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交际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5956800000014

第14章 从容不迫(3)

一天,刘秀想起了在长安游学时的同窗严光(字子陵),决意把他请来。但刘秀登基后,严子陵便更改姓名隐居起来,要寻找他很是困难。

刘秀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按像查访。他叫来画工,把严子陵的长相说了说,让画工去画。画好后,刘秀看看还像,便让再画几张,然后派人将画分送到各郡,叫当地官吏和百姓寻找严子陵。

过了不久,齐国(今山东省北部)上书给光武帝,说那里有个人,长相与画上的几乎一样。此人老是披着羊裘(羊皮袄)钓泽(在河水边钓鱼)。光武帝大喜,马上派使者备了车,带上礼品,到齐国去请他来京城。

使者见到严子陵后,奉上礼物,请他上车,不料,严子陵却推辞说:“我是打鱼的,你们看错人了,我不想当官,让我安安稳稳地在这里过日子吧。”

使者便硬把他拉上车,直向京城驶去。

严子陵为了让刘秀放他回去,便在刘秀看望他时不搭理他,对他无礼,刘秀来了,他也不起身行礼,希望能如愿以偿。

第二天,光武帝把他接到宫里来,以朋友的身份,同他谈论学问。严子陵这才同光武帝无拘无束地交谈起来。

当天夜里,光武帝就和他睡在一起。半夜里,严子陵大打呼噜,大腿压在光武帝身上。

光武帝让他压着,也不怪罪。第二天一早,光武帝故意问他:“我比从前怎么样?”

“似乎好一点。”

光武帝哈哈大笑,当场就要拜他为谏议大夫。严子陵却说:“你让我回去,我们还是朋友;你若硬要我当官,反而伤了和气。”光武帝本打算让严子陵协助他治理好国家,但严子陵志不在此,态度坚决,多说无益,只好让他回去,严子陵又过上了田园式生活。

冰山难靠

冰山要被阳光消融,难以依靠。比喻依靠权势,难以长久。

此典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杨玉环是唐朝有名的美女,美若天仙,唐玄宗李隆基非常喜欢她,封她为贵妃。这样一来杨家便鸡犬升天了。她的堂兄杨钊也官运亨通,身兼十五个官职,皇帝又赐给他一个名字,叫“国忠”。后来做了宰相,他大权在握,不可一世。不少人都去投靠他。

当时,陕西有一个进士,名叫张彖,没有机会做官。他的朋友们都劝他去拜见杨国忠,以便尽快求得一官半职,可是他始终不去,反倒对劝他的朋友说:“你们都把杨国忠看得像泰山一样稳固,可是我以为他不过是一座冰山罢了。将来天下一旦有变,他就会垮掉,好比冰山遇到太阳化掉一样,到那时候你们就失掉靠山了。”

《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十一载》的原文是:“‘君辈倚杨右相如泰山,吾以为冰山耳!若皎日既出,君辈得无失所恃乎!’遂隐居嵩山。”成语“冰山难靠”就是从这里来的。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领兵迅速攻下京城长安,杨国忠随从唐玄宗逃亡,途中在四川马嵬驿被士兵杀死,杨贵妃也被缢死,杨家果然靠不住了。

如意算盘

比喻为符合自己的心愿,只从好的方面作出的打算。

此典出自清·李伯元《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四回。

申守尧家里穷得无米下锅,可是因为他是“老爷”,总想摆架子,要面子,出门衣帽都让仆人拿放。一天,申守尧正与朋友谈得高兴,忽然家中为他拿衣取帽的老妈子闯进来,冲着他喊:“老爷的事情完了没有?衣裳脱下来交给我,我拿回去,家里今天还没米下锅,太太叫我去当当……”申守尧一听这话,恼羞成怒,举手打了老妈子一个巴掌。老妈子脚站不稳,趔趔趄趄地摔倒了,她哪肯罢休!趁势躺在地上撒起泼来,又哭又叫:“老爷,你尽管打,你打死我吧……”

这下,申守尧慌了手脚,又生气又羞愧,想赶紧把老妈子赶走了事,可老妈子赖在地上不走,在朋友的帮助下,终将老妈子撵回家中。

申守尧随后也赶忙回家,进房一看,老妈子还在哭闹。他气急败坏地骂道:“你给我滚吧,我不用你了!”

“没那么容易,把工钱还了我,我立刻走!”老妈子火冒三丈,嘴巴像连珠炮似的,“从去年五月到如今,大大小小也有三块多钱的脚钱。连着十三个半月的工钱,你一共得给我十二块洋钱。”申守尧听她要这么多工钱,急得头里火星直迸,怒声叫喊:“岂有此理!谁欠你这么多钱?我有数的,就欠你三个月的,你明明是讹人的。因为你会讹人,把脚钱罚掉,只给你三个月工钱,从此咱们一刀两断,永远不准进我的大门!”

