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口才学全书
5781200000008

第8章 好口才伴你徜徉职场

找好工作并不难——求职方法面面观

——自信幽默法

一位大学毕业生走进一家报社问道:“你们需要一位好编辑吗?”言下之意自己当然就是“好编辑”,语言很是自信。

“不。”拒绝却是那么干脆。

“那么,好记者呢?”语言还是那么自信。

“不。”拒绝还是那么干脆。

“那么,印刷工如何?”依然是坚韧不拔。

“不。”看来是没戏了。

可是——

“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东西。”这位大学生从公事包里拿出一块精美的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

报社主任笑了,但也开始用一种新的眼光来审视面前这位年轻人了。最后,这位年轻人被录用为报社销售部经理。

自信的语言应答不但有助于受试人吻合招聘者既定的聘用期望,而且可能重新塑造招聘者的聘用愿望。

——见微知着法

国外某家企业欲招聘一个职员,有三位求职者报名前来。招聘人员让这三个人想象正在砌砖盖房子,然后问道:“你们在做什么?”

第一个应聘者说:“砌砖。”

第二个应聘者说:“我正在挣钱,每小时3.3美元。”

第三个应聘者却说:“你问我吗?我正在修建世界上最宏伟的高楼大厦。”

结果,第三个应聘者被录取了。

如果你作为公司的主管人员,不难想象这三个人未来发展的情况怎样。最可能的情况是:前两人依然是砌砖工。他们没有远见,不重视自己的工作,缺乏追求更大成功的推动力。这种人很难为企业的发展作出创造性的贡献。但是,那位把自己看成在修建高楼大厦的砌砖工绝不会永远是个工人。也许他已成为工厂主或承包商,甚至成为有名的建筑师。第三个砌砖工已经掌握了新的思维方法,这为他在工作中的自我发展开辟了道路。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能说明他是否能担负大任。事实上,招聘者对求职者能否适合某项工作,经常注意到这一点,就是看他对目前的工作有何看法。如果求职者认为自己的工作很重要,就会给招聘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即使他对那项工作还有不满。道理很简单,如果他认为他目前的工作很重要,那很可能为他的下一个工作自豪。这是许多单位选用人的重要原则。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同他的工作表现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工作态度,正如他的仪表一样,会对上级、同事和下级,乃至他接触的大部分人说明他内在的品质。

——单刀直入法

在某市的大学生供需见面会上,该市公安局研究所的招聘桌前,围满了前来求职的男性公民,大部分是男大学生。一个年轻的女大学生硬是挤到招聘桌前,向招聘人员表明自己渴望从事刑事检验分析研究工作。

招聘人员面露难色,因为这个研究所从来没有女工作人员。可是,面对着姑娘恳求的目光,招聘人员决定破例给她一次机会。

他说:“工作人员需要亲临案件现场,遇到的全是血淋淋的场面,姑娘家哪儿敢去呢?”

“我就敢去,”这个姑娘双眉一挑,毫不含糊地说,“让我抬死人,我也不怕。”

“你可别说大话,干这行没黑夜,没白天,得随叫随到。”

“嘿!我假期打工就是给人家开车,跑起路来没点儿胆量行吗?”说着,她掏出了驾驶证。

人事干部这下服了,心里直嘀咕,这样泼辣能干的姑娘比有的小伙子还能干呢!这个研究所的人事干部当场拍板,与之签订了招聘合同。

这位姑娘求职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她三言两语,坦率直陈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对于人事干部的发难并没有显露出丝毫畏难情绪和踌躇神态,这一切均符合刑侦工作人员应该具备的心理素质。尽管如此,人事干部还是不太相信她的胆量,她亮出驾驶证并表明自己的胆量,这才使人事干部信服。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位姑娘在这种场合讲话细声细气、畏畏缩缩,人事干部则难以相信她能够胜任刑侦检验研究工作。她话锋凌厉,单刀直入,快言直陈,而不闪烁其辞,使人确信其具备刑侦检验研究工作应具备的品质,成功应不足为奇。

——绵里藏针法

说话时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可以显示出一个人口才的娴熟程度,这也是个人求职取得成功的一大法宝。

一家外贸公司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宴会招聘考试,有一位小伙子表现良好,深深吸引了招聘人员。

在宴席上,这位小伙子走到这家公司的人事经理面前举杯致辞:“×经理,能结识你很荣幸,我十分愿意为贵公司效力。但如果确因名额有限我不能梦想成真,我也不会气馁的,我将继续奋斗,我相信,如果不能成为你的助手,那我就一定会当你的对手……”

小伙子言语得体,柔中有刚,充满自信,意志坚强。这是外贸工作最宝贵的性格。他的谈话彬彬有礼,不卑不亢,机智敏捷,性格开朗,具备了搞外贸的优良素质。最后那句话提醒了这家外贸公司的人事经理:如果因为录取名额的限制,让这位优秀人才流失到别的公司,岂不是一大损失。最后,公司录取了这位青年。

——随机应变法

招聘者有时会出些尴尬情境中的难题,看应试者怎样应答。应试者如果表现出色,就能在一时之间赢得招聘者的好感。

国外一家旅馆老板测试三名男性应试者,问:“假如你无意推开房门,看见女房客正在淋浴,而她也看见你了,这时,你该怎么办?”

甲答:“说声‘对不起’,然后关门退出。”这个对答无称呼,虽简洁,但不符合侍者的职业要求,而且也没使双方摆脱窘境。

乙答:“说声‘对不起,小姐’,然后关门退出。”这个称呼准确,但不合适,反而加深了旅客的窘迫感。

丙答:“说声‘对不起,先生’,然后关门退出。”

结果,丙被录用了。为什么呢?因为他这种故意误会的说法,维护了旅客的体面,非常得体、机智,表现出一个侍者应该具有的职业素质和应变能力。

——折中艺术法

折中的语言是求职者遇到两难问题时,选择较为理想的回答办法。

日本住友银行招聘公关人员时,极为重视职员协调人际关系的才能。该银行没有专门考核业务知识,而是提出了一道别出心裁的判断题:“当国家的利益和住友银行的利益发生冲突时,阁下采取何种对策?”

三类不同的应聘者回答问题迥然不同。

第一类人回答:“当国家利益跟我们银行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会坚决地站在我们银行的立场上。”

银行主管人员认为,这样的人将来准会捅娄子,不能聘用。

第二类人回答:“当国家利益和住友银行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作为国家的一员,应该坚决保护国家的利益。”

银行主管人员认为,第二类人员适合政府部门的工作,也不可取。

第三类人则回答说:“当国家利益和银行利益发生矛盾时,我要尽全力淡化矛盾。”

银行主管人员认为这种人才是住友银行需要的高手。企业同政府的关系往往集中表现在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上,企业公关人员作为企业与公众之间的媒介,只有善于注重社会整体的协调性,才有可能妥善处理好企业与国家的关系。

第三类人为何求职成功,而前两类人为何不成功呢?要成为一名公关人员,必须具备协调人际关系的才能和本领。在企业与其他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组织发生冲突时,公关人员既要消弭双方的歧异,又要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保证公司顺利发展并与其他组织维持平衡和谐的关系。住友银行的问题可谓别出心裁,独具风格。在这种两难选择的情况下,求职者采用折中的答题方式,同时,提出若干建设性意见,这样有助于企业摆脱困境。这类人自然会博得招聘者的欣赏。

——角色互换法

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结婚后,夫人想请一位佣人,她询问几位应试者有没有什么要求,那几位姑娘有的说要有休息日,有的说要有单独的卧房,有的问能否和主人一起上桌吃饭,只有一位姑娘悄声说道:“我希望成为家庭中的一员。”弗洛伊德夫人听后大为感动,当即决定聘用这位姑娘。

应试者受聘后能否与他人和睦相处,这是招聘主考官很关心的问题。如果应试者在面试中能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一种归属感,常能取得好效果。这位姑娘在面谈中谈吐不俗,她充分地理解作为一个佣人,应当与雇主全家和睦相处,在心理上与雇主达成默契,这样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事实上,招聘者招聘职员的目的,是寻求工作上的合作者或者“好帮手”。只有那些对单位怀有强烈归属感的人,才能与单位荣辱与共,同甘共苦。然而,求职面谈中,这一点往往为求职者所忽略,求职者应多从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方能使招聘人员心怀好感。

——避虚就实法

求职过程中,求职者要因时循势,避虚就实,说明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并不失时机地向招聘人员展露自己的才华和能力,这样,对方才会对你心中有数,从而形成积极、正确的评价,这样无形中就为求职成功增添了一份成功的希望。

小张是某师范大学中文系的本科毕业生,面临着毕业分配,许多同学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小张则悠然自得,神情自若,同班同学极为惊讶他的表现,这小子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呢?原来小张已经打定主意到附近的××师范专科学校求职,并向该校寄出了履历和学业成绩,××师范专科学校已经向他发出面试的通知。

面试这天,小张早早地来到这所学校,学校领导接见了他,并告诉他将与另外两名来自不同学校的A君和B君竞争同一职位。面试的第一个步骤是自我介绍,小张排在最后,他向领导表明自己出身于农家,决心献身教育事业,为提高当地人民文化素质服务。但A君和B君自我介绍时,只简单介绍自己在校的学业成绩和行为表现,未说明各自的求职动机。

随后,学校领导要求A君、B君和小张拿出各自的拿手好戏。小张把自己四年学习期间发表的散文、诗作展现在学校领导的面前。

小张不满足于表露自己在学校时已经取得的成绩,采用了避虚就实的策略,主动请缨,要求到讲台上露一手。他的提议也当即赢得校方的赞同。俗话说:“好马劣马,拉出来遛遛就知道了。”小张的课讲得生动活泼,这表明了他的口才和学识俱佳,是块做教师的好材料,当然受到校方的青睐。而A君和B君在真枪实弹的教学比武面前,却口才不佳,语不连贯,所以,他们俩的面试成绩较差,小张的求职自然大获成功。

——有的放矢法

交谈的成功不在于辞藻的华丽抑或朴实,也不在于据理力争或委婉柔顺,而在于在交谈过程中,始终围绕着问题的中心去说明问题、解决问题。对于一个复杂的问题,如果三言两语难以解释清楚,则不妨详细地说出来,但要做到简洁而不烦琐重复。有时,还要根据表达的需要,将各个不同的讲话内容细致地组织,并考虑答话的顺序与步骤,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一次求职面谈中,一家企业招聘人员向一位女大学生问道:“国外一家企业的代理人携巨款来我市寻找适宜的投资对象,你作为我市某中型企业的法人代表,请问你将采用什么步骤赢得这笔投资?”

