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游漫记
5949800000075

第75章 枫叶之国万里行(3)

离开金斯顿,我们路过加拿大首都渥太华。渥太华是一座沉静的城市,只有七十多万人口,在世界上也默默无闻,无法同华盛顿、巴黎、东京等名都相比,但维多利亚女王为什么选择渥太华为首都,至今也说不清楚。因为这里森林密布,交通不便。比起魁北克、蒙特利尔、多伦多和金斯顿,它都没有胜出的可能,据说唯一的优势是离美国较远,可以免受强敌的攻击。因此这个世界上第二大版图大国的首都默默无闻地存在世界上。许多中国人总误以为多伦多是加国首都,而不知道这个渥太华。不过,首都毕竟是首都,矗立在渥太华河边的议会大厦还是很有气魄的。这是一座哥特式建筑。建于1876年,距今已有150多年历史,大厦中间是近百米高的和平塔。塔上有53个小钟组成的阁楼,里边是阵亡将士纪念馆。这座和平塔纪念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阵亡的将士。和平塔上的大时钟按时敲响。议会大厦是一座灰色的大建筑群,散发出浓郁的中世纪的欧洲气息。大厦中间部分是上院和下院。下院大厅中央摆放着金光闪闪的权仗,显示着议员们的权力。渥太华作为首都,还有引人注目的其他建筑,比如加拿大总督府和总理府,建在一个园林里,虽然不显赫,但很幽雅。将渥太华和大略湖连接起来的丽都运河,横穿整个市区,10座大桥将南北相连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渥太华短暂停留,下午便匆匆赶往魁北克省的蒙特利尔。蒙特利尔是加拿大仅次于多伦多的第二大城市,340多万人口。它建在一个很大的岛上。一侧是圣劳伦斯河,另一侧是这条河的支流。轮廓形如箭头,长40公里,宽15公里,老港口有四道突堤伸入劳伦斯河。这是加拿大的法语区。1642年法国探险家杰雅克·卡地蒂埃来到这里,后来成了法国人的殖民地。蒙特利尔充满法国情调,不仅街道建设仿效巴黎,民风民习也很像法国,这里的人喜欢泡咖啡馆,喜欢晒太阳,等等。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蒙特利尔落入了美国人的手里,他们使这个城市面貌改观。1967年举办世界博览会,1976年举办奥林匹克运动会,使它屹立于世界大都会之林。尽管这里非常寒冷,却被评为世界上20座最宜居的城市之一。蒙特利尔充满自信充满活力。据说大学生的数量比美国的波士顿还多,著名的麦吉尔大学创办于1821年,快有200年的历史,现在被排列在世界最著名的大学三十名以内。蒙特利尔虽然冷得厉害,但却有许多世界性活动在这里举行。这里举行过世界唯一的国际爵士音乐节,国际电影节,国际烟火大赛;举行世界博览会,奥林匹克运动会,国际花卉博览会。据说每年各种节和文化活动竟有480个之多。这个城市还拥有90多个游船码头,80多个高尔球场,40多个滑雪场所。

世界著名的“廊桥”在新不伦瑞克省的哈特雷市。广东台山人的侨民把新不伦瑞克翻译成纽宾士域。新不伦瑞克是加拿大濒海地区省份。森林、河流、野生生物使它充满着神奇的色彩,圣约翰河河谷最动人的景观是那里的廊桥。圣约翰河谷有许多廊桥。据1944年统计,全省拥有320座廊桥,现在仍存有64座,廊桥最初建于19世纪。修建廊桥(也叫盖桥)是为了保护桥体的原木横梁。一般桥面建得很宽,是为了保证运送干草的马车顺利通行。赶着马车的男女过桥时趁光线暗淡而亲吻,因而也被称为“亲吻桥”。尽管交通繁忙,岁月流逝,被火灾洪水破坏,但这种廊桥建得牢固,至今能承担二级公路的任务。我们参观的这座HARTLAND廊桥,其长度则是世界上木桥之最。也是这里廊桥的鼻祖。这座廊桥架设在圣约翰河上,形成风景画一般的美丽。我们到达这廊桥,即下车步行过桥。导游说,这桥全长1282米,全是木质结构,最初建于1897年,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整座桥梁都是用巨大的原木构成的。横梁粗壮,木质坚硬。汽车源源通行,桥有四条行车道,来回各两条,还有一条人行道。桥的上方加了盖顶,行人过桥,风雨无阻。也就是中国人称之为“廊桥”。世界上的廊桥,我在日内瓦看过一座横跨日内瓦湖一角的廊桥,同它比起来,也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了。

