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庸的哲学看待金钱以及金钱与生活的关系,对于我们如何做人甚至对我们的人生有重大的意义。
金钱是维持我们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金钱的支持,生存可能会出现危机。所以,我们为了生存和生存得更好去赚钱无可厚非,只要赚钱的途径正当、正确,就可以了。但变赚钱观为贪钱观就可以铸成生活的一种负重,甚至会使自己失去自由。
一个贪婪金钱的人是不会懂得他所拥有的一切的价值,不断地索取追逐财富使他慢慢地失去了自己的本性,使原本拥有的东西都离他而去。因此,对金钱切不可太贪婪。
贪婪会让美丽变得丑陋。列夫·托尔斯泰和他妻子本应该是最幸福的。托尔斯泰是世界上最着名的小说家之一,他的两部着作《战争与和平》和《安娜·卡列尼娜》被作为人类文学宝库的经典,他们拥有财富、地位和可爱的孩子们。然而,惊人的变化发生了。托尔斯泰渐渐对他写出的巨着感到惭愧。此后,他全力撰写呼吁和平、制止战争和消除贫困的小册子。他放弃了全部财产,过着清贫的生活。
而他的妻子喜爱奢华,她追求社交界的名声和赞誉,这些丝毫不能引起托尔斯泰的兴趣。她渴望金钱和财产,而他却认为财富与私产是一种罪恶。当他违拗了她的意志时,她就歇斯底里地发作,把装着鸦片的小瓶子凑到嘴边,在地板上打滚,发誓要自杀。
他们刚刚结婚时是心心相印、幸福美满的。可是48年之后,托尔斯泰甚至连看妻子一眼都忍受不了。一天晚上,老态龙钟、心灵破碎的妻子跪在丈夫面前,恳求他为她大声朗读他日记里那些描写从前爱情的精彩片断。当托尔斯泰重读这些记载着幸福美好的时光的片段时,两人都失声痛哭,他们清楚地意识到,那甜蜜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82岁的托尔斯泰再也忍受不了家中悲惨的不幸,于1910年10月的一个飘着雪花的夜晚离开了自己的妻子,进入黑夜的寒冷之中。他自己也不知道要去什么地方。11天之后,他在一个火车站上死于肺炎。他临终前最后的要求是,不许他的妻子看他最后一眼。
托尔斯泰的这段婚姻的悲剧一经曝光,人们的惋惜之情充斥了整个世界,人们对他的妻子进行谴责。有的文章甚至称她是卑鄙和愚昧的女人。这就是托尔斯泰伯爵夫人为了物质的追求给自己留下的耻辱和无以挽回的损失。
现在,随着物质生活的日新月异,不少人崇尚享受,追求物质生活,物欲无法获得满足就起贪念,抢劫、盗窃、绑架,种种恶行层出不穷。
金钱原该是工作的回报,而且应该是工作越好,金钱的回报越多。问题是,当一个人把注意力由工作转向金钱之后,分散了对工作的专注,偏离了工作原来的指标,掺入了功利的杂念,急功近利,为求迅速达到赚钱的目的而急于完成,为求较普及的市场而迎合俗众,误以初步的成功所赚来的金钱为终极的成功巅峰,不再追求精进,只在浅薄的水平上重复一项初步的完成。我们看到,太多有天分的钢琴学生为了教琴赚钱,终于未能成为一位更好的钢琴家;我们看到,太多的艺人在刚起步时的成功之后,就停留在这一阶段,在舞台上蹦跳一阵之后,迅即消失。急功近利的做事态度,使人直接奔向金钱而无心顾及理想,更无暇完成理想。
希望你能在直接的财富之外,有眼力见到间接财富;在狭义的财富之外,有胸襟见到广义的财富。创事业的人,追求理想的人,要能避开“商业念头”的侵袭,才算是走上了成功的第一步。
西蒙·波娃在她的回忆录中说过,不可过分追逐金钱,金钱本身不能给你带来什么;追逐金钱,会给人一种为了活着而活着的感觉。为活着而活着是一种原始的生活,是真正文明的现代人所不能容忍的。
金钱有时带给我们的并不都是快乐,有时也可能是烦恼。人生一世,折磨我们的不一定总是贫穷,也可能是各种各样的贪欲。
沉湎于物的追求,会产生对财富、名誉甚至知识的执着。为了这无止境的人生追求,人会日夜渴望增强自己的力量,变成欲壑难填的怪物。人所拥有的越多,越引以为豪,越能向他人展示自己存在的优越性,就越易被引入思想的迷途,带来无尽的烦恼。
有一次,英国女王参观着名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当她得知任天文台台长的天文学家詹姆·布拉德莱的薪金的级别很低时,表示要提高他的薪金。布拉德莱得悉此事后,恳求女王千万别这样做,他说:“如果这个职位一旦可以带来大量收入,那么,以后到天文台来工作的人,将会不是天文学家了。”
为钱工作,这是残酷的。如果可能的话,别让钱支配你的生活。
尝试以中庸的态度看待金钱吧,这样才能真正地让金钱为你服务,也才能因为找到了金钱与生活之间的平衡而品尝到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