:辛、温。

归经:心、肝、胃。

功效:活血散瘀,止血定痛,降气化浊。

主治:胸肋疼痛,跌打损伤,创伤出血,秽浊中阻,恶心呕吐。

用量:3~6G。

用法: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

8.延胡索

常用名:玄胡索、元胡索、炒延胡。

性味:辛、苦、温。

归经:心包、肝、脾、肺。

功效: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气滞血瘀诸痛。

用量:3~9G。

用法:研末吞服,每次 1.5~3G,用开水或淡酒送下。

注意:血虚无瘀及孕妇忌服。

9.三棱

性味:苦、辛。

归经:肝、胃。

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主治:瘕积聚,经闭瘀阻,食积腹痛。

用量:3~9G。

注意:月经过多及孕妇忌服。

10.莪术

性味:苦、辛温。

归经:肝。

功效:行气破血,消积止痛。

主治:瘕积聚,经闭瘀阻,食积腹痛。

用量:3~9G。

用法:外用适量。

注意:孕妇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