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迈向小康之路:一个基层理论工作者的思考与探索
5955000000030

第30章 教学篇(3)

4.意义记忆与机械记忆

结合起来复习不是简单重复学过的知识,还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许多知识在初学时还理解不深,甚至理解错了。复习时把学习内容前后联系起来,分析比较一番之后,才理解得更深刻。人们常说的“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都说明了这种作用。

5.复习中检查自己记忆的正确性

复习中看看自己记住的知识有没有弯曲脱漏或加进了主观臆测,即发现自己记忆的错误。错误是难得的反面教员,从错误中学习、汲取教训,可防止今后再出现同类错误。

6.多种感官协调活动

学习时,眼、耳、手、脑要协调活动,记忆效果好。许多学者都有这个体会与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时,边看、边听、边写、边思考效果最好。

二、发挥好非智力因素中的积极作用

(一)保持大脑的卫生和健康

学习是脑的机能,学习活动的完成主要是靠脑的积极活动。一般来说,大脑越用越灵;但也不是说大脑可以无休止地长时间活动,工作久了,脑细胞也会产生疲劳。所以我们要讲究用脑的艺术,要劳逸结合,要保持时间的弹性。

怎样能保持时间的弹性呢?

1.经常用、天天用因为大脑充分体现着“用进废退”的原则,故要经常用、天天用。

2.注意休息休息有两种,运动是积极的休息,走路、跑步、打球等活动尽量多参加;睡眠是必要的休息,是人精力的源泉,要保持有足够的睡眠。

3.加强营养任何营养的缺乏都会或多或少地损害智力,所以要保持合理的全面的营养,不要偏食,不要在过度饥饿时学习。

(二)稳定情绪

巴甫洛夫说:“愉快可以使你对生命的每一跳动,对于生活的每一印象易于感觉。”谁都理解,在忧虑、惊恐、不安的情况下,是无法集中思想的,因而也无法学到知识。在学习时我们最好要静下心来使精神放松,然后进行记忆。人逢喜事记忆强。舒畅的心情能提高学习兴趣,愉快的心情能使人对事物印象深刻,从而增强记忆效果。

(三)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越集中,脑细胞的兴奋点越强,对事物的认识越深刻,自然就容易记忆了。有个教育家甚至说过这样一句话“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我国古代有个故事,说有两个人下棋,一个专心学习,另一个想着用箭射飞鸟,结果成绩大不一样。

(四)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注意力更集中。费兰斯有一句名言:“为了把知识消化掉,在吞食它们时必须吃得很香才行。”感兴趣的、有胃口的知识就容易记住。我们一定要对知识本身产生兴趣,这是每一个学习者的内驱力的诱发。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一种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往往成正比例。一个人只要对学习的东西产生浓厚兴趣,便会迸发出不可遏止的学习热情,会感到乐在其中。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效率的高低,最根本的还在于对学习是否有兴趣,是否热爱。如何保持学习兴趣呢?

1.循序渐进,按课本编排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看书学习这样可以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心理学上有一个原则叫“效果激发兴趣”,学习上取得了成绩可以自己奖励自己,如买喜欢的东西,看一次电影等,这样你对学习的劲头就越大了。

2.想办法通过多种途径、手段来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如要广泛收集与自己学习有关的信息,了解古今中外以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情况,从而改变自己学习的方法、形式;如和同学们讨论某一个问题,听听他人对这个问题的理解,以开阔知识视野。有时可以先看习题再看书,即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这样,讲求效益会激励起你的兴趣。

3.学习要有连续性要强迫自己坐下来学习,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并严格要求自己按计划学习,以保持学习的连续性。

4.勇敢地向知识的深度、广度进军努力探求高深的知识便会对知识产生热爱,进而把热爱转化为毅力。

5.养成思考、探索问题并寻根究底的习惯这样坚持一个阶段,养成习惯,形成一种思维定式,兴趣就会自然产生。6.对事物保持好奇心常看一些新鲜有趣的知识读物,一旦对知识本身产生爱好,这便是深层次的兴趣了。

