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马瑞芳趣话王熙凤
5968100000004

第4章 八面生风王熙凤(4)

在贾府元宵节聚会上,众人请求贾母说笑话。贾母说,一家子有十个儿子,娶了十个媳妇,只有第十个媳妇最聪明伶俐,心巧嘴乖,另外九个媳妇想探讨她受宠的原因,到阎王庙烧香,却意外地得知,原来这第十个媳妇托生时,可巧孙悟空到阎王庙,撒了泡尿,这小儿媳就吃了。所以她伶俐嘴乖。

贾母显然喜欢凤姐嘴巧,幽默地用“喝了猴尿”来调侃,这位老祖宗实在比凤姐老辣!贾母开始曾感叹“这笑话倒有些难说”,为什么?因为她的身份太特殊。居于贾府宝塔尖,说笑话说得太庸俗,则失身份。如果拒绝说,难道堂堂一品夫人连笑话都不会说?如果随便诌一个,或者说的笑话不能引人笑,还是有失身份。贾母表示她要“老脸皮子厚”地说个笑话。贾母的笑话说得既通俗又雅致。说通俗,因为她用的是世人都熟悉的生死轮回和孙悟空编笑话,说雅致,因为她表达的是对嘴巧者的挖苦和调侃。而且是恰到好处的调侃。

贾母的笑话讲得谑而不虐,藏而不露,很合老祖母身份。

首先听懂这故事的,正是凤姐。她马上笑道:“好的。幸而我们都笨嘴笨腮的,不然也就吃了猴儿尿了。”

这岂不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整个贾府最心巧嘴乖的是哪个?当然是凤姐。经常被贾母直接以“猴儿”相称的,也是凤姐。凤姐偏偏说自己“笨嘴笨腮”!

尤氏马上来个不戳破的戳破咱们这里谁是吃过猴儿尿的?别装没事人儿。”这是直接挖苦凤姐刚才是在“装没事人”。尤氏其实不笨,如果她直接说凤丫头就是吃了猴儿尿!”岂不太没蕴藉?老祖宗都不戳破,你怎么能戳破?尤氏的话问得似乎含糊而实际清楚,她等贾母接招,或者引大家起哄呢。

贾母凡事点到为止,岂能笨拙地画蛇添足?大家也不敢起哄。结果是凤姐无语,贾母无话,薛姨妈出来圆场:“笑话儿不在好歹,只要对景就发笑。”薛姨妈真是武林高手,话中有话,你们自己寻思去!贾母的笑话对了什么景?自然是吃了猴儿尿的小儿媳跟现实生活中的巧嘴凤姐对了景。大家心照不宣。

贾母这个似乎普通的笑话,无意中却透露出小说家创造人物形象时的理性思考:凤姐跟孙悟空有深刻的性格渊源。

一刻也不安宁的猴性

我发现,凤姐跟孙悟空在八个方面极其相似:

一曰好大喜功;

二曰好戴高帽;

三曰心高气傲;

四曰冒险好动;

五曰聪慧好奇;

六曰没上没下;

七曰口若悬河;

八曰善于谐谑。

这八个方面都可以从两部小说找到互相对照的具体例证。他们最相似的一点是:生命力极其强桿、创造力极其丰富,总在不停地琢磨事,总想做点儿份外的事,做点儿新奇的事,做点儿好玩的事,做点儿过去没做过的事,都有一刻也不安宁的“猴性”。

孙悟空喜欢揽事,好卖弄能力。跟妖精斗,是多么艰难的事?他却说是“捉个妖精耍子”。孙悟空最喜欢管闲事。西天取经路上,有不少磨难,根本就是他自己显能揽事找来的。

比如说,唐僧四众走到朱紫国,看到朱紫国王求医的榜文。这事跟取经有何相关?一点儿牵连没有。跟孙悟空降魔驱怪的特长有何相关?一点儿关系没有。孙悟空却立即来劲,满心欢喜想:“且把取经事宁耐一日,等老孙做个医生耍耍。”然后,突然变得博学多才的猴儿来了番悬丝诊脉,判断国王病因是“双鸟失群”(朱紫国王后确实被妖精抢走),制作了以大黄、巴豆、锅底灰为主料、马尿为辅料的药丸,取名“乌金丸”,给朱紫国王服用。官员们问以何冲服?孙悟空来了个颇像现今手机短信的搞笑段子:“半空飞的老鸦屁,紧水负的鲤鱼尿,王母娘娘搽脸粉,老君炉里炼丹灰,玉皇戴破的头巾要三块,还要五根困龙须”。众官说弄不来,猴儿说那就用“无根水”吧!无根水即没落地的雨水,猴儿马上邀请龙王打喷嚏下无根水!结果,朱紫国王药到病除!

