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敞开心扉拥抱生活(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5977100000010

第10章 无私地付出所有(2)

助人为乐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曾涌现出不少令人敬佩的榜样:雷锋、丛飞……数不胜数,他们中有普通的工人,也有朴实的农民。他们都在用自己的行动和力量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自己的爱心去温暖这些人的心灵。社会的繁荣兴旺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帮助。许多工作也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它需要大家通力合作,互相帮助,互相鼓励,才能圆满成功。当我们帮助了他人,一种愉悦的欣慰便会油然而生。如果世界充满关爱与帮助,那么生活给人的感受就像驰骋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令人心旷神怡,酣畅淋漓。

帮助他人体现美丽心灵

当你把最好的给予他人,也会从他人那里获得最好的。你付出的越多,你得到的也越多。你越吝啬,就越一无所有。只有那些乐于帮助他人的人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有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小男孩的故事,小男孩出于一时的气愤对母亲喊他很憎恨,然后,也许是害怕受到母亲的惩罚,他冲出家门,对着山谷喊道:“我恨你!我恨你!”接着山谷也传来:“我恨你!我恨你!”小孩很害怕,跑回家如实告诉了母亲,山谷里有个很可怕的声音说他恨他。母亲把小男孩带回山边,并要他喊:“我爱你,我爱你。”小孩照着做了,而这次他却发现,有一个很好听的声音在山谷里对他说:“我爱你,我爱你。”

生活就像是一种回音,你送给它什么它就送回给你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只要你付出了,就会有收获。当我们帮助他人的时候,我们付出的是自己对别人关心和爱护,就仿佛给别人的生命之树掬一捧清泉。助人为乐是不竭的动力,我们付出得越多,内心就会越充实,幸福感就越强烈,因为帮助他人是一种美好的品质,展现出我们美好的道德情操。

人字的内涵就是相互支撑,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他人的帮助。正是有了长辈的关爱,我们才得以健康地成长;正是有了老师的启蒙,我们才找到了人生的方向;正是有了同学的帮助,我们才懂得了友情的珍贵。予人玫瑰,手中留香。每一个当代的青少年都应当向范鑫学习,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培养团队精神,团结同学,善于合作,与人为善,特别是真诚关心和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同学,在帮助他人中收获快乐。

4贪婪最贫穷,给予最富有

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给予是最真实的富有——无论在什么时候给予比索取都要重要。

如果有了贪欲,就会有争斗,就会有愤怒,就会失去理智。贪婪正是现代人的最大缺陷和痛苦的最主要原因。所以,在生活实践中,执着追求而不贪婪是一种生存智慧,给予而不索取则是一种人生态度。执着追求,及时给予,合理而不过分,正常而不极端,利己而不害人。有些青少年因为贪婪,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的所有都失掉了。有些青少年却常常给予,反而得到了更多……

贪婪者最贫穷

每个人都有贪念,它是人的天性。世人如何不心安,只因放纵了贪欲。明末清初有一本书叫《解人颐》,对贪欲作了入木三分的描述:“终日奔波只为饥,方才一饱便思衣,衣食两般皆俱足,又想娇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无田地少根基,买得田园多广阔,出入无船少马骑。槽头扣了骡和马,叹无官职被人欺。当了县丞嫌官小,又要朝中挂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梦西。”由以上的两个例子可以看出,人心不足蛇吞象,做人如果不能控制自己贪婪的本性,最终就会丧失自我,变成贪欲的奴隶。

以前,有个衰老的农夫不停地上山打柴,但还是常常受到妻子的奚落。这天,他幸遇“青春泉”,不仅解了渴,回到家后,妻子大为惊讶,因为他还变得年轻了许多。经过追问,方知是饮用了青春泉的缘故,于是,妻子迫不及待地也到那里,狂饮起来。可是,因为她贪得无厌,不知节制,终于从老年蜕变成青年,再蜕化成少年,最后竟变成了刚刚坠地的婴儿。当丈夫赶到泉边的时候,只好叹息着把她抱回,当做子孙来养育了。由于她的贪婪,最后违反了正常的生命秩序,变成了有待于重新开始灵智启蒙的新生儿——生存智慧的赤贫者。

贪婪者最贫穷。因为在你贪婪的时候,即已把生活中其他宝贵的东西掠夺了。比如,对物欲的贪婪,往往会挤掉人们珍贵的生理空间,就如同有些人把宽敞的新房变成了高贵的家具店,表面上看富丽堂皇,但是,却使有限的空间形成窘迫的局面;对精神层面的贪婪,往往会挤掉正常的伦理情感沟通,而成为荒漠中的孤独者,比如那些沉溺于网上虚拟天地的人,往往导致心理的闭塞,让精神生活产生极度的疲惫和失落。

