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一天夜晚,几位友人又凑在我的斗室喝茶聊天。这间斗室就是我在家中阁楼架起的书房,楼梯口用毛笔随意写着“五味什字”四个歪字,是我给书房起的雅号,本意是想说开卷有益,书中藏着人生不尽的酸甜苦辣,值得借鉴和选择。可朋友们却说每次在“五味什字”喝茶的感觉都不一般,倒不是茶叶的品质有多大的差异,而是每次聊天的话题各不相同。
这天是周末,傍晚时分几位熟客已经脱去外衣,在各自习惯的沙发位置上落座,嚷嚷着快沏热茶。刘家耀是位“自由撰稿人”,中等个头,乌黑的头发,圆脸盘娇嫩而清秀,虽年近四十,仍有文化人的坦诚和倔强,但缺少权力机关干部的那种自信、敏锐和活力。结婚多年来家耀一直是老婆跟前呼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乖丈夫”,他对此的解释是因为妻子崇拜他的才华,坚信他能功成名就,无怨无悔地包揽了现代家庭生活中全部“抱娃收鸡蛋吆狗关后门”的家务劳动,生怕日常琐事打断了丈夫时时都会萌生的职业灵感,影响他的功名前程。家耀常在我们面前讲的一句洋洋得意的口头禅是:“亏了卖乖,得到实惠,真是亏得亏得,有亏才有得呀。”
天下还真有家耀妻这样贤惠执著的好妻子!儿子都上初中了,家耀也经常在各类期刊上发表纯文学一类的作品,还经常给一些电视剧写点解说词什么的,但“长安字贱”,家庭经济荷包没有明显地鼓胀。家耀每晚仍在灯下用钢笔“爬格子”。家耀妻总想为家耀的事业出点力气,比如盘算着买台电脑,使家耀脑海中超人的涓涓才思泉涌,实现创作思维数字化、投稿网络信息化、熬夜写作无纸化,可成万元的支出也不是一笔小数目。终于在几年前的一天上午,她义无反顾地辞去公职到一家合资企业打工,如今已是公司管理层的白领,却依旧如醉如痴地关注着丈夫的文学生涯。不过家耀至今仍不习惯使用微机写作,而妻子却学会使用手机发送短信息了,把对丈夫无休无止的关护变成了随时随地的手机短信息。
冬日的小书房里暖洋洋的,灯光柔和,香烟弥漫,茶色刚浓,谈笑正酣。自命不凡的文化人总是喜欢把社会百态从一个个细微的侧面描述得淋漓尽致,把暖气片里的热浪鼓动得热情四溢。今天的话题是手机短信息及其所反映的文化现象,众人尚未开口,家耀手机短信息的清脆和弦铃声震响了,一定是妻子发来的短信息。坐在家耀身旁的老孙不由分说一把夺过手机,迅速打开收件箱高声朗读:“今天腊八了,不知道是否有人给你关怀给你温暖?如果有,今天送上亲人的真心祝福。如果没有,那今天一定要喝碗腊八粥,好好关爱自己!”落款是“爱妻小茹”。读毕同伴们先是开怀大笑,现代文明社会还有多少人知道祖宗老皇历上的腊八节?进而向家耀投去羡慕的目光,“煲粥”式的电话关护毕竟是很多男士心中期望得到的一道家庭美餐!
