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一场游戏一场梦(珍藏一生的经典散文)
5966400000013

第13章 秀山拾趣

秀山之秀在于它的林木葱茏,是个种树的好地方。秀山之奇在于它的寺庙多和匾牌题词多。休闲旅游这种风景名山,的确让人拾趣到诸多的特殊感受。和尚、尼姑、道士同在一个山上,各盖各的庙宇殿堂,各行各的佛事、道事、观音娘娘事。焉然与之其他地方不同,便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氛围,独特的“通海”人文景观。秀山不高,其名气挺高,号称“不识秀山,不知滇南”。云南“三迤”,滇南的水土算是“一迤”吧?古代时候,著名大旅行家徐霞客曾涉足秀山采风访幽,留有文字歌颂秀山的美丽。

秀山的匾牌亦挂得怪。既有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先生的手迹,也有昆明市民陈××的手迹。陈××的字写得好,写得有点儿名气,归功于“文化大革命”。造反派造反,请他写大标语;人民群众悼念毛主席、周总理,他亦出来写字。这位市民在水果公司工作,工资不高,喜欢喝酒,酒量颇大,酒品马马虎虎,喝醉了酒也要发酒疯说几句“牢骚话”,并常常蹲蹲咖啡馆。这哥们寿短,字迹倒留在了秀山上悬挂百年。

人生游历过一些寺庙,且有一件“心事”难了:即想看看和尚怎么吃饭,吃的是什么饭。其他寺庙的和尚,斋饭吃得秘密,关起佛门躲着吃,似乎不愿意让世俗的凡人看清楚他们的生活。那年陪同一群文人游历秀山,竟偶然见到和尚大师傅品食“斋饭”。厨房设在一条过道走廊,和尚大师傅吃斋饭有俗人扶侍,无需自己动手添饭、洗碗。斋饭极朴素极简单,两菜一汤,令人钦佩!香油炒咸豆豉,香油于煸土豆丝,毛芋头煮小白菜,外加一碟寻常老百姓爱吃的“云南蘸水”佐料。秀山寺庙的香火旺盛,出了家的和尚有钱雇佣人煮斋饭。给和尚师傅煮斋饭的厨师,是山下城中的良家妇女,每天购买蔬菜食品上秀山“做工”,中午免费吃一顿斋饭,晚上又回家吃“俗饭”。看后方知:原来和尚戒嘴吃素斋,并非滴油不沾,要吃菜籽香油的。据厨娘透露介绍说:大师傅还爱吃居士及善男信女赠送的香油点心,比方“重油蛋糕”。仔细想想蛮有道理,菜籽香油属于植物素油;鸡蛋儿不经过一番新的造化,亦是一个没有生命的东西,比小白菜的成长过程还要素净。玄机得一悟:假如出家人的锅中没点香油炝锅,素斋佛菜也难烹炒?——这就增长了生活“见识”,以后若遇到跟和尚打交道的事情,千万别把斋饭弄得清汤寡水的,可以用香油炒新鲜蔬菜招待,接待“佛家人”。

秀山是座佛气祥和缭绕的人文山林,除了供奉菩萨,也供奉历史名人泥巴彩色塑像,敬仰为通海发展做出伟绩的先人祖宗。最令人敬佩的是,秀山上安葬着当代革命烈士!墓碑上刻字注释说:解放初期,武装土匪搞暴动反对新政权,牺牲了几位解放军指战员和人民政府干部及普通民兵。杭州西子湖虎丘山“青山有幸埋忠骨”缅怀民族抗金英雄岳飞大元帅,秀山幽林的“革命烈士墓”景观,大约堪称“全国之最”了。

通海秀山公园,是一座很有趣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