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游漫记
5949800000064

第64章 晚秋又见金达莱(1)

——朝鲜游记

一、金秋时节走邻邦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一架从北京出发的专机从首都机场起飞,我同一百五十多位各国客人坐在这架飞机上,神情严肃,很少说话。我们要飞往平壤。这是2005年10月5日,一个不十分重要的日子。但这次朝鲜之行却令我沉浸在万千思绪之中。

朝鲜,亚洲大陆东部朝鲜半岛上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全名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我国最靠近的邻邦。中国的辽宁省丹东市与之隔江相望。说起朝鲜,中国与之密切关系,源远流长。朝鲜是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与中国有着传统的渊源,千年往事,付与笑谈中,就不必多说了。到了二十世纪,1910年8月朝鲜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吞。经过长期斗争,1945年8月朝鲜获得解放,1948年9月9日,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纳入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10月,中国政府派出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1953年7月27日,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与中朝方面签订停战协定,朝鲜恢复和平。这就是我们的邻邦朝鲜简短的历史,以及中朝关系的渊源。

可是,真有“天上掉馅饼”的时候。国庆节前夕,我得到朝鲜驻华使馆的邀请,说国庆期间有机会到朝鲜走一趟,免费专程去看《阿里郎》。起初我以为是开玩笑,于是又同孩子们说起了“天上掉馅饼”的笑话。过了几天,真的送来了免费飞机票和免费签证。10月5日早上,我和老伴应约到首都机场,被人引导登上了一架朝鲜高丽航空公司的伊尔客机。飞机在滑行时,朝鲜空姐开始用朝语,接着用汉语广播:“欢迎各位乘坐由伟大指导者金正日同志派出的专机,去观看为纪念建党60周年而演出的伟大史诗歌舞表演《阿里郎》。”飞机起飞以后,空姐又广播:“伟大指导者金正日同志关怀大家的健康,飞机上开始供应午餐。”过了一会儿,有位讲朝鲜话的女士悄悄地说:你们的吴仪副总理,过几天也要去看《阿里郎》。这些突如其来的重要信息,使我摸不着头脑。我们都上了飞机了,反正免费,他们能把我们“卖”到那里去?去就去吧,免费潇洒走邻邦,何乐而不为呢?

我们在飞机上吃着颇为丰盛的午餐。朝鲜目前经济上那么困难,听说吃得很差,而我们有那么丰盛的膳食,莫非真的是伟大指导者“关怀你们的健康”。我知道,这是一句套话,但这一次确实有点儿特别。没等空姐收拾好餐具。机上报告到了平壤。

乘载150多人的伊尔飞机在平壤机场着陆。机场上一片寂静。除了机场边上停靠着几架小型飞机。全机场毫无任何飞机起降的迹象。大概这天下午,就只有从北京飞来的这架“专机”了。我们走下飞机,准备入关。这时,有朝方军人喊话:“从北京来的一百多人分成三队:一队是西方人(包括白人、黑人等外国人);一队是朝鲜(族)人;再一队是中国人。”我们很听话地站到“中国人”的队伍中。这时又有海关人员说:“入关前每人交出自己的护照和手机,让他们统一保管。”我们看到朝鲜关员将一大批手机和护照,分别装入一个黑色大塑料袋里,就是中国人用来装垃圾的那种黑色塑料袋。有人让他办个登记手续。朝鲜海关人员说:“用不着登记,到时会退还给你们的。”大家只好如此。交了手机和护照就跟着队伍入关。

入关就是到朝鲜国土了。有三辆大巴等候在那里。三队人马,分别上了各自的大巴。从此之后,三辆大巴的人住在哪里?互不相知了。我们乘坐的大巴的导游能讲不错的汉语,也就权当翻译了。这位小姐姓金,同伟大领袖同一个姓。我们就叫她“小金”了。我们问小金:“我们住哪里?”,她没有确切回答。汽车开进平壤市区,一直开到万寿台。我们看到一尊巨大的金日成塑像耸立在万寿台的最高处。朝鲜陪同让我们下车,站立在领袖塑像前鞠躬。然后又上车,汽车往郊区开。一直开到西海岸的南浦港。让我们入住一家涉外宾馆里。这时小金才解释道:“因为纪念建党60周年,市内的宾馆都让全国来的高级干部住了没有空位,所以让你们到这里住。”

客随主便,只好如此。宾馆很大,看来没有住别的客人。因为我们在餐厅里,除了看见我们同车的中国人,再没有看见其他人。住房倒是很宽敞。不知是关照还是阴错阳差,给我和老伴分配了一间带有很大客厅的套间。客厅里有冰箱等设备,但房间里没有电话。电视也只能看一个频道。我不懂朝语,又不能同外界联系,电视看不懂,因此住进来就得不到任何信息了。

