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西游漫记
5949800000056

第56章 田园牧歌南半球(1)

——新西兰游记

一、“千帆之都”奥克兰

我对新西兰产生兴趣并决心去那里看一看,不知起于何因?是早年读英国作家福笛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对南太平洋这个岛国与福笛描写的塞尔柯克所索居的那个荒岛有某种天然联系,还是听了媒体的介绍从而对这个田园牧歌式的国度产生一种探索兴趣?一时很难说清楚。既然到了澳洲,也就很想去看一看库克船长发现的另一片新大陆新西兰。

我们从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直飞奥克兰。奥克兰是新西兰的最大城市,也是最美的城市,许多国际会议都在这里召开。不久前,中国国家主席与美国总统在这里举行会晤,以化解因科索沃轰炸我使馆事件而引起的危机。为什么选择这个地方来“铸剑为犁”,也许就因为这里具有田园牧歌般的环境,会让人们清清静静地作一些反思。

从地图上看,从墨尔本到奥克兰并不远,但航班表上却标明要飞行五个小时。原来,澳大利亚与新西兰两国有2个小时的时差。实际上只飞三个多小时,比我们从北京飞乌鲁木齐的距离还要近一些。

新西兰的地理环境优越,开发得较晚,相对来说更多地保留着人与自然和谐的境界。它位于太平洋西南部,西隔塔斯曼海与澳大利亚相望,扼太平洋的海空要冲,由北岛与南岛及附近一些岛屿组成,面积为26。81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4800公里,人口不到400万,全境多山,山地占总面积二分之一。山区多冰川、湖泊,火山多发,形成特殊地貌。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这里本来是土著民毛利人的聚居地,十八世纪被英国航海家库克发现,从而于1840年沦为英国人的殖民地,1970年独立成为英国自治领、英联邦成员国。

飞机在被称为“千帆之都”的奥克兰国际机场着陆。下飞机后我就感到,这里的天空特别晴朗,海水特别澄蓝,空气特别清新,街道特别恬静,这里的人活得特别从容。置身于其间,仿佛进入了一片田园牧歌般的静土。新西兰旅游公司的卢先生前来迎接我们。他从容地同我们握手,温文尔雅,谈吐不凡。我感到卢先生不像职业导游。果然,卢先生很坦然地对我们说:他是刚刚失去岗位的白领来这里临时帮忙的。对导游这一行很生疏。因此,他对我们没有职业导游那种客套和热情,倒是颇有教授风度。他很有礼貌地领我们走出机场,驱车游览奥克兰的市容。卢先生不是职业导游,但很称职,他在领我们在游览奥克兰市容时,用缓慢的一句一停顿的口气给我们介绍奥克兰的历史和现状,好像要等待人们笔记或翻译那种速度,使我有可能记下他的介绍。他说:新西兰的开发比较晚,1840年(也就是中英鸦片战争前8年)欧洲开拓者来此建城市。1841-1865年间曾为新西兰的首都。在近100万人口中,新西兰的古老民族毛利人有8万人左右,是世界上最大的波利尼西亚人聚居的中心。在市内女皇大街上矗立着一尊手握大棒的毛利勇士铜像,就是他们的象征。

奥克兰富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这个处于太平洋怀特马塔港湾和塔斯曼海马努港湾之间地峡上的城市,分成南北两部分,由奥克兰港口大桥联成一体。卢先生让毛利土著司机将车子开慢满城转。车子过了港口桥,到城北转了一圈。在南北往返的一个多小时中,整个视野,除了楼宇就是大海。海,湛蓝清彻,就像透明的玻璃一般;天,蓝得透明,似乎要让人看清整个宇宙的奥秘。街道清洁亮丽,几乎感觉不到有半点灰尘。也许在其他工业大国,一个近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是很难看到这种景色的。

奥克兰南北市区分界线是港口大桥。这桥因形状像衣架,也称衣架桥。卢先生介绍:这座桥是日本人修造的,桥长1079米,有8条平行车道。日本人为什么帮他们修这座桥?是日本汽车财团老板倡议并同奥克兰签订协议的。日本帮他们修桥,新西兰买日本的轿车,一笔“平等”交易。桥修好了,日本的轿车,特别是二手车源源不断流入新西兰。现在新西兰全境都充斥着日本轿车,真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日本人算得很精,好大一笔生意!