家耀的脸色在众人面前涨红了。妻子辞去公职以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对手机依赖和迷恋,风风火火的身影到哪儿,手机的铃声响到哪儿,有时与同事“电话煲粥”半天不丢手,还美其名曰她的宝贝儿手机是“现代职业女性身份的珠宝项链”。从那时候开始,她每天从手机上给家耀发送短信息,开始是简单的一句问候,如衣食住行的注意事项;进而能从微机上下载一段优美的文字,诸如“神”说什么什么的之类;现在则可以用简单的语汇来表达自己某些真实的感受了,例如刚刚收到的关于腊八粥的一段话。
手机短信能否算作一种文化现象?打开书架上的词典之类的书,对“文化”的注释是“一定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照此注释提供的思维线路图,我们很快就把人的想像力同物质技术平台结合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谈起历史上曾红极一时的文化现象。在远古时期,口头吟颂的诗歌是人们采集狩猎生活的精神寄托;纸和印刷术的出现造就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言情小说;日臻完善的农耕文明促进了唐宋律诗绝句炉火纯青;胶片与电器的结合产生了让人眼花缭乱的电影艺术。人类已经走进网络时代,当所有信息都以数字化状态存在传播时,手机短信会闪烁出文化特有的魅力。
老孙对手机短信息的见解独特且耐人回味。他认为手机是老婆手里的紧箍咒,钻进老鼠洞也会把你拉出来;是青年伴侣眼里的温度计,手机越热激情越高;是反映现代公众生活的造词机,现如今铺天盖地的“领导”称谓是职务还是亲情?是尊敬还是嘲弄?手机还是释放现代都市人生存空间压力的电子调侃游戏机,点击按键随心来去,翻开信箱一笑了之。人们在利用手机信箱发送短信息进行交流过程中,受字数的限制,需要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高度浓缩,还要画龙点睛等文字技巧,再就是对交流对象敏锐的洞察力。通常这都是职业文字杀手的看家本领,但手机广泛使用不经意间训练了亿万民众的思维模式。它会影响到时下人们对“古老的缠绵和现实的感受”进行比较。老孙认为这些现象还需要随着手机服务功能的完善再做进一步的研究,但他反对把短信息简单地比喻成邮政局门前挂的绿匣子,应当称它为现代文明为个人精心打造的“灵巧傻瓜信息中心”。他还以自己当年给初恋情人写信时使用过的“信誓旦旦”、“远大理想”、“温情脉脉”等古老缠绵技法,以及信件投递后亟待回复的焦虑,说明了手机短信息所表现的简单、明快、含蓄、贴近生活等等时代人文精神。人们对时尚的向往就是对潮流的追逐,手机短信息一定会成长为靓丽的市井文化风景线。
小刘在我们这个朋友圈中以思想敏锐意识前卫著称,他也探究了手机短信息“段子”流行病发作的病理基因。他认为这不是手机这个技术平台的错,它主要在城市工薪阶层中流行,也很难与文化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联系起来思考,最多是时下都市流行的一幅“风俗画”,不值得研讨,没必要惊恐,街头巷尾的“民众大药房”足以防治。小刘还说:手机短信息就像是人们在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悉心培育的一束鲜花,你可以有自己心中的花神,但不能阻止大众的咏叹;就如同培植一棵大树,你可以乘凉歇憩,但更要为民众遮阴。生活需要小女人,社会渴求大丈夫,手机短信息会表达出普通老百姓对生活多样性的理解和选择。
不知不觉间夜已经很深了,似乎在座的每个人对手机短信息都有很多不同的故事,兴致颇高,谈意正浓。茶叶换了几道。灯光下满屋子都被香烟淡淡的蓝灰色浓雾笼罩着。我信手推开窗户,隆冬夜清冽的寒风扑面而来,即刻灌满小书屋,急忙又随手关上窗户。室内温度急促转换启发了朋友议论角度的急转弯儿,小刘一定要家耀以“腊八”为题给妻子发送一条短信息。家耀还没有掌握在手机上输入汉字的技巧,老刘自告奋勇地担当起启蒙教师,同时声明在场的四个人每人一句七言诗句,以诗的形式分享家耀的节日礼物。我是书房的主人,自然要先讲第一句。
“电子腊八数码饭,”我凭自己的直觉感受说了第一句。
“看在眼里心里暖。”小刘机灵地做出补充。
家耀在慌乱中睁大眼睛沉思着,半天说不出一个字来。在众人的催促下,猛地脱口念出七个字:“借得谁家炭火灶?”老刘会意地开怀大笑,同时毫不客气地对家耀厉声喊道“你这不知好歹的白面书生,是嫌弟妹腊八粥烧得不热还是怀疑短信息的出处?”随后添上了这首诗最后一句:“难为巧妇烹大餐。”
我们把那天晚上谈论的话题起名为“幸福的短信息”,并帮着家耀把那首七言诗用他的手机的数码信号向隆冬茫茫夜空点击飘去。
2002年12月于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