生活中,贪婪之心不可有,因为一旦无休止地贪婪下去,容易让人产生苦恼、烦闷,生活也变得很不快乐幸福。有人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女孩在地上大哭,有好心人问她为什么要哭。她说:“我的十元钱丢了!”于是,那人给了她十元钱,哄她不要再哭了,赶紧回家吧。可是,小女孩接过钱装好后,仍起劲大哭,似乎更加伤心。人们问她拿了十元钱后为什么还要哭呢?小女孩擦把眼泪后,说:“如果原来的十元钱没有丢,现在我就有了二十元钱了!”可以看出,一个小女孩尚且对物质财物的占有欲这么强烈,心态是这么的不平衡,更何况那些比她年长的人呢,但反过来说,拥有强烈的贪婪之心有什么好呢,无非是给自己的生活注入点烦恼而已。所以,是你的,你就尽最大努力去争取,不是你的,就果断舍弃,何必自寻烦恼呢?

给予让你更加富有

不要总是期望从别人身上获得什么,应该想自己能够给予别人什么,付出什么样的服务与价值来让对方先得到好处。当你能持续这么做,并且帮助别人获得价值的时候,也就是你成功的时候了。因为那些曾经得到你给予的人会逐渐累积成一股巨大的力量,回馈给你所需要的动力与支持。

所以,在物质方面,给予就意味着自己很富有。不是一个人有很多才富有,而是给予人很多才富有。生怕失去什么东西的贮藏者,如果抛开物质财富的多少不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必是一个贫穷而崩溃的人。无论是谁,只要你能慷慨地给予,你就是个富有的人。你把自己的一切给予别人,从而体验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乐趣。

人人皆知,穷人要比富人乐于给予。但是贫穷如果超过某种限度的人是不可能给予的,同时,要求贫穷者给予是卑劣的。这不仅是因为贫困而给予会直接导致贫困者更加痛苦,而且还会使贫困者丧失了给予的乐趣。

给予本身也会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快乐。在给予中,它不知不觉地使别人身上的某些东西得到新生,这种新生的东西又给自己带来了新的希望。在真诚的给予中,会无意识地得到别人给予的报答和恩惠。

有一名小学教师,教师节到了,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跟他们过节似的。其中,有一个礼物很特别,是用硬纸剪成的鞋子。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的画的——图形很不对称,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图画的旁边歪歪扭扭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看看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级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10多天。他把这双“鞋”认真地保管了起来,“礼轻情义重”啊!一次,他在批改作文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女同学送他这双“鞋”的理由。她在作文里是这样写的:“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一定会买一双真正的皮鞋给老师穿。”这只是一个不到10岁的小女孩的心愿,这心愿是多么质朴啊!他的心不由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他就亲口问了问她。那是一个很白净、很漂亮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已经找到了答案。因为此时她脚上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都开了胶,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布鞋是不一样的。于是两人之间有了下面的问话。

“你父亲在哪里上班啊?”

“父亲待在家里,他下岗了。”

“你母亲呢?”

“我不知道。父亲说她走了。”

他的目光再次落到她脚上的布鞋上,那一双开了胶的布鞋。

他慢慢地拉开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她怯怯地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

“可是同学都说我家里穷。”她说。

他亲切地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

她高兴地笑了,笑得是那么纯。

你和老师穿相同的鞋子,你开心吗?

她使劲地点了点头。

他带着她向教室走去。他问同学们知道老师为什么穿布鞋吗?有的同学说好看;有的说透气,因为他自己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他自己的爷爷晨练的时候就穿布鞋。很出乎意料,并没有人说他穷。于是,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格,透气、舒适、对健康有益。这位老师还告诉他的学生,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他感到幸福的!

真正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而能给予的人是不会贫穷的。由此说,给予最重要的意义并不是物质方面的,而是人性方面的。一个人能给予另一个人什么东西呢?比如,一个人把自己的生命给予别人,但这不一定意味着他为别人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是把他自己身上存在的东西给予别人,把自己的快乐、兴趣、同情心、谅解、知识、幽默、忧愁——把自己身上存在的所有东西的表情和表现给予别人。在他给予别人的时候,不仅增加了别人的生命价值,还丰富了别人的生活。因此,给予使人更加富有。

5付出的人生是完美的

在生活中,人们总是想办法去获得却不愿付出。但是如果你把眼光放长远一点,你就会发觉,原来付出也是一种收获。人们常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付出,何来的收获。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唯有不断流动更替的水才会充满氧气,如此鱼儿们才会有舒适的生存空间,为湖泊增添生命活力。有舍才会有得,只要不吝于付出,在付出的同时,我们便能腾出新的空间,容纳新的机会。付出也是一种幸福,人生最大的满足就是付出。

