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元首之路
5866500000026

第26章 奖金

这一天是公元1914年7月23日,也是奥匈帝国皇太子在萨拉热窝被刺杀后,奥匈帝国就皇储斐迪南大公遇刺一事向塞尔维亚发出最后通牒的日子。欧洲大陆战云弥漫,用不了几天,奥匈帝国就会向塞尔维亚宣战,紧接着就是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欧洲大陆各大强国纷纷宣战,离第一次大战正式打响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了。

相比远在地球另一边的战争阴云,遥远的东方,这个承载五千年文明的东方古国的首都,人们谈论的却是另外一件事。

这年的夏季,一个穿越者来到了古城北京,在北洋军袁世凯统治的城市里做了一件谈不上轰动全国,可以载入史册,但至少在当时的四九城算得上让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他打败了来华挑战的西洋拳王。

自鸦片战争英国人用大炮轰开中国国门后,中国人在西方列强的印象里就是脑袋后面拖着一根大辫子,面黄肌瘦,只知道抽大眼的乞丐形象,再加上这个时代国人普遍营养不良,吃着面包牛奶长大的洋人为了显示自己的优秀,更是将一顶“东亚病夫”的帽子扣在了国人脑袋上。

甚至都民国了,洋人对国人的印象依然停留在过去清朝时期的记忆中不曾改变。洋人瞧不起国人,国人更是痛恨洋人,因此当冯乐打败来华挑战的西洋拳王龙卷风后,立刻就在四九城里造成了不小的轰动。成了男女老少街头巷尾不可缺少的谈资。

京城人好热闹,对冯乐大战洋人拳王不知多少人在谈论,茶楼酒肆里谈的都是这个事儿,就连说书的也不讲三国水浒改说大侠战洋人了。当天在中央公园观战的人可不少,京城的爷们天生都有说的潜力,每个人都在竭力传播着各种版本的故事,什么版本的都有,短短两天的光景就闹的满城风雨,人尽皆知了。

再加上报纸的推波助澜,一时间冯乐的名气在四九城里骤然上升,火热程度甚至一度达到比肩当年大侠霍元甲、大刀王五等人的程度,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北京武术界新秀。

对于出名冯乐还是喜闻乐见的,最起码自己现在是四九城的名人了,出门遇见认识自己的,免不了抱拳道一声:“冯大侠!”

别人的尊重让冯乐这个穿越者感到沾沾自喜,有点飘飘然,但这还不算实惠的,最实惠的当属拳赛举办方当初承若的一万英镑的奖励。

当初英国人之所以舍得拿出这么多钱来,其实做噱头的目的居多,为的是扩大知名度。英国佬一厢情愿的认为,只要将比赛规则彻底改成拳击,缩小拳台范围,把中国武术家的的发挥限制到一定程度他们就没有输的可能。结果他们确实做的很成功,连千斤神力王王子平这样的武术大家也栽了跟头。

但出乎英国佬意外的是,他们遇到了冯乐这个穿越者。这家伙不光身体素质可以媲美专业拳击手,而且技术也不差,用西洋拳击对西洋拳击,硬是打败了英国佬的杀手锏拳王龙卷风。

由于之前宣传的沸沸扬扬,尽管举办方不情愿,可大英帝国的面子可比一万英镑值钱多了,这场比赛的举办方有英国政府的背景,这就使举办方尽管不像兑现承若的奖金,可是处于对大英帝国面子的考虑,他们还是不得不将一万英镑的奖金兑现给冯乐。

一万英镑值多少钱?确切的说,是一万英镑在这个年代的购买力是多少?说出来足以让人吓一跳。

中国古代的货币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清末时民初之际,市面上流通的货币就达到上百种之多,规格不一,流通混乱,折算繁琐。

袁世凯任大总统时期,北洋政府鉴于当时铸币、纸币十分复杂,于是币制改革已是刻不容缓,袁大头,也就是银元就此诞生。

因袁大头壹圆银币币型划一,成色、重量有严格规定,很快受到了社会认同和接受,在国内金融市场上逐步取代了清朝的龙洋,成为流通领域的主币。

“袁大头”刚刚流通的时候币值稳定,购买力很高,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40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

当时一银元能干什么?

在这个时代的北京,三四人小聚,有酒有菜、有荤有素,也就是一块大洋。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

不过由于银元刚刚开始流通,因此与英镑、美元的汇率波动还是很大的,粗略计算,当时的1英镑差不多能换8块多银元,4块左右美元。

而1银元的购买力差不多是冯乐生活的那个年代的100元,8万英镑相当于800万元。由此可以看出这1万英镑在这个时代是多么庞大的一笔财富了。

对于冯乐来说,这个已经相当不错了,当初自己一时的“义愤”初衷只是看不惯洋人侮辱中国人,侮辱中国武术,这才挺身而出,没想到如今名声赚到了,钱也赚了一大笔。

在接到支票的一瞬间,冯乐就感到自已心中充满了昂扬的斗志,满满的幸福感。初抵贵地时的茫然已不复存在。

冯乐有野心,就像以前看的小说中没一个穿越者一样,来到古代不做出一番大事业,又怎么对得起这万载难逢一次的穿越机会?

以前一直苦无资本,现在手里有了资本,那么接下来的事就顺风顺水了,以钱生钱,做买卖,赚大钱,凭借自己穿越者独一无二的先知先觉,还怕赚不到大钱?

有了钱再从军参政,以后就算混不成国家元首,至少也可以当一方军阀,手握数万雄兵,这才不枉自己穿越一回!

冯乐和洋人打了两场拳赛,名声鹊起之后,立刻引起了北洋政府中不少高官显贵的注意,这年头高官都好招募一些有本事的人当保镖,武林中也有不少高手就曾经给这个高官当过保镖。

冯乐也受到不少邀请,其中来头最大的当属陆军次长徐树铮了。冯乐对徐树铮的名头可是如雷贯耳,上小学时在历史课本上就读过他收复外蒙的事迹。

对于这位民族英雄,民国最有才华,也是最年轻的陆军上将,冯乐还是很有好感的,因此就冲着人家收复外蒙这份功劳,冯乐也决定先去拜访一下这位陆军部次长。

当然好感是一方面,冯乐也有自己的私心,徐树铮是民国初年权力最大的人之一,袁世凯死后段祺瑞掌权,做为段祺瑞最倚重的军师,徐树铮在民国政府里的重量不言而喻,在一定程度上,徐树铮甚至可以代替段祺瑞,军国大事皆可一言而决。权利大的超乎想象。

和这样的实权人物打好交道,对自己未来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