《西游记》天马行空,但在离奇幻想中有人物性格的合理内核。朱紫国行医的幻想情节,就把孙悟空好动、好奇、好胜、好显卖的个性写得人木三分。

凤姐不会筋斗云,不会七十二变,但是她的好动、好奇、好胜、好揽事、好显能,跟孙猴子如出一辙。

我们可以看几个似乎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例子:

一是撑船。

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贾母设宴后,带刘姥姥在大观园游玩,姑苏选来的驾娘把棠木舫撑来,众人上船,“凤姐儿也上去,立在船头上,也要撑船,贾母在舱内道:这不是玩的,虽不是河里,也有好深的,你快不给我进来!,凤姐儿笑道:怕什么!老祖宗只管放心。,说着便一篙点开。到了池当中,凤姐只觉乱晃,忙把篙子递与驾娘,方蹲下了。”

贵族少奶奶居然抢船娘“买卖”,亲自撑船,太离谱了。

金陵十二钗中的任何其他一个,哪个会有这样的举动?

黛玉会吗?不会,她只会在潇湘馆吟诗、观竹、教鹦鹉;宝钗会吗?不会,她只会在蘅芜苑看书、绣花、动心思;湘云会吗?不会,她只会石头発上醉卧、梦中吟诗作对;探春会吗?不会,她只会在秋爽斋窗下走围棋、练书法;李纨会吗?不会,她只会在稻香村教子、针黹、养性情;只有凤姐,会在大观园撑船,公开做根本不该少奶奶做的事!

此时的凤姐,不再是那个位尊权重的管家奶奶,只是个好奇的、爱玩的孩子,一个从小儿被当作男孩教养长大的女孩。

二是写诗。

第五十回“芦雪广争联即景诗”,是大观园诗会的活动。根据历史记载,联句是文人中盛行的写诗形式,因为多人即时写诗,也没有留下多少著名诗句。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是把联诗当成刻划人物个性、预示小说结局的重要手法。

联句最重要的是起头。联句的头起得好不好,影响整个联句。而且,联句第一句,往往是对诗人的目光、才情、思路最大考验。正如《蔡义江增评校注〈红楼梦〉》一书所说:“联句只有起头,不受别人思路影响,自有高下之分。”

大观园诗人们芦雪广联句要求“即景联句”,什么景?雪景。联什么句?五言排律,限什么韵?二萧韵。这是多专门化的要求?

芦雪广联句居然是凤姐毛遂自荐起头,岂不太离奇?

凤姐不识字,当然不可能写诗,既不写诗,当然不知道什么是“即景联句”,什么是五言排律,什么是二萧韵。但是,她偏偏要参与芦雪广联诗,偏偏要给联句起头!

凤姐起的首句,恰好咏雪景,恰好五言句,岂不奇中迭奇?

凤姐完全能按照联句要求进行认真构思,一向快人快语的凤姐居然“想了半日”后,才笑说“只有一句粗话”,众人都说“越是粗话越好”,然后,凤姐像著名作家谈创作经验一样谈创作过程:“我想,下雪必刮北风,昨夜听见一夜的北风,我有了一句:就是一夜北风紧,。”

凤姐的“粗话”,为大观园诗人交口称赞。因为它,“留了多少地步与后人”,“正是会做诗的起法”。岂不是太妙了?

凤姐要参与联句时,“众人都笑说:更妙了!,”立即在“稻香老农”前加个“凤”字,凤姐俨然成芦雪广首席诗人!大妙!

凤姐敢做自己从来没做过的事,而且做得出奇的妙!