这位女大学生略作思考,然后答道:“首先,我需要了解对方详细的背景材料,例如,该公司的经营方针、项目、实力、已有业绩,当然也包括这位代理人的个人材料,最重要的是此次来中国的计划;其次,代理人来后,我应当与对方预约见面时间和地点,比如说可以通过电话,或与有关机构及个人联系;第三,与代理人商谈时,我应当使用他国的语言,以增加熟识感和亲切感;第四,这次行动不一定会成功,但是,我要尽我的所能给对方留下深刻而良好的印象,以期为下次合作打下基础。”

虽然这位女大学生的回答不尽圆满,但招聘单位录取了她。

女大学生的第一句话,说明了作为一个企业主管人员,要知己知彼,把握对方的背景资料,清楚地了解对方的底细,而她要了解的这个外商投资计划也表示了企业主管人员对当前活动重点的安排应有清楚的认识,这是面谈中最成功的一句答话。她的第四点回答也显得极为成功。胜败乃兵家常事,商界也是如此,没有所谓的常胜将军,因而企业主管人员与外商谈判时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胜不骄,败不馁,给外国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争取下次合作。

只要你掌握了这些求职的方法和技巧,就不愁找不到好工作。

自我“推销”——求职工作的晤谈

求职工作的晤谈,即是应聘者为了展示自己的资格和能力与招聘者进行的谈话活动,是求职活动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诚实是必需的,而那种打肿脸充胖子的行为是不宜的,这只能瞒骗一时。如果应征工作的晤谈令你胆战心惊,那么,也许就是因为你深深地明白自己究竟有几滴墨水。

据说,有一个人对商业广告极有研究,曾在无机会中创造机会。他为了求职前去拜访一个大公司的经理。会面以后,他始终没有说出谋职的意思,只和经理谈天,在谈话中尽量巧妙地叙述广告对商业的重要性及其运用的方法,他举了许多有力的例子。他丰富的言谈引起了经理的兴趣,结果他没说出谋职,经理反而主动请他替公司试办设计广告业务,他的目的达到了,这就是仅凭一席话给自己创造机会的人。他有才干,而且懂得怎样用巧妙的谈话找到施展才干的职位。

有一个青年到一个火柴厂去谋求职位,他对于此业原是外行,但为了去求职,他预先调查好了国内火柴厂的出品数量和销量、外国火柴在市场上的地位、各种火柴厂产品的比较、各竞争厂家的营业情形,等等。求职时,招聘者对他在此业上的广博研究大感兴趣,在几十个应征者当中他出类拔萃,结果不言而喻,机会垂青于他。所以,预备一些使对方发生浓厚兴趣,同时,表现你深谙此道的谈话资料,往往能帮助你较易获得成功。

由此可见,求职工作晤淡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求职成功与否。

这种晤谈不同于社交拜会,不宜摆出一副安逸的姿态。谈话的范围应限于一定的界限内,不要谈办公室的陈设,不要谈对方的装束。你可以谦逊,但绝不可以谄媚,一味唯唯诺诺,那样,别人会觉得你一无是处。另外,应征晤谈时间有一定的限制,所以当你说出你的能力,对方试探你的智慧时,简单作答是必需的。你必须把你的资格和能力,浓缩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交待清楚,所以准时就是你所受训练、教育及能力的最佳证明。

发表意见时不可肆意批评别的营业方法,更不可告诉对方说“我的计划一定成功”或“如果雇用我,必可使业务改良、发展”之类的话。这只能让对方心里称许,而不应由自己说出来,报告你的能力时不应流于自夸。得失仍应该让对方去评判。这样,即使你的见解和他不大相符,希望仍不会失掉。自夸必连带着固执,这样的态度只会使人厌恶。

喋喋不休徒劳无益——不可乱说话

面试时绝对不能口无遮拦,什么都说,否则不可能找到好工作。那么,面试时有哪些话题是不能说的呢?

——内心的性别或种族偏见。你或许以为面试官与你志同道合因而大讲特讲,其实,这样不啻于自掘坟墓,职场里不容许性别和种族歧视存在。

——先前雇主产权性机密资料。否则,会让面试官认为你这个人不值得信任。

——政治话题。

——宗教话题。

——家人或亲戚。即使面试官桌上摆着自己的家庭照,你的口袋里装有家人或亲戚的照片也不行,因为这不符合面试的场合。

——某地区的天气或交通,或任何风土人情。你把它们批评得体无完肤,然而,有可能碰巧批评到面试官的家乡,而面试官正巧又深深地思念着故乡。

——心爱的明星球队或运动员。你最喜欢的可能是面试官最讨厌的,虽然面试官因为这一点就反对你不合情理,可是也无可厚非。

——为面试官取得某物或某种特殊商品的提议。举例来说,“我能为你买到批发价”,也许这是事实,如果换个场合会表现出你待人的热忱,可是在面试时则格格不入,而且会显得你在贿赂面试官。

——你如何地厌恶数学、科学或其他特别学科。虽然表面上看来似乎与此职位无关,然而,公司主管阶级也许正巧期望员工擅长数理。

——抱怨面试官让你久等,或你填写工作申请表或接受打字测验的房间热得烤死人。你想表现给面试官的是你的积极面,一味抱怨则适得其反。

——老提大人物名号以自抬身价。举例说,你前任老板是个室内设计师,你曾协助她装潢某位名人的宅邸,名人的排场和派头并不值得你大讲特讲。假使你真的与某些社交名流为友,也要留心,别造成你在吹嘘自己的印象。

——和工作毫不相干的个人憎恶。举例来说,你提到如果不幸天生一头红发,绝对会把它染成另外一种颜色,而你也许会发现公司总裁碰巧就有一头火焰般的红发。

——漫无焦点的闲扯。你回答完问题或作完一段评论,就此打住,等待下文。话点到为止,喋喋不休徒劳无益。

——谈话偶尔会陷于沉默,为了化解冷场的情况,你脑中浮现的念头,不可随意脱口而出,务必三思而后言。

——将面试官赞美得天花乱坠。即使你诚心佩服其人,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赞美可能遭到误解。当然,你可以这么说:“与您面晤是一种愉悦,谢谢您。”

拿捏自己的言谈——与同事和谐相处

求学时代的纯真友谊难能可贵,但是天下无不散的筵席,进入社会后,能是同学又有缘为同事的,实在少之又少,因此,面对天天见面的同事,在言行举止上,我们应该如何拿捏,才能与同事和谐共处呢?

1.与同事相处一如和朋友交往,贵在诚信。

当对方诚恳地向你请教问题时,你应该诚恳回答对方,不要敷衍塞责。遇到我们无法回答的问题,应该诚实地表示自己并不清楚,不可随口胡诌,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当有同事邀请,如不愿意,最好明白地婉谢。

有时候,我们会因为“太客气”了,而不好意思拒绝同事的邀请,结果玩得既不开心,内心又懊悔不已,实在太划不来了。

3.要言出必行,信守承诺。

如果你对同事有过承诺,一定要尽力做到。有信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同时自己也才能心安理得,一旦你获得同事的信赖,办事就能无往不利了。

4.和蔼可亲的态度使人愿意亲近。

如果你在办公室整天拉长着脸,好像大家都对不起你似的,同事自然不敢与你交谈,与同事的关系则停滞不前,那么你的人生乐趣就会减少许多,因为你拒人于千里之外,就等于画地自限。如果不能与同事建立良好关系,上班很可能会成为你的噩梦!

