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我心目中的黄如论
5950400000069

第69章 尾声

相交多年的朋友,往往就是另一生活状态下的自己。我的人生经验告诉我,在一生中最难做到的就是坚持原则又保持本性。尤其是大商人,需要于利益间摸爬滚打,却能保持诚信;从功利中跋涉而过,却能对人对事真诚,其间品格的操练和心灵的磨砺,本身就可以化作一摞书稿。在文章的最后,我想对黄如论先生进行一些总结和概括,既是为他做一个速写,也是给我心目中“商界巨子”形象,做一描摹。

为人低调。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中,踏实做事,不事声张,是一种美德。《论语》有云:“巧言令色,鲜仁矣。”如果一个商人讲话标新立异,整天到处露面,则大多缺少踏实、坚定的人格力量。中国人内心深处更认可的,是那些“敏于行而讷于言”的企业家,他们能“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却不轻言、不轻动,沉着低调,坚忍内敛。黄如论就是这样一个人,对他而言,这种低调处世的风格,除了对个人修养的追求,更源自先祖儒学家风。作为一个熟络传统文化精髓、坚持传统行为操守的当代儒商,黄如论务实求真,埋头苦干,以推动企业发展、照顾员工、服务社会为己任,赢得了业界和社会的由衷尊敬。

慈悲为怀。要探寻黄如论的慈善初衷,不能不从他内心的信仰去溯源。作为朋友,在日常交流中,我从他的言谈中得知他相信朴素的“因果报应”观!——也就是说,他相信“好人有好报”、“善有善报”这些质朴的善行善念。姑且不谈其他张扬的概念,在许多人凡事逐利世风冷漠的今天,在中国比他有钱的还大有人在的大环境中,能够不断大手笔捐赠,且连续多年稳居慈善排行榜榜首的人,目前我还只知道他这么一位。他从辛苦拼搏积累的财富中,捐出近20亿的“真金白银”,却从没有喊出高蹈的口号,也没有大肆宣扬,而是默默无闻、持续不断地帮助那些和自己经历相似的人们,发乎心,出乎口,行于表,如铅无华。我认为,这种菩萨心、慈悲心,是深蕴于人性血脉中最朴素、最朴实的基因,兼容并包了人类共有的扶弱济困精神和博爱思想,是为当今构建和谐社会主旋律的重要人文底蕴。

诚信处世。很多人惊叹黄如论事业发展之快,企业扩张之迅速,希望探究其中的种种奥秘。据我所知,他从一个平民子弟成长为今天的一代巨商,真正铸就他成功人生的,就是诚信的品格。这种诚信,塑造出黄如论的人格魅力,使许多人与他合作时心里踏实,也使许多和他本不相识的人慕名而来找他合作,从而形成一种源源不断的人脉资源和良性循环。所谓商机,都是在人与人交往中产生的,而人脉资源的多寡和社会美誉度的高下,决定了你的商机有多大。所以说,正是黄如论的诚信品格,才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石。古人云,天道酬勤。我想补充半句,天道也酬诚信!

创新求变。黄如论比我小十岁,但也是个上了年纪的人。我惊叹他在这个岁数,还津津乐道年轻人喜爱的电视连续剧《奋斗》,还能说出许多年轻人喜欢的时尚人物和娱乐节目,而且他在生活中兴趣广泛,能写书法,会打拳,懂中医,擅烹饪,饮酒品茶,样样精通。我一开始并不知道他的兴趣爱好和精力是从何而来的,但在与他接触的过程中,我看出了他对创新的执著。在这部传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几乎世纪金源的每一个转折、每一次发展,或者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细节,都与他的创新理念息息相关。在他的经营管理过程中,无论是首开准现房销售,大盘造城开发模式,在中国建造第一家真正的购物中心,推出中国式饭店管理等重大突破,还是住宅的户户朝阳、动静分离、人车分流、观光电梯、人户花园等细节,无一不闪现他创新火花的轨迹。黄如论还是一位富有前瞻性,技术高超的设计师,对各类设计总是反复易稿,呕心沥血,力求完美。各地世纪城的总平面图、单体建筑图以及户型图,全都由他亲自设计,画完草图后再交给设计院具体绘制。北京世纪城的大盘格局,昆明世纪城的如意八卦,贵阳世纪城的“龙之城”布局,长沙湘江世纪城的一线江景,合肥滨湖世纪城的围合设计,腾冲利用山地兴建高尔夫,西双版纳全国唯一的果园高尔夫,都出自他的天才创意。

