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地火
5950000000052

第52章 权谋与韬略之间多重博弈的精神书写

——长篇小说《地火》后记

我在2003年之前的文学创作以写诗为主,我始终认为人在年轻的时候,跟诗歌本能的亲近,但我后来的诗歌趣味逐渐偏狭,偏爱那种有情节的好诗,这点注定了我后来偏爱小说的表达方式。要表达一个完整的世界,而非碎片,非小说不可。

而长篇小说,主要则是作家对人物关系的安排和人物命运走向的把握,是对故事的历史涵盖面和它的时空维度的认知,是对需要作品表达的丰富性和多向度的人生思考。我个人以为,一部长篇所要表达的应该是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生活。我选取的题材是条块结合体制的煤业公司的改制,涉及省市县三级公司,这里面的故事有深度,内容有广度,矛盾有深度,需要采用长篇小说的体裁展现,故而我经过深入的审美思考,开始了创作长篇小说《地火》的实践。

我始终认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必须对当代生活有所作为,那就是在当今急剧变化的时代不能思考缺席、不能失音、不能没有自己的文字。否则就不是真正的作家,就将被边缘化,就远离了读者和社会。关注我的朋友们可以看到,我的报告文学《东升》以及几篇现实题材的中短篇小说,都是直接面对和拷问现实的,都是我对现实的思考与理解。

我1990年参加工作,先后干过中小学教师、新闻编辑、机关文秘,而后进入了企业工作,从而进入了当代经济发展的前沿阵地。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尤其是近十来企业改革开放真的是太值得大书特书了。在企业的直接经历及间接所见所闻,使我感受到了国有企业在产权国有、所有者缺位、政企不分、体制僵化、机制不活的生存环境中,在残酷的国内市场竞争、经济全球化的夹缝中艰难前行的现状;而且,最终由于体制机制不活、效益下滑等原因,只有以产权改革的形式走向民营化、走上发展坦途的趋势和历程。

生活的触动和作家的良知,让我不得不拿起笔去写。这种感觉从2005年写报告文学《东升》以前就让我冲动,但一直压了再压,思考了再思考,后来我真正深入企业运作中去时,是再也压不下去了,到2006年春节我有了不动笔就胸中块垒不吐不快的感觉。动笔后我用了漫长的三年马拉松式的写作,在2008年底完成了。我在小说中,通过人物和企业的命运以文学的方式揭示、思考、探索了一些问题,我才觉得我完成了宿命中必须完成的一件大事。因为它是地方国企改革的一个缩影,具有很强的史实特点。

生活不是一种模式,作家的作品更不应该是这样。这部小说从题材上看,是写企业变革中的现实生活,但我绝没有局限于写社会和企业的变革,而是力求表现出生活的丰富性和深刻性,力求以强烈的文化意识、以及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坚守和追求,来使读者对现实生活有新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总之,我就是想以此来记录企业改革的进程,及其进程中所经历所发生的故事,以及由此带给人们的思索。

历史的规律表明,创新是必然的。条块结合的企业——煤业公司在北州省是改革的产物,随着龙桃高速公路和引水入龙工程的完工,也基本宣告了寿终正寝,变革是必然的;然而围绕桃水县煤业公司改制,却引发了省市上级公司的强烈阻挠,自然也就发生了桃水煤业公司经理王东生为了企业和职工的出路与以江胜景和肖昼为代表的省市煤业公司领导的斗法,这就是这部小说为什么叫《地火》的原因。

我试图在长篇小说《地火》中表达当下中国,条块结合企业下级公司与上级公司,阴谋伎俩与雄才韬略之间、致力发展与阻碍控制、目的正当伟大与手段猥琐扭曲之间的多重博弈与主题变奏。将企业的命运、企业经理人的命运放置在一个真实而生动的背景下展开,努力折射小说主题的悲壮崇高。

在题材的选取上,小说以桃水煤业公司为背景,描写了条块结合的煤业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改革、改制的艰难发展历程。桃水煤业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不但充分履行了政府赋予的收取煤炭资源费的行政职能,足额收取并上缴了各项费用,而且通过创办市场、跨地域成立洁净煤公司、收购煤矿、开发建设大阳花园等一系列措施,从单一的煤炭销售公司发展成为多种经营的大阳集团。我力求对这一发展过程进行具体深刻的情节描写,环环相扣,充分展现经济领域中资本的积累与商业运作,真实地反映条块结合企业的现状以及企业改制中错综复杂的诸多因素与矛盾。大阳集团经过艰苦的努力与运作,最后改制成功,而分开运作的桃水县煤业公司面对收费职能转变经营每况愈下的窘境,北州省市煤业公司也深感前景堪忧,连一向夜郎自大的省煤业公司经理肖昼也发出不得不向大阳集团和王东生学习创业转轨的浩叹,这样设置最终结局,不仅充溢着理想主义,也让读者看到改革的希望所在。

