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游漫记
5949800000073

第73章 枫叶之国万里行(1)

——加拿大游记

一、温哥华:森林中的大都会

飞机在温哥华国际机场落地。我几乎是忐忑不安地来到这个美丽而又陌生的土地上。快到温哥华时,我从飞机上看到一幅令人难以置信的景象:在皑皑白雪覆盖的大山下面,是一片茂密的森林,接着是湛蓝的大海和白色的海滩,几乎看不到房屋,城市都隐没在大森林中。这就是加拿大西部大城市温哥华。

我想去温哥华是媒体的一条新闻引起的。今年春天,我在《文摘报》上看到一则消息,说什么国际环保组织评出了世界上最宜居城市的名单。一是维也纳,二是伯尔尼,三是日内瓦,四是温哥华。再是……。前面三个城市我在1999年到欧洲旅行时去过,并在那里小住领略了那里迷人的风光和舒适的环境。这温哥华远在北美,我想这辈子恐怕是无缘识荆了。

不料事有凑巧。四月中旬,在温哥华求学的外孙女打来电话,说很想吃姥爷姥姥炖的“广东汤”。一句玩笑话,引发了我们的某种欲望。说实话,外孙女到加拿大快两年了,我们也确实很想去看她。于是怀着“试试看”的心情,向加拿大驻华使馆递送了一个“旅游申请”,想得到一个旅游签证,路过温哥华住几天。没想到加驻华使馆大开方便之门,给了半年居住的签证,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在那里旅游观光。不过,也有人半开玩笑地吓唬我说:“有了签证不一定能入境,还得过移民局这一关。据说有个台湾老汉行李中带了一个铁锅,就被温哥华移民局拒绝入境,让他坐原机返回台湾。”我们是怀着一种吉凶难卜的心情登上去温哥华的飞机的。万一我们也被移民局拒绝入境,那该怎么办?果真如此,那就惨了。

一路上遇到好人,一上国航飞机遇上了我女儿的朋友董女士。她是乘务长,承蒙她一路给予细心照料,还帮我们填写好入境申请单,解了我们不懂外语之困。下飞机后,我们跟着一大批华人排队入境。所幸的是在“移民处”值班的移民官竟是会讲粤语的香港移民。我的老伴用粤语问了一句“你好!”他笑了笑,用粤语问:“带肉了吗?”“哪敢带肉啊!”“带钱超过5000加元吗?”“没有!”简单几句问话之后,这位移民官在我们的护照上盖了章,用手往通道上一指,说:“OK,你可以在温哥华住半年!”一听这句话,我们高兴得快要跳起来了。赶忙取了行李奔向出站口。我们离开温哥华国际机场,汽车在一片森林中穿行,几乎看不到什么大街和高楼,只有一些隐没在森林中的别墅。空气异常清新。一路上似乎没有什么红灯的干扰,便顺利到达了我们的住地——温哥华西布鲁克街UBC大学校区内的一所公寓里。

温哥华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粤语翻译成卑诗省)的一个城市。这个省被称为加拿大著名的“自然珍宝家园”。幅员广大,有四个英国那么大。白雪皑皑的巨大山峦,微光熠熠的湖泊,壮观动人的瀑布,令人震惊的冰川,以及狭长的峡湾,青葱的雨林,树木覆盖的岛屿,这永恒不变的广袤地域,让外来的游人足足可以呆上几个月而不会厌烦。因此有人断言:“如果你厌烦了温哥华,你也就厌倦了生活。”

温哥华是一个大的概念,这里所说的温哥华,是集中了卑诗(BC)省的全部优点的大温哥华。开埠不过二百多年。18世纪开始,欧洲的殖民者到达这里,后来英国人与早期到达这里的西班牙人发生冲突。英国派了一个远征军,由一个名叫乔治·温哥华的军人统领,他占领了这个城市。后来这个城市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温哥华市区在一个狭长的半岛上,三面都是海湾。温哥华是加拿大的工业中心,人口近三百万,是全国第三大城市。温哥华虽地处北方,背依冰封的落基山,但有大洋调节,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空气清新,水质很好,城市高楼很少,人均占有很大的空间。著名的街区耶鲁城、侃城和唐人街几乎是连在一起的。过了大桥就是克莱斯诺和里士满。但是作为BC省的省府则在温哥华岛上。温哥华岛的东南端的维多利亚港(市区)是省府驻地。从美国的华盛顿州(西雅图)可隐隐看见这个半岛。BC省选择维多利亚作为省会,是向英国女王表示敬意。后来加拿大铁路公司决定将铁路终点修在温哥华城,是为了保持本土与温哥华岛的天然联系。不过至今维多利亚同大陆的联系既没有隧道,也没有桥梁,还是靠轮渡来往。然而,维多利亚是英国味最浓的地方,千姿态百态的建筑,吸引着数以十万计的游客。