奥克兰不是新西兰的首都,但却是全国最大的工业、贸易中心和交通枢纽,集中了全国1/3以上的工厂,主要是钢铁、机械、造船、制糖、木材加工、肉乳加工、造纸等。工业区在东南部,西部则有规模巨大的牧场和肉乳加工厂。南北两侧为天然良港。北部的韦努阿派机场,是南太平洋的大型国际机场之一。有航班直飞世界各地。中国也同新西兰签订协议,开通北京直飞奥克兰航线,飞行15个小时,航程11900多公里。从此以后,对中国来说,奥克兰并不那么遥远了。

如果有个陌生人问奥克兰什么地方好玩?他们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最好玩的地方是火山公园。奥克兰市区并不大,总共就那么26平方公里的地峡,但全市却有360多座公园,居全国城市之首。许多公园与博物馆是并存的。比如市中心的艾伯特公园,就是将公园和博物馆连为一体,是憩息和观光的好去处。艾伯特公园曾经是英国殖民军总部所在地,1929年建立的战争纪念馆内,珍藏着许多毛利人的文物和艺术品:有毛利人早期航行到达这里时的独木舟;有农业和渔猎工具;还有作战用的刀叉等。在市区的一座山岗上还保留着毛利人的“介”字形祠堂,这是他们祭祀祖先、集会和调解纠纷之地,堂内两侧及房檐刻有毛利人祖先像,瞪眼伸舌,形象生动。郊区的霍布森山,是毛利人同殖民者战争中的重要古战场,现在仍残存着战壕遗址,据说冢内埋藏的弹壳都有几英尺深,可见当时的战争是何等激烈。

新西兰是一个火山之国,奥克兰就是一个火山群形成的陆地。奥克兰的公园最有特色的就是星罗棋布般的火山公园。火山爆发过后形成的火山堆,市内到处可见,至少有几十座这样的死火山。导游把我们引领到离市区约五公里的伊顿火山口观光。汽车走出市区,沿着一座锥形小山蜿蜒盘桓而上。山不太高,只有300米左右。登到山顶,立刻可以看到这里像一个锥形的大锅。整个山丘绿草如茵,四周就象灶台的边沿。锥形的谷坡可以走人,谷底则花草繁茂,有一群黄牛正在那里吃草。这是一座死火山,不再有热气热泉,同东部的火山不一样。我们在火山口的周围,慢步一圈,山风猎猎,让人暑气全消。站在山锥的平台上,还可以看到另一座富有特色的“一树山”。据说其山锥同这个依顿山相似,山顶上有一棵树,这棵树硕大无比,全城都能看见,故称为“一树山”。我们来不及再去那座山峰,只是遥望它的雄姿,深深地感叹:火山曾经危害巨大,但却为这个地球造就了许多无与伦比的绝妙风景。“一树山”就是世界罕见的一道风景。

奥克兰的奇异风光,除了这些“山”,就是“水”了。整个港湾都停满了帆船,“千帆之都”名不虚传。这些形态各异的帆船又构成这个城市的一大奇观。俯瞰大海,杰克逊港停泊着鳞次栉比的帆船,真是别有一番风景在眼前。我们在悉尼听说澳大利亚是个“千帆之国”,谁知到了奥克兰,当我们看到那停泊在港口各种大小不同、风格各异、做工精致的帆船,就会感到那悉尼之帆,是“小巫见大巫”了。卢先生对我们说:我之所以带你们在港湾走一趟,是想让你们了解,奥克兰才是真正的“千帆之都”。我们面对着奥克兰港湾中的那些帆船的滑板,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刚刚离开的澳大利亚。因为在那里我们看到竞争激烈的滑浪和滑浪救生,还有海滩板球、触身式橄榄球、沙滩排球等表演,澳大利亚在这些项目中都占有领先的地位,在各种国际帆船赛中都夺金占银,声名远播。可是我们到新西兰之后,却又听说在世界帆船赛中,新西兰总是拿冠军。我不知道这两种说法那种更准确。但奥克兰是“千帆之都”,这是确信不疑的。

二、旷世奇观天堂谷

到新西兰旅游的人大抵都要到北岛的罗托鲁阿(ROTLRUA),去观看那里美丽的火山湖,观赏那里奇特的地热泉,特别是去探访美妙的天堂谷,欣赏世界上十分罕见的地热风光。我们在新西兰的观光项目中,重要的一项是去参观北岛的“天堂谷”。

天堂谷在哪里?我们离开奥克兰沿着通往首都惠灵顿的高速公路南行。汽车在一片丘陵中盘亘,虽说走的是高速公路,但速度并不那么快。新西兰是个岛国,也是一个山国。全境二分之一是大山或丘陵。南岛绵亘着南阿尔卑斯山脉,高原、湖泊、火山、冰川。北岛则是中部多湖泊,西北多丘陵,东部多火山,多溶洞,构成全境非常特殊的地貌。也许司机是特意开得慢,让我们有机会领略沿途的风光。沿途几乎看不到什么城镇,看不到什么人群,但却看到公路两旁的山坡上是丰茂的青草,草丛中布满了牛群和羊群。山边有星星点点房屋,新颖而别致,是牧民的房舍。导游告诉我们:“这里本来都很荒凉,近二十年来,外国人来这里开发,其中包括大批华人来到这里。据说中国的清华、北大许多毕业生,就不远万里来到这里开发,成了这里的‘牧羊人’。”

