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赵匡胤:宽厚和易
5794900000012

第12章 功过分野

王彦升是蜀地人,后唐时徙家洛阳。

他以勇武著称,善击剑,号“王剑儿”。但他“性残忍多力”,心狠手辣。在他后来担任原州防御使期间,曾抓到一犯法者,王彦升不对此人加刑,而是召僚属饮宴,用手将该犯的耳朵撕下来,大嚼以佐酒。那人血流满身,股栗不止,王彦升却无动于衷。王彦升以人耳下酒出了名,“前后啖者数百人”。

王彦升的残忍本性在陈桥兵变率部入京时显露无遗。当他追赶韩通进入其宅后,不仅杀死了韩通父子,而且将宅中所有人等全部砍杀,使韩通宅尸陈遍地,血流成河。

王彦升并不认为他是错误的,而且以先入京师,先斩敌将自居。但他却忘记了赵匡胤的约法,忘记了不得滥杀的铁令,犯了“弃命专杀”之罪。

应该说,赵匡胤不治王彦升之罪纯属例外。若不是考虑到安定为本,王彦升早就成为刀下之鬼了。遗憾的是,王彦升并未感激皇帝的宽宥,反而认为皇帝偏袒韩通,误封罪臣。当然,他不敢在皇帝面前发泄,却把满腔愤怨倾注到后周降臣身上。

王彦升首先把目标对准了宰相王溥。此人在后周时即是宰相,如今又迁居相位,宋太祖对他恩重有加,这在王彦升看来简直不堪忍受。特别使他盛怒难忍的是,王溥的父亲王祚竟然也当上了宿州防御使,掌管一方权力!王家父子曾仕后周,无功于宋,他们凭什么官居要位?凭什么与开国功臣比肩?王彦升想不通,他压不下心中这口气!

王彦升还得知,王祚善经营,有心计,广有田宅,家累万金,这也使王彦升嫉妒得要死。嫉妒可以使人丧失理智。嫉火烧得王彦升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决定上奏天听,参倒王溥。他冥思苦想捏造了如下罪状:王溥心怀不轨,以举荐后进为名呼朋引类,培植党羽,企图组织起自己的势力,恢复后周王朝。王家父子厚埴家财也是别有用心,他们妄想以此招兵买马,东山再起。王彦升在奏章中还着重提到当初与范质匆匆派赵匡胤北征契丹之事,编造说,那是范、王二人合谋,调虎离山,以期控制后周幼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借皇帝之手以拥兵叛逆之罪将赵匡胤杀死。后来,赵匡胤领兵还京,王溥阴谋未能得逞,才后悔不迭,痛失良机……

王彦升将奏章写好上呈之后,心中的盛怒才略微平息了些。他幸灾乐祸地等待着皇帝的批复,等待着王溥的贬官破家,或以十恶不赦之罪被处死。王彦升甚至令人准备好了美酒,打算在那一天到来的时候痛饮一番!

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奏章却如泥牛入海,杳无音信。王彦升又不便去打听,便郁郁不欢地到恩州上任去了。

关于王彦升这道劾奏的下落后人无从知晓,王彦升本人更是始终蒙在鼓里。因为宋太祖赵匡胤毫不介意地束之高阁、忘在脑后了。宋太祖不相信王溥会有异图,倒是认为王彦升心怀嫉妒,故意捏造。因为他了解王溥,更了解王彦升。他知道,王溥等人对官居原职是十分感激的,他的一言一行根本看不出有什么貌合神离的迹象。况且,王溥本是一介文臣,虽有高职,并无多少实权,又不掌握军队,能有什么作为?而王彦升则不同。此人是武将出身,凶残成性,若得机会,他是什么事情都能干出来的。出于这样一种想法,宋太祖在王彦升劾奏王溥之后不仅不疑王溥,却对王彦升多了几分戒心。

也许是因为不放心王彦升远离京师、独自掌握一部分权力的缘故,宋太祖在让王彦升出任恩州团练使不久又将他调回京师,让他担任铁骑左厢都指挥使。

宋太祖将王彦升调至京师担任禁军将领可便于约束。王彦升统辖的这支部队主要是在京城巡逻,保卫京师的安全,这谈不上是对王彦升的重用。事实上,宋太祖对王彦升擅杀韩通一直念念不忘,认为此等五代军将的恶劣作风决不可长,所以对王彦升一直是限制使用,“终身不授节钺”。