归根到底,是曹雪芹构思妙。凤姐是金陵十二钗之一,除了太小的巧姐外,连早死的秦可卿都在梦中念过诗句“三春去后诸芳尽,各人须寻各自门”。凤姐岂可无诗?曹雪芹让在她联句时“不该出手也出手”,将能事之人的异才描绘如画。

三是放炮仗。

第五十四回写贾府庆祝元宵节。凤姐讲了个“聋子放炮仗”的故事后,贾母说:把咱们的烟火放了吧。贾蓉忙带着小厮布置放烟火和花炮。林黛玉因为禀性虚弱,被贾母搂在怀里;贾宝玉虽然不弱,却被王夫人搂在怀里;薛姨妈要搂湘云,湘云说“不怕”。凤姐跟这些或小胆、或大胆的小姐哥儿都不一样,她跟尤氏说:“等散了,咱们园子里放去,我比小厮们还放得好呢。”

撑船、写诗、放炮仗,都是凤姐生活中的琐事,但都表现出她不同寻常脂粉的“猴性”。

凤姐不同寻常脂粉,更重要的表现是:

毒设相思局,心狠手辣,整死人不偿命;

协理宁国府,运筹帷幄,巾帼压倒须眉;

管理荣国府,杀伐决断,机变权术超常;

凤姐跟孙悟空还有个突出的共同点:都擅长说似乎犯上作乱的谐语。

孙悟空是桀骜不驯的人物。他最有名的造反宣言是大闹天宫说的:“皇帝轮流做,今天到我家”。有古代小说研究者曾把这句话叫做“响彻云霄的反抗宣言”。还有研究者把孙悟空被如来佛压到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叫做“农民起义被统治者招安”。这些且不论。孙悟空皈依佛门后,再说带造反性质的话,似乎犯上作乱,却都在“主流意识形态”允许范围,多半用来调侃取乐、甚至取悦早已是同一阵营的位居高位者,比如玉帝、如来、观世音。

西天取经的孙悟空跟天界、神界主宰打交道,常说信口开河的话,不合规矩不靠谱的话,不伦不类的话。仔细想想,孙悟空哪儿是造反?他通过没上没下、没长没幼、没尊没卑,混淆妖精和神仙的区别,既达到取乐目的、又叫天界主宰“为我所用”。

比如:

对三界主宰玉皇大帝,孙悟空有个特殊称呼:“玉帝老儿”;对佛门最高主宰如来佛,孙悟空有个特殊称呼:妖精的外甥;对观世音菩萨,孙悟空有个特殊说法:“活该她一世无夫”。

孙悟空当面跟“最高主宰”打交道说的话,好玩极了。孙悟空的金箍棒被妖精收去,不得不到天宫求玉皇大帝帮忙,对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孙悟空如何奏本?他独出心裁地说:“老哥儿,累你、累你!”莫名其妙的称呼,奇特之极的嘘寒问暖,惹得天界神仙乐不可支。太白金星问:猴儿何前倨而后恭?孙悟空回答得既令人笑破肚子又非常有哲理:于今没棒弄了。也就是说:齐天大圣在人屋檐下,也不得不低头!

但是,不管背后叫“玉帝老儿”还是当面叫玉帝“老哥”,孙悟空再也不是来造反,来逼着玉帝把灵霄宝殿宝座给他倒出来坐坐。不管如何调侃如来佛是妖精的外甥,孙悟空都是为了执行如来佛指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不管如何调侃经常安排妖精为难取经僧众的观世音“一世无夫”,孙悟空是观世音的虔诚弟子。

观察凤姐,我发现,她也特别擅长在贾府至高无上的贾母跟前说一些似乎犯上作乱的话,仔细思考,无一不是锦上添花,并达到老祖宗为我所用的目的。这一点,凤姐跟被招安的孙悟空非常相似。而且,凤姐语气之诙谐、措词之巧妙,也时刻显示出“比猴还精”的特点。

至于凤姐如何好大喜功?如何心高气傲?如何口若悬河?……《红楼梦》八十回,几乎有二分之一章节跟凤姐这些特点有关,这些特点都跟孙悟空有关联。

凤姐的“五行山”和“紧箍咒”

孙悟空再能,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凤姐亦然。

凤姐跳不出的“如来佛手心”是什么?