(五)强化责任感

责任感越强,记忆力越好。妈妈决不会忘记托儿所里的孩子,地下工作者决不会忘记与同志联络的信号。认识到自己工作或学习重要性的人,他决不会对工作丢三落四,记忆力也会提高。本来人在什么时候学习,什么时候工作是有一定程序的,二十五岁前学习是人一生中不可再得的自然天赋,必须充分运用、抓紧抓好。增强责任感的有效方法,一是学习名人对学习的论述,认清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进一步明确学习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增强责任感;二是经常阅读杰出人物的传记和现实中各行各业中先进模范人物的事迹,激励自己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抱负,从而增强责任感。

(六)发挥性格的特长

人的性格大致可分为外向和内向两种。一般而言,外向型的人性格开朗、倔强,在考试中争强好胜,不过分计较分数,不做分数的奴隶,但是固执己见,缺乏计划性,大而化之,不善于从错误中汲取教训。而内向型性格的人,情绪稳定,注意力集中,能够按学习计划进行学习,但他们对分数斤斤计较,自卑感强,信心不足。如果能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性格的特长,弥补性格的不足,就能取得巨大的成功。

(七)磨炼意志力

意志是人脑机能系统高度综合作用的结果,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支配行动去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马克思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一个人的意志品质属于最主要的品质之列,在英雄业绩和伟大成就中,意志品质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意志力强的人,能善于抵抗不符合行动目的的主客观诱因的干扰,面临外界干扰,不为所动,善于长久的维持业已开始的符合目的的行动,锲而不舍,有始有终。意志坚韧的人,不论前进道路上如何险阻重重,决不放弃对目标的执著和追求,不论行动过程中如何枝节横生,总是目不旁顾,坚持既定方向。坚强的意志力需要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不断磨炼,才能逐渐形成。2001年1月6日问题答疑式教学方法运用初探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教和学的手段,主要解决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的问题。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说明每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是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的。平常运用最广泛的便是讲授法、启发法、演示法等。这几年,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尝试运用较多的便是讨论式、案例式、问题答疑式教学方法。对各种教学方法都运用了、熟练地掌握了,便可变换教学方法,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会使枪的使枪,会使棒的使棒”,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我们则应做到该使枪时使枪,该使棒时使棒。

任何一种教学法,当它还只是存在于我们的理念中,当我们还只是在字面上、在教科书上、在教案上分析它的优缺点时,这还不算真正的方法。真正的方法是我们理解了它的含义、实施步骤、达到的效果且具体运用之后,只有你在其中倾注了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思想,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方法。贵在得法就是这个意思。

在当今时代,学会学习是通往知识经济时代的个人护照,党校函授教学要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问题答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便有这个功效。

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发现问题是该方法运用的关键。爱因斯坦强调“发现问题和阐述问题要比得到解答更为重要”。教师要鼓励学生思考,消除他们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对问题的探讨和阐述找到答案,以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

问题答疑式教学方法就是根据教材的内容,教师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边看书边思考边搜寻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反应迅速。但最终会有一些问题学生找不到正确答案,需要教师答疑解难。该法反复运用之后,学生也会养成思考问题的习惯,在每一节、每一章学完后,提出若干问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运用问题答疑式教学方法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

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不是多问几个“为什么”就能达到目的的。在讲课前要精心备课、精心设计问题环境。具体操作时要做到以下四点:

(一)提出的问题要有梯度

所提问题要有反映基本知识点的小问题,也要有反映知识体系、主要论点观点的大问题,还要有和现实生活贴近的难点、热点、焦点问题。比如在“哲学课”物质和意识一章中,我设计了四个层次的问题:(1)有关概念:物质、运动、静止、时间、空间、意识。(2)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与物质的关系、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物质与意识的关系。(3)时间与空间的特点、物质与意识的特点。(4)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意识等。这些问题层层递进,难度逐渐加深。

