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我心目中的黄如论
5950400000018

第18章

俗语说得好: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当年,黄如论先生初到马尼拉举目无亲,过着睡在公园长椅上数星星的生活时,只有风雨和他为伴。如今,他靠着奋斗已经过上了殷实生活,不仅下属公司顾客盈门,而且家里也常常是高朋满座。可能是黄如论先生有着与生俱来的交友天赋,也可能是他对政治有着超乎常人的兴趣,遂于不知不觉之中渐渐地融进了菲律宾的上层社会,一些达官政要的子弟也成了他的朋友。一天,一位菲律宾的“高干子弟”邀请黄如论先生来到苏比克海湾,指着像蓝宝石似的大海问道:

“黄先生,你喜欢苏比克海湾吗?”

“喜欢!可这是你们菲律宾国家的。”

这位“高干子弟”转身指着濒临苏比克海湾的原美国海军基地,有意地问道:

“你看这些冷冷清清的原美国海军住的营房,能再热闹起来吗?”“能!”

“这一大片海军基地能变成旅游胜地吗?”

“能!”

“很好!”他说罢有些神秘地告诉黄如论先生,就在距离美国海军基地不远的地方,有一块地皮,近期准备公开拍卖,可以“借光”建旅游设施。接着,又不无得意地说,“时下,这还是绝密的消息,懂吗?”

“懂,可我无力买下这块地皮,也没有财力把这偌大的苏比克海湾建设成旅游胜地。”

“可你原来的老板啊,就是纽扣厂的老板,他是马尼拉有名的华商巨富,有的是资金,让他买嘛!”

黄如论先生犹豫了,一时不知该如何回答。

“黄先生,你可以参股嘛!事成之后,保你赚大钱,我也可以拿到一大笔可观的中介费。”

或许是这消息来得太突然了,也或许是黄如论先生从未经历过这样的事情,因而仍旧犹豫不决。

“你不是常对我们说,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嘛!再说,这位华商巨富赚了钱,还要支付我们一笔不小的红利呢!”

“那就让我试试看!”

“不!你一定要搞定这笔大买卖。”

“我也想啊,可我就是不知道这位老板愿不愿冒这样大的风险哟!”

“告诉他,没有风险,只赚不赔。”他说罢笑了,又近似玩笑地说,“我知道,你手里拿着能说服老板的万能钥匙,放心大胆地做吧!”

黄如论先生是一位胆大心细的商人,决不会贸然出手。再者,这位侨商巨富不仅有恩于他,而且在马尼拉华侨中也享有很高的威信,一旦失信于他,就等于断了在菲律宾的一切商机。说得严重些,就连他在马尼拉能否生存也成了问题。他经过详细的调查和论证之后,才登门找到这位侨商巨富,说明率先购买这块地皮,一定有着很大的升值潜力之后,遂又对这位华侨巨富说道:

“请相信我黄如论,下决心吧,这笔天价的生意是一定有丰厚的回报的。”

但是,出黄如论先生所料的是,这位侨商巨富坚决不做这笔天价的生意。原因十分简单,万一菲律宾政府出尔反尔,或者爱搞军事政变的军队强行接管不远处的海军基地,他一定被搞得血本无回。他作为一位长者,善意地说道:

“如论啊,你年轻,涉世不深,也不太了解菲律宾的事情,我是不会做这笔天价生意的。听我的忠告,你也不要再打这笔买卖的主意了!”

诚如前文所述,黄如论先生有着敢为人先的个性,在事业上又有着野心和霸气,遇事,绝不轻言放弃,更不会向困难低头。一句话,不达目的,绝不罢休。他为了促成这笔天价的生意,使出了全身的解数,也调动了一切手段——包括自己愿意拿出不多的钱参股等,终于让这位年过花甲的侨商巨富答应做这笔生意。最后在那位“高干子弟”的“牵线搭桥”下,黄如论先生和这位侨商巨富参加了距离苏比克海湾不远的那块地皮的竞标,此前已有不少人参加过竞标,但最终无疾而终。而黄如论先生凭借超前的眼光和商业智慧,前瞻性地看到,随着未来菲律宾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价格必将不断飞涨。根据这一准确而精明的判断,他制定出周密的竞标方案和操作细节,最终在竞标中旗开得胜,成功拍得了那块土地。结果,那位高千子弟拿到了一笔巨额中介费,黄如论先生等人根据参股的比例,也享有了7%的股权分红巨额回报。值得一提的是,之后在对这块地皮的经营上,黄如论先生的手法可谓高明——他根据土地的资源特征、区位优势和未来升值空间等的不同,将地皮有机巧妙地分割成了许多不同地块,并通过合理搭配、优化组合等土地营销的方式,以相对优势的价格将其卖给了韩国人、台湾人等,从而获取了一笔可观的利润,实现了地皮价值的相对扩张和最大化。从这里,我们多少可以看出黄如论先生在地产运营和资本运作方面独具的天赋和智慧,而这些都是他日后在房地产开发行业取得巨大成功,乃至成就世纪金源集团成功事业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笔红利和之后运营土地得来的综合收入,就是黄如论先生在菲律宾淘得的第一桶金。