六、大西洋佩姬湾上的灯塔

在哈特雷看过廊桥之后,回到蒙特利尔住宿。第二天我们告别蒙特利尔,驱车到海洋三省旅游。加拿大东部地区的海洋三省,指的是新斯科舍(又译为斯高沙)省、爱德华王子岛省和新不伦瑞克(又译为纽宾士域)省。汽车开到高速公路上,导游陈先生向我们说明两件事:一是进入海洋三省地界,时针要拨快一小时,这又是一个时区;二是海洋三省的自来水不可以直接饮用,加拿大很多地方的自来水是可以直接饮用的,这里要饮加工后的水。我们只好照此办理。

新斯科舍省的省会叫哈利法克斯,是加拿大北方的海军基地。这里风景优美,白沙海滩,高耸崖壁,宽阔港湾和美丽渔村构成了它秀丽的色调。这个省无论你身处何地距大海都不会超过56公里,是一个理想的海边省份。过去曾经是海盗船横行的天下,它将掠夺的财富运到哈利法克斯仓库储存着。这块原来荒凉的土地,先是法国人控制,到18世纪英国人得到控制权。因为这里拥有巨大的天然港湾,成了英国人的海军要塞。“一战”“二战”期间,数以百计的舰船集结在这里。1917年,这里发生过一个震惊世界的大爆炸。一艘装载TNT和高致烯苯的法国弹药舰MONTBLANE号与另一艘船相撞,引发的爆炸席卷全城,超过1900人遇难,9000人受伤,几乎使全城夷为平地,这就是轰动全球的“哈利法克斯大爆炸”。发生于1912年的“泰坦尼克号”海难也是在这附近海域。这两件大事的过程,都记录在该市的海洋博物馆里。尤其是博物馆内放映记录泰坦尼克号遇难事件的三维电影,受到观者的分外关注。

哈利法克斯周边有许多风景如画的美丽港湾,其中最吸引游客眼球的是哈利法克斯以西43公里处的佩姬湾(PEGGRSCOUE,又译佩吉海湾)。为了旅程的方便,我们在去省会哈利法克斯之前左拐,沿着333号公路先到了如诗如画的佩姬湾。新斯科舍省虽然纬度很高,但在大海环抱之下气候温和,尤其是沿海岸线的一些港湾,港湾中的渔村,风光秀美。佩姬湾如今是加拿大最著名的渔村风景区,也是旅游的热点。导游告诉我们:“佩姬湾是个只有60多户人口的渔村。在海边的岩石上建有一个灯塔,可以眺望大西洋,引起许多人的兴趣。”汽车沿着弯弯曲曲的海湾逶迤向前,人们可以看见一栋栋别墅建在海岸的斜坡上,一看房前屋后的布局,人们便猜想这栋别墅的主人可能是位艺术家或什么文人雅士。汽车到了渔村村口,一座宏伟的30米高的渔民纪念碑呈现在我们眼前。这是当地艺术家威廉·德加思的著名雕刻。纪念碑上镌刻着德加思创作的渔民奋斗史的画面。雕塑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让人们认识了这个渔村变迁历史。纪念碑的对面是一间画廊,收藏着德加思等著名画家的艺术藏品。这些艺术藏品有力地表现了这位北美艺术家的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