我们到温哥华之后,大多时间是在温市半岛西部,旅居在UBC大学的校园里。我们同UBC大学没有什么联系,只是因为外孙女租住了UBC校区内的公寓。不过,这UBC却长了我不少见识。UBC是“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字母的缩写,全名是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校区在克莱斯诺西面一个林木葱郁的半岛上。UBC是全省最著名也是最大的一所大学之一,在世界大学的名录中它的排名也是靠前的,尤其是在科学类的专业中。这也是一所开放性的景区,没有校门,也没有设门岗,与其说是大学,不如说是风景区,边沿是美丽的海滩,舒适的泡浴,美味的早餐和室内的鲜花都非常吸引人。

我外孙女租住的是校内的一个公寓,两房一厅。周围环境优美,室内设施舒适。我们的邻居大多是学生和他们的陪读家长。我们到校区内的超市或商店购物,常常碰到“中国老乡”。有山东人、河南人,都是中国内地的退休职工。他们到加拿大来是为他们的子女看管小孩。我们在校区内森林中散步,常常看到一些山东或河南老太太,她们不会讲英语,喜欢同中国人搭话。其中一位说,她是来陪在UBC大学读博士的儿媳妇,为她带小孩。还经常看到一个河南老头,他每天都捡一些易拉罐,他说,不是为了钱,他的儿子有足够的钱使用,而是找点事干干,解解闷。我们当然不会去干这种事解闷。而是要外孙女带我们校园走走或去图书馆。校园里的图书馆不只是供在校学生阅览,外人也可以去的,可以在那里看书和查找资料。有一天,我们进入理学院的图书馆,突然感到这个高等学府的神圣。这个学校自创办以来历届校长的画像一字儿挂在图书馆的大厅墙壁上,人们立刻被“师道尊严”的理念所征服。

温哥华作为一座森林中的城市,三面环海,森林里的树木郁郁葱葱,是个天然大氧巴。我们每天在森林中散步,分享着大自然给人们的馈赠。但是,这个森林中的城市,现在也不太安宁了。随着各国移民的到来,这里需要兴建许多新的房舍。要开发,就要砍树,要铲掉一些草地。就在我们居住的公寓旁边,可能要修一条通往社区的公路,要建房子,一次就砍掉了二十多株原始林木。我亲眼看到那隆隆响动的电锯,将这些几个人才能合抱的千年古树,一棵棵放倒。感到真惋惜。在利益的驱动下,哪个国家能逃过这一劫呢!我在想,美丽的温哥华不知到什么时候,也许会面临“不宜居住”的灾难!

二、漫步在斯坦利公园

我们到温哥华,不想移民,也不想来此闯荡,只来休闲。外孙女也想尽量让我们过得舒适一些。她没有时间陪我们,而是让我们去森林中散步或到公园里走走。于是我们最惬意的节目,就是到森林里散步或者是游公园。温哥华有大片大片的森林和数以百计的公园。我们几乎天天到附近的森林散步,并选择了最大的斯坦利公园,最小的中山公园和最美的布查特公园,在这些地方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赐予,享受绿色氧巴的大餐。

斯坦利公园是北美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公园面积达405公顷,公园的海滨大道长10公里。自然景色和人造景观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海水共长天一色。海滨大道分为三股道。一是供汽车动力车行驶的,如果没有动力车很难在短时间内走遍公园;另一股是自行车道,公园可租自行车,骑着自行车沿海滨环游也很惬意;再一股道是人行道,人们可以在这道上散步,徜徉于自然景色之中。我们第一次去斯坦利公园是开车去的。过了玫瑰园和杜鹃园就是图腾柱了。我们在此停车,看见8个图腾柱子赫然立在面前。这些图腾柱都是用巨大的原木雕刻而成的,各种形态的图腾给人栩栩如生的感觉。这比我在新西兰看到的毛利人图腾要显赫,令人刮目相看。公园内有一个值得观光的景点是它的水族馆,水族馆有各种各样的海豹、鳄鱼、乌龟、水獭和鲸鱼吸引着众多的游客。不过,最令人惬意的是在9公里长,5。5米宽的防波堤上漫步。这里的市民有的带着小孩,有的牵着爱犬,徜徉在堤上,悠然自得。有的还自带午餐在宽阔的草地上野餐。我们经常去这座公园。有一次我还看到有华人在林子里打太极拳。我走过去同这位老人闲聊,竟然是半熟人。这位李先生已经80岁了,但精神矍铄,手脚灵活。他是从广东梅州退休后来此定居的客家人,他同我的老友程贤章先生是中学同学。真是“天涯何处不相逢”“相逢何必曾相识”啊!

