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幻情一起上过的大学
5897300000003

第3章 每个宿舍都是各地方言的大杂烩

办完报到手续领取物品后,我和姐姐一起去4号楼606B宿舍。在爬了6层楼后,向东一拐就是606室,整个606分为三个房间,两边房间是卧室,分了606A和606B,中间的算个客厅及卫生间,摆着晾衣架和一个桌子可以供写作业用。我推开606B的房门进去,看到3排高架子上下铺的床和一排衣柜。每个宿舍住6个人,床位并没有事先分配,所以谁来了看好了哪个就可以住哪个。这也就是早报到的好处。在我前面宿舍有2个人,这样选择的余地还很多,还有四个床位可以选择。姐姐建议我选择了最里面东面的下铺。然后把从家里带来的物品和领取的被褥和蓝白相间的床单排在木板床上;当然,宿舍这样的环境对于大部分学生和城市里的孩子是比较艰苦的,用他们的话就是和牢房差不多,但宿舍这样的环境对于我来说还是比较好的,简直可以说是天堂,可以说是比家里强很多,生平第一次铺了最新的被褥和有了自己的独立衣柜。所以后来宿舍的一部分有钱人就会打算一起买小洗衣机洗衣服,有的宿舍还一起买了电视或者空调,当然这样的宿舍很少,毕竟宿舍的人来自不同的地方,买2000/3000的大件平摊到一个人就有500元左右,500元也许对于很多家庭没什么,但一些学生就是1个多月的伙食费。

等收拾完床铺,我和姐姐坐在床边休息。这时候就开始交流起来。一般都聊得就是什么专业、家是哪的、高考考了多少分等。当然这样的交流基本是用带着家乡口音的普通话交流的,大家都努力地去仔细的听对方说话,说的人也尽量放慢说话的语速。有时遇到个别不懂的方言俚语,听得会再问一下,然后说话者再解释下。这样的交流就是全国各地方言的大杂烩,想想都特别好笑。

通过交流,我宿舍最早来的一个是刘帅,老家是河北唐山的。刘帅喜欢吹牛,因为家里亲戚是当地的一个规划局的领导,所以总是喜欢把自己放的高高在上。偶尔喝多了酒就耍起酒疯,这样的表现使得大家逐渐都很讨厌他,并且喜欢把他的故事当成笑料传播。还有个是李通广,家是河南的一个农村,人长得还算帅气,但因为家庭条件很差,所以基本班级和宿舍的集体活动都不参加,让人感觉有些不合群。另外的606A早来的是于海涛,来自东营,是宿舍里最年长的一个,后来大家都喜欢叫他“涛哥”。涛哥的经历很是传奇,他参加过三次高考,喜欢做一些新奇的事情,很有商业头脑,涛哥也很仗义,对兄弟和朋友特别好。这在以后得相处中得到了印证。

606B宿舍第二天到的还有沈洋、任鹏飞、刘宇。沈洋猛一听以为是沈阳,沈阳并不是东北人,是重庆人,据说沈洋他爸爸当年在沈阳当了很多年兵,所以后来给儿子起了这样的名字纪念他那段最美好的当兵岁月。任鹏飞是潍坊人,是个富二代,并且还是个大帅哥,他自己也喜欢把自己和吴彦祖进行对比。吴彦祖是谁,当时的我并不知道,也是后来在宿舍大家一起看港片《偷窥无罪》等才慢慢熟悉的。任鹏飞喜欢耍耍帅,迷倒了一大批女生,任鹏飞唯一对自己不满意的地方是自己个子不高,不然一定会迷死更多女生,会有更多的美女被他祸害。刘宇也是鲁西北一个城市的市区人,家庭条件也比较好,他是我们同学中最早买CD的那批人,上大学那会手机还是奢侈品,只有极少数的同学买,MP3也还没大面积的兴起,所以听歌一般用随身听和CD,随身听从几十到几百都有,算平民听音乐的宝贝,但一个CD要一千多,是很多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所以那时候能买的起的绝对是有钱人。

另外的606A除了于海涛,还有大连人刘堃,青岛人王震、滕州人李世敏,江苏人耿浩及安徽人周超。像刘堃这个名字,难倒了一批老师和同学,虽然都是考上大学的天之骄子或者是高等院校的老师,但学生中这样用生僻字起的名字还是有很多,很多老师还是不认识的。所以每次点名就是一个技术活,有的老师会提前做功课,把班里的所有名字看一遍,有不认识的字就提前请教其他老师或查字典,有的直接点名字的时候直接跳跃过去,点完名再问一句“还有没点到的么”,然后没点到名字的学生就自报家门,老师就知道那个字的念法了,还有的老师直接说这个字没写清楚,然后让学生自己报名字。王震是典型的青岛人,瘦瘦的大高个,平常喜欢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这难道就是人生”。李世明听着就像李世民,所以经常可以见到李世明给别人解释他名字最后那个字不是李世民那个民,是明天的明。耿浩来自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所以还算富家子弟。周超是安徽黄山人。这几个人物都算传奇,刘堃后来投靠了亲戚去了美国,耿浩因为事情被学校开除了,他也没有回家,直接在学校周边做起了生意,也做出了一些名堂。所以大家走进大学的时候走的是同一条路,但走出大学的方式确实千差万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