付出,也是新一代青少年的使命与价值。

付出是一种快乐

街上走着衣衫褴褛的兄弟俩,一个五岁,一个十岁,他们从农村到城里讨饭。俩人饥肠辘辘地来到一户人家的门口,可他们的乞讨之路并不顺利。这家人在门口说:“自己干活挣了钱才有饭吃,不要来麻烦我们。”俩人走向傍边的一家,这家人在门缝里说:“我们不给叫花子任何东西。”

在遭到无数次的拒绝和斥责后,哥俩很伤心。最后一位好心的太太对他们说:“可怜的孩子,我去看看有什么东西能给你们吃。”过了一会儿,她拿了一罐牛奶送给他们。这可乐坏了这小哥俩,他们像过节一样高兴,坐在马路旁享受起他们的佳肴。弟弟半张着嘴望着哥哥,用舌头舔着嘴唇,说:“你是哥哥,你先喝。”

这时,哥哥拿着奶罐假装喝奶的样子,其实他紧闭双唇,没让一滴牛奶入口。然后他把罐子给弟弟,说:“现在轮到你了,你只能喝一点点。”弟弟拿起罐子喝了一大口,说:“牛奶真好喝。”哥哥接过罐子,假装喝了一口,又递给弟弟。奶罐在两人手中传来传去,哥哥一会儿说:“现在轮到你了。”一会儿说:“现在轮到我了。”牛奶终于喝完了,哥哥却一滴未喝,但他的内心是快乐的。因为付出的人得到的回报是幸福。

付出与快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没有付出,就没有快乐,反言之,要想获得快乐,就必须得去付出快乐。有些青少年爱占便宜,看见别人的东西好,总想居为己有图一时之乐。有些甚至去觊觎的国家财物,总有非分之想,到头来锒铛入狱,快乐没有了,只有苦役。

没有付出,是没有收获的。所以,想要索取快乐,最终非但品尝不到快乐,反而咀嚼的却是失去自由的痛苦。正如“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只有亲口尝一尝。”很多的快乐也是这样的。只有身体力行,方能享受得到。

学会付出,便会拥有快乐。

付出是收获的前提

曾有一个人在沙漠里行走了两天,途中遇到沙尘暴。一阵狂沙吹过之后,他已认不得正确的方向。正当快撑不住时,突然,他发现了一幢废弃的小屋。他拖着疲惫的身子走进了屋内。这是一间不通风的小屋子,里面堆了一些枯朽的木材。他几近绝望地走到屋角,却意外地发现了一台抽水机。

他兴奋地上前汲水,却任凭他怎么抽水,也抽不出半滴水来。他颓然坐地,却看见抽水机旁,有一个用软木塞堵住瓶口的小瓶子,瓶上帖着一张泛黄的纸条。纸条上写着:你必须用水灌入抽水机才能引水!不要忘了,在你离开前,请再将水装满!他拔开瓶塞,发现瓶子里果然装满了水!

他的内心,此时开始了激烈的交战——如果自私点,只要将瓶子里的水喝掉,他就不会渴死,就能活着走出这间屋子!如果照纸条做,把瓶子里仅有的水倒入抽水机内,万一水一去不回,他就会渴死在这地方了——到底要不要冒险?

最后,他决定把瓶子里仅有的水,全部灌入看起来破旧不堪的抽水机里——他用颤抖的手汲水——水真的如喷泉似的涌了出来!

他将水喝足后,把瓶子装满水,用软木塞封好,然后放在原处,并在纸条上加上了他自己的话:相信我,真的有用;在取得之前,要先学会付出!

不要去怀疑付出没有收获,尽管去做吧,提前的付出也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把奉献放在前头,你才有收获的机会!只有甘愿多付出,才能收获回报。

日常生活中,做人如此,做事如此,与他人之间的交往亦如此。

事实证明,心底越无私,越坦诚与人交往,赢得的友谊就越多越深厚。因为你的付出,不仅是物质上的舍弃,更是一份情感上的真诚。你以真诚和无私对待他人,必然会收获友谊,赢得他人的尊重和关爱。这种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支持帮助,就是一笔无形的财富。这正像某位哲人所说的:“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要首先怎样对待别人。”

付出是一种人生的修养。付出是给予、是奉献,是无偿的。这种“付出”使别人得到快乐、满足,而自己也会从他人的欢欣与快慰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与幸福。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也别妄想以较小的付出获得巨大的收获和成功,要想有超乎常人的收获,就必须有超乎常人的付出。希望青少年朋友能牢记这一使命,成为理想远大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