(二)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

提出的问题只有让学员通过思考才能找到答案,这样才能调动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如上述问题,除了基本概念,可在课本中找到答案外,其他层次的问题都需动脑思考后才能理解,正确回答。

(三)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

所提问题的内容要有启发性,使学员能在大范围内通过联想思考找出正确答案。如在讲哲学普遍联系一章时,我提出澳大利亚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但主管农牧业的部门为何在30年间先后出台了“捕狼”和“用飞机从非洲买狼”两个截然不同的政策?这个问题的联系点就是狼和羊。狼是羊的天敌,狼太多,羊则无法生存繁殖:狼太少或没有,羊则丧失警惕,体质下降,疾病丛生,同样无法生存繁殖。它揭示的是大自然间生物链的平衡。推而广之,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是何等的重要。

(四)提出的问题要有教育性

特别是和现实贴近的焦点、热点问题要通过课堂讨论、教师总结点拨使学生受到教育,从而关注社会、关爱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如在讲实践与认识一章时,我提出了“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谁重要”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们争论不休。有的学生认为,间接知识重要,理由是一个人所学到的知识90%以上来自间接知识,否则社会前进的进程将会减慢;有的学生认为,直接知识重要,理由是所有的人不再创新,都去学习别人创造的间接知识,社会将停步不前。我概括如下: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实际二者都很重要。如果不去学习间接知识,我们一辈子恐怕也创造不出新知识来;如果不大胆创新,第一个吃螃蟹,今天的电脑、手机等也会见不到。在学习间接知识时要善于“扬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直接知识的创造,学会创新。

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提高函授面函授质量的关键。学生能否提出问题,可反映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古人云:“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充分说明方法的重要性。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一)根据教材内容,教给学生不同的自学方法

自学方法很多,比如课前预习法、及时复习法、愉快学习法、归纳概括法等,通过方法的选择运用,可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从而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自学习惯。

(二)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讲出的观点即使错了,也不必计较,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在讲真理一章时,有一学生提出:“真理与谬误只有一步之遥,而且真理又是相对的,布鲁诺为捍卫真理被活活烧死,张志新为坚持真理被割断喉咙,现实中有时说一句真话都很难,老师为什么还要鼓励我们要坚持真理呢?”这个问题既大胆又现实。我做了如下回答:“我之所以鼓励大家坚持真理,是因为真理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不可战胜的,能否坚持真理,可看出一个人的品质高低。布鲁诺虽被烧死,但伽利略冒着终身监禁的危险,继续坚持‘日心说’;张志新虽被割断喉咙,但几年后,林彪垮台,她被平反昭雪。而且他们的名字与他们捍卫真理的精神永远留在历史的长河与人们的记忆中,成为人们坚持正义、捍卫真理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正义长在,真理永存,真理万岁!”

(三)留给学生在课堂上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

凡是学生看懂的,教师不再讲解;凡是学生能自学的,就积极引导;凡是学生能探索出结论的,教师不再包办代替;教学任务提前完成的课节,让学生当堂完成作业。哲学课中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内容大都能当堂完成作业。

(四)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点拨概括

对大家共同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采用“讨论式”,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诘问,教师最后点拨概括。通过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边交流”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世界到底统一于物质还是意识这一问题的焦点就是物质与意识。有的学生提出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认为人的思想就是人脑中产生的,故世界统一于意识。对这个问题,我做了如下概括:按此观点,刚生下的小孩子应该有思想了?这显然不对。人脑若脱离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是不会自动产生意识的。我们之所以说世界统一于物质,是因为构成世界的三大基本要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是物质的。

三、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上述方法反复运用之后,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可激发学生发现问题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学生提出的一些很有独到见解的问题,教师要完善地答疑解难,就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对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有丰富的理论素养和厚实的知识储备

要从容地解答是当好教师的前提,更是运用问题答疑式教学方法的基础。政策理论水平高了,知识储备宽广厚实了,才能从容不迫、得心应手地答疑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