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5835000000035

第35章 记住重要的日子,给父母一个惊喜(3)

吃过早饭后,杨晓红整理好了行装,准备带父母去海边去游玩。母亲有些意外,因为女儿几乎每天都忙着自己的工作,难得有机会带自己出去逛逛。装好了水和一些吃的,他们就准备出发。但是临行前,父亲突然说不去了。他对杨晓红说:“既然你母亲为咱们这个家操劳了大半辈子,我们就应该让她尽可能地多放松一下。我留下来看家,然后准备晚饭吧。”僵持不下,杨晓红只好答应了父亲的安排,带着母亲开车出发了。

开车经过一家花店时,杨晓红远远地看着簇拥鲜花的广告招牌,上面写着“最美的康乃馨,送给最爱的母亲!”那温软的笔法看得杨晓红心中一动。她把车停在路边,不等母亲问她怎么回事时,就打开车门奔出去了。

几分钟后,杨晓红回到车上,向母亲双手奉上一束粉色的康乃馨,对母亲说:“妈妈,节日快乐!”

母亲看着这一束开得鲜艳的粉红花朵,先是一怔,随之而来的是惊喜和感动。她小心翼翼地接过花,又轻轻地闻了闻,淡淡的香气沁入她心间。母亲突然像个害羞的孩子一样,她低声说:“带我出去玩就很好了,干吗还买这个啊!”

没过多久,她们就到达海边,杨晓红把车停在海边的停车场,带着母亲在海滩上散步,一起喂沙滩上的海鸟。海风轻轻地吹在母亲的脸上,有那么一瞬间,杨晓红发现母亲脸上的皱纹被温暖慈爱的笑容所掩盖。她半开玩笑地对母亲说:“妈妈,你真美啊!我为啥就没遗传你呢。”母亲被她逗乐了,不好意思地说:“我才不好看呢,我都老了。”听母亲这么说后,杨晓红反驳道:“你才不老呢,咱俩一起出来人家还以为你是我姐呢!”一边散步,一边愉快地聊着,杨晓红觉得自己好像从来也没有这么轻松地跟母亲畅谈,也从来没有见母亲这么高兴。

时间过得很快,杨晓红的相机里也存满了母亲美丽的身影。等她们回到家时,已经下午六点了。满屋子的香味扑鼻而来,父亲从厨房窜出来说:“洗洗手吧,马上开饭了。”看见妻子手中捧得花,有些意外地说:“哟,真不错。还买花了呢!”母亲娇嗔道:“女儿送我的。”话语中,流露出无限的幸福和满足。

晚饭后,一切收拾妥当了,杨晓红悄悄告诉母亲:“看看给你的礼物。”其实早上出门前,杨晓红就把礼物送给母亲了,但是拦着没有让她拆开看。获准拆开礼物的母亲,小心翼翼地撕下包装,小盒子里静静地躺着一个发卡。发卡是檀木做的,精致的棕黑色发卡,散发着馥郁的香气。母亲犹豫了片刻,把发卡戴在头上,满心欢喜地照着镜子。那一刻,仿佛回到她年轻时的模样。

母亲进屋拿出来一个箱子递给她,并示意她打开。杨晓红只记得那是母亲一直宝贝的东西,自己从未碰过,并不知道里面装的是什么。迟疑了一会儿,轻轻打开箱子。杨晓红看见了自己上小学时,亲手给母亲做的生日卡片,还有上初中和高中时给母亲写过的信,一封封的整齐叠在一起……这些被杨晓红忘却的东西,母亲却一直珍藏到现在。这些正是母亲给杨晓红最大的惊喜 ,这正是代表了爱的永恒意义。

温馨寄语

在一个家庭生活中,母亲负担的任务最重,承受的压力最大,付出的代价也最多,但得到的却是最少。母亲的形象是最高大的,母亲的恩情是最深厚的。为天下所有的母亲专门过一个节日,是非常必要的一种感激和颂扬母爱的方式。母亲节是每年五月份第二个星期日,当它到来时,我们应该如何做,才是尽孝呢?

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给爸爸亲切的祝福

文/姜波

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全国父亲的节日——父亲节。一年365天的繁忙中,就只有那么一天是父亲的归宿。而真正能过上父亲节的父亲又有多少个?

青春少不了叛逆,而我的叛逆期来的又特别的早。从小学起我就讨厌父亲,讨厌他的唠叨,讨厌他的大男人主义。觉得自己过的就像笼中之鸟一般的生活,巴不得早点离开他独自生活。当初中通知书下达时,我对到镇上全天日住校的生活充满了期待。在初中的我,就像离弦之箭一般的自由生活。别说回家,就连问候的电话都没打过,怕唠叨就像耗子怕见了猫一样。除了没生活费才记得电话外,其他时间根本不记得家。但说也奇怪,家里人对我的唠叨变少了。就这样快活的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高中学校离家更是千里之遥,一学期才回那么一两趟家。但话说回来,城里的生活费更是镇上的好几倍。由于家里经济短缺,我渐渐地开始对父母产生同情,我开始想起家来,想起母亲慈祥的脸庞,想起父亲那双粗大的手,想起在家时得到的关爱,再猜猜他们正在干什么,每当想起他们弓着背在烈日下的那种场景,我时常会红起眼睛,才50来岁的他们已满头白发。

如今,长大后的我,却不知该给他们什么回报。只能在父亲节那天对他说“父亲节快乐”。拿起话筒,脑海一片空白,当电话的那头响起粗沉的声音时才回过神来。

“喂……找谁呀?”

