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之路:当代女性求职择业
5987900000009

第9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

面临改革大潮,女性就业遇到了危机,但我们也应看到,又恰恰是改革给女性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遇和选择的权利。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家庭服务业的发展以及五天工作制的实施,为广大女性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岗位和更多地参与社会劳动的条件。人事制度及劳动制度的改革,使女性选择职业、转换职业成为了可能,双向选择就业机制的确立,使女性自主择业成为现实。用人单位可以选择你,你也可以选择用人单位,特别是近几年来,女性的竞争观念和进取意识在经历了失落感之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并逐渐摆脱了过去束缚女性发挥自身聪明才智的框框,激励越来越多的人依靠自己的努力,同男子进行平等的就业竞争。

1982年,我国16—54岁女性就业人口占同龄女性人口的89%,1990年上升到92%,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人口参加社会生产劳动的趋势。与此同时,女性就业的职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同1982年相比,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党政组织负责人及办事人员等从事脑力劳动的女性从5.45%上升到6.67%,商业性工作者及服务性工作人员的比重从4.32%上升到5.87%,从事其他体力劳动的女性从90.14%下降到87.31%,女性科技人员在全部就业人口中的比例由1982年的1.34%增至2.40%。尽管女性就业的职业结构变化幅度不大,但反映了女性职业结构变化的大趋势。

现代经济的发展一个明显的趋向是劳动力大量从重型产业向轻型产业转移,从体力型产业向知识型产业转移,从物质产品型产业向服务型产业转移,即都在向着女性优势或男女平等的方向转移,除了一部分传统的重负荷“男性型”产业而又没有经过技术更新,不适合女性外,大部分职业领域都为女性就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近几年,不少被传统产业“淘汰”的女性,因“祸”得福,在更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出了应有作用。人类劳动就业到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文明进程将使劳动就业的性别差异日益弱化,男性就业绝对优势的时代已走向终点,一切有前途的职业都是向女性开放的职业,改革为女性的发展提供了前提;但要充分发挥女性的优势,使之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力量,还需要每一个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和创造力的解放,特别要做到以下几点。

1.改革就业观念

过去习惯于向国家伸手要工作,坐在家里等工作,好象只有国家分配的工作才算就业,这种旧观念在一部分人的头脑中至今仍根深蒂固。竞争机制引入就业领域后,从国家包分配到自谋职业,首先需要确立就业竞争的观念。其次,要树立多渠道就业的观念。在全民企业工作是就业,在集体企业、私有企业是就业,从事个体劳动同样是就业,从事修理、饮食、理发、剪裁、家庭服务等劳动都是就业,就业岗位和就业途径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要具有现代的就业观念。

2.树立职业转换意识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个人的优势也在发生变化。因此职业选择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些旧的产业衰落了,新的产业又在兴起。社会不断开辟出新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领域,而每个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文化素质的提高,适应特定职业的能力也发生变化。每种职业对人的生理、心理素质都有其特定的要求,过去那种“从一而终”、一次选择定终身的做法无论对社会还是对自身的发展都不一定是最佳的。一个人被解雇了,是不是就无出路了,不能简单这么说。实际上社会为每个人提供的施展才华的机会是非常广泛的,你在这里被解雇了,很可能受聘于另一个地方,你在这里不算人才,但换个地方可能就会倍受青睐,今天没找到工作/谁又敢说你永远找不到工作。只要你有某方面的持长和能力,哪怕是一点点,就不要担心别人有眼无珠。只有树立变动的就业观,树立职业转换意识。才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的要求。

3.提高自身素质

职业内容的更新和新型职业的不断产生,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资源的开发,新技术的应用,都要求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科,文化知识和操作技能。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现代职业活动对体力的要求相对下降,而对智力的要求相对上升。一个没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人就难于在现代职业领域谋得立足之地。竞争机制引进就业领域,决不意味着优男劣女或汰女胜男,优胜劣汰的法则对任何人都会发生作用。用人单位绝不会因为某个人是男性就不计较他的知识能力,同样也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对你所带来的价值不屑一顾。对女性的偏见是有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只能会越来越少,而不会越来越多。因此,女性必须勇于摆脱各种束缚和依赖心理,不断地学习进取,靠自身的素质和应有的创造性成为就业竞争的优胜者。

4.小培养创业精神

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第三产业不发达是目前限制女性择业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现代女性的主动参与奋斗。别人不选择我们,那么为什么我们自己不去创业,闯荡一番呢?北京青年从摆摊卖大碗茶,发展到现代高技术服务产业的道路不正是创业精神生命力的显示吗?大批勇敢创业的女企业家的涌现正是女性解放的象征。

改革给当代女性提供的不是享受的机会,而是提供了一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社会做贡献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