我们在南下的高速公路途中,要经过美丽的哈密尔顿市。这个城市在千万分之一的地图上都标出名字,可见不会是个小镇。汽车缓缓开进哈密尔顿市,导游说,已经进入市区。但我们却看不到市里有高楼大厦的大街。街道倒是有的,但并无“鳞次栉比”的景象。每一栋房子之间都有一大块草地,无论是商店、办公楼或是住宅,都是单独一个院落,没有围墙,周围都是繁茂的树草。有些房子周围是紫罗藤缠绕着或者是长得很高的艳丽的玫瑰,整个城市建在一个大花园中,而每个小花园里又有一座房子,形成了完整的花园城市格局。我们常说新加坡是花园城市,但它毕竟是高楼林立,难以避免城市的喧闹;而哈密尔顿市则超尘脱俗。人们都说新西兰是地球村里的世外桃源,但哈密尔顿则可以称为桃源中的城市。哈密尔顿市是新西兰一个新的开发区。开城伊始,来这里开发的各国人都有,也有很多华人,是个移民城市。为了满足各国移民的休闲观赏的需要,市内有一座“世界公园”--哈密尔顿公园。园内以国家为单位设立了许多区域,每个区域依国家不同,欣赏习惯不同,种植着各种不同的树木花草。园中几乎都有本国的国花。我们游览了几个大国和东方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和中国的园林。每个公园都有雕塑,这些雕塑并不那么精致,看来不是艺术家的作品,是工匠的手艺。每个国家竖什么人的塑像是毫无规则的。例如,在美国园区里竖立着的不是美国开国总统的华盛顿、林肯、杰弗逊等人的像,而是好莱坞明星玛丽莲·梦露的雕像。这也许便于追星族们在这里得到某种精神上的满足。同时也说明这里的人们是很少有条条框框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何况公园里竖一座雕像呢!

我们在哈密尔顿停留之后,汽车折转东行,目的地是北岛东部的美丽火山城罗托鲁阿。但途中要经过维多摩萤火虫洞和美丽的天堂谷。这也是不得不看的观光胜地。维多摩萤火虫洞,在奥克兰以南两个多小时车程的一个大山沟里。被称为“世界第八奇观”。我们的汽车到达那里,见已有很多游人。洞口立着一座毛利人的“图腾”雕柱,是用整条树干雕成的毛利族的工艺雕像,奇特而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萤火虫洞在地下暗河里,我们由当地导游领着进入地洞,往下走了约一刻钟,便有一条暗河,河里有小舟在等候,20个人一组上了船,便荡舟于溶洞之中。在沿路的电灯映照下,我们看到石笋、钟乳石,同我在中国看过的溶洞钟乳石没有多大的区别。奇特的是当我们抬头看洞顶时,照明电灯一下熄灭了,我们还未反应过来,立时间整个洞顶呈现出满天星斗,闪闪烁烁。啊,萤火虫!有千千万万萤火虫在洞顶上闪发着柔和的亮光,照得整个洞像晶莹的世界。这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萤火虫吗?当地的导游为我们揭开了其中的奥秘。萤火虫洞的发现,有一段经历。据说:“1887年一位当地毛利族族长塔雷·帝努劳和一位英国测量师法兰德·梅施首次探索这个洞。他们用亚麻竿造的一只竹伐,以蜡烛为唯一的照明工具,沿着地下河流一步步往前走。他们的眼睛适应了黑暗四周的环境之后,便看到无数的光点反映在水上,向上仰望,他们发现成千上万的光点像萤火虫一样散播在洞顶上。这是动物还是植物,经过长期的研究,发现这是一种真菌蚋的幼虫,它靠发出的光线来吸引食物。幼虫由成虫的卵孵化生出后,便开始发光吸引食物。它们悬垂在潮湿的有丰富食物的洞壁上,这种幼虫利用一系列的丝线在石洞上形成一层黏液,像钓鱼线一样垂下。其他飞行的昆虫被光吸引而成了萤火虫的食物。”听了导游的介绍,我认真仔细地观察了一下,这里的萤火虫有什么特别。果然它不是我们常看到的那种会飞的萤火虫,而是一种线状物质,既像动物又像植物。它的光柔和而明亮。这是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未有过的。所以英国一位大作家在看过之后,称它为“世界第八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