“爸,我是三。”

“哦!有什么事?还有钱吃饭吗?中午要好好休息,不要太辛苦,知道吗?”

我沉默了一会,父亲的唠叨是一种无形的关爱,我声音有点咔:“爸,今天是父亲节,祝你节日快乐,身体健康。”

电话的那头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电话那边传来哽咽的一声“谢谢!”

一声“谢谢”打断了我的沉思,父亲没上过学,我没见他说过谢谢,今天是第一次,而且是对我说的。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但我还是忍住不让它滴下。

“三,从我生你们那么多个孩子以来,今天是我最幸福的一天,因为我过上了第一个父亲节。家里一切都很好,不用挂念。还有钱吃饭吗?明天找人给你寄去,吃饭不够饱时要多加点饭,不要饿着了……”

我终究忍不住第一滴泪,我从没见父亲那么平稳地说过话。他是个文盲,“父亲节”在他的脑海里也许是一个很陌生的名词。平凡的父亲此刻切说出如此不平凡的语句。是感动使他说出来吗?我多少滴眼泪滴下。

沉着头往宿舍走。脑海里回响着未说出去的话:“爸,我多想此刻在家杀只鸡,在吃饭时给你跟母加得碗满满的。”

多少年的辛苦付出,只换来一句“父亲节快乐”,但他却认为这是“最幸福的一天”。天下父母的辛勤劳作,为的是自己的孩子。他不指望得到孩子们多大的回报,只要一点安慰,多一点理解,只要轻轻说句“父亲节快乐”就够了。

温馨寄语

父亲节对于子女来说,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节日。父亲的爱对子女来说,如大山般深沉而厚重,他对我们的关怀不像母亲那样表现得比较明显,而是默默的送出他对我们的爱。对于父亲,我们没有必要说出肉麻的话,只要跟他们多聊聊心事,让他们知道你的近况和情绪的变化,让他们开导你,帮你分担忧虑,与你分享快乐,这对于父亲来说已经足够了。

中秋节再忙也要回家团圆

文/张兰

家里一直有个不成文的规定,中秋节的团圆饭家人是一个都不能少的。因为爷爷说每年的这一天,一家人在一起吃饭是他感觉最踏实最高兴的事了。爷爷的话相当有权威,没人敢不听。

拥挤的车站,每个人都急着回家团圆。有的人甚至想爬窗户钻进车里,被车站管理人员拖着腿往下拽。我站在售票口快被挤成了压缩饼干。下午3点我终于买到了一张回县城的车票。可是我又后悔了。到了县城也得晚上8点多了,而县城到我们镇上只有上午9点和下午3点的两班车。从县城到我们村怎么也得2个小时吧。给父亲打电话说要不我把票退了吧,不回去了。父亲请示爷爷,爷爷在电话那边坚决地说:“不行,我去县城的车站接你。”

晚风习习,吹得我打了个寒战。县城的车站行人已经很少了,我还没下车就看到爷爷和父亲站在车站门口,爷爷的背有些驼了,连走到镇上赶集都费劲。真不知他是怎么来到县城的。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得走两个小时的路程回家。一边走着我一边埋怨爷爷:“何必呢,不就是中秋节吗。害得我们都这么辛苦。让我爸一个人来接我就行了,你走这么慢,还来干什么?”爷爷什么也不说,只管低着头往前走。今晚的月真圆,皎洁的月光洒在乡村小路上竟然有别样的柔美。很长时间都没有这样的闲情雅致了。因为很忙,忙工作忙应酬,忙得没有时间常回家看看。

晚上10点回到家,奶奶和妈妈赶紧端上饭菜,叫醒熟睡的小妹。给爷爷和爸爸拿来了酒杯。那晚我们在爷爷的葡萄架下边吃边聊一直到半夜。爷爷微微有些醉了“是你奶奶她想你,经常半夜在那流泪。除了过节放假你才能回来一趟。平时更是很少回来。我……我……我也想你呀。”我从小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这是2004年我第一次去外地工作,回家过中秋节的那个夜晚。这么多年过去了,爷爷蹒跚的脚步,还有喝醉酒时那苍老的眼角的一滴泪,深刻地烙在了我的记忆里。然而使我不能理解的是:什么样的动力,让爷爷来回走了四个小时的路程接他的孙女回家过中秋节?也许只有我们也做了爷爷奶奶之后,才能切身的体会儿孙绕膝,一家团圆是怎样的一种幸福滋味。对儿孙的牵挂又是怎样的一种煎熬。正如季羡林说:“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惘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什么最重要?亲人最重要。只要你心里有这种想法,即使你身在千里之外的异乡,回家的路途也并不是想象中那么艰难。

温馨寄语

中秋佳节,合家团圆,月饼无疑是家中必备食品。很多人回家时,也会为父母带去几盒包装精致的上好月饼。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月饼的品质多么值得信赖,味道多么好,也必须让父母科学健康地吃月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