5.懂得欣赏同事的优点,最容易获得对方的好感。

每个人都希望能引人注意,希望别人知道自己的优点,因此,当你的同事有杰出表现时,你应该诚心诚意地表示称赞,这样会使对方认为你是他的知己而对你推心置腹。

6.尊重同事的隐私权,避免让关怀成为恶意的刺探。

中国人一向喜欢以嘘寒问暖来表达关怀之意,最后往往流于议论别人的私事,因此,与同事相处时要尊重他人的私生活,避免东家长西家短的,因为很多事情局外人是无法了解的,如果以讹传讹将会造成严重的伤害。

7.与同事相处要公私分明。

有些人因为私交很好,在办公室时仗着私下关系亲密,而态度随便或有所偏袒,这种公私不分的态度很容易引起他人的反感。如果夫妻或情侣在同一单位办公,上班时间最好公事公办,不要常常腻在一起谈话,以免引起其他不必要的风言风语。

8.和同事谈话时,记得切勿吹毛求疵。

如果有人对你无理取闹,你应该保持适当的反应,不可太过暴躁。这种宽容的态度,并非不辨好坏或是忍气吞声,而是可使他人觉得你平易近人。提高自己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虚怀若谷,而非任意贬损他人的优点及成就。

9.不要因一时意气之争,与同事发生口角。

同事是和自己站在同一条线上奋斗的伙伴,不要为了逞一时口舌之快而损害对方的自尊心和利益,否则以后就很难再获得他们的友谊和合作了,所以,你必须抑制自己激动的情绪。

10.如果你需要同事的合作,首先就要驱逐对方反对的情绪和态度。大家身为同事,其目标、工作原则和意见往往很接近,但对于实施办法等具体问题,则见仁见智。所以在彼此意见相持不下的时候,应该心平气和地讨论,从争执中寻求共同的动机和目标,然后在大原则不变的情形下,达成协定。

11.有时,同事之间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常会在心理上筑起一道藩篱,如果要把藩篱去掉,那么我们应该在言行举止上表示自己的善意和坦白,并常常考虑对方的立场,言行及态度不要太过严肃或太注重形式,尽量和同事打成一片,不要强调自己高人一等,或摆出高高在上的态度。

12.当你想要他人自动地、热忱地与自己合作时,你应该先站在对方的立场,设想对方如何才能与你合作。如果你能把对方的利益设计成计划中的一部分,向对方说明你们利害的一致性,便会使对方乐于与你合作。

13.要时常反省。

平常多多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很重要的。不要轻易动怒、发牢骚,或对别人冷嘲热讽、斤斤计较,否则大家会对你望而生畏,自然会刻意避开你,这样你就很难与同事相互合作。

14.当同事指责自己的错误时,应该虚心受教。

与同事相处难免会有意见不合的时候,如果对方批评自己的过错,应欣然接受,并请对方清楚说明,被人责怪难免自己有三分错,所以当别人纠正自己的错误时,千万要虚心接受。

15.与同事交谈时,应该让对方认为你是他们坚强的伙伴。

如果你想要得到同事的协助,有时甚至需要采取较低的姿态,因为骄傲和冷漠的态度,是无法赢得同事的友谊的。

16.不论是在私底下或是公众场合和同事交谈,应该避免言之无物,最好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使对方认为你不仅为公司设想,同时也兼顾到同事的利益。

当你对某位同事或上司觉得不满,也要尽量避免在他人面前提及;如果是对方有所抱怨,你不妨暂时充当听众,最好不要反驳或是加以附和批评,如此不仅可以与对方维系良好关系,也可减少不必要的误解。

17.如果你有才能应该表现出来,但不可锋芒太露,否则容易遭忌。

当你提出自己的见解之后,别人自然会判断此见解是否可行,不接受人家的提醒又批评别人的意见,这样贬损他人而褒扬自己实在是下下之策。

18.使人有安全感是你与同事相处的关键。

因为你不计较别人的过错,让人不觉得你有报复的意图;与人谈话不要次次都抢风头、占便宜,如此一来,别人自然会认为你是最忠诚可靠的朋友,就会毫无顾虑地与你合作。

19.诚恳地聆听同事的意见。

莎士比亚说:“对于他人的话,你要善意听之,则你将得到五倍的聪明。”你如要改善与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那你就要承认对方的长处,而且时常表现出他对公司、对自己都是十分重要的,让对方觉得被重视。

建立良好形象——与职员相处之道

与员工建立良好关系的第一步,便是珍惜与员工相处的机会,让他们乐于为你工作。但是,有时候事情并不如想象中的容易,所谓“用人者,亦为人所用”,“使人者,犹如木工之使木也。”你应该利用平时与员工交谈的机会建立起良好的形象,员工自然会信赖你。

1.与其指责员工的过失,不如强调改过之后的益处。

有些主管只知一味责骂部属的过失,而不肯定他们认真负责的一面,这会使员工产生挫折感,甚至感到愤怒。

比方说某甲被委任办理一件事,他很努力地加班好几天,但却因为一点疏失而被上司骂得一无是处。这时某甲必定会心生不满,认为自己只不过犯了一个小错,其他付出的心血难道就不值得一提吗?

面对这种情况,身为上司的你不妨这样说:“谢谢你帮我一个大忙,不过似乎有一点小问题,麻烦你再帮我修改一下,我相信你一定会处理得很完美。”

2.当你发现员工有所疏失时,不妨先通过第三者提醒他。

某公司招募了几位新人,这些新人的办事能力都不错,但态度上稍嫌轻率,这使得主管相当困扰。最后他找来一位资深的员工,希望他在闲谈之余,提醒这些新人注意自己的态度。这招果然奏效,这些新人从此在行为举止上收敛了不少。

通过第三者提醒他人过失可以缓冲对方的成见和反感,效果较为显着。不过,在使用这个方法时,一定要慎选传话的人,避免“狐假虎威”,反而让对方留下一个恶劣的印象。

3.直先说些为对方着想的话,其后才点出缺失。

有句日本俗语说:“骂一、夸二、教育三。”意思是指当你要责备对方时,只要指责他一点的不是,然后夸赞他两点,再乘机教育他三点,自然能达到你的目的。

美国百货大王华纳·麦克,有一次指责员工对顾客服务不周时,对员工说:“你最近似乎情绪不稳,我很担心你是不是遇到困难,如果有,不妨告诉我,希望我能帮得上忙。”当对方表示没有时,他便会接着问:“那是有别的事困扰你吗?否则依你平日的表现,怎么会有顾客抗议呢?”对方一听,自然觉得十分羞愧,从此对顾客态度十分和善,也得到不少来自客户方面的好评。

通常一个人犯错是有因由的,如果主管能够适当地表示关怀之意,必能使对方感动,并自我检讨。

4.不要在众人面前指责员工。

人都有自尊心,因此即使员工有错,你也不可以在其他同事面前指责他,伤害其自尊心,最好的方式是众人面前褒奖,私下指正错误,让对方信服。

5.称赞女职员时,夸赞其办事能力更为重要。

在办公室中,男女职员应该平等视之,如果常以女职员的外貌和装扮为称赞的重点,会使对方认为你歧视女性,不妨称赞其在公事上的表现杰出,反而更容易让对方觉得受尊重。

6.对于部属的意见应该专心聆听。

如果员工有意见想表达时,你应该鼓励他勇敢说出来,并且仔细聆听对方的意见,如遇不清楚之处,可以面带微笑地再请他重述一次。等到对方完全说完之后,再针对疑问或缺失进行讨论。

7.要求员工办事时,应避免用命令的口气。

一般上司要求员工做事时,很可能会有两种情形:一是以命令的口气要求部属:“你要……”、“你应该……”;另一种则是借由询问来传达自己的意思:“如果换作是你,你会如何处理呢?”对大部分的人而言,普遍较喜欢后者的态度。因为命令的语气会使对方觉得不受尊重,认为上司将自己视为奴仆般地指使,很容易造成反感。

8.当部属指出自己的错误时,应该勇于接受。

许多上司自以为位高权大,如果被员工指出错误,常常不肯认错且怀恨在心,日后进而百般刁难。其实上司和员工应该是同心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坦率地接受建议并且改善,谦虚的美德将使员工对你更加信服。

9.尽管部属中有与自己关系亲密者,也应该一视同仁。

上司要与员工建立良好关系,必定要先使员工心服,因此对待员工要平等视之,避免使员工认为你有失公正。

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求职面试时,招聘者手中往往拥有许多求职履历表,这里面的应聘者个个实力雄厚,所以招聘者想知道你和别人相比有什么独到之处。在能力相同的情况下,那些求职者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他们在面试时答问的出色表现。

招聘人员提出的问题可能多种多样,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以下10个:

1.介绍一下你自己

招聘人员已经注意到你是否按时到达,打扮是否得体等,现在你得用语言使自己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确切地说,你该用两分钟时间来谈论你接受的教育和工作经历,并说明你为何觉得自己适合干这份工作。

你应该准备好一句能让人记住你的话。比如,有位成功者这么说:“我毕业于一所没有名气的大学,但请看看我过去10年的工作成就吧!”突出了他的精明和强干,从而使他战胜了势均力敌的竞争者。

2.你为何找不到工作

招聘人员对有人回答这一问题的欺骗行为极为敏感,你应该直截了当,眼睛看着对方。德比公司的温斯托克警告说:“如果你的回答超过了一分钟,那你就算完了。”你可以实事求是地回答:“我和新上任的头目们产生了观点分歧。”你也可以这样说:“他们给我的工作不是我想干的,那不适合我。”

3.你的实力如何

这是问你是否体力充沛、全神贯注、充满自信、办事果断、成熟老到、反应灵敏、卓有成效、意志坚强?“其实,这一切我们都想了解。”新英格兰金融集团的前副总经理帕克·库勒这样说。你要用工作中或在校时的具体实例来证明自己的才干,比如“毕业实习时,我销出的票券比任何同学都要多。”这便是你毕业成绩的一个有力证明。

一位求职者这么回答:“我的性格刚毅、果断、执着,做事讲求效率;我的工作态度是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爱岗敬业;我的奋斗目标是在机遇和能力的双重催化下实现自我价值,追求人生的成功!”

4.你想要多少工资

初次面试不要扯到报酬问题,你未来的雇主会在第二或第三次见面时提出来。假如要说,既不要提得太低,那会显得你对自身价值信心不足。也不要提得太高,那会吓坏你的雇主。你可说个范围,比如“我希望年薪在4万到6万元之间。”

5.你能为我们做些什么

面试官要看看你是否对他们公司作过调查研究。那些对公司和企业不甚了解的应聘者,一般都被面试人员认为傲慢自大或“口头表达能力差”而遭淘汰。一位大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不敢说能做什么惊天的伟业,但我想在贵公司极有发展潜力的前景和老板的领导下,充分发挥我的专业特长和能力,为公司的进一步发展贡献我全部的才力和心血。如果可能的话,这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义务。”

6.你有什么弱点

这是要看看你是否坦率诚实和具有良好的心理平衡能力。有些招聘官常这样问:“能谈谈你某次失败的经历吗?”错误的回答是:“我想我没有这种经历。”要知道,从不失败的人是没有的。成功的回答应是:“人的一生谁也免不了会有缺点和弱点,人的发展就是在缺点与弱点的不断更改中完成的。我的弱点是在我向着一个特定的奋斗目标努力追求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急躁情绪。我想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验的丰富会不断改正的!”

