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
5952400000041

第41章 深化农村改革加速两个转变(1)

———江浙赣鲁四省农业学习考察报告

根据省政府的安排,由省农委牵头,省级农口厅局10名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甘肃省农业学习考察团,从10月16日至11月8日,赴江苏、浙江、江西、山东四省进行了为期24天的学习考察。考察团在分别听取了四省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情况的介绍后,还到12个地级市、14个县级市(区)、36个农林牧渔和乡镇企业的先进典型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学习考察,大家深切体会到江浙赣鲁四省在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方面思路新,办法多,措施硬,在加速推行农业产业化、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过程中有了突破性的飞跃,许多宝贵经验值得我省学习借鉴。

一、江、浙、赣、鲁四省农村经济发展概况

改革开放以后,江、浙、赣、鲁四省都从各自的省情出发,围绕如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路子。

江苏———从“乡镇企业+集体经济”到现代集约可持续发展。过去我们知道江苏省充分利用沿海地区开放度强,毗邻上海,工业辐射面大的优势,大力发展以加工工业为主的乡镇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次看到他们已经走出了一条“以工补农、以工建农”、工农协调发展的路子。1995年,江苏省乡镇企业总产值已占全省工农业总产值的60%,乡镇企业出口产品交货值比1990年增长13倍多。他们特别重视提高乡镇企业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普遍进行了三至四轮技术改造,使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目前,全省大中型乡镇企业已由1990年的69家发展到了1000多家,其实现的产值、利税和出口创汇均占全省乡镇企业的三分之一以上。乡镇企业的快速发展不仅没有影响农业,而且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全省粮食总产1995年比1990年增加80亿斤,棉花总产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457元,翻了一番多,农村经济正在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苏南的绝大多数耕地实行了“两田制”,土地开始向种田能手集中,苏北重点发展以龙头加工企业和市场带动下的规模养殖业,开始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浙江———从发展市场经济和搞活商品流通入手,实现以商建工、工商建农,农工商综合发展。他们充分利用群众商品意识强的优势,抓住机遇,果断决策,确立了“建市场、办流通、以商建工、工商建农、农工商综合发展”的思路,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速建设商品市场,发展以商品流通为主的二、三产业。到1995年底,全省建成各类商品交易市场4349个,其中年成交额超亿元的市场达271个,超10亿元的大型市场52个,市场交易额和超亿元市场均居全国首位。随着商品市场的不断发展,积聚的商业资本又转为工业资本,促进和带动了全省乡镇企业的大发展。目前,全省乡镇工业产值已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74.5%,乡镇工业产值超百亿的县市达30多个,超5亿元的乡镇达400多个,亿元企业达331家,全省财政收入的60%来自乡镇企业。外向型企业发展迅速。至1995年底,全省出口创汇企业达11314家,“八五”期间累计完成出口商品交货值1700亿元,占全部工业产品销售额的12%左右。乡镇企业在全省经济中已经“四分天下有其三”。商品市场和乡镇企业的大发展,不但转移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全省规模经营的粮田面积已达200万亩;而且使大量工商资本开始转向农业,用于“三高”农业开发。如义乌市共有77户工商业主投资1.4亿元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开发面积9768亩。另如有名的乡镇企业万向集团也开始注目农业,大量投资用于养虾、养蛇、养鳗等开发。

江西———“特色农业+山区开发”。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比重较大,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在山上再造一个江西”的战略构想。所谓特色农业,就是指加快开发市场潜力大、经济效益好、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产业,逐步形成产业化经营的格局。他们制定了优质大米、优质油菜、经济作物、特种林果业、特种畜牧业、特种水产业等六大特色产业的发展规划,提出“九五”期间,力争特色农业年递增率达20%以上,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农民从特色农业中获得纯收入达1000元以上,并实行了项目管理,把特色农业的项目具体落实到了各地各部门。在山区开发上,提出要建设高效益的六大商品林业基地,大力发展名、特、优果木林和特用经济林、竹类丰产林和油茶丰产林。到2000年,全省山地的总产值达到同年粮食作物的产值,2005年相当于同年耕地的产值。

山东———按产业化的思路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在农户与市场之间架起了一座广阔的桥梁。山东省在深化农村改革和抓示范点方面给我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们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改革探索,创造出了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经营的农业产业化运行体制,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他们将农业产业化概括为四种类型: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型。诸城市对外贸易集团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带动了当地的规模养殖,年出口鸡8000万只。二是市场带动型。寿光蔬菜批发市场除带动当地发展了200万亩蔬菜外,还吸引全国29个省市的客商到这里经销批发蔬菜。三是主导产业带动型。即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入手,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组织产业群、产业链,形成区域性主导产业和拳头产品。四是中介组织带动型。即以社会中介组织为依托,发挥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联动效应,实行跨区域联合经营,逐步建立以占领市场为目标,企业竞争能力强,经营规模大,生产要素大跨度组合,生产、加工、销售相连接的一体化集团。如莱阳市牵头组织的山东农产品联合会,有7个县参加,形成了跨区域、跨行业、跨所有制界限的农产品加工、销售联合体,带动了农业发展。

二、基本经验

从江、浙、赣、鲁四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情况看,虽然选择了不同的发展路子,各有各的特点,但从大的方面看,却有其共同的规律,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10条:

1.经济越发达,越重视农业。这次考察的四个省,除江西为中部欠发达省份外,其余三省均为发达省份。但给我们的深刻印象是经济越发达越重视农业。农业是全党抓的、全社会支持的产业。从加速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入手,将经济大厦建立在现代农业基础之上已是四省的共识。江苏省建立了农业分级负责责任制,并增加了农业投入,农业基本建设资金“八五”期间年均递增1000万元,“九五”计划每年再递增1500万元。省委书记和省长及市县乡领导都建立了“指挥田”。浙江省绍兴市提出了“党政第一把手必须抓好第一产业”的口号,每年都召开三级干部会研究部署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市县乡主要领导都建立了丰产方(高产示范田),真正建立了岗位责任制。江西省提出了要“把经济大厦建立在现代农业基础之上”的战略口号,山东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对农村改革和实施产业化中的重大问题亲自调查研究,具体部署,狠抓落实,市县的一、二把手也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农业和农村工作上,确实做到了领导力量到位、思想认识到位、组织措施到位、计划安排到位、资金投入到位。

2.用足用活政策,抢夺快速发展的机遇和空间。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经济发展飞速,除了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信息、交通条件和市场等因素外,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中央的政策用得足、用得好。江苏省张家港市1986年撤县建市,5年前还是一个很不发达的县级市,1992年初,现任市委书记秦振华上任后,提出了“三超一争”的目标,即:城市建设超昆山,工业产值超无锡,外向型经济超吴江,每样工作争第一的目标及“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出现了8个变化,成为全国学习的双文明现代化城市,我们参观了该市的企业和立体农业,介绍的4条经验中有三个例子很能启发人,一是1992年搞保税区,在南通、无锡等市都争取的情况下,他们抓住李鹏总理视察张家港的机遇,请总理写了“张家港保税区”的题辞,用45天搬迁1280户农民,同年12月向国务院争取到了保税区的批示。二是市上准备要建一个25万千瓦的电厂。他们派人到北京盯了5个半月,经32个单位的批准,最终争得了国家的立项。三是韩国要在张家港建一个钢铁基地,也派人到北京盯住办,用三个月时间终于拿到了批文。浙江省绍兴县斗门镇丝织五厂,1984年建厂,到1994年上半年前,还是个只有120台织机、270万资产、负债400万元、资不抵债的小丝织厂,1994年7月引进200台喷水织机,累计利用外资2.6亿元,已还贷600万元。目前,这一企业已成为绍兴最大的外向型纺织企业之一。

3.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形成了全社会支持农业的新机制。四省都十分重视对农业的投入,建立了以国家投入为导向,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银行信贷投入为支柱,外资投入为补充,多渠道筹措,全社会支农的投入机制。与我省最大的不同在于不是眼睛盯国家、盯财政,而是办法新、招数高、渠道宽、手腕硬(即政府的权威性)。一是逐年增加财政预算内资金。浙江省农业总投入从1985年起,十年内年均递增16.9%,高出同期财政收入年均递增率1.6个百分点。二是设立各项农业专项基金。浙江省从“七五”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预算外农业筹资政策:1987年出台了粮食附加税政策,向全省乡镇企业按销售额的0.3%征收粮附税,到1994年底已征收13.55亿元,今年可征收5亿元;1989年又在乡村两级建立农业发展基金的基础上,建立了县级农业发展基金制度,到1994年底,三级共筹集农业发展基金35.16亿元。与此同时,1990年以来,又先后出台了水利建设专项基金、造地专项基金等政策,通过每度电增加0.05元,共筹集水利建设基金2.39亿元;除国家和省水利、能源、交通等重点建设及非经营性公益事业工程用地外,其他新征耕地的非农业建设项目,一律在征占地环节征收造地基金,根据不同地区,每亩分别按4000元、6000元、8000元和1万元计提;在粮油收购环节,按每公斤提取0.02元的粮油技术改进费。江苏省还征收了防洪保安基金(每个职工10元)和重点工程建设资金,4年来两项资金累计征收近22亿元。三是努力增加农业信贷投入。四是建立以工补农和以工建农资金。江苏省从1986年起每年筹集补农建农资金10亿元。五是建立农村合作基金会,用集体积累资金为农服务。六是实行劳动积累工制度。江苏省每个劳动力投入10—15个积累工,仅此,苏南每个县以资代劳可筹集3000—4000万元。七是积极引进外资。八是鼓励农户增加对农业投入。

4.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和武装传统农业。四省在大力推广常规实用技术的同时,重点用高新科技改造和武装农业:一是建立农业园区,进行高科技试验示范。江浙两省都建立了省市县乡领导指挥田和农业园区,按照环境园林化、建设标准化、技术规范化、渠路硬化和操作机械化的要求,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丰产示范方,并积极在全省范围内推广。二是发展工厂化养殖业,向科学管理和规模经营要效益。四省都围绕各自的名特优水产和畜禽建成了一批高标准的工厂化养殖企业,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如温室养甲鱼,可由露天养殖三至四年长1斤肉提高到一年长1斤。江苏海安县的外资企业中洋集团,建成了年养殖日本鳗鱼400吨,欧州鳗鱼250吨,河豚鱼250吨,甲鱼10万吨的工厂化企业,技术设备先进,管理科学化,建筑新颖别致,整个厂区就像欧洲的一个公园,为发展高效益的工厂化养殖展示了广阔的前景。三是大力发展棚室农业,用日光温室和高质量的塑料大棚替代露天生产。四是积极推广机械化,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江苏江省仅1995年就投入资金3665万元,购置联合收割机1000台。张家港市1995年购置了98台大中型拖拉机,年计划再购置600台,使农业基本实现机械化。各省对种粮大户购置机械上都有补贴政策和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