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日子再难也要笑着过
5871000000015

第15章 用热忱对待艰辛

每个天才的产生,必是热忱的产物。

成功与其说是取决于人的才能,不如说取决于人的热忱、脚踏实地。这个世界为那些具有真正的使命感和自信心的人大开绿灯,到生命终结的时候,他们依然热情不减当年。无论出现什么困难,无论前途看起来是多么的暗淡,他们总是相信能够把心目中的理想图景变成现实。

司马光在政治上是保守的,但在史学方面的成就是辉煌的。他卞编的《资治通鉴》同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是史学史上的两颗明珠,至今仍为世人所推崇。

《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周烈王、下至五代周世宗的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全书294卷,还有考异、目录各30卷。其规模之大,令人叹服。

司马光为编定《资治通鉴》翻阅了大量的书籍资料。宋神宗允许他借阅“集贤”、“昭文”、“史馆”三大书库的所有书籍,并特许可借阅“龙图阁、天章阁及秘阁”的藏书。宋神宗还将自己私藏的2400余卷书献出来,供司马光参考。除此之外,司马光还参阅了人量的野史、谱录、正集、别集、墓志等资料,共222种,计3000多万字。

司马光学风严谨,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他为自己规定,每三天修改一卷。一卷史稿四丈长,下均一天修改一丈多,若遇事耽误了,事后必须补上。每天晚上他总是让老仆人先睡,自己点上蜡烛工作到深夜,第二天凌晨又起身继续工作。大大如此,十九年如一日。夜里,他怕因田乏睡过了头,便让人用圆木做了个枕头,木枕光滑,稍稍一动,头即落枕,人便惊醒。后人称此枕为“警枕”。司马光的住处,夏天闷热,无法工作,司马光便让人在屋子里挖一个大坑,砌成一间地下室。地下室冬暖夏凉,成了他编书的好地方。而当时的大官僚工宣徽每到夏天便到他名园的高楼上避暑享受,人们笑说:“王家钻天、司马入地。”司马光修改过的书稿堆满了整整两间屋子。书法家黄庭坚曾看过其中的几百卷,发现这些书稿全部是用工笔楷书写成的,没有一个草字。

司马光曾问他的好友邵雍:“你看我是怎样一个人?”

邵回答说:“君实脚踏实地人也。”意思是说司马光七研究学问,勤奋刻苦,踏实认真。这就是“脚踏实地”成语的来源。

司马光为编写《资治通鉴》用了十九年时间,开始编写时,司马光48岁,编完时,已是66岁的老人了。这十九年,司马光“秉烛至深夜,警枕破黎明”。长期的伏案工作,耗尽了他的心血,刚过60岁,他便视力衰退,牙齿脱落,面容憔悴。《资治通鉴》写成后,还没等出版,司马光便与世长辞了。为了悼念这位伟人的史学家,皇市宋哲宗亲自临丧,并下旨为他举行隆重的官葬。他家乡山西夏县的人们为纪念他,特为他建了墓碑亭,树起一块巨碑,这块巨碑连同底座高达九米,比帝王神道碑和墓碑还要高人。碑额刻有宋哲宗的御篆“忠清粹德之碑”宁样,人文学家苏东坡为其撰写了碑文。

一个人工作时,如果能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火焰般的热忱,脚踏实地地上做好一件事情,那么不论做什么样的工作,都不会觉得辛劳。司马光就是这样,勤勤恳恳地上完成《资治通鉴》,没有抱怨,没有厌烦,而是满腔热忱,坚持去做。如果我们能以满肿的热忱去做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有成就的艺术家;如果以冷淡的态度上做不平凡的工作,绝不可能成为艺术家。各行各业都有发展才能的机会,实在没有哪一项工作是可以藐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