回答时,要尽力展示你失败中得到的收获。有位工程系毕业的学生,在大学一年级时差点因考试不及格而退学,但毕业后求职面试时,他这样告诉面试官:“我很快振作起来,我用的是一种武器顽强拼搏,要战胜困难,非顽强拼搏不可啊!后来,我的成绩一直是A。”结果,他得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

7.你最成功的事业是什么

你说不出一件自以为成功的事,有的老板就不雇用你。你可以写下近五年来那些最值得你骄傲的事情,如果可能,最好能用数据说明。比如:“去年,我所在公司的10个销售人员中,我的业绩排名第一,独立完成了全公司30%的销售额。”或者说:“因为我推荐的那套电脑软件,公司每年节约8万元。”

8.你喜欢什么样的老板

不要自以为幽默地说:“我喜欢我以前的老板。”也不要对以前的老板说三道四。这一问题的目的是想看看你是否会和老板闹别扭。

有位成功的应聘者是这样回答的:“我喜欢那种能力高超,意志坚强,能跟他学到东西,能给我机会,给我指导,必要时又能给我批评的领导。”

9.你为何辞去现有的工作

招聘者心里完全清楚很多人离开原来的工作岗位是由于他们跟老板合不来,然而,没有多少人想听你讲述这方面的事。

很多招聘者建议把加入一家新公司的理由设定为事业发展的需要。例如:“在原公司销售科工作了两年后,我学到了许多有关营销方面的知识。现在,我想学点别的。”或者,“现在,我想学点新东西,而贵公司则是我最中意的。”不过,要是你确实因与老板发生冲突而被解聘,那么,你最好主动把事情原委告诉他们,而不要让他们先问你。话要说得既明确又有艺术性。例如:“在管理形式方面,我和原公司的一位新金融主管存在着分歧。不过,我们双方对此表示理解。”

10.你会和未来的老板相处得好吗

有的招聘者建议回避这样的问题。但是,也有人建议这样说:“我会一心一意扑在工作上,注重工作成效。然而,我也灵活多变,能和不同性格的老板很好地相处。”

如果问题很明确,如“讲一讲你曾相处过的你认为是最糟的老板”,注意你的措辞,并把你们之间的分歧说成是工作中的或是管理方面的,而不要说是私人问题。

11.如果同时被两家公司录用,你会如何选择

“当然还是希望到贵公司工作。对贵公司我已向往很久,若能给我一个机会,我是绝不会放弃的。”

在未确定最后的归属时,回答这个问题是比较困难的,这时不能有丝毫的犹豫,还是应该强调自己希望进入现在应考的这家公司工作,并且要充满热情和希望。

12.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你要回答“当然”。你要准备通过你的发问,了解更多关于这家公司、这次面试和这份工作的信息。假如你笑笑说“没有”,心里想着终于结束了,长长吐了口气,那才是犯了一个大错误。这往往被理解为你对该公司,对这份工作没有太深厚的兴趣;其次,从最实际的考虑出发,你难道不想听话听音,敲打一下面试考官,推断一下自己入围有几成希望吗?

这里有一些供你选择的问题:

(1)为什么这个职位要公开招聘?

(2)这家公司(这个部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3)公司的长远目标和战略计划您能否用一两句话简要为我介绍一下?

(4)您考虑在这个职位上供职的人应有什么素质?

(5)决定雇用的时间大致期限要多久?

(6)关于我的资格与能力问题,您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机智的提问不仅能得到对方给你的满意回答,还能加深你在对方心目中的印象。临别时,你可以简要说明自己适合这份工作。

除了以上问题,面试官可能还要出些附加题考考你。他可能说出一件难办的事,问你该如何解决;他还可能用各种方式试探你是否正直。

有家公司的副总经理故意问应聘者:“不少公司,为拉生意在暗中给人好处,你对此怎么看?”这一问题的正确回答只有一个:“我不会做任何违法的事。”

你只要好好准备,并结合实际自由发挥,就一定能战胜那些准备不充分的对手,在招聘面试时获得成功。

面试时不该说的话题

面试时绝对不能口无遮拦,什么都说,否则不可能找到好工作。那么,面试时有哪些话题是不能说的呢?

1.内心的性别或种族偏见

你或许以为面试官与你志同道合因而大讲特讲,其实,这样不啻于自掘坟墓,职场里不容许性别和种族歧视存在。

2.先前雇主产权性机密资料

否则,会让面试官认为你这个人不值得信任。

3.政治话题

4.宗教话题

5.家人或亲戚

即使面试官桌上摆着自己的家庭照,你的口袋里装有家人或亲戚的照片也不行,因为这不符合面试的场合。

6.某地区的天气或交通,或任何风土人情

你把它们批评得体无完肤,然而有可能碰巧批评到面试官的家乡,而面试官正巧又深深地思念着故乡。

7.心爱的明星球队或运动员

你最喜欢的可能是面试官最讨厌的,虽然面试官因为这一点就反对你不合情理,可是也无可厚非。

8.为面试官取得某物或某种特殊商品的提议

举例来说,“我能为你买到批发价”,也许这是事实,如果换了个场合会表现出你待人的热忱,可是在面试时则格格不入,而且会显得你在贿赂面试官。

9.你如何地厌恶数学、科学或其他特别学科

虽然表面上看来似乎与此职位无关,然而,公司主管阶层也许正巧期望员工擅长数理。

10.抱怨

抱怨面试官让你久等,或你填写工作申请表或接受打字测验的房间热得烤死人。你想表现给面试官的是你的积极面,一味抱怨则适得其反。

11.老提大人物名号以自抬身价

举例说,你前任老板是个室内设计师,你曾协助她装潢某位名人的宅邸,名人的排场和派头并不值得你大讲特讲。假使你真的与某些社交名流为友,也要留心,别造成你在吹嘘自己的印象。

12.和工作毫不相干的个人憎恶

举例来说,你提到如果不幸天生一头红发,绝对会把它染成另外一种颜色,而你也许会发现公司总裁碰巧就有一头火焰般的红发。

13.漫无焦点地闲扯

你回答完问题或作完一段评论,就此打住,等待下文。话点到为止,喋喋不休徒劳无益。

谈话偶尔会陷于沉默,为了化解冷场的情况,你脑中浮现的念头,不可随意脱口而出,务必三思而后言。

14.将面试官赞美得天花乱坠

即使你诚心佩服其人,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赞美可能遭到误解。当然,你可以这么说:“与您面晤是一种愉悦,谢谢您。”

企业不需要独行侠

最可爱的员工是这样的一些人: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喜爱,大家均愿意与之合作、交往;有着非凡的沟通、交流能力,可以和任何人愉快合作;从来不会将自己封闭起来,善于把自己优秀的才华与大众的力量合起来,从而发挥最大的威力!

企业的业绩来自于哪里?从根本上说,首先来自于企业成员个人的成果,其次来自于集体成果。一句话,企业所依赖的是个体成员的共同贡献而得到的实实在在的集体成果。这里恰恰不要求团队成员都牺牲自我去完成同一件事情,而要求团队成员都发挥自我去做好这一件事情。要想成为一名最可爱的员工,仅仅靠卓越的个人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这也是建设和谐企业必需的因素,这一点领导们都明白。

无论你从事什么领域,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我们都听过和尚挑水的故事: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这个故事并非是低幼的寓言,而是实实在在反映出一个缺乏团队精神的现象。当然,在工作中,“和尚”的数量是远远大于三个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想避免没水吃的现象,发挥团队精神就成了头等大事。

有科学家的实验证明,以V字形飞行的雁群比一只雁单独飞行能多飞72%的距离。原因是:大雁以V字形飞行,为首的雁在前头开路,它能帮助左右两边的雁造成空气由前向后流动,减少了飞行的阻力,使每个大雁都能够顺利到达目的地。大雁的杰出表现,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能没有团队精神,因为成功在于合力,在于协作。

鬣狗的生存法则

在非洲丛林中,号称丛林之王的狮子往往长期处于饥饿之中,是什么原因呢?答案就是狮子捕猎的时候都是独来独往,而丛林里另一种食肉动物——鬣狗,则是成群活动,大的鬣狗群有数百只,少的也有几十只,它们很少自己猎食,而是等狮子把猎物杀死以后,从这个丛林之王嘴里抢食!

