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幻情一起上过的大学
5897300000001

第1章 那年夏天,第一次出门远行

2004年8月下旬的一天,虽然已经处暑,天气却还很炎热,沂蒙山不远处一个村子里忙碌了一天的人民都急匆匆回家吃饭。村东头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院子,妈妈正在为我收拾行李;行李很简单,是一些生活用品和衣服。明天就要去青岛上大学了。虽然青岛只是省内的一个城市,离家也只有300公里,但对于我这个最远只去过县城的高中生和父母这些连县城都极少去的人来说就是一个大城市,是一个很远的距离;刚上完高中都快20岁的人了,我也是第一次出远门,之前连临沂都没有去过。为了这次远行,刚上大学一年的姐姐提前好几天就陪我去县城买大学的需要用到的用品,主要是一身像样的衣服和洗漱用品。上高中的时候,可以穿学校统一的校服,可以在集市上买个十来元钱买个衣服穿很多年,但现在毕竟去上了大学,穿着不能太寒酸。在县城里,姐姐为了挑了比较时尚的新衣服,试了下很合适就包好了留到大学里穿,在家里依然没有穿新买的衣服。姐姐说,高中的时候大家都忙着学习,学校都要求穿统一的校服,并看不出大家的差别。到了大学就不一样了,大学唯一一个社会分配不一样的人一起生活,不像初高中那样单纯,也不像走上社会后会按自己生活的水平形成一个个的圈层,大家不会有利益冲突。大学里一定要处理好和舍友的关系,无论贫富都要认真对待。这样的劝导我也知道是因为上半年刚发生的马加爵用锤子杀了好几个舍友的原因。

妈妈一边收拾衣物,一边在她自己的知识范围内不断的对我进行着说服教育,要我出门在外多注意安全,不要乱逛乱跑,要和同学好好相处等等。那时虽然大学扩招后,每年村子里都有好几个人考上大学,大学生也不再稀奇,但在我姐去年上大学后,今年我又上大学还是成了村里的新闻,大家都夸我的父母厉害,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供了两个大学生。村里的人都说“再过几年,我的父母就可以享清福了”。在一切准备妥当以后,我们围坐在桌子上吃起了晚饭。

晚饭过后不一会,大家房间的灯就都关闭了。虽然关了灯,但对明天就要出门远行去自己梦想的海滨城市青岛和大学报到了的我来说躺在床上就是一种折磨。这一夜,我过的比高考前一夜还兴奋和紧张,还有期待;我在心里幻想着青岛的美丽和海洋的壮阔,终于可以去看海了。还有计划着大学的种种,那时的我并不真正了解大学,还像高中一样幻想着要求自己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拿奖学金;多参加社团和社会实践,去接触新鲜事物;当然还猜想着室友会是哪些人?都是什么性格?好不好相处等。幻想着种种,不知觉就睡着了。

第二天早上4点多,天还没有全亮,大家就早早的起床了。妈妈为大家做了鸡蛋面汤,大家吃完以后就拿着行李,爸爸带着我和姐姐去村口的公路,在那坐上去县城的汽车,然后去坐早上七点的火车去青岛;记得小时候,每次去姥姥家都会穿过一个火车道,那时候就感觉火车是个庞然大物,坐上它就可以去很远很远的地方。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虽然是那种最早的绿皮火车,很慢很不舒服,但这一切还是很让我兴奋,路上的一切对于我来说都是新鲜的。一路上都在窗口向外看,去看路边的田地、路边的村庄以及经过的一些城市。

在2004年的时候,青岛和临沂算是山东两个极端,那时候两个城市的富裕和城市发展可以说是天壤之别。青岛刚刚申奥成功,新城建设也如火如荼、日新月异,新的市政府大楼,新规划建设的香港中路沿线各种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远远的看上去高楼林立,逐步向着国际大都市走去,把省内的济南和省外的大连都甩出去好几条街。临沂还算是个老区,“沂蒙山区”、“沂蒙老区”,一说起临沂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穷和偏远,那时候临沂市区还没有进行新区发展,整个城市看上去很破旧。当然,对于青岛和临沂的这种城市差距,高中时历史老师有过精彩的阐述,说越是被侵略和殖民的地方越发达,越是闹革命的地方越穷,因为被殖民的地方,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思想等最早传入,大家开发的时间越早所以发展的好,就像香港是被殖民最久的城市所以是亚洲四小龙,像上海、天津、青岛这样的短暂殖民城市还是要远远超过他们周边城市的。当然并不是你像被殖民就能被殖民的,首先你要有先天优势,比如靠海,海运发达。这样的道理用在女人身上同样说得通,越是具有先天优势长得好看的女孩,越是成熟的早,因为从上小学开始就要面对各种男生的追求,所以各方面都比普通的女孩早知道。越是好看的女孩,基本上比同龄的男生女生对人对社会的认识都要看得更深,也会更早更多的经历生活的磨难,以及更早的献出初吻初夜,经历的感情也更多更曲折,所谓的红颜薄命吧。

大约十一点多,车准时的停了青岛火车站。出了站口,就是各个大学接新生的车子。我和姐姐找到要去的青岛XX大学以后就坐上了车子。车子里坐满了学生和送学生的家长。大部分学生都努力装的很时尚,从他们身上并不能看出什么,但旁边的家长的穿衣就很能说明事情,有的穿的衣服很合体,一看就知道是城市里的职员,有的穿的很土豪,更多的是穿着普通的人,其他人对于大家其实都是很陌生的,但基于是一个学校的新生,都是来报到或者送儿子、女儿报道的,所以大家的话题也很容易打开,一开始的交流都是从试探性的询问开始,问考的什么专业,家是哪的等等,随着一问一答的对话,大家开始熟悉起来,交流的话题也就更广泛了。一会儿,车子里变成了欢乐的海洋,大家都激烈的交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