老妈子听他说出这样没理的话,气不打一处来,狠狠地瞪他一眼,吵嚷起来:“你好便宜呀!你倒会打如意算盘,十三个半月工钱只付三个月!你同我了事,我却不同你干休!还有送礼的脚钱,也不能少我半个!你如果少给我一个钱,我与你到县衙打官司去!赖人家工钱,还充什么老爷!”

申守尧听了老妈子这一番话,羞恼得满脸胀红,奔上前来拉住她的衣领,要与她拼命。

幸好太太过来劝解,为他解了围……

芦中托渡

在芦苇中求渡。比喻靠人帮助脱离险境。

此典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

伍子胥逃离楚国,向吴国方向逃去,楚王派人追赶,伍子胥在途中被当地官吏截住,伍子胥为了脱身骗那官吏说要去找丢失的珠宝,官吏就放了他。

伍子肯就往渡口跑去。来到江边的时候,远处追兵的呐喊声和兵器的铿锵声阵阵传来,伍子胥感到情况万分危急,赶紧跳进芦苇丛里藏起来。这时江面上正好一叶孤舟逆流而上,一个渔夫坐在船头奋力划桨。伍子胥看见了,一边挥手,一边小声叫道:“渔夫,请帮帮忙渡我过河!”

渔夫装着没听见的样子,却划着船儿慢慢靠近伍子胥,只听见渔夫唱道:“日月多么明亮,时光飞逝,夜色黑暗;先生莫要着急,君子相会,芦苇丛里。”

伍子胥听明白了渔夫的意思,回头又躲进芦苇丛里。船靠近岸边,渔夫又唱道:“夕阳西下,我心忧伤;月已驰落,何不渡江。”

唱过两遍,伍子胥已跳上船,一会儿就渡过了宽阔的河面。

伍子胥从渡口登岸,渔夫为他端来米饭、鱼羹和一盆肉汤。二人吃完,伍子胥解下身上的宝剑送给渔夫,说:“这是我先父传给我的,上面镶着七颗星,能值百两黄金,请你收下。”

渔夫连忙谢绝,说:“我听说楚王悬赏,谁抓住伍子胥,就赏给他5万石谷子,加封执圭的爵位。我怎么会贪图你的宝剑呢?”又劝道:“时候不早了,你莫要逗留太久,夜长梦多,还是赶紧离开吧,免得被人抓住。”

伍子胥为了日后报答老渔夫,想要知道老渔夫的名字,可老渔夫没有直接告诉他,只说是渔夫中的老渔夫,伍子胥无奈,只好一再道谢之后走了。

束装盗金

整理服装,偷取财物。后形容无端受怀疑。

此典出自汉·班固《汉书·直不疑传》。

直不疑是西汉时孝文皇帝的一个郎官,平时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看门,充任车骑。有一个老郎官解甲归田收拾行装时,把同住一起的小伙子的银两误装进自己的行包,却浑然不知,告辞众人上路了。

没过一会儿,小伙子发现银两不见了,翻箱倒柜,也没找到,小伙子便号啕大哭起来。

这可是他平时省吃俭用攒下来的,一家人全指望他的收入过日子呢。

小伙子悲悲戚戚的,引来不少人围观,大家议论纷纷,忽然低一阵高一阵的鼾声传来,众人循着声音一看,原来是同舍的直不疑在呼呼大睡。

同事丢了银两,他不闻不问,好像没事人一样,居然睡得挺香!大家仔细想想,同屋只有三个人,老郎官为人忠厚,而直不疑平时行动诡秘,不是他拿了银两,还有谁呢?

小伙子也在怀疑直不疑,情急之下,上前猛推直不疑,推醒他并要求直不疑道:“你拿了我的银两,那是我的求婚钱,快还给我!”