为民生盖房。很多人称道黄如论慈善,因为他捐出大笔善款,帮助了大量需要帮助的人。在我看来,黄如论在各地开发的项目,也是他最重要的慈善义举。“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诗圣杜甫的这句感喟,说出了无数知识分子和民众的心声,也喊出了千古以来的生民之困。作为一个地产商,黄如论能够听闻来自最基层的声音,能感应民间最细脉的顿挫。当这种同情心化为心头执著的理念,在他的企业实践中,就能一以贯之地变成实际行动。这么多年来,我静静地观察他所建造的许多楼盘和他提倡的“大盘模式”,归纳出这么一些共性:他买的每一块地,都是真正去开发建设,从来没有圈地炒作,或是囤地牟利。他盖房卖房,都能够将商道的智慧和专业的造诣,用于地块的精心规划和快速的建造,充分考虑中等收人者的承受能力,有的项目销售价格,甚至仅仅略高于建安和土地成本,以这种薄利多销的方式,服务于平民。他通过这种造福民生的身体力行,服务于所投资地的城市建设,平抑各地房价,提高当地居民整体居住水平,实现着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赢,充分响应了政府倡导企业担负社会责任的呼吁,为社会服务,为民生造福!可以说,黄如论以自身行动践行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也肩担起了一个有良知商人所应负的社会责任。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儒商,这才是关注民生、诚信有道的儒商本色。

思路清晰,敢抓敢干。现在不少专家学者喜欢思考经济问题和管理方略,黄如论也喜欢这样天马行空的思考。但他和前者不一样的是,如果考虑错了,他可能要搭上的是身家性命,而别人则可能什么事都没有。黄如论很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也重视吸收现代管理知识,勤于思考,思维独到,每每能站立时代潮头发现商机,而且一旦思考成熟又敢于果断出手,把别人还在观望中的商机牢牢抓在手中,霸气十足,气度磅礴。这些,在黄如论1989年回国考察投资,1998年亚洲经济动荡时逆势而上进京投资,非典期间从容布局照常营业,房地产最红火时提前进人二线城市开发建设,到现在金融危机中的力掌大势稳健发展,都淋漓尽致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性格特征。

勤勉过人。我和黄如论一起出行考察过程中,发现他每到一个项目所在地,下飞机后既不是到下榻的酒店,也不是召集部下在办公室里听汇报,而是带着行李直奔工地。他自谓是“农民的儿子”,我想,他应该是现在中国老板中最勤恳的人之一,也是最保持本色的“布衣老板”。在他的生活中,没有休息日和假期,而且每天最早也到凌晨一两点休息,平时晚睡早起,将大量的精力都投人到工作中。有时候为了赶进度,甚至通宵达旦和工人们混在一起,不管刮风下雨,生病了也挂着吊瓶在一线督战。如今世纪金源的事业遍及十几个省,黄如论始终坚持深入一线,指导各地工作。2007年,他全年坐飞机139次,2008年,这个数字变成了153次,几乎每两天就要飞一个地方。世纪金源因此有人把他称作集团最能“飞”的员工。我认识的勤快老板也不少,可我敢武断地说一句,没有一个老板有他这么勤劳!黄如论真正是一个为事业打拼的汉子,我想,他的事业王国也正是在这种殚精竭虑的勤勉之下,用汗水和心血聚沙成塔建立起来的。

育人为本。黄如论外冷内热,心地善良,古道热肠。他除了经常在内部开讲座,将自己积累多年的商业经验倾囊传授,还督促员工,尤其是青年员工加强学习,掌握谋生技能。而他最重视的,是对品格的培养和磨砺。他对部下既威严,又关心,当部下达不到他的要求时,往往会被非常严厉地批评,然而,黄如论“刀子嘴、豆腐心”,虽然语气严厉,本意却都是希望员工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黄如论认为,为社会安置劳动力,为人才提供发展的舞台,都是他所致力要做的,也是企业的责任之一。但是,除了实现企业与人才的相互促进,如果还能带出一支品格高尚、身怀一技之长的队伍,让这些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才更是他内心深处的追求,也是他所坚持的大善。

最近,黄如论非常忙碌,除了为企业的发展奔波,他还在为河南固始的黄氏大宗祠操心。尊敬自己的祖先,怀念自己的故乡,是流淌在中国人血液里的传统,是激励着华夏儿女代代薪火相传的密码。每当黄如论向我谈起他的家乡的时候,我都能透过他的眼神,看到一份深深的眷恋之情,一份沉沉的感恩之心。