我打开门走到阳台,看周围除了山和田野,没有其他建筑。晚上,周围一片漆黑,没有一点灯光,真是如陷无人之境。在我们洗澡时,电灯突然息灭。我问什么原因?宾馆答复说,可能电厂出了点问题。卫生间里有蜡烛,可见停电是经常的。第二天晚上我们回来,见房间里的电热器开着,暖和得发热。其实,当时室外气温是摄氏22度,是用不着开暖气的。我想朝方是想证明,他们不缺电。用电是很充足的。

听人说朝鲜目前很困难,吃得很差。但对我们的招待却是相当可以的,每餐有烤鱼、鸡块、肉片等,也有西红柿等蔬菜,而且吃不完。我们看到,吃过之后服务员将残留饭菜分类收拾好。想必是另有用途的。

晚秋时节到朝鲜,他们正在收获季节。我们在去南浦港的路上,经过农村,看到一队队人马,打着红旗,扛着锄头,整齐排着走向田间,如同我国公社化时期看到的那种情景。

晚秋时节走邻邦,很有趣,令人难忘!

二、平壤的时代色调

平壤是我们这次邻邦之行的目的地,也是我曾经看好的一座美丽城市。我们从平壤机场入关后,乘坐一辆大巴进入市区。与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首都相比,平壤没有都市的喧嚣,显得异常平静。汽车在行驶中,大家的眼睛都死死地盯住窗外,似乎都想寻找一个什么目标。翻译兼导游金小姐试图打破车内的沉闷,主动问我们:“大家对平壤有什么印象?”车上无语。金小姐自问自答说:“平壤车少,人少,交警漂亮,是不是?”这大概正是平壤的特点吧。

平壤是个历史悠久的都城。据史料记载:公元427年,高句丽王朝就曾建都于此,名为西京。因为碧波粼粼的大同江和普通江流过市区,江畔绿柳垂丝,因此自古以来也叫柳京。不知什么原因,它还有乐浪、镐原等别名。1945年解放后,成为共和国的首都。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平壤遭到极大破坏,几乎被夷为平地。战后重建扩大,现在拥有2000平方公里面积,200多万人口,工厂林立,高楼大厦鳞次栉比,林荫大道纵横交错,市内还拥有一座高达近百层的柳京大厦,应该说是座现代化的城市了。但是,这座现代化的城市少有的宁静。街上没有多少车辆,几乎看不到什么小汽车和公交车,更没有出租车。车辆之稀少,恐怕是世界首都中之罕见。街上行人也很少,几乎看不到什么商店,要买一瓶汽水饮料,也要走上很远很远的路程。令人感到很萧条。200万人都到哪里去了,实在令人费解。交通警确实很漂亮,全市交警都是挑选的十八、九岁的漂亮姑娘,亭亭玉立,是平壤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

我们到平壤来看什么?主人早已设计好了,领我们瞻仰革命圣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进入平壤市区第一件事,就是领我们去参观万寿台议事堂。这是相当于我们北京天安门广场和人民大会堂那样的地方。汽车到万寿台广场停车前,金小姐告诉我们,这是去广场瞻仰伟大领袖金日成的巨大青铜塑像。并规定了几条“纪律”:一是必须排队前往;二是要献花;三是要鞠躬。然后才可以散开照相。我们毕竟是客人,“客随主便”是中国人的传统礼仪规则。我们下车之后,金小姐开始整队,整好队之后,说让大家买鲜花。买花毕竟是要钱的,虽然不贵,10元人民币一束。但谁掏钱,大家犹豫不前。等待了一会,有位企业家打扮的先生慷慨解襄,拿出50元钱买了五束花分给几位女士。于是,我们这一队人拿着鲜花缓步进入广场。我们抬头望去,只见一尊巨大的金日成雕像,耸立在万寿台议事堂前。据解说,铜像高26米,这大概是我在国内外看到的最大的雕像了,除了“乐山大佛”,我没有看到过如此巍峨硕大的雕像,也可能是伟人像中的“世界之最”。我们被领到金日成雕像前,排好队,由几位女士前去献花,大家向雕像鞠了一躬。这自然是强人所难之举,但我又想,金日成毕竟是朝鲜人民的领袖,又同我国老一辈领袖有着传统友谊,这鞠一躬也不算失身份。但西方人就不同了。我们看到一些白人和黑人,既不排队也不献花,下车以后就奔去拍照、录相。当即受到便衣警察的制止,大有“涉外纠纷”的架势。几个西方人还是调和了,他们买了花,勉强地鞠了一躬。此举自然是引起游人议论纷纷。金小姐说:“这是朝鲜政府的规定。”据介绍,朝鲜的党政机关干部、工厂工人、单位职员、学校学生,每天上班上学前都要到这个广场或他们居住区附近有金日成画像、雕像的地方去鞠躬行礼,祝伟大领袖和伟大指导者万寿无疆。当朝鲜人不在场时,大家戏言道:“这同我们文革时期的早请示、晚汇报几乎一模一样。”人类啊,为什么历史是那样容易重复和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