虽然单个的鬣狗对于强大的狮子来说根本不值一提,可是成群的鬣狗团结起来却让这个丛林之王却步。争夺的结果,往往是狮子在旁边看鬣狗分享自己辛苦狩猎的成果,等到鬣狗吃完了拣一些残羹冷炙聊以果腹。

企业中有这么一种人,他们像狮子一样,能力超群,才华横溢,自以为比任何人都强,连走路的时候眼睛都往上看,他们藐视职场规则,不拿同事的忠告当回事,甚至连上司的意见也置若罔闻,在以团队合作为主的企业里,他们几乎找不到一个可以合作的同事和朋友。

随着企业规模的日益庞大,企业内部分工也越来越细,任何人,不管他有多么优秀,想仅仅靠个体的力量来左右整个企业都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世界上各大优秀企业,包括世界500强这样的顶级企业,都无不强调员工要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

今年初,某公司用高薪从人才市场招了一位网络管理员小乔,半年多来,小乔在工作中表现突出,技术能力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每次都能够按计划、保证质量地完成项目任务。在别人手中的难点问题,只要到了小乔那里,十有八九是迎刃而解。公司领导层对小乔的专业能力非常满意,有意提升他为项目主管。

然而,在考察中发现,小乔除了完成自己的项目任务外,从不关心其他事情,且对自己的技术保密,很少热心帮助同事,对分配的任务有时也是挑三拣四,若临时额外追加工作,便表露出非常不乐意的态度。另外,他从来都是以各种借口拒不参加公司举办的各种集体活动。如此不具备团队精神的员工,显然不适宜当主管。

这个小乔似乎不懂这样的道理:一滴水,只有溶入大海,才永远不会枯竭;一个员工,只有充分溶人到整个企业、整个市场的大环境当中,他的才能充分地发挥,才能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

着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访问美国时,芝加哥邮报的一名记者问:“您觉得美国人和日本人哪一个更优秀?”这是一个相当尴尬的问题,说美国人优秀,无疑伤害了日本人民的民族感情,说日本人优秀,肯定会惹恼美国人,说差不多,又显得搪塞。

这位深谙员工管理之道的企业家说:“美国人很优秀,他们强壮、精力充沛、富于幻想,时刻都充满着激情和创造力,如果一个日本人和一个美国人比试的话,日本人是绝对不如美国人的。”

“谢谢您的夸奖。”正当周围的美国人沾沾自喜的时候,松下幸之助继续说:“但是日本人很坚强,他们富有韧性,就好像山上的松柏。日本人十分注重集体的力量,他们可以为团体、为国家牺牲一切。如果10个日本人和10个美国人比试的话,肯定是势均力敌,如果100个日本人和100个美国人比试的话,我相信日本人会略胜一筹。”美国记者们目瞪口呆。

如松下所说,美国人就好像独行的狮子,而日本人则像是群体活动的鬣狗,尽管单个的狮子比鬣狗厉害得多,可是在较量当中,狮子却经常吃亏。

在松下电器公司里,招聘、选拔人才的时候也是十分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那些眼高于顶,特立独行的罗宾汉式的员工,不管他有多大的才能,松下幸之助一概把他们关在大门外。

团队精神创造奇迹

要想成为一个备受公司爱戴的员工,仅仅靠卓越的个人能力是远远不够的。现代企业在强调个人素质的同时,更多的时候强调的是团队精神,要想自己在职业生涯中一帆风顺,同样也要培养好自己与同事、下属、上司之间和谐的人际关系,这将成为别人衡量你优秀与否的一项重要标准。

一次,联想运动队和惠普运动队进行攀岩比赛。惠普队强调的是齐心协力,注意安全,共同完成任务。联想队在一旁,没有做太多的士气鼓动,而是一直在合计着什么。

比赛开始了,惠普队在全过程中几处碰到险情,尽管大家齐心协力,排除险情,完成了任务,但因时间拉长,最后输给了联想队。

那么联想队在比赛前合计着什么呢?原来他们把队员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精心组合:第一个是动作机灵的小个子队员,第二个是一位高个子队员,女士和身体庞大的队员放在中间,殿后的当然是具有独立攀岩实力的队员。于是,他们几乎没有险情迅速地完成了任务。

从这场比赛,我们得知了团队的一大特色:团队成员在才能上是互补的。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保证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注重流程,使之产生协同效应。

有人也许会有疑问:有些天才,就是特立独行的,他们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们相信伟大的成就有时候就需要别具一格。

是的,在个别领域里,也许具有非凡天赋和超人努力的人会取得巨大的成就,比如凡·高和爱因斯坦。但是再有才华的人取得的成就也离不开前人打下的基础,正如牛顿那句名言:“我之所以比别人看得更远,是因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特别是在一个企业的团队里,独行狭式的人也是不可能取得长期成功的,苹果电脑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正是其中的显着代表。

美国航天工业巨子休斯公司的副总裁艾登·科林斯曾经评价史蒂夫说:“我们就像小杂货店的店主,一年到头拼命干,才攒那么一点财富。而他几乎在一夜之间就赶上了。”

史蒂夫22岁就开始创业,从赤手空拳打天下,到拥有2亿多美元的财富,他仅仅用了4年时间。不能不说史蒂夫是一个有创业天赋的人。然而史蒂夫却因为从来都独来独往,拒绝与人团结合作而吃尽了苦头。

他骄傲、粗暴,瞧不起手下的员工,像一个国王高高在上,他手下的员工都像躲避瘟疫一样躲避他,很多员工都不敢和他同乘一部电梯,因为他们害怕还没有出电梯之前就已经被史蒂夫炒鱿鱼了。

就连他亲自聘请的高级主管——优秀的经理人,原百事可乐公司饮料部总经理斯卡利都公然宣称:“苹果公司如果有史蒂夫在,我就无法执行任务。”

对于二人势同水火的形式,董事会必须在他们之间决定取舍——当然,他们选择的是善于团结员工和员工拧成绳的斯卡利,而史蒂夫则被解除了全部的领导权,只保留董事长一闲职。

对于苹果公司而言,史蒂夫确实是一个大功臣,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如果他能和手下员工们团结一心的话,相信苹果公司是战无不胜的,可是他却选择了孤立独行,这样他就成了公司发展的阻力,才华越大,对公司的负面影响就越大。所以,即使是史蒂夫这样的出类拔萃的老员工,如果没有团队精神,公司也只好忍痛舍弃。

我们每个员工都应该时时反省自己,不要成为现代企业中的独行侠。那么独行侠式的员工一般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1.拥有比大多数周围同事高的学历或者专业知识,取得过一定成绩,并经常以此为荣,沾沾自喜。

2.喜欢独来独往,在公司内没有什么朋友,平常话不多,说起话来也充满着骄傲的语气;从来不把工作中打交道的同事放眼里,总是训斥对方。

3.能够提出自己的一些意见和想法,但绝不容许别人修改,甚至包括领导在内。如果自己的意见被采用,则更骄傲,如不被采用,则内心愤愤不平,认为其他人的所有意见和计划都是平庸和充满错误的,并不屑一顾,只有自己是正确的。

4.很少与人交流,对别人的意见,不管善意恶意一概不接受,不予理睬。

5.很少参加公司的集体活动,比如会餐、旅游、娱乐等,认为和同事们在一起很无聊。

一旦上述几条中有一条或者几条和你相符的话,那么你就应该好好总结反省了。企业里最可爱的员工,从不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他们会主动与同事交流,他们明白:只有把自己优秀的才华与大众的力量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威力。如果想远离于群体,想独立完成事业,实际上等同于是自我毁灭。

从前,某地有一个非常霸道的地主,经常逼迫长工们没日没夜地为他干活。大家为了解放自己,就经常想主意搞罢工运动,但总有少数人为了讨地主欢心而通风报信,结果害得带头闹事的农民不是被暴打一顿,就是抛尸荒野。

有一次,地主又逼迫长工们在中午太阳最毒的时候上山开荒。在干活的时候,有一位老农非常生气,只好拿杂草出气。当他砍倒杂草旁的荆棘时,发现有一个大蚂蚁窝。老农觉得这个蚂蚁窝很大,于是就告诉了同来的工友。

一个调皮的少年好奇地用镰刀捅破了蚂蚁窝,无数蚂蚁蜂拥而出。这个少年立刻将砍下的杂草和荆棘围成一圈,并点燃了火,风吹火旺,蚂蚁四散逃命,但无论逃到哪方,都被火墙挡住。瞬间,蚂蚁占据的空间在火焰的吞噬下越缩越小,灭顶之灾即将到来。

长工们看着这景象,有的说:“这些蚂蚁就是那些地主和上次出卖我们的人,统统烧死他们。”话音刚落,奇迹发生了,火墙中突然冒出一个黑球,先是拳头大,不断有蚂蚁黏上去,渐渐地变得篮球般大,地上的蚂蚁已全部抱成一团,向烈火滚去,外层的蚂蚁被烧得噼里啪啦,不断有蚂蚁被烧死,但蚂蚁团最终越过火墙滚下山去,躲过了全军覆灭的灾难。

一位老农捧起蚂蚁焦黑的尸体,久久不愿放下,他被深深地感动了:一个小小的昆虫为了整体的生存,竟有那么强烈的视死如归、勇于牺牲的团队精神。如果我们都能像它们一样,或许上次的罢工就成功了,或许就可以消灭那个地主,获得自己的生存权。

在场的所有长工,包括曾经通风报信的人都为之动容。后来,他们凭借强烈的“团队精神”,一鼓作气消灭了那个大地主,解放了自己。

在动物世界里,像蚂蚁那样凭借着团队精神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神话的物种还有很多,比如最具有团队精神的狼群。它们相互信赖,彼此忠诚,分工协作,团结一致,在协作中遵循自己铁一般的游戏规则。狼的生存,就是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强地创造生存空间;狼的团体,就是在充满争斗的对手中组织强大的团队力量;狼的智慧,就是在强者之列不断竞争、超越。狼群能够组成强大的生命和力量核心,形成坚不可摧的生存力、竞争力和战斗力。因此,它们从一百多万年的自然变迁中,得以生存并成为兽类中最优秀的种族,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同样在人类社会,个人无法做到的事,由一个团队去做往往能创造奇迹。因此在团队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与其他队员紧密合作,把我们的团队、我们的企业打造成钢铁长城,在市场竞争的风浪中巍然屹立。

团队的力量是无限的。常言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众人拾柴火焰高。”这都说明了群体力量的巨大作用。

因此,要想在职场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精神,这样不仅可以成就整个企业,同时也能提升自我。