这件事也雄辩地说明:黄如论先生在菲律宾淘得的第一桶金靠的是政治。所不同者,其他的商人是刻意地利用政治赚钱,而这时的黄如论先生则是被动地一或曰不自觉地利用政治赚钱。为此,我近似调侃地说:

“无论是刻意地利用政治赚钱,还是被动地——或曰不自觉地利用政治赚钱,都证明我们家乡的一句俗语是真理:马不吃夜草不肥,人不得外快不富。”

黄如论先生听后笑了,遂又清醒地答说:

“夜草也好,外快也罢,都要取之有道。否则,就从懂政治变成玩政治了。”

“说得好!我真诚地希望老弟永远懂政治而不玩政治。”

黄如论先生通过在菲律宾长达七八年的打拼,终于如愿以偿地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对未来企业的发展也有了原始的积累;同时,他又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在马尼拉不自觉地利用政治淘到了第一桶金,为拓展企业也打下了坚实的金融基础。从此以后,他在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西班牙等地的事业越做越大,出现了商界所企盼的良性循环。自然,他公司的钱就像是滚雪球似的翻番。到这时,他实现了来菲律宾的第一个目的:“我要赚钱!”

说到“我要赚钱”,黄如论先生多次和我谈到他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然而商海中谁都清楚,有了钱不一定有幸福,也不一定有幸福的家庭。事实上某些暴发户一旦有了钱,却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就说那些举世闻名的豪富吧,也多数没有一个完整的家庭。时下,黄如论先生有钱了,他在马尼拉的家庭幸福吗?对此,他当年在菲律宾的朋友庄哲猛先生对我讲过这样一段话:

“当时,黄先生在菲律宾已经很有成就了,也很肯帮助朋友,在新一代移民中是很有名气的。令朋友们羡慕的是,黄先生在马尼拉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主外经商,嫂夫人主内持家,儿子黄涛在马尼拉读书,学业优良,还获过世界奥林匹克数学奖。”

在朋友们的眼中,黄如论先生在菲律宾马尼拉建立的家庭是幸福的。

诚如前文所述,黄如论先生来菲律宾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向外国企业学习管理。说到学习,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等是先读万卷书,再行万里路。黄如论先生是先行万里路,再读万卷书。”据黄如论先生说,他来到菲律宾不久,先是挤时间翻阋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企业管理的书籍,继之又实地考察外国管理先进的大型企业。当他在菲律宾站稳脚跟——或曰无需为起居衣食所困扰以后,他又集中精力把外国先进的企业管理作为参照数,与他熟悉的国有企业管理模式进行比较,找出这二者之间的差距,得出属于他自己的结论,以备来日管理自己的大型企业作为参考。

黄如论先生通过整整八年的艰苦奋斗,于1988年实现了他来菲律宾的三大目的:一,赚了钱;二,建立了幸福的家庭;三,学习了外国先进的企业管理。按照创办企业的常规,他自应以菲律宾、香港为中心,继续扩大在世界各地的转口生意。这对他而言不仅是驾轻就熟,而且也是风险最小。但是出乎朋友们所料的是,他却意外地放弃了经营有年的转口贸易,决定回归自己的老本行:从事建筑行业。多年之后,我也有三分不解地问他:

“你为什么又要盖房子呢?是因为你出生在建筑之乡的原因,还是念念不忘当年打石头、砌墙的生活?”

黄如论先生惨然一笑,遂又微微地点了点头。

“咳!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

黄如论先生很早就留意外国的建筑行业,他的胸中也渐渐有了发展建筑事业的宏伟蓝图。俗语说得好:“运气来了,谁也拦不住!”一位菲律宾的“高干子弟”又叩开了黄如论先生的大门,兴致勃勃地说道:“马尼拉市政府已经作出决定,近期改造一条历史悠久的商业大街,我保你一定能赚到大钱。”

可是,黄如论先生却没有赚钱的热情,只是淡淡地答说:

“谢谢你!这笔生意我不想做。”

“为什么?”这位菲律宾的“高干子弟”愕然了。“我想回到我的祖国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