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孙子兵法释译
5986900000048

第48章 十 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原文”

夫兵形象水①,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②。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③。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④;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⑤。

“注释”

①兵形象水:此言用兵的法则就如同水的运动规律一样。兵形,用兵打仗的方式,亦可理解为用兵的法则。

②兵之形,避实而击虚:即用兵的原则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地,攻击其空虚薄弱的地方。

③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制,制约、决定。制胜,制服敌人以取胜。此句为水之流向受到地形高低不同的制约,作战中的取胜方法则依据敌情不同来决定。

④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即用兵打仗无固定刻板的态势,似流水并无一成不变的形态。势,态势。常势,固定永恒的态势。常形,一成不变的形态。

⑤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意谓若能依据敌情变化而灵活处置以取胜,则可视之为用兵如神。

“译文”

用兵的法则就像流水的属性,是避开高处而流向低处;行军作战的原则是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弱点。水因地形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情而制定取胜的策略。所以,用兵打仗没有固定刻板的态势,正如水的流动不会有一成不变的形态一样,如果能够根据敌情变化而灵活机动取胜,就可以叫做用兵如神。

“释译”

孙子在这里论述了“因敌而制胜”的军事原则,指出作战者如果能善于运用计谋,用兵出神入化,才是最高明的。孙子认为“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打仗用兵没有固定的模式,虚虚实实,真真假假,这就是“兵无常势”之计。“空城计”就是此计的最佳展现,它利用了对方既成的心理定势,将空虚暴露于敌,使敌方难以揣摩,而在犹豫不决中丧失战机,不战自败。

公元263年,魏将钟会攻蜀,蜀将姜维凭险死守剑阁(今四川剑阁县东北)。钟会久攻不克,寸步难移。邓艾遂率军从甘肃、四川间的阴平抄小路绕过剑阁,行经荒无人烟的凌岭,凿山开路,架设便桥,攀援山崖树木。由于蜀军认为魏军不会由此进攻,所以并未设防,因此魏军沿途未遇“一夫当关”。最后,魏军出敌不意地突然到达江油(今四川江油县东),迫使蜀将士投降后,再迅速挺进成都,灭了蜀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