怎样对待上司的批评

任何人在单位工作时间长了,都免不了会碰到被领导批评的情况,但我们大可不必为此忧心忡忡,拼命地反省自己,实际上,领导批评或训斥下属,有时是发现了问题促进纠正;有时是出于一种调整关系的需要,告诉受批评者不要太自以为是,或把事情看得太简单;有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信和尊严,与下属保持或拉开一定的距离;有时是“杀一儆百”、“杀鸡儆猴”,不该受批评的人受批评,其实还有一层“代人受过”的意思……搞清楚了上级是为什么批评,你便会把握情况,从容应付。

受到上级批评时,最需要表现出诚恳的态度,从批评中确实接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最让上级恼火的,就是他的话被你当成了“耳旁风”。而如果你对批评置若罔闻,我行我素,这种效果也许比当面顶撞更糟。因为你的眼里没有领导。

对批评不要不服气和牢骚满腹。批评有批评的道理,错误的批评也有其可接受的出发点。更何况,有些聪明的下属善于“利用”批评。也就是说,受批评才能了解上级,接受批评才能体现对上级的尊重。所以,批评的对与错本身有什么关系呢?比如说错误的批评吧,对你晋升来说,其影响本身是有限的。你处理得好,反而会成为有利因素。可是,如果你不服气,发牢骚,那么,你这种做法产生的负效应,足以使你和领导的感情拉大距离,关系恶化。当领导认为你“批评不起”、“批评不得”时,也就产生了相伴随的印象认为你“用不起”、“提拔不得”。

受到领导批评时,最忌当面顶撞。当面顶撞是最不明智的做法。既然是公开场合,你下不了台,反过来也会使领导下不了台。其实,如果在领导一怒之下而发其威风时,你给了他面子,这本身就埋下了伏笔,设下了转机。你能坦然大度地接受其批评,他会在潜意识中产生歉疚之情,或感激之情。

受到上级批评时,反复纠缠、争辩,希望弄个一清二楚,这是很没有必要的。确有冤情,确有误解怎么办?可找一两次机会表白一下,点到为止。即使领导没有为你“平反昭雪”,也完全用不着纠缠不休。这种斤斤计较型的下属,是很让领导头疼的。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不受批评,当然可以“寸土必争”,“寸理不让”。可是,一个把领导搞得精疲力尽的人,又谈何晋升呢?

受批评,甚至受训斥,受到某种正式的处分,惩罚是很不同的。在正式的处分中,你的某种权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或剥夺。如果你是冤枉的,当然应认真地申辩或申诉,直到搞清楚为止,从而保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但是,受批评则不同,即使是受到错误的批评,使你在情感上、自尊心上,在周围人们心目中受到一定影响,但你处理得好,不仅会得到补偿,甚至会收到更有利的效果。相反,过于追求弄清是非曲直,反而会使人们感到你心胸狭窄,经不起任何误解,人们对你只能戒备三分了。

领导不公正怎么办

领导也是人,也有感情和私心。那些素质和水平不高的领导,在处理一些事情时,易用感情,私心较重,处事不公平,常常不能公正地对待下属。你要是遇上这样不能“一碗水端平”的领导,该怎么办呢?

领导的不公正,一般表现为对下属评价不公、对下属不能一视同仁、贪占下属功绩、给下属穿小鞋等几个方面。针对这几个方面,你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改变。

1.对待领导的评价不公

例如,在年终总结、评定职称、评先进时,领导对你的评价不够公正。这时,你不可不说话,那样他会认为对你的鉴定是正确的。你可以心平气和地主动找领导交谈,了解他的评价标准,以及他的根据。如果你觉得是自己不足,就可以请他指出努力方向。如果是他对你了解不够,你可以作些自我介绍,以使他进一步了解你。如果确属不公,你可以把评价标准记下来,指出评价不全面的地方。遇到下次再鉴定时,可以预先和他交谈评价标准以及他的根据,请他注意掌握评价标准的全面性。同时,你也汇报自己在上次评价后的努力。这样,从双方面努力,他不断改进评价标准,你不断作出努力,以后会使他逐渐对你作出正确评价。切不可因一次评价不正确,就同他大吵大闹,那样反而会影响你自己的形象。

2.对待领导的不一视同仁

有的领导如果对下属不一视同仁,有亲有疏,偏向一些会来事、会说话、会溜须拍马的下属,那你也不必气愤,更不要去投其所好。要知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哪个溜须拍马,哪个吃拍,都会被人识破。拍马会被指责为小人之举,吃拍会因此而失掉群众基础。对于自己来说,明智的态度是更加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用你的工作业绩来争取群众的公论,用你出色的工作业绩来改变领导的偏见。

3.对待领导贪占功绩

领导的这种做法似乎很不道德,但你又不好直接指出他这种不妥的做法,这类事可采取以下方法处理:

如果你的这项发明创造或者论文之类,对你来说并不特别重要,并且你的机会还很多,你可以在进行研制或写作过程中,争取领导的参与,听取他的意见。听了他的意见,总比不听好些。在进行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困难,也可请他帮助,领导一般是愿意出力的。在成果出来以后,你不妨加上他的名字,反正他是参与过的。这样,成绩既不会被他一人独吞,又能照顾他的面子。他心里明白,你是此项成果的主要出力人。与领导真正的合作,也是同领导搞好关系的一个方面。

如果技术成果完全是你搞的,或论文完全是你写的,他却想独占,你可以对他说:“在这件事上我是费了很多力气的,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当然也离不开领导的支持,所以还是要提到我的名字,这不但使我高兴,大家也会高兴。”这样的说法,既不伤害他,又会使他感到很有压力,就不会轻易抛开你。

如果领导仍然要独占这些成果,你可以向他暗示你将通过他的领导和其他同事乃至大众传媒等途径来反对他的这种做法(特别是利用和他有矛盾的其他领导和同事的力量来反对他)。让他感到独占这项成果要付出很高的代价,这样就可能改变他的做法。

4.对待领导给下属穿小鞋

在工作中,由于某些原因而得罪了自己的上司是常见的事。有些上司往往会由此而在某些事情上给下属小鞋穿,这无疑是一种很难受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采取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如果说就此而与上司大吵大闹一番,可能会出一口恶气,也可能对事情有所补益,但长久下去,只会造成更大的恶果。如果干脆忍着,哑巴吃黄连,有苦往肚子里吞,那也不是一回事,而且会造成一种可以任人欺负的印象,以后可能照旧被人穿小鞋。对此,以下几点你应该清楚:

①你必须弄清楚上司的做法是否真是给你小鞋穿。有时自己由于对上司有意见,便总是把上司对自己的某些态度和做法往过激方面想,如同中国寓言故事的“邻人偷斧”一样,从而采取错误和不明智的举动。实际上,如果你不是与上司有什么根本的利益冲突,上司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做这种毫无意义的事情。

②有时上司的确是在给你穿小鞋,但是,他的做法往往是有理有据的,是无可指责的。在这种情况下,你很可能找不出什么理由去与其争吵。即使你去闹,他也完全可以用非常冠冕堂皇的话打发你,甚至以无理取闹来批评你。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不如干脆忍着。

③如果你的确有证据表明上司给你小鞋穿,而且,他的做法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你便可以与其理论一番。但是,在步骤上仍要仔细考虑如何去做。你不妨先私下找他谈一回,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想法,希望其能够有所调整、改正,并充分地诉诸自己的理由。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上司仍坚持已见,执意不改,那么,在适当的场合,把事情给予充分的曝光,则是完全必要的。这样做,一方面把事情公诸于众,把矛盾公开化,让群众评理;另一方面也表明自己的态度,从而给上司一种压力,使之不敢轻易地给人小鞋穿。

总之,与上司之间首先要尽可能保持一种和谐、融洽的关系,有了矛盾应尽可能及时处理和化解,这才是积极防止被其穿小鞋的做法。而采取吵闹的方式,不能不说是下策。

领导爱挑剔怎么办

碰到爱挑剔的上司是最令人头痛的事了,由于他的存在,你常常会处于不自信的状态之中,因为他老是打击你的情绪。比如,明明你是完全按照他的吩咐去处理一件事的,过后他又指责你办事不妥;公函内容和打字格式是他告诉你的,等你拿给他签字时他又说这封信应该重打;你从事的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可对你专业一知半解的上司偏偏对你的能力“不放心”……如此这般的例子还能举出很多。在挑剔的上司手下干活觉得自己浑身上下的汗毛都是竖着长的,左右都不是,怎么做都让他看不惯。

有的上司如果有妒忌、小器、自私、偏见等心理的话,就会处处刁难下属,即使下属把一切工作都做得非常好,他也会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出事来。就一般情况而言,他之所以爱挑剔,不外乎受两种动力驱使。一种动力是长期自我为中心形成的跋扈乖张的性格;另一种动力是由于缺乏自信而产生的压抑下属能力的本能。那些明目张胆、横行霸道的上司多见于民营企业,他们或许是完全靠自己的能力白手起家的天才,但他们对自己成就的陶醉和对别人的蔑视不觉让人想到“没见过大世面”、“井底青蛙”等字眼儿;他们中的另一些人或许是靠自己的经济实力撑起一个企业的,他们当然要堂而皇之地做老板,一手遮天,只可惜没有大老板的气度,让人觉得他们做老板是用钱买来的。

而国营单位的领导在表现自己的挑剔时就与他们大不一样了。因为在国营单位不负多大的经济与法律责任,只要工作跟紧上级的政策便大吉大利,当领导者不必有多么特殊的才能,谁做都不会差到哪儿去。这种情况决定了他们非常在意下属的能力,对下属的能力非常敏感。但他们的挑剔是经过一番伪饰才表现出来的。不管怎么说,碰到爱挑剔的上司,对下属而言,总是不利的。那么,该怎么办呢?以下几点方法不妨一试:

1.弄清领导的意图

当上司交给你一项任务之时,你应该问清楚他的要求、工作性质、最后完成的期限等等,避免彼此发生误解,应尽量符合他的要求。

有一位叫小王的朋友,他的老板是个非常挑剔的家伙,但他对小王却不像对其他人那样百般挑剔。原因就在于每当老板给小王交代一项任务时,小王就拖住老板不放,问题问个不停,一直到把什么事情都问个清清楚楚才罢休。结果老板当然没什么可挑剔的了。

2.设法获取领导的信任

假如上司处处刁难你,可能是担心你将来会取代他的位置。这时,你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他安心,让他明白你是一个忠心的下属,你可以主动提出定时向他报告的建议,让上司完全了解你的工作情况。一旦获得他的信任后,他便不会对你过分地要求。

3.正视问题

不要回避问题,尊重自己的人格,不卑不亢。正视问题,尝试与你的领导相处,针对事情而不是针对个人。例如:上司无理取闹的时候,你应该据理力争,抱着“错了我承认,不是我的错而要我承认,恕难照办”的态度,论理而不是吵架,让他感觉到你的思想和人格。一个言行一致、处事有原则的人别人自然不会小看,就算老板也不例外。

4.别太计较

不要对上司的挑剔或刁难太计较,能过去就过去。应该把自己的工作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这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出色的工作是赢得上司看重的基本条件。你一定要把份内的工作完成妥当。切勿“练精学懒”。未开始着手做事之前,先弄清楚老板的要求与工作期望,作风务实。自然就能减少出错的机会。第二层含义是针对“三十六计,走为上”讲的。当工作中出现麻烦时,人们很容易想到一走了之。其实,“走”并非任何时候都是上策,古代兵法中的“走为上”是当处于“被全歼”或“损失主力”时采取的一种保存实力、来日再战的策略。工作中的矛盾恐怕绝不像打仗一样,你死我活,非此即彼。遇到什么样的老板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如果眼前的这份工作能满足你的要求,比如丰厚的薪水、优雅的工作环境等,那么你就不要放弃这份工作。如果你非常爱自己的工作,想在上面做一番业绩,那就尽量不要放弃目前的工作,不要把老板的人品与钟爱的事业同日而语。

同事之间有了矛盾怎么办

同事与你在一个单位中工作,几乎日日见面,彼此之间免不了会有各种各样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各人的性格、脾气禀性、优点和缺点也暴露得比较明显,尤其每个人行为上的缺点和性格上的弱点暴露得多了,会引出各种各样的瓜葛、冲突。这种瓜葛和冲突有些是表面的,有些是背地里的,有些是公开的,有些是隐蔽的,种种的不愉快交织在一起,便会引发各种矛盾。同事之间有了矛盾,仍然可以来往。

首先,任何同事之间的意见往往都是起源于一些具体的事件,而并不涉及个人的其他方面。事情过去之后,这种冲突和矛盾可能会由于人们思维的惯性而延续一段时间,但时间一长,也会逐渐淡忘。所以,不要因为过去的小意见而耿耿于怀。只要你大大方方,不把过去的事当一回事,对方也会以同样豁达的态度对待你。

其次,即使对方仍对你有一定的成见,也不妨碍你与他的交往。因为在同事之间的来往中,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朋友之间的那种友谊和感情,而仅仅是工作,是任务。彼此之间有矛盾没关系,只求双方在工作中能合作就行了。由于工作本身涉及双方的共同利益,彼此间合作如何,事情成功与否,都与双方有关。如果对方是一个聪明人,他自然会想到这一点,这样,他也会努力与你合作。如果对方执迷不悟,你不妨在合作中或共事中向他点明一点,以利于相互之间的合作。

同事之间有了矛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够面对现实,积极采取措施去化解矛盾,同事之间仍会和好如初,甚至比以前的关系更好。

要化解同事之间的矛盾,你应该采取主动态度,你不妨尝试着抛开过去的成见,更积极地对待这些人,至少要像对等待其他人一样地对待他们。一开始,他们会心存戒意,而且会认为这是个圈套而不予理会。耐心些,没有问题的,将过去的积怨平息的确是件费功夫的事儿。只要坚持善待他们,一点点地改进,过了一段时间后,表面上的问题就如同阳光下的水一样一蒸发便消失了。

如果是深层的问题,你可主动找他们沟通,并确认是否是你不经意地做了一些事得罪了他们。当然这要在你做了大量的内部工作,且真诚希望与对方和好后才能这样行动。还曾见到一些人坐在一起,表面上为了解决问题,而实际上却是更强硬地陈述自己的观点。

他们可能会说,你并没有得罪他们,而且会反问你为什么这样问。你可以心平气和地解释一下你的想法,如你很看重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也许双方有误会等。如果你的确做了令他们生气的事,而他们又坚持说你们之间没有任何问题时,责任就完全在他们了。

或许他们会告诉你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或许不是你心目中想的那一个问题,然而,不论他们讲什么,一定要听他们讲完。

同时,为了能表示你听了而且理解了他们讲述的话,你可以用你自己的话来重述一遍那些关键内容,例如,“也就是说我放弃了那个建议,那你感觉我并没有经过仔细考虑,所以这件事使你生气。”现在你了解了症结所在,而且可以此为重新建立良好关系的切入点,但是,良好的关系的建立应该从道歉开始,你是否善于道歉呢?

如果同事的年龄资格比你老,你不要在事情正发生的时候与他对质,除非你肯定你的理由十分充分。更好的办法是在你们双方都冷静下来后解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地挑明问题和解决问题都不太可能奏效。你可以谈一些相关的问题,当然,你可以用你的方式提出问题。如果你确实做了一些错事并遭到指责,那么要重新审视那个问题并要真诚地道歉。类似“这是我的错”这种话是可能创造奇迹的。

你做出以上努力以后,基本可以化解同事之间的矛盾。如果遇上一些顽固不化的人,在你做出努力后,他仍然不愿意和你和解,这你也不要难过,遇上这样的人,谁也没办法,问题并不在你,你只管放心地去工作,别理会这类人就是了。

同事与你抢功劳怎么办

当你挖空心思想出一个好主意,或者你勤奋工作为公司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时,却有人试图把这份功劳归为已有。面对这种情况,你该怎么办?总不能整天气急败坏吧?下面几种方法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1.用短信澄清事实

当然,首先写的信不能有任何坏的影响,短信内容一定不能让对方产生不快。写信的主要目的是要委婉地提醒一下对方,自己当初郑重提出的想法,是怎样演变到今天这个令人欣喜的样子。在信中适当的地方,你可以写上有关的日期、标题,可以引用任何现存书面证据。

在短信的最后要建议抢功者与自己进行一次面对面的讨论,这是很重要的。这能让你有机会再次含蓄地加强一下你的真正意思:这主意是你想出来的。如果真的有人把你的功劳忘记了,想把功劳归属于自己,那么这个方法倒能为你争回功劳起一定作用。

2.夸赞挖你功劳的人,然后重申功劳是自己的

说这番话的时候,要再一次对这位同事的独一无二的才能和见解大加赞赏。这种方法对职业女性来说特别需要。很多研究者发现,女性员工喜欢从“我们”的角度而不是“我”的角度来做事,所以她们的想法和首创就常常会被男性同事挪用。如果着眼于事情的积极一面你的同事也是想方设法要干出最好的工作,而且他(她)对要做的事情也有独到的看法也许会有助于你解决这个可能很棘手的问题。

当你觉得这个方法比较适合你应用时,你就应早点行动,如果等你的同事把你的想法散布开时再行动,困难就大得多了。

3.退出争夺战

初看起来,这似乎不是一种方法,或者不能算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对某些人来讲,这或许是最好的。你应该问一问你自己:哪个更重要,是把这个想法付诸实施,还是独自拥有想出这个点子的名誉?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特别是对女性来说,什么时候应该跟男同事理直气壮地理论“挪用他们想法”的问题,什么时候又应该为本机构做出些牺牲呢?在作出决定时,应该考虑一下,要打这场“官司”得花费多少精力。在某些情况下,比如你正要接受一次重要的提升,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或者除了“原则问题”之外其他并无妨碍,而要证明所有权只能使你疲备不堪,也许还会让你的上级生气,让他们纳闷你为什么不能用你的时间来做点更有意义的事情。在这种情况下退出争夺战显然是明智之举。

面试中的礼仪

为什么要提到礼仪的问题呢?因为在你还没有开口之前,面试的考官已经从你的仪表中大致地给你打了分数。如果这个印象不好的话,那么即使你在后面的面试中语言表达再好,也难以抹去面试官最初的印象,所以你在面试之前一定要熟悉面试的礼仪。

1.面试时的衣着和打扮

一般来说,面试是一种较为正式的活动,因此你的穿着应该尽量的正式一些。这个时候如果穿过于休闲的衣装,会让考官感觉你对这次面试并不重视,同时对考官也不够尊重。面试时无论是男士还是女士,都应该整洁大方,女士最好化淡妆,千万不可浓妆艳抹,那样会让人感到十分的不庄重。

2.双手的动作

说话时手心要向外以表现开朗、坦白和友善。当你正在思考及刚开口做答时,可配合一些轻微的手部小动作,会显出你有敏捷的思维及头脑。但动作不要过大,显得不庄重。当你提及一些有关四周环境的话题时,可以用手指指向那个方向。一来可令面试官更加投入及注意你说话的内容;二来又可以让他知道你细心观察附近的环境。当谈到未来的工作计划和理想时,千万不要挥手,那样太过张扬,会令考官心生厌恶。

