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诱人的海洋
5874600000002

第2章 生命进化的摇篮——海洋

小问号

有位作家说,世界上有两样事物最容易勾起我们的思乡情结:一个是高挂在天空中遥不可及的月亮,另一个就是无边无际的海洋。事实上,面对海洋,人类总会无端地萌生一种“回家的感觉”。因为不论是我们沐浴着习习的海风在海滨漫步,还是乘坐舰船在大海上畅游,都会对奔流不息、波涛万里的海洋遐思绵绵,豪情万种,都会情不自禁地产生许多奇妙的疑问: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海洋?最初的生命是否在海洋里诞生?为什么生命在进化中又是那么千差万别?深邃的大海里,到底藏匿着多少生命?千百年来,无数科学家与海洋结下不解之缘,苦苦追索着它的答案,希翼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海洋让人类沉思,也让人类感恩。

人类为了追溯生命之源,目光一直是紧盯海洋的。在探索生命之源的过程中,首先要研究海洋的起源。女娲补天是家喻户晓的神话。在这个流传千百年的神话中,大海是由于天塌下来时,把地面砸出一个大坑洞,天河里的水从破了几个大窟窿的天上流到地上,把大坑淹没,形成了洪水滔滔的海洋。当然,这不可信,科学家更是不信。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对海洋的形成有了多种推理,其中最著名的是“新星云假说”。这是英国天文学家霍伊尔在1972年提出的。

“新星云假说”认为,地球以及整个太阳系是由原始星云由冷变热形成的。霍伊尔提出,原始的地球上,既没有现在的茫茫大海,也没有包裹着地球的大气。随着地球内部的不断运动,地壳发生了皱褶,有了隆起的高山、一望无垠的平原、凹陷的坑洞。这个时间段里,地球上还没有大气,更没有水汽。后来,地球表面逐渐变冷,出现了大气、水汽,形成了电闪雷鸣、风霜雨雪,最后凹陷区域充满了水,最终形成了茫茫无际的海洋。科学家根据沉积岩测出了海洋年龄,认为海洋大约诞生在40亿年前。

那么,生命又是怎么形成的呢?水是生命之源。原始海洋中盐分较少,与现在的淡水差不多。科学家认为,当地球上有了大气,在太阳能、热能等作用下,一些具有生命活性的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类脂等,随着雨水落到了海洋里,原始海洋就成了孕育生命的“母体”。大约在30~40亿年前,原始生命内部产生了细胞膜,渐渐地有了细胞,但是没有细胞核膜。到了距今14~15亿年前,地球上开始有了真正细胞核的细胞。从此,生命开始了漫长的生物学进化,一种向加强运动器官和机能方向发展,最后形成了动物。另一种向加强光合作用的器官和机能方向发展,最终演化成植物。于是,世界诞生了千姿百态的动物和植物。

地球在不断变化,生物在不断进化。大约在四五亿年前,动物从无脊椎动物中产生了有脊梁骨的动物,又过了1亿多年,大约在距今3亿年前,两栖动物中的一支又进化成了爬行动物。在距今7000万年前,哺乳动物又进化出一支灵长类动物。后来,它们在与大自然的不断抗争中,努力地改善自身的不足,灵长类动物中才有了猴子和更高级的动物猿猴,并最终进化成人类。

“是非经过不知难”。为了寻找人类来自海洋的证据,无数科学家经过了不懈的努力。最早提出“海猿说”的是在1960年,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利斯特·哈戴教授。他经过对地质变化史的研究指出,在400~800万年前,非洲东北部大片陆地受到浩瀚海水的侵袭,古猿不得不到海洋里谋生,慢慢进化成了海猿。1974年,人们发现南猿化石“露茜”。它是生活在300万年前的猿类,手臂细弱,脚趾细长、弯曲,这些特征说明它不是生活在陆地上的,不需要强有力的手臂,而需要适应在海底泥沙上行走。“露茜”化石的出现,为哈戴教授的“海猿说”提供了更加可能的证据。不仅如此,科学家还从人类的一些生理特征来说明人类是来自海洋。我们都知道,人的胚胎发育过程是在母亲子宫的羊水里的,胎儿从受精到离开母体前,一直是生活在子宫的“海洋”里。人的生命,难道还有另外一种不需要“海洋”方式的诞生地吗?没有。更为特殊的是,人的胚胎在发育一个月的时候,在颈部的两侧会长出许多鳃裂,而这是鱼类的特有现象,想不到人也具有这样的特征,这足以说明人类像鱼类一样是起源于水的。鳃裂,是海洋为生命留下永恒的“胎记”。

当然,我们对生命的诞生还可以简单地说,即:生命是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无脊椎到有脊椎,由低级到高级。可是这一过程太漫长了,甚至太曲折、太艰辛。在万千物种中,唯有古海猿爬上陆地后经过长期的进化,从猿猴最终修成“正果”,成了人类,而且至今人类的生命也离不开母体的“海洋”。

面对海洋,凝眸生命的诞生、进化之旅,我们会发自肺腑地慨叹:生命,需要尊重,更值得敬畏!

“小档案”

生命的进化征程中离不开食物作为营养。据美国生物学家贝里研究,一条座头鲸饱餐一顿需要一吨鲜鲱鱼,大约是5000多条。每条鲱鱼要吃饱,又要吃六七千条一定体量的甲壳动物,每个小甲壳动物一餐又要吃13万个硅藻。简单地说,要使一条体形中等的鲸鱼生存下来,每餐至少要有4000亿个黄绿色的小硅藻生命呢。另外,科学家还推算,海洋生物中,每一层的消耗与生产之比大约是10:1,即1000千克的浮游植物能产出100千克的浮游动物,然后生产出10千克鱼类。可见,一个生命体的存活并非易事,维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保护生物环境又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