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5992500000003

第3章 说教和批评是最糟糕的方法

个体案例

米米一家刚搬了新居,就接到了邻居的邀请,参加了一个由妈咪和宝贝组成的联谊会。周末的时候,妈咪们就带着自家的宝宝来到楼下的花园,妈咪们可以在一起边看孩子边交流育儿经验,而宝宝们则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

刚开始,性格开朗的米米很快就跟小伙伴们打成了一片,玩的不亦乐乎。

没过多久,米米却因为一个玩具小汽车的问题,跟小伙伴们发生了争执。争抢玩具的过程中,米米不知被谁撞了一下,摔了个跟头。米米爬起来,趁大家还在发愣的时候,猛一把抢过小汽车,丢到了路边的垃圾桶里,还气鼓鼓的说:“让你们抢,让你们抢!”

米米的妈咪只看到他扔玩具的事情,于是跑过来狠狠的叱责了米米的“破坏”行为,要求他先给小伙伴们道歉,然后把玩具拣回来。

没想到,米米低着头,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最终一扭头,独自跑回家了。米米的妈咪感到十分尴尬。

问题分析

是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孩子。可以说,孩子就是伴随着无数的错误成长起来的,而为人父母的必修课就是让孩子知错改错。

说教和批评正是指导孩子少犯错误的主要教育手段,但是如果说教和批评的方式出现了偏差,比如不分时间、地点、或是孩子不接受,那么教育就是失败的,甚至会变成某种伤害,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荼毒,不但起不到“良药”的作用,还会变成“毒药”,危害孩子的一生。

米米的妈咪批评了他,初衷是好的,但是没有考虑到米米犯错误的前因后果,所以米米感到委屈,心里有了抵触和逆反情绪,再加上妈咪要求他在众人面前道歉,伤害到了他的自尊心,所以米米才会出现“独自跑回家”的逃避做法。

如果妈咪在批评之前,先问问米米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再告诉米米被推倒不是小伙伴们故意的,最后说明玩具丢了,不但小伙伴们没得玩,米米自己也会因此没有玩具。这样以来,米米对于自己的错误可能就有了清楚的认识,也很容易接受批评。就算妈咪不要求米米道歉,米米也会主动去把玩具拣回来,跟小伙伴们言归于好,继续玩耍的。

亲子指导

先听听孩子怎么说:批评之前,往往父母心里已经有了“底”,认为孩子已经犯了错。很多情况下,正是这种先入为主的意识,抹杀了孩子的发言权,让孩子与父母之间拉开了距离。就算到了法院,被告都还有申辩的机会,父母也还是先听听孩子怎么说吧。很可能听完孩子的陈诉以后,父母已经找不到批评孩子的理由了。

讲究语言技巧:多用正面的语言引导孩子,比如“我知道你是想做好。”、“妈咪明白你的好心。”、“爹地当然相信你。”之类的肯定的语言作为批评的前奏,会比生硬粗暴的指责,更容易让孩子接受。同时尽量多用简单、明了的措辞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对的,比总重复孩子的错误言行,要更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对事不对孩子:就事论事,也是父母教育子女的一条法则。不要因为孩子做错了一件事情,就从此否定孩子,或者把以前的错事都翻出来“秋后算账”。如果你想毁了孩子,那就把“你这个蠢货”、“你这个笨蛋!”、“我看你就没出息。”之类的话挂在嘴边吧。

给孩子留余地:孩子是人,是人就有自尊心。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多想想孩子作为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需求。不要当众叱责孩子,不要在陌生人面前数落孩子、不要在孩子的朋友面前批评孩子等。一旦父母开始尊重孩子,那么接下来的教育往往更有效,因为你教的是人,而不是动物。

批评之前先肯定:从头到脚的批评,往往让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个一无是处的“废物”,很快就会滑落为破罐子破摔的境地。父母在批评其错误的时候,先肯定其好的方面,才能让孩子在改正错误的时候,及时建立自信心。比如“你瞧,你的字迹写的多么整洁,如果算数的错误再少一点,是不是就更完美了?”、“宝贝,你的棒球打的不错,要是在作文上再加把油,你的成绩就更出色了,你觉得呢?”

不能延误时机:孩子有时候也会有“气”,这个时候如果强硬的教育,怕是效果甚微,不如适当的给孩子“降温”的时间。但冷处理不是忘记,否则孩子的忘性更大。父母应该在孩子犯错误的当天,就把问题给孩子说清楚,要不然等到事后父母想起来了,孩子会认为这是父母情绪不佳时候的借题发挥,怎么可能服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