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历史的读解(一生必读名家精品)
5982000000025

第25章 让我见见真主

〔埃及〕陶菲格·哈基姆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心地善良的人,真主赐给他一个聪明伶俐的男孩。他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同儿子一起象朋友似地交谈,这时年龄和辈份上的差距似乎消失了,父子俩和谐融洽,彼此理解。他们对存在的真谛和事物的本质有时看得清,有时看不清……

一天,父亲看着儿子,说道:“感谢真主!你是真主赐给我的最大的幸福!”

儿子说:“爸爸,你常常谈到真主,让我见见真主吧!”

“孩子,你在说些什么呀?”

父亲心慌意乱,张口结舌,对孩子的这个要求不知法如何作答。他沉吟良久,然后望着孩子象自言自语似的追问道:

“你想让我给你看看真主?”

“是啊,让我看看真主吧!”

“我自已都没见过真主,怎么叫你见他呢?”

“爸爸,你为什么还没见过真主呢?” “因为在这之前我根本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那我求你先去见真主,然后再让我去,好吗?”

“好的,孩子,我去,我去……”

父亲站起身来,当时就出发了。他在城里转着,向人们询问如何实现这一愿望。人们都嘲笑他,因为他们是通过自己的日常劳作思慕和瞻仰真主的。于是他到宗教家那里去了。他们用背熟的经文和现成的理由和他对话,和他辩论。他徒劳无益,失望地离开了他们。他忧心忡忡,在街上走着,他问自己:能象来时一样两手空空地回到孩子那里去吗?最后,他碰到一位老者。老者告诉他:“你到城边去,在那里你会见到一位年迈的隐士。此人求真主什么,真主都会答应他,也许在隐士那里你会找到答案。”

于是他直奔隐士的居处。他对隐士说:“我来找您,有一事相求,希望您莫让我失望。”

隐士抬头望望他,以温和而深沉的语调对他说:“说出你的需要吧!”

“隐士,我想请您让我见见真主!”

隐士低首,捋着银须,言道:“你知道你这话的意思吗?”

“是的,我想求您让我见见真主!”

隐士用那深沉而温和的语调说道:“好人呐!真主用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的,用我们身体的感官也达不到他。你能用测量杯子深度的手指去测量大海的深度吗?”

“那我怎么才能看到他呢?”

“在他向你的灵魂显现的时候。”

“真主什么时候向我的灵魂显示呢?”

“在你得到他的爱的时候。”

他俯身跪拜,额头蒙上了灰土。他拉着隐士的手,乞求着:“好隐士啊,请您求求真主,让他赐我一点爱吧!”

隐士体恤地抚着他的手,说道:“人啊,你要谦卑些!你只能要一点点!”

“那我只要他一个钱币那么多的爱!”

“好贪心呀!这,这太多啦!太多啦!”

“那就四分之一个钱币?”

“再少些!再少些!”

“一粒尘埃那么多的爱?”

“你承受不了一粒尘埃那样的爱!”

“那就半粒尘埃吧?”

“也许……”

隐上举目望天,求告道:“主啊!请为他降下半粒尘埃大的爱吧!”

这个人站起身来,他离去了。过了几天,这入的家属、孩子和朋友们突然来到隐士处,告诉隐士那个人离开家庭和亲人后没再回去过。他不见了,谁也不知道他在哪里。隐士也不能安坐了,他们一起去找他。不久,遇到几个牧人,告诉他们说,那人已疯了,到山里去了。牧人向他们指明那人所在的方位,他们循迹而去。他们发现他站在一块巨岩上,痴痴地仰望着天空。

他们向他问好,他答了礼。隐士走过去对他说:“你仔细看看我,我是隐士。”

可那人一动不动。他儿子慌恐不安地走上前去,带着深情小声地问道:“爸爸,你不认识我了吗?”

他还是没有一点动静。他的亲属和朋友们围住他,大声呼唤他,想让他清醒过来。隐士却沮丧地摇着头对大家说:“没有用!一个心中装满半粒尘埃那么多的真主爱的人,怎么能听到普通人的话呢?以真主起誓,你们即使用锯把他锯成块儿,他也是感觉不到的。”

孩子大声吼叫着:“这是我的罪过!是我求他去看真主的!”

隐士朝他望了望,然后自言自语似地说道:“看到了吧?半粒尘埃那么一点真主之光,就足以摧毁我们普通人的组织结构和破坏我们的智力器官了!”

陶菲格·哈基姆(1898-1987年),埃及著名小说家、戏剧家。早年学习法律,曾留学法国。酷爱文学艺术,二十年代开始步入文坛,三十年代达到创作高峰。作品数十部,长篇小说《灵魂归来》(1933)、《乡村检查官手记》(1937)等,剧本《洞中人》(1933)、《山鲁佐德》(1934)等是他的代表作。他曾任埃及国家图书馆馆长,埃及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最高委员会委员、小说,具乐部主任、埃及作家协会主席等职。1958年获埃及国家文学表彰奖。1977年获“地中海国家最佳思想家、文学家”称号。他的作品对埃及和阿拉伯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已被译成多种文字,我国也译介了他的部分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