直不疑不知道乱哄哄的出了什么事,揉揉惺松的睡眼,连连说:“哦,是的,是的,对不起,对不起。”

在众人鄙视的目光下,直不疑用东西到集市上换了银两,如数还给他,大家这才散了伙。

过了几天,老郎官回来了,他摸出一包东西,递给小伙子,满脸羞色。原来,他回到家打开行囊,发现多了一包银两,才知道自己老眼昏花,误拿了别人的东西,又匆匆赶回来把银两还给他。

这下,小伙子恍然大悟,直不疑根本没拿他的东西,是自己冤枉了他,于是十分惭愧地请求直不疑原谅。

呆若木鸡

呆得像木头雕成的鸡一样。后形容呆笨或因惊讶、恐惧而发愣的样子。

此典出自春秋·庄周《庄子·达生》。

周宣王姬静是个非常好打仗的君主,他曾多次出兵对北方少数民族进行攻打。公元789年,他在同姜戎作战中被姜戎击败,他没有善罢干休招兵买马,准备再与之决战。对大臣仲山甫的劝谏,他置若罔闻。

宣王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喜欢看斗鸡。他让太监们养了不少精壮矫健的公鸡,退朝以后经常到后宫的平台上看斗鸡取乐。时间一久,他发现无论哪一只勇猛善斗的鸡都没有常胜不败的,因而心里总感到不满足。

后来,宣王听说齐国有个叫纪癅子的人是位驯鸡能手,就派人把他请到镐京(西周都城),要他尽快训练出一只常胜不败的斗鸡来。纪癅子从鸡群中挑了一只金爪彩羽的高冠鸡,在关进屋子训鸡以前,他请宣王不要随便让人去干扰他。

十天以后,性急的宣王等不及了,叫人去问纪癅子:“鸡可以斗了吗?”纪癅子说:“不行,它还非常骄傲恃气。”

又过了十天,宣王再叫人去问,纪癅子说:“不行,它听到声音,或看到什么影象,还会敏捷地作出反应。”

又过了十天,宣王实在等得不耐烦了,就把纪癅子召来亲自问他,纪癅子仍然说:“不行,这鸡还会怒视而盛气。”

宣王感到有点疑惑不解,说:“怒视而盛气,不正是勇猛善斗的表现吗?纪癅子笑了笑说:“陛下过去养的那些勇猛善斗的鸡,有哪一只是常胜不败的呢?”

就这样,又过了十天,纪癅子亲自跑来向齐宣王讲:“可以了,现在这只鸡对外界的反应已经没有了,精神处于高度凝滞状态,就像木鸡一样,现在可是一只常胜不败的斗鸡了。”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形容关键人物的一句话能影响大局。

此典出自春秋·孔丘弟子《论语·子路》。

一天,鲁定公见到孔子,就问他说:“凭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昌盛,有这样的话吗?”

(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

孔子回答说:“这话也太机械了,怎么能凭一句话来治理国家呢?不过,人们常说:‘做君主难,做臣子也不容易’(为君难,为臣不易)。如果君主知道了治理国家的艰难,那么,他将励精图治,爱护百姓,这样一来,国家不就昌盛了吗?”

鲁定公听了,觉得很有道理,又接着问道:“凭一句话就可以使国家灭亡,有这样的话吗?”(一言而丧邦,有诸?)

孔子回答说:“这话也太偏激了,一句话又怎么能使国家灭亡呢?不过,人们常常谈论道:‘做国君并没有比别人快乐,无非是他们的话没人敢违抗罢了。’但我们可以反过来想想,如果所说的话正确,没有人违抗,固然是好事;如果所说的话不正确,也没有人违抗,那么久而久之,国家不也就接近灭亡了吗?”

孔子虽然对“一言丧邦”的说法做了某种保留,但基本上是持肯定态度的。他认为,对于国君这类主宰历史命运的大人物来说,“一言”可以起到“兴邦或丧邦”的作用。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不让百姓说话,造成的灾祸比河水泛滥还可怕。现比喻压制言论自由的危害。此典出自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上》。

周厉王是西周最残暴的一代君主,他残酷地压迫百姓,用铁的手腕统治人民,百姓恨透了他。

大臣召公听到百姓的议论,就进宫对周厉王说:“老百姓都受不了啦,到处都在议论埋怨你,如果再不改变法令,以后出了乱子就难办了。”

周厉王就想阻止老百姓发牢骚,他下了命令,不许百姓们批评朝政,还请来一个巫师,专门去监视老百姓,只要发现还有人批评朝政,就抓来杀掉。巫师就到处刺探,发现议论朝政的人,或者是自己看不惯的人都向周厉王报告,杀了不少人。

这样一来,老百姓都很害怕,再也不敢议论朝政了,甚至熟人在路上相遇,也只敢交换一下眼色,根本不敢交谈。

周厉王非常得意,告诉召公说:“现在没有人敢议论、批评朝政了。”召公说:“这可不是好事啊!堵人的嘴,不让百姓说话,比堵住河流还危险。河水被堵塞就会决口,造成洪灾,硬堵住百姓的嘴,造成的祸害比堵塞河流要大得多!”

周厉王不听召公的劝告,照样胡作非为,暴政越来越厉害。老百姓忍无可忍,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暴动,周厉王最后被赶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