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最受感动的经典文学故事(最受学生感动的故事精粹)
5972200000010

第10章 吴承恩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生于山阳(今江苏省淮安),明代著名小说家。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做过朝廷官员,自其父吴锐起家道衰落。闲来无事的时候,吴锐就给儿子讲故事。吴承恩听得十分认真,父亲讲到英雄建立的功绩,他就激动得满面红光;父亲说到好人受到冤屈时,他就难过得愁容满面。幼时吴承恩便十分聪明伶俐,写的诗文颇受乡里人的称赞。一些有名望的人都让自己的儿子和吴承恩交朋友。乡绅沈卓亭常把吴承恩叫到家里来,让他和自己的儿子谈古论今,鼓励他们勤奋学习。

有一天,沈卓亭家里来了许多有名气的人,大家一起饮酒聊天。沈卓亭特地让吴承恩在一旁陪坐。喝到高兴的时候,沈卓亭手指吴承恩,笑着对众人说:“别的孩子总是爱打打闹闹,好像很有本事,其实浪费了时间。吴家公子却不然,他能在读书上下苦工夫,比别人都强。这才有丈夫气概呀。”经沈卓亭这么一说,众人都对吴承恩另眼看待,吴承恩的名气很快就传开了。

其父对吴承恩寄予很高期望,小时候便把他送入私塾受教。当时的学堂只教《论语》、《孟子》等书,把流传在民间的小说、传奇故事当做“禁书”,不准学生看。可是,吴承恩偏爱上了那些新鲜有趣的文章,特别是神话故事,他看得如痴如醉。

有一次,他找到了一本叫《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书,真是爱不释手。这本书写的是唐代高僧玄奘到“西天取经”的故事,书中把这一故事进行神化,写得十分生动有趣。但由于故事过于单薄,使吴承恩觉得很不过瘾,便萌发了重写此书的想法。

吴承恩家庭生活困难,为了光耀门楣,他长大以后,不得不和其他读书人一样,去参加科举考试。吴承恩和好朋友朱日藩、沈坤三人做伴去南京参加科举考试。他以为凭自己的才学定能考中,却名落孙山,以后屡试不中。吴承恩羞愤交加,病倒在床。在病中,吴承恩心灰意冷,对科举再没有兴趣了。

吴承恩在考场上失败了,可他的学问和才华是人们公认的,求他写诗写文章的人很多,他在家乡的名气越来越大。

某一年,明世宗要到南方祭奠祖先的坟墓。皇上出京巡视,在当时可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光是陪同皇上出驾的人员都能排出数十里地。皇上的人马每到一处,都要有当地官员迎送,还得送上各种各样的贡品。而那些地方官员也乘机巧立名目,征钱征物,闹得百姓鸡犬不宁。

有感于此,他就写出了《二郎神搜山图歌》。在这首著名的长诗中,吴承恩生动地描写了二郎神和天兵们捉拿老猴、母狐、毒蛇水怪,捣毁巢穴的场面。在诗的后半部,吴承恩气愤地写道:

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

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

野夫有怀多感激,抚事临风三叹息。

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

吴承恩痛恨恶势力,希望能有英雄人物保国安民。正因为这样,他后来才写出《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这个大闹天宫、扶正祛邪的神猴形象。

为了养家糊口,后来吴承恩只好去太学读书,指望将来能被推荐给皇帝。那一年,他都51岁了。又过了好多年,他才终于被选为长兴县的县丞。这是个小官,主要是帮助县令做些事,那时,他已经62岁了。

历经仕途的坎坷,吴承恩终于又重回故里,过起了百姓生活。生活的磨难使其心力交瘁,最终在惨淡的晚年生活中垂垂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