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中庸做人的哲学
5886900000031

第31章 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要容易得多

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就要适应环境;当我们不能解决困难的时候,我们就要改变自己。如果我们有信心去适应一切环境,那么在哪一种环境里会不能成功呢?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琐碎的小事需要我们去适应,比如过集体生活时难免要吃自己不爱吃的菜,如果过于挑剔,只会给人留下“此人婆婆妈妈”的印象,倒不如稍稍改变一下自己的口味,也就不会给别人添麻烦了。再比如,在工作中或许会遇到合不来的同事,可是工作上又必须要与之打交道,如果抱定不融洽的心态去合作,肯定会出问题,倒不如忍耐几分、大度一点,欣赏他的优点,找出交流的渠道,这样也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回教的先知穆罕默德带着他的四十个门徒在山谷里讲道,他说,“信心”是成就任何事物的关键;也就是说,人有信心,便没有不能成功的计划。

一位门徒对他说:“老师,你有信心,你能让那座山过来,让我们站在山顶吗?”穆罕默德对他的门徒满怀信心地把头一点,对山大喊一声:“山,你过来!”他连喊了三次,山谷里响起了他的回声,回声消失后,山谷又归于宁静。

大家都聚精会神地望着那座山,可是山纹丝不动。这时穆罕默德说:“山不过来,我们过去吧!”他们开始爬山,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到了山顶,他们因信心促使希望实现而欢呼。

有一位着名的经济学教授,凡是被他教过的学生,少有顺利拿到学分的。因为这位教授平时不苟言笑,教学古板,分派作业既多且难,结果学生们不是选择逃学,就是浑水摸鱼,宁可被罚,也不愿多听老夫子讲一句。但这位教授可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经济学专家,叫得出名字的几位财经人才,都是他的得意门生。谁若是想在经济学这个领域内闯出一点儿名堂,首先得过了他这一关才行!

一天,教授身边紧跟着一名学生,二人有说有笑,惊煞了旁人。后来就有人对那名学生说:“干吗对那种八股教授跟前跟后地巴结呀!你有点儿骨气好不好!”那名学生回答:“你们听说过穆罕默德唤山吗?教授就好比是那座山,而我就好比是穆罕默德,既然教授不能顺从我想要的学习方式,只好我去适应教授的授课理念。我的目的是学好经济学,既然要入宝山取宝,宝山不过来,我当然是自己过去喽!”

这名学生果然出类拔萃,毕业后没几年,就成为金融界响当当的人物,而他那些骄傲的同学,都还停留在原地“唤山”呢!

想想我们所面对的人生,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异及时调整适应能力,要比一厢情愿地抛出自我的喊声等待回响更有现实意义。

在工作中我们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人动辄以“专家”自居,认为自己是最有经验的,自己的方案是最好的,别人则都是“业余”。是的,你的方案可能是最好的,问题是为什么屡被抗拒呢?

事实上,别人反对你,并不是因为你的解决方案不好,而是你的态度和方式别人无法接受。因为无法接受你的态度,进而否定你的方案。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和你保持一样的工作方式和节奏,要求别人与自己同一步调,显然也并不现实。如果我们可以先调整自己,和别人保持同一频率,然后再将他带到自己的频率上来,那么效果就会很好。因此,我们需要一种“山不过来我过去”的心态。做人处世常常也就是一种相互妥协的过程,不能适应者迟早是要出局的。

所以,当任何尝试都无法能改变什么的时候,不妨学着改变自己。有时,适应后的融入反而更能激发出生命的潜能,等到你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与能力时,该适应你的,自然就会适应了。山不过来,我们过去,会达到同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