佩姬湾最吸引人们的景观,是耸立在高高石崖上的灯塔。石崖悬在海湾深处。它的一端与陆地相连。从陆上来的游客,可以通过崎岖的石崖攀爬到这个犹如在大海中的灯塔。我站在崖壁前,看到一批批游客都小心翼翼而又艰难地走向灯塔。开始我有些犹豫,去还是不去?我看有些西方老人和青年们一起攀岩。我疑虑顿消,也不甘示弱。我和老伴手拉着手,一步步往前挪动,往下看是湛蓝的大海。我这时的感受犹如当年上黄山登天都峰匍伏着过“鲤鱼背”的情景。……我终于艰难地度过了这几十米的险峻石崖,到达了悬崖上的灯塔下。我以前没有近距离地靠近灯塔,这时我才发现建在大石崖上的这座灯塔,足有七、八十米高。虽有登塔木梯子,但只有当地管灯塔的人员可以登上塔顶去鼓捣塔灯什么的,一般游人是不可以登塔的。灯塔的周围是天然看台。看台上配有高倍望远镜。游人可以租用这种望远镜眺望大西洋。拿起望远镜可以看到在大西洋的洋面上一点点黑影。据说那是航行在大西洋上的万顿巨轮。灯塔照亮航程,也报告海洋信息。在这里,我又一次听到当年“泰坦尼克号”遇难时的故事。1912年的冬天,“泰坦尼克号”邮轮在纽芬兰附近洋域碰上了冰山。邮轮在挣扎了一天一夜后沉没,近两千人葬身于大西洋。当时没有先进的通讯设备,邮轮上不能把遇难的消息通知附近的海军基地。过了几天,一批尸体从大西洋漂过来,当地的海军、海员一共打捞了三百多具尸体,才知道前面出了大事。泰坦尼克号遇难的事震动了欧洲。作为加拿大北方海军基地的哈利法克斯,最先得到信息的还是这佩姬湾的灯塔。……这个故事已经是一百年前的事了,但今天听来仍然惊心动魄。我在佩姬湾的高崖灯塔下眺望着大西洋,那个令人震惊的泰坦尼克号自我营救的动人场面,船员们舍身忘我、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仍然使我的心灵震动,泰坦尼克号灾难的幸存者,每年都要聚会一次,纪念这个忌日。当年脱险的最小一位幸存者,那位漂亮的小姑娘,活到将近100岁,最近也过世了。但泰坦尼克号同灾难抗争的雄风,仍然给世界留下了深深的怀念。

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络绎不绝地来到这个美丽的渔村,总想留个纪念。有了,当地在这个灯塔下面设了一个小小的邮局专卖邮票,人们可以在这个小邮局里寄出自己的“纪念封”,邮局为你盖上邮戳。人们可以购买一方邮票,盖上灯塔邮局的邮戳,作为“到此一游”的永久纪念。

我们在佩姬湾饱览渔村风光之后,驱车去哈利法克斯。导游说:从佩姬湾到哈利法克斯的333号公路上盘进一个小港湾,还有一个小纪念馆,是为悼念在附近海域失事的瑞航111号航班的遇难者而建的,也是充满着悲剧色彩。我们这些坐在旅游大巴上的客人都表示不愿再听那凄惨的故事,而迳直往哈利法克斯市,因为那里有许多美丽的风景和迷人的故事等待着我们这些远方来客。

七、蒙哥马利和她的《清秀佳人》

L·M·蒙哥马利(MONTGOMERY)是加拿大引以为骄傲的一位女作家。不仅因为她美貌惊艳当世,主要还因为她的长篇小说《清秀佳人》(又译为《绿山墙的安妮》)被四十多个国家用不同语言文字翻译出版。日本因为有蒙哥马利的作品进入教科书,每年都有上万人到她家乡去旅游。可惜中国没有她作品的译本,几乎很少有人知道作家蒙哥马利,甚至会有人把作家蒙哥马利误解为英国元帅蒙哥马利。