这份目光让我多层面地看到并了解到黄如论:一个走出八闽的商界巨子,一位诠释幸福的建筑奇才,一个可以与朋友肝胆相照的汉子,一个大笔行善的慈善家。

一个心连华夏,根在中华的炎黄子孙。

至此,《我心目中的黄如论》应该收笔了。然而,我这位作者还不能为该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首先,黄如论先生创办的“世纪金源集团”如日中天,前途无限。它的旗下拥有北京、云南、重庆、福建、上海、湖南、贵州、安徽8个区域集团,其中包括70多家子公司,12家五星级大饭店(已开业10家,另有2家在建中,开业在即),6家大型购物中心(已开业3家,3家在建中),投资地域遍及福建、北京、上海、江西、重庆、云南、海南、广东、湖南、贵州、陕西、安徽、江苏,以及中国香港、菲律宾等海内外各地,员工达1万多人。据我所知,仅就房地产开发而言,除去“贵阳世纪城”、“湘江世纪城”、“滨湖世纪城”一期工程正在开盘上市之外,上海、常州、三亚、重庆、腾冲等地也将陆续破土动工,其建筑规模更为宏大,其建筑样式也会更加多彩。同时,黄如论先生在设计这些多姿多彩的建筑中,他的设计理念也会有新的突破。简之,黄如论先生的事业在发展,黄如论先生的设计理念还在创新,就这个意义上讲,《我心目中的黄如论》这部书还没有结束。

需要向读者交代的是,在全国房地产业一片大萧条的情况下,安徽省合肥市“滨湖世纪城”第一期于9月14日开盘了,前来购房者势如潮涌,开盘首日销售商品房近千套,开盘三天累计销售了2350多套,销售额达9.3亿元人民币。此外,还有2000套团购房源,将创收6亿多元,预计年底有望实现20亿元销售额。截至目前,销售还在火爆继续。

黄如论先生再次逆势而上,在安徽乃至全国创造了房市销售的奇迹,这还不令人深思吗?

其次,黄如论先生的思想——或曰他追求的商道也在继续。他多次宣称:“行善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先富起来的人要支持后富起来的人,财富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儒家学说达则广济天下,佛教以慈悲为怀,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总结起来就是善行天下。为社会多做好事,是每个人都应具有的责任:〉”另外,他还曾写下这段自勉文:

“诚信乃创业之本,育人为立国之基,融二者为一体,自能运筹帷幄。经营之道贵在把握时机,既要勇搏善战,又须严谋明断。创业与守业不仅要审时度势、缜密思考和果断追求,还须时刻谨记守信用,重诺言,做事诚恳,饮水思源,不见利忘义,方能信孚中外,近悦远来。正直的人,也是诚恳的人,他一言九鼎,说到做到,同时还承担社会道义之责任,古今中外皆然。”

不久以前,我读了他的论文《有科学的思想,才有科学的管理;有科学的经营,才有科学的发展》,他把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化作了“世纪金源集团”创新、前进的指导思想。他在文中明确地提出:“以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为企业经营奠定坚实的基础;以科学的经营方略,为企业的永续发展铺就光明的前途”。简之,黄如论先生的为人处世观在发展,黄如论先生的企业管理观还在完善,自然,《我心目中的黄如论》这部书也没有结束。

再其次,在国际形势一日多变的大千世界,在科学技术一日千里发展的伟大中国,可以预见引领人类前进的先进思想也必然会日新月异。因此,我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写书人,都希望黄如论先生在此大变革的伟大时代里,不仅继续在商海中做一名驾舟前行的弄潮儿,而且还冀盼把“慈生我心,善行天下”的商道推向一个新的制高点。我是赞同这句话的,“形势比人强”。在这个时事难料的国内外大势中,一定还有尚未发生但必然会发生的事情正在孕育之中。换句话说,笔者通过《我心目中的黄如论》所阐释的商道、赞美的理想也在继续中。

总之,为全书结束而写的这段文字不是尾声。

但是,作为描写黄如论先生走出农村、游走南洋、我要回国、艰苦奋斗、报效桑梓等上下求索的半生经历完成了。同时,黄如论先生追求的“慈生我心,善行天下”的商道也阶段性地完成了。就这个意义上讲,我写的《我心目中的黄如论》这部书也算结束了。

诚如全书的“引子”所说的那样,《我心目中的黄如论》含有作者的价值取向——事实上没有哪一部著作不浸润着作家的爱和恨。换言之,笔者的这种爱和恨,完全体现在全书对时代背景的交代和针砭时弊的叙述方面。就这个意义上讲,我的这种爱和恨与传主黄如论先生是没有关系的。

作品,是作家的孩子。因此,《我心目中的黄如论》这部书有什么缺点。错误,概由作者负责。

在写作《我心目中的黄如论》的过程中,我参阅了许多专著和文献资料。同时,苏忠先生为我收集、整理了大量的有关材料。对此,我真诚地道声:“谢谢!”

另外,与黄如论先生相识的李准同志、仲呈祥同志、郑伯农同志、李硕儒先生等十分关心《我心目中的黄如论》的写作,并分别为之写序,我由衷地说声:“谢谢!”

2008年8月28日于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