当前,写工业题材、企业改革题材的作品较少,出版的小说就更显空白。《地火》这部作品即属企业题材工业类型,由于我身在类似大阳集团的企业工作,对企业十年来的自下而上发展了如指掌,尤其对企业领导的经营思路及其决策相当理解,故免去了下企业生活的辛苦劳顿,力求把各种经济活动和商业运作写得具体生动,鲜活到位。

在小说的思想倾向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地火》着意反映的是条块结合的桃水县煤业公司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特别是面对煤炭资源费行政职能即将取消的客观形势,科学决策主动进行企业改制,并在此基础上,将公司从单一煤炭销售企业通过资本的积累与运作,重组成为实力雄厚多种经营的大阳集团。作品描写大阳集团的发展脉络始终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形势、创新发展的时代大背景相吻合。力图以积极的立意和现实主义观照,通过大阳的历史形象地折射出企业发展的轨迹及其发展的前景。

在人物塑造方面,作品着力塑造一位有理想、有胆识、锐意改革进取的当代企业家的鲜明形象——大阳集团董事长王东生。作品通过一系列曲折复杂的情节,多角度、多方位地刻画王东生作为企业的领军人物,深谋远虑,敢作敢为,既不平庸保守,又不盲目躁动的大将风度。作为新时期的企业改革家,他的身上既保留有计划经济时代传统经济思想的烙印,又有改革开放后历练出的眼界与胸襟。力图塑造这个形象的典型意义和代表性。我始终认为我花心血着力打造的企业改革者王东生,是一个激情澎湃,向往着光明与理想奋然前行的人,但他心灵深处对争执和碰撞有深刻透彻的认识。他深味这争执和碰撞,所以才会坚韧并知道如何出击。也只有这样的果敢冷静,才会有心智敢于和保守腐败的上级公司当权者较量。它是桃水这块土地上生长起来的土生土长的企业家,他担当大任的自觉意识来源于他对这块土地的深情,来源于他对企业职工追随和信任的感恩。

平川煤业公司经理江胜景的形象塑造也追求传神到位,这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思想作风、生活作风败坏并以权谋私的腐败分子的典型。而江胜景的形象从对应面也反衬了主人公王东生的正面形象,最后江胜景被绳之以法是应得的下场。在这里,作品力求表现一种理想主义光彩。与此同时,借助于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对于寄生在企业内部的当权者的腐败现象,进行鞭辟入里的批判。其它省市县三级领导韦长、陶玉龙、李丰秋、田子文等正面形象力求塑造得很恰如其分。总之力求人物形象生动,小说有可读性,能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之所以对企业改革题材极为关注且屡作书写尝试,一方面固然是我对文学的热爱之情,一种内在的创作欲望强力驱动的结果。但在另一方面,却也明显地得益于我长期担任企业集团的文秘和宣教部长职务,所以便有着普通员工和一般管理人员所不可能具备的经历、见闻和体会。这所有的种种,都使得怀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我,在创作《地火》这样密切关注我国目前企业生存境况的长篇小说时,具有了别人所不可能具备的条件优势。

一个小说写作者的想象和虚构能力,是考量和评判其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虽然,一个作家的生活记忆与他的叙事资源是密切联系的,但虚构和想象也同样至关重要。在虚构的世界里,所谓的真实就是你是不是对自己所写的人与事深信不疑。只有你相信自己的想象世界,只有内心足够强大,你写出来的世界才会有足够的份量。

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才可以说这部小说里的人与事,并不是我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人与事。因此,我也不愿意看到一些人浅薄或者自找没趣地与小说中的人和事对号入座。我创作过程绝不是先有了某种事件,然后去采访求证,进而构思创作。我总是先对一种现象进行思索,在事实的基础上让想象和虚构的翅膀飞翔起来,然后才去动笔。

对文学的挚爱和追求是我创作最根本的动力。这部小说成稿于2008年底,原名有两个,刚开始是《凤鸣朝阳》,后来改为《出路》,最后才定名为《地火》。曾辗转于多家出版社,有的出版社要求我删改部分内容而被我拒绝。后被作家出版社看中,得到了该社编辑王宝生老师的垂青,才使她有了面世的可能。他在编辑过程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是我的首部长篇,近二十五万字的篇幅,而且能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推出,我是十分感谢作家出版社和王宝生先生的。当然,同样包括所有看过它的人。

在本书出版过程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小说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说排行榜评委、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文学评论家、山西大学文学院王春林教授挤出时间精读小说为本书作序,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部主任、中国小说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雷达,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文艺报》总编、评论家阎晶明,中国现代文学馆副馆长、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理论批评委员会委员吴义勤教授在百忙中为本书做了精彩点评,对他们的辛勤劳动和给予文学新人的扶掖与勉励,在此我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

2009年秋于黄土高原漱心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