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冰与火的洗礼
5867600000029

第29章 我们的观点——民营企业不一定要走资本市场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营经济始终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在拉动经济快速增长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在很长时间内,大批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还十分狭窄,这使得民营企业纷纷上市融资,走资本市场的道路。

对企业而言,走资本市场是件好事,因为它可以给企业带来种种的益处,比如,可以解决企业融资问题,也可以优化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可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帮助企业吸引人才。走资本市场道路,也是财富的效应。但并不是所有的民营企业都适合走资本市场道路。

企业在上市之前需要考虑清楚以下几点。首先,融资总收益是否大于融资总成本。很多民营企业家对于上市,现在仅仅是考虑到了上市筹集到的资金,但任何资金都会有资金成本发生,融资则意味着需要成本。融资成本既有资金的利息成本,还有可能是昂贵的融资费用和不确定的风险成本。目前,我国对企业上市实行的是核准制,在这种制度下,企业发行新股票,不仅要公开有关企业的真实情况,而且必须合乎《公司法》和《证券法》中规定的若干实质条件。在这种条件下,从保荐、审计、整合企业资源,到必不可少的宣传、聘请必要人才等等,算下来,费用要占整体所筹集资金的50%左右。以这样的比例来看,在筹资渠道的比较上,上市几乎是最贵的一种。因此,只有确信利用筹集的资金所预期的总收益要大于融资的总成本时,才有必要考虑。这是企业进行融资决策的首要前提。

其次,企业融资规模要量力而行。企业在筹集资金时,要确定企业的融资规模。筹资过多,或者可能造成资金闲置浪费,增加融资成本;或者可能导致企业负债过多,使其无法承受,偿还困难,增加经营风险。而筹资不足,又会影响企业投融资计划及其他业务的正常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融资决策之初,要根据企业对资金的需要、企业自身的实际条件以及融资的难易程度和成本情况,量力而行,来确定企业合理的融资规模。

再其次,企业上市融资也具备一定的风险。上市之后,企业从私人企业(private company)转变成了公众企业(public company),完全处于公众的关注之下,企业必须接受更加严格的监管,尤其是财务方面。这一方面增加了阳光下的成本,另一方面又会使企业损失掉许多隐形的利益。同时,企业还丧失了一定的隐私权。重大决策必须通过董事会,管理者决策自由度变小;企业有被收购失去控制权的危险。股票价格下跌会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

最后,在上市过程中,民营企业要经历一个从不规范管理的企业到规范管理的、透明度较高的上市公司的过程。这个过程要发生许许多多的成本,过去用不着做的,现在都得做,而且得不遗余力地做。上市,意味着企业永远被套上了一种远期成本的套子,这个套子,只会越来越重,不会越来越轻。可以相信,就长期来看,除了少数民营企业之外,众多上市的民营企业其真正的上市收益可能为零。

企业上市虽然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企业在没有稳固自身市场地位,也没有完善治理结构的时候,上市融资并非解决发展瓶颈的唯一办法。从目前国内的金融体制看,上市融资并不是主要的融资方式,而从国际经验看,资本市场也不是企业唯一的融资渠道。事实证明,国内外大多数企业的融资方式首先是内源融资,其次是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最后才是走资本市场道路的外部股权融资。从美、英、德、日等七国的平均水平来看,内源融资的比例高达55.71%,来自金融机构的债务融资占32%,而来自金融市场的股权融资仅占10.86%。就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企业上市融资的成本往往比在金融机构融资的成本更高,尤其是海外上市给企业造成的融资成本往往更大。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企业在美国IPO上市的平均成本高达15%,此外,再加上年费以及上市维护费用,让许多赴境外上市的企业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此外,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缺乏比较完善的退出机制,因此,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上市的时候一定要深思熟虑,做好各方面的准备,以免出现得不偿失的后果。

在很多国家都出现了一种上市公司“私营化”的趋势(public to private trend),通过退市,上市企业可以免除掉作为公众公司所需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可以较为集中地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而不必受制于季度报表,或者被远期成本所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