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成功之路:当代女性求职择业
5987900000011

第11章 男女心理差别

男女的生理差别,随着人类社会的性别角色分工而进一步强化,直接影响到男女各自的心理世界。传统社会对两性的期望标准不同,这种期望标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男女两性的角色行为。它可以通过群体压力、社会风尚和社会规范等公认的价值标准,对人们的行为起作用。与生理因素相比,社会文化因素在更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男女两性的性别差异。

一般看法认为,男性强悍,女性柔弱;男性比女性进攻意识强,男孩好动,喜欢弄枪弄棒;女孩则文静,喜欢娃娃,小动物玩具。在学龄儿童中,打架斗殴的多发生在男孩中,成人暴力犯罪大多也是男子。造成这一差异的原因故然与生理因素有关,但起决定作用的还是社会因素。如我们的传统文化对男女传统的审美标准之一就是男子“勇敢顽强”女子“柔弱温顺”。小男孩与小伙伴打架或在其他活动中显示出“勇敢”,在某种程度上会得到家长的纵容与赞许。相反,这些事如果发生在女孩身上,就会得到训斥。我们从小说、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中所接受到的也是这方面的影响。男子是力量的化身,一个男子,如果被认为没有胆量,那就意味着他的耻辱,并会因此而失去人们(特别是女性)的钦佩。而女子胆小、怯懦,在某种程度上会被看作一种“娇态”和“美”,因此而得到男子的宠爱。

从自信方面看,一般情况下,男性的自信心强于女性,男子在社会活动及家庭生活中一般充当的是“顶梁柱”的角色,而女性则往往充当“配角”。在择偶标准上,女性通常希望找强于自己、有男子汉气的丈夫,以作为精神、情感上的依托。对此,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生,女研究生也不例外。男性则相反,他们通常希望找一个弱于自己,温顺、贤惠的妻子。当然,这些差异也集中体现在职业的选择上。

关于智力,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男女两性具有相同的总体智力水平,又有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认知方式上看,女性阅读能力强,注意力集中,从书本和课堂听讲获取知识的能力强。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测验,将青年男女各50人安排在一个课堂听课,由同一位教师讲授,结果发或,男性中完全能记住课程内容的只有7人,占男性总数的14%。而女性完全记住课程内容的有18人,占女性总数的36%。

第二,记忆方式上,女性机械记忆能力明显优于男性,并且由于具备较强的耐力和持久性,使妇女有更多的机会在事业上获得成功。优秀的电话员、邮递员、演员等女性,明显多于男性。

第三,从思维方式上看,女性情感细腻,形象思维占优势,言语表达流畅。在表演艺术上取得成功的机会较多。但女性的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一般较男性差些。

第四,从知识的运用角度来看,女性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够分门别类加以整理与消化,因此有丰富的联想。同时女性的模仿能力较强,因此,接受新生事物较快。但灵活地、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不及男性。

第五,从发现问题的能力看,女性观察力极强,他们能发现男性顾及不到的细微末节。因此,往往能从新的角度发现新的问题。有些国家大量吸收女性参加刑侦、破案工作,就是利用的这一长处。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两性先天素质并无优劣之分。造成两性成就方面的差异主要是社会环境、教育和自身的能动性所造成的。不同的社会生活实践,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那么随着历史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是脑力劳动在生产活动中所占比重的迅速增加,传统两性角色的内涵也必然要发展和变化,女性将同男性一样,在社会职业活动中发挥自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