但是,王彦升却未意识到皇帝对他的戒心,反倒自鸣得意地认为,如今巡逻京师,正可借巡警之权敲王溥的竹杠,让他不得安宁。

这天晚上,王彦升带领几个巡逻兵士,敲开了王溥的宅门。面对这位深夜来访的厢主,王溥有些惊慌。他强作镇定地将王彦升延入厅堂,令侍婢献茶,寒暄道:“王厢主夜巡京城,身冒风寒,实在是太辛苦了,请先喝杯热茶,暖暖身子吧。”

王彦升趾高气扬地说道:“若说辛苦,确是事实。夜深风冷,人皆安入睡,我独率众巡逻,实所不堪。就说今晚吧,几乎巡遍整个京城,未得片刻歇息,疲惫难支,可否在贵府小坐时许,赏杯酒喝?”

王彦升说这话时,目光中满含着傲慢和挑衅,嘴角上挂着奸诈的微笑。王溥看出王彦升意在借机求贿,心中很是气恼,但他却假作不知,赶忙十分客气地令人摆上酒宴,毕恭毕敬地亲自为王彦升斟酒,和他对饮起来。

王彦升不仅不把王溥的谦卑待客当回事,反而自鸣得意地认为王溥畏惧他,所以更加狂傲无礼,目中无人。在他看来,与他对坐的这位宰相不过是前朝降臣,根本不能和他这个开国功臣平起平坐,同日而语。他放肆地大声说笑,无拘束地开怀痛饮,直至酒足饭饱才一甩袖子扬长而去。临行,还喷着酒气笑道:“司空大人的酒醇香甘美,今晚因公务在身,未能尽兴,他日再来,该不会被拒之门外吧!”

“当然,当然。”王溥强忍怒气,赔笑道,“若蒙厢主不弃,王溥随时恭候。”

王彦升骑马远去了,王溥却像泥塑木雕一般呆坐在座位上,心中充满了羞辱和愤怒。

应该说,对于王彦升这种作风恶劣的军将,王溥并不是初见了。持拥兵之威,横行无忌,这是五代军将的通病,可谓司空见惯。令王溥不解的是,如今已是大宋王朝,当今太祖皇帝矢志革除旧弊,开创新风,为什么身为禁军将领的王彦升仍敢这样胆大妄为,恶习不改!

王溥思忖再三,决定明日早朝上奏其事,让皇帝进行裁夺。

王溥是在次日早朝群臣散去之后向宋太祖密奏的。他用很平静的语气述说了昨晚发生的事情,然后,面带忧虑地说道:“当今大宋初建,陛下锐意图新,实乃人望所归。然五代以来,积弊尚多,尤以军纪废弛、军风败坏为甚。王彦升弃命专杀,已成大错,但其不思悔改,我行我素,实不可取。昨日夜闯臣宅,敲诈索贿,恶劣至极,即便臣不怪他,也会引起众怒。臣担心的是,他今夜闯东家,明夜闯西家,扰民不止,必将乱我民心,坏我社稷!”

宋太祖听罢,眉头紧锁,满脸怒气。但他没有马上发作,而是极力地控制着自己的情绪,缓缓地说道:“卿之所奏,意在忧国忧民,其情可悯,今后再有此事,可及时奏报!”

王溥拜谢而退。在他走出大殿的时候,听到宋太祖长嘘一声,一只攥紧的手重重地砸在御案上。

以后的事情是不言而喻的。宋太祖很快召见了王彦升,将他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然后便把他赶出了京师,让他到唐州任团练使去了。从此,王彦升再也没有得到重用,直到他58岁时死去。

由此可见。宋太祖在对待王彦升问题上是功过分明的。在宋太祖看来,功与过的分野是以大宋王朝的安危为尺度的。宋太祖最讨厌五代军将的军风,王彦升不思改正,一意孤行,终于得到应有的惩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