在温哥华,我们还游览了全市最小的公园,就是中国人集资买下的中山公园。这座位于唐人街旁边的中山公园是中国以外唯一的中国古典园林建筑。我们去游唐人街也专程去了中山公园。温哥华唐人街位于大温市区东部,以东宾德街为中心,北至东赫斯丁街,南到佐治亚东街,东至戈尔路,西及卡拉尔街。据说这里的唐人街占地之广,华裔居民之多,仅次于美国的旧金山,在北美占第二位。我们到达唐人街,犹如到了广州,那横竖街区的店铺门面,都用繁体汉字写招牌。有许多中国餐馆、食品店、中药铺、茶叶店,还有不少山珍海味和各种精美的港式点心。有中国古董专卖点。尤其吸引人的是有一间以卖中国图书为主的“三联书店”。我入店看了看,里面中文图书琳琅满目,多为台湾、香港出版的图书;还有一些披露中国“八挂新闻”的政治图书,似是而非,不值得一提。但唐人街的文化氛围充满着华人的“中国情结”。100多年前,大批广东人,特别是广东台山人来到温哥华谋生,他们开荒种地,伐木造船,洗沙淘金,修筑铁路,从事各种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及其子孙们在此定居以后,虽身处异国,但眷恋着故土,中国的俗习一直延续至今,每年春节他们在这里都要举行庆祝活动,人们穿绿戴红,一派中国传统的服饰打扮。有些中国的民族民间戏剧也来演出,营造出浓郁的、让人们忘却“梦里他乡身是客”的乡愁乡恋。相传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孙中山先生也曾来过温哥华,在唐人街华人大戏院宣传革命主张。这个“中山公园”就是华侨华人为纪念孙中山来温哥华而集资兴建的一个纪念地。中山公园只有几亩地的面积,但是设计师们按照中国园林的模式设计,九转回廊,草木葱郁,还有清沏见底的鱼池,各种鱼儿在池中游弋,给人怡然自得的乐趣。现在中山公园不仅有华人来此瞻仰,还有西方人也乐而忘返。可见中山先生在世界的巨大影响。

温哥华最美的公园要算是温哥华岛上的布查特公园(BUTHARTGARDENS)了。我们是从大温西部出发经列治文市,乘特大邮轮渡海前往的。这公园在省会维多利亚北郊20公里处。占地50英亩。公园虽不算大,但很有名,门票也很昂贵。相传这是个私家花园,属于布查特家族所有。这个家族曾经在这里经营水泥生意,留下了一个大坑。热爱植物的老板娘布查特夫人把这个坑设计成公园,在这里栽种许多花草灌木。据说,她前后用了十年时间,将这个大坑建成为一个谷底公园。我们到达那里,每人以40加元(相当于人民币260元)购得门票进入公园。看见那繁花似锦的花草,简直是惊呆了。往里走去,随着山势高低不平,路径迂回曲折,在山谷的低处还建有多个喷泉湖。视野所及都是盛开的五颜六色的鲜花。公园里还分割成各国花园,种植着不同国度的花木,有精致优美日本花园,浪漫多彩的意大利花园,种着不同颜色郁金香的荷兰花园等等,公园里还设有经常举行音乐会的草坪。这里的花卉姹紫嫣红,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我们还在温哥华一个公园里度过了加拿大第143届国庆节。日子很巧,加拿大国庆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日在同一天,是每年的七月一日。那天外孙女领我们参加游园、看焰火之类群众娱乐活动。说实话,我们对这些并不感到新鲜,只是跟着她们去看看热闹而已。加拿大的国庆没有集会游行之类大型政治活动,只有民众娱乐,就象中国人过春节,赶庙会那样。那天,我们选了一处海滨公园,离我们居住的UBC较近。我们坐公交车去,但当我们到达那里时,已是人山人海,大多也是乘公交车去的中国人。到达园区门口,一个值岗的义务人员给我们每人送一支加拿大小国旗和一个小胸章。我们拿了小国旗和胸章就像得了入场卷一样兴奋。这个游乐园国庆活动,没有正经的主席台,没有什么人讲话致辞。活动场在一个小半岛上,三面环海,停满了游艇。这也许是当地人乘游艇来参加活动的。半岛上有一块一块的活动地方,人群聚集在那里唱歌、跳舞、杂耍。每个场所都没有固定的座位,大家都站在看节目,热闹非常。看场的中心是个大市场,里面分隔成很多小餐饮店,这些小店供应各国风味食品,有西餐、中餐,还有东南亚风味、穆斯林风味等,应有尽有。人很多,很难找到座位。我们买了中餐的烧鸡腿、咕噜肉和炒面,端到外面的海边,找了个座位,边吃边欣赏海上风景。晚上市区内有几处放焰火,这次焰火节,是加拿大以外的外国人在这里放焰火比赛。外孙女约了她的几位同学去看焰火,大大地满足了她们在北京没有看够的欲望。我们去参观“太平洋博览会”,也是一种绿色享受。“博览会”在东区一个大公园举行。尽管参观博览会的人很多,入口处可以说“人山人海”,但偌大一个公园,足够容纳一、二十万人,进去后并不感到拥挤。我们在博鉴会上并没有购物,只是借此机会体会一下外国风情,并游览这个树木繁茂的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