是“盛筵必散”;

是“树倒猢狲散”;

是“忽喇喇似大厦倾”。

凤姐再有志气,她面对的却是贾府一大帮没志气的男性;凤姐再有能力,她面对的却是贾府无可挽回的残局败局。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曾说,贾府已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外面的架子虽未倒,内囊却已尽了上来。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安富尊荣,因为不知节俭,等等。

所以,当凤姐以荣国府管家婆出现在读者面前时,她面对的已是“诸侯之泽,五世而斩”第四世,是进少出多的局面。

跟孙猴子类似,凤姐也有属于她的“五行山”和“紧箍咒”。

凤姐的“五行山”,就是让荣国府管家婆转不动的经济困难,是造成贾府最终覆灭的根本原因。

也折射出造成曹府最终覆灭的根本原因。

我认为,贾府覆灭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冷子兴所说的“安富尊荣”,不是小打小闹的进得少、花得多,而是大规模寅吃卯粮。

贾府覆灭原因,恰好由烈火烹油的元妃省亲造成。

正如曹府覆灭原因,恰好由轰轰烈烈的康熙南巡造成。

元妃省亲花了多少钱?小说始终没正面写。小花花公子贾蓉说了句到位的话:再省一次亲,只怕就精穷了。

而对元妃省亲有原型作用的康熙南巡花了多少钱?时人记载“三汊河干筑帝家,金钱滥用比泥沙”。结果是曹寅亏空上百万,死不瞑目。雍正上台后,借曹雪芹的父亲“骚扰驿站”抄了家。

孙悟空曾被压在五行山下,但是他荣幸地遇到了取经僧,将他从五行山下救出来,孙悟空从此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虽然,他头上不得不戴着观音菩萨“陷害”他的紧箍咒,虽然有研究者认为取经的孙悟空应该算“农民起义的叛徒”,但孙悟空西天取经降魔除妖毕竟可以算跟大闹天宫媲美的情节。

而凤姐给压到“五行山”下,已经盼不来“取经僧”,只能眼睁睁等待毁灭。

何况,凤姐给压到“五行山”下之前,头上已戴了紧箍咒。

凤姐的紧箍咒,不是由如来佛安排,而是由封建宗法制决定。这紧箍咒就是:男尊女卑、夫为妻纲。

念动这个紧箍咒的,有时,竟然是最宠爱她的贾母。

贾母念凤姐头上的紧箍咒时,主要还持爱护态度。待到凤姐失去贾母的庇护,由邢夫人和贾琏来念动这紧箍咒时,凤姐的末日才真正到来。

孙悟空跟随唐僧,跋山涉水,千辛万苦,最后取得真经,他头上的紧箍咒,随着他成为“斗战胜佛”,自然消失。

王熙凤跟随贾母,兢兢业业,机关算尽,随着“忽喇喇似大厦倾”,她头上的紧箍咒,越念越紧,越紧越念,新仇旧恨一齐找,新账老账一齐算。凤姐内外交困,心劳力拙,最终要了她的小命。

中国古代小说很少能看到凤姐这样的女性人物,在世界小说名著里,倒能找到跟凤姐类似的女性人物。最有代表性的是两个人,一个是萨克雷《名利场》里的利蓓加·夏泼小姐,一个是米切尔《飘》里的郝思嘉。

《名利场》向来被看成是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利蓓加·夏泼是个极端自私极端聪明的人物。她出身低微,总惦着向上爬,她借助美貌和聪明,玩着鬼一样的花招,通过一个一个男人,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个“绿眼睛一转”就计上心来的英国女人活脱是王熙凤跨洋过海的后代儿女。

在另一个算不上经典却极畅销的小说里,还有个人也像凤姐的“隔国后代儿孙”,那就是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风靡一时的《飘》里的郝思嘉。这个小说后来拍成电影《乱世佳人》,由好莱坞大明星费·雯丽和克拉克·盖博担纲主演,风靡全球,囊括奥斯卡若干奖项。

1936年7月5日《纽约时报》的书评这样介绍郝思嘉:“郝思嘉缺乏许多女性的美德——事实上,可以说是几乎缺乏所有的美德,除了勇气不虞匮乏之外。这个郝思嘉生命力旺盛、全身每一寸细胞都活蹦乱跳、自私自利、没有原则、无情无义、贪婪成性、颐指气使、骨子里却是灵活轻巧、弹性良好的钢铁。她父亲是爱尔兰移民,以性格和魅力打入南方的有钱阶级,还娶了名门闺秀。郝思嘉务实一如爱尔兰人,几乎没有母亲的婉约气质,是个不折不扣的叛逆分子,完全无视社会的标准及禁忌。她是美国小说中的难忘人物,理直气壮地存在,而且我想势必还会存在很久。”

如果没有“爱尔兰”等词存在,我还以为这是美国人评价我们《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呢!我怀疑,会不会米切尔小姐在创作《飘》之前看过《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