我到加拿大旅游获得了半年的签证,时间非常充裕。于是有朋友劝我应该到蒙哥马利的故乡看一看,因为那里环境很美,山水灵秀得动人心魄。蒙哥马利的故乡在北大西洋西岸的一个小岛上,离泰坦尼克号遇难的洋域不远,在纽芬兰附近洋面上,这个岛译名叫爱德华王子岛(PRINCEEDWARDLSLAND)。我旅居在加拿大西部的温哥华市,要去一次那遥远的地方谈何容易!有志竟成。在朋友的帮助下,我终于获得一次机会,去到多伦多参加一个特别旅游团到爱德华王子岛旅行。我从温哥华乘飞机东行四千多公里(时差三个小时)到达多伦多,找到了这个旅游团。在旅游团指定的酒店集合时,我发现这个旅游团是个混合团,除了加拿大本土人之外,还有来自美国旧金山,南美阿根廷,亚洲印度、印尼、越南、马来西亚、泰国、日本和香港人,来自中国大陆的就是我和老伴两人。我不知道这些人是不是爱好文学,也不知道他(她)们为什么对蒙哥马利发生兴趣。导游用的是英语和粤语,这样我们也就解除了语言不通的痛苦。但我和这些“同舟共济”的旅行者们还是缺少沟通,只能各行其是,几乎是独来独往地度过那些令人难忘的时光。

从多伦多到爱德华王子岛还很遥远。我们从多伦多出发,经过加拿大古都京士顿、首都渥太华,进入魁北克地界。在蒙特利尔(当地译名叫满地可)住宿一晚,第二天进入加拿大东部地域,再把时差拨快一小时,行程1800公里,到达加拿大北部海军基地哈利法克斯。那天虽然到得很早,但必须在这里住一夜。必住的原因,一是第二天才有邮轮登岛,二是这里有一个海洋博物馆不得不看。博物馆展出了当年泰坦尼克号遇难时的遗存的一些文物,还可看一部纪录这一海难的三维电影。海难是惊心动魄的。当时有300多具遇难者尸体从出事洋面漂浮到这里被海军捞起,才知道纽芬兰那边出了大事。这里还展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艘装载着TNT和高致烯苯的法国弹药舰MONTBLANC号与另一艘船相撞,引起全城大爆炸,死1900伤舰9000人的“哈利法克斯大爆炸事件”的经过,死伤人数仅次于二次世界大战之长崎广岛。这惊心动魄的场面,让我们为之战栗。这毕竟是快一个世纪的往事了。但引起我们游兴和激动的是去看那风景如画的蒙哥马利故乡爱德华王子岛。

爱德华王子岛孤独地屹立在大西洋西岸圣劳伦斯湾,轮船驶进通往也纽芬兰的卡博特海峡就是大西洋了。当我们乘坐的邮轮驶近岛屿时,只见金色的沙滩,神奇的沙丘点缀着犬牙交错的海岸。临海的红色峭壁后面是散落着田园牧歌般的村庄。这幅由田野和森林拼缀而成的明快图案,显现在我的眼帘。我的心跟随着这美丽景色在跳动。造物主啊!你真是鬼斧神工,把大自然的奇异和风景的秀美都集中在这袖珍般的小岛上。

我们上岛之后,登上豪华大巴在王子岛的环岛公路上漫游,我突然发现,这个岛上森林覆盖着的是一片红土地,酷似我家乡赣南的红土地。我在加拿大走过五个省份,见到的都是一片片黑土,唯独这个小岛是一色红土。红土上竟又长出那么丰茂的树木,岂不怪哉!我们下车,沿着海岸在红土地上走了一段林荫道,来到卡文迪什海滩,寻找蒙哥马利当年从事写作的“绿山墙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