手指不要自顾自地摆动或不停地玩弄圆珠笔,这样会令人感到你不耐烦。也不要经常用手触摸一些有缺点的地方,例如一名接近秃头的男士经常摸头显得自卑,容易把面试官的注意力引到自己的短处上。

3.坐的艺术

面试考官请你入座之前,不要随便坐下。否则,这将会被视为傲慢的表现。你应该先向考官表示谢意,然后再坐下,有人会告诉你该坐哪里或引你到另一办公室。如果任你自选座位,你就挑一个直背、结实的椅子。不要坐吱吱作响的椅子,它将使你无法保持警觉,对姿态也无益。即使你风度翩翩,坐在这样的椅子上,也无任何风度可言。设法不要比主考人员的位置低,因为这样无益于交流,并削弱你的自信。

大多数情况下,面试双方会隔着一桌而坐。但假如你面试的环境没有桌子,就应该与面试官保持1米左右的距离。若双方距离太近而令面试考官感到自己的“区域”受到侵入,就有害而无益了。

面谈中,身体稍向前倾,以示对谈话的兴趣。不要斜靠桌子上或懒散地伸出四肢躺在椅子里。垂直但舒适地坐着,显得从容不迫,心情轻松。

4.眼神的力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这是公认的名言。在面试时巧用眼神,一方面通过自己的眼神向人表述自信,另一方面察言观色,以化解面试中的尴尬。

一般说来,眼神可以表现出自卑或自信,诚实或虚伪。在你进门之后,面试考官会叫你的名字,与你打招呼,在提问的过程中,他会注视你。如果你与他打招呼或提问时都能热情地注视对方,则显示你既有坚定的性格又有自信心。一个人诚实与否,可以从他的眼睛里反映出来。诚实的眼睛哪怕是避开别人,也会显得是在认真地思考,而不是在打其他主意。

此外你还必须识别面试考官的身体语言变化,从中了解他内心深处的真正情绪。当面试官厌烦时,表现为坐立不安,眼看桌面的小东西,手指头轻敲着桌面。这时候你可以试着改变话题或主动提问题。当面试考官不太愉快时,通常表现为双手在胸前交叉,身体向后靠,明显地改变坐姿等。当面试考官听了你的话感到有兴趣时,表现为坐姿向前倾,接近你,眼睛注视着你,但偶尔也会发生恰巧这位面试考官也精通身体语言而不表现出来。

5.常保微笑

笑容是所有身体语言中最直接有利的一种,应好好利用。在面谈中,你应把握每个机会展露自信及自然的笑容,但是切记不要露出像傻子般的呆笑。另外,在遇到难答的问题时而装出咳嗽的声音或咬嘴唇会给人不成熟和不认真的印象。

常犯的面部表情错误:

①僵硬的笑容、抽搐的表情—不能承受压力;

②极少视线接触—意图隐藏一些东西或显得信心不足和胆怯;

③皱眉头、东张西望—傲慢、不专心;

④皱起嘴唇—为人鬼祟,事事不可告人。

要不得的不礼貌行为:

在面试时,不要吸烟、嚼口香糖。参加面试前,要刷牙,不吃葱蒜韭菜等辛辣食品,必要时可含茶叶、口香糖以除口臭和异味。不在他人面前擤鼻涕、抠鼻孔、挖耳屎、搓泥垢、揩眼屎、剔牙齿、修指甲、打哈欠、搔痒、挠头摸脑或抖动腿脚等。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掩住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

印象深刻的自我介绍

求职面试的自我介绍必须讲究技巧,成功的自我介绍往往会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求职就成功了一半。在人的思想意识中,往往存在这样的误区,那就是认为自己最了解自己,介绍自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其实不然,说人易,说己难。在求职面试中,介绍自己是最难的部分,那么,求职者应该怎样进行自我介绍呢?归纳起来,需要做以下几点:

1.礼貌的问侯

在进行自我介绍之前,求职者首先要跟主考官打个招呼,道声谢,这是最起码的礼貌。比如:可以这样说:“经理,您好,谢谢您给我这个机会,现在,我向您作个简单的自我介绍……”介绍完毕以后,要注意向主考官致谢,并且还要向在场的其他面试人员致谢。

2.主题要鲜明

在做自我介绍时,主题一定要鲜明,直截了当,切入正题,不要拖泥带水,讲些与主题无关紧要的话,这样才能给考官留下好的印象。求职面试中的自我介绍宜简不宜繁,一般包括这些基本要素:姓名、年龄、籍贯、学历、学业情况、性格、特长、爱好、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等等。对于这些不同的材料的组织要合理,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一般来说应按招聘方的要求来组织介绍材料,围绕中心说话。假如招聘单位对应聘的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经验很重视,那么,求职者就得从自己的工作能力及经验出发做详细的叙述,而且整个介绍都是以这个重点为中心。

下面是某家工艺品总公司招聘业务员的一则对话。

考官:我公司主要是经营有地方特色或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如北京的景泰蓝、景德镇的陶瓷和潮州的抽纱等。这次招聘的对象主要是能开拓海内外业务的潮州抽纱的业务员。现在,请你先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

求职者:我叫李伟,今年24岁,是潮州市人。今年毕业于潮州市商业学校,读市场营销专业。我一直生活在潮州,小时候就经常帮妈妈和奶奶做抽纱活,对于传统的抽纱工艺可以说是比较了解的。在商校学习的两年中,我掌握了营销方面的专业知识,这是我将来搞好业务的资本。我的口才较好,曾参加省属中专学校的演讲竞赛,得了二等奖,并且还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我这个人的特点是头脑灵活,反应快,平时喜欢看报纸,对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动态很感兴趣,喜欢从事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3.让事实说话

在面试时,有的人为了能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喜欢对自己进行过多的夸张,动辙就“我的业务水平是很高的”,“我的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其实,这样反倒会给考官留下不好的印象。现在的用人单位往往更注重应聘者的工作能力,而对其他的一些条件并不是十分重视,诸如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等,他们要看的是应聘者的真本事。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事实胜于雄辩”,虽然面试的时间很有限;不可能完全展示出你的才能,但是,你可以通过实际的事例来证明你的能力,把你的才华展示给考官。某大学中文系学生小刘,毕业后到报社应聘记者,面对着上百个新闻专业出身的应聘者,可以说小刘并没有什么优势。但小刘对此早有准备,她对考官介绍自己时是这样说的:“我叫刘晓明,山西人,毕业于××大学中文系。虽然我不是新闻专业的,但我对记者这个行业却十分感兴趣。在大学期间我是学校校报的记者。四年间,进行了大量的校内、外采访,积累了一定的采访经验,再加上我的中文功底,我相信我可以胜任贵报的工作。这是我在大学期间发表过的采访报道,请各位编辑领导批评指正。”考官们看过小刘的报道材料后,觉得眼光独到,语言深刻,都很满意。结果小刘击败了众多的竞争者,不久就收到了录用通知。

4.给自己留条退路

面试中的自我介绍既要坦诚,又要有所保留;既要介绍自己的能力,也不要把自己搞成事事皆能,使自己进退维谷。在自我介绍中,不要用保证式的口吻:“我非常熟悉这项业务!”“我保证让部门改变面貌!”这些话常常是因为情绪冲动而发出来的,在这些话下面往往没有具体内容。这样的话往往会引起考官的反感,如果遇到较为平和,内敛的考官,也许不会为难你。但是如果遇到个性较强的考官,他往往会这样问你:“那么你谈谈有些什么措施?”或者:“这项业务最新发展动向是什么?”你必定会张口结舌,尴尬万分。因为情况是非常具体和复杂的,你如果硬着头皮去回答,那只能使场面更加尴尬,自己很难下台。

自我介绍只是面试中的谈话内容之一,你要尽可能客观地显示你的实力,不要乱夸海口,把自己暴露无余,这样的话,你与考官下面的谈话就很难进行下去了。

小赵去面试一家国际旅行社的导游。他自我介绍说:“我这个人喜欢旅游,熟悉各处的名胜古迹,全国的风景名胜几乎都去过。”考官很感兴趣,就问:“那你去过云南大理吗?”因为考官就是大理人。对自己的家乡再熟悉不过了。可惜小赵根本就没去过大理,心想若说没去过这么有名的地方,刚才的话,不就成了吹牛了吗?于是硬着头皮说:“去过。”考官又问:“你住的是哪家宾馆?”小张再也回答不上来,只好说,“那时我是住在一个朋友家的。”考官又问:“你的这位朋友家在大理的什么地方啊?”小赵这下没词儿了,东拉西扯答非所问,结果自然是可想而知的。

有些话题是你最希望谈的,也是你最擅长谈的,但不便在自我介绍中谈。你最好埋下伏笔,以便你在谈到时不显唐突。

讲薪酬的窍门

求职面试时谈起薪酬是不可避免的。一个人的薪酬是与其能力、作用、表现和贡献等息息相关的。在用人单位尚未了解你的上述情况时,开价过高,难以被用人单位接受;开价过低,吃亏的是自己。

首先,在讲薪酬之前你必须明白以下几点:

1.除非用人单位已经十分明确表态要录用你,否则不要讨论薪酬。

2.切勿盲目主动提出希望得到的薪酬数目;

3.尽可能从言谈中了解,用人单位给你的薪酬是固定的还是有协商余地的;

4.面试前设法了解该行业薪酬福利和职位空缺情况。

在明确了以上几点之后,你就要开始同用人单位讲薪酬了。那么该如何同用人单位讲薪酬呢?

在与用人单位协商薪酬的过程中,如果用人单位要你开价,那么你可以告诉其一个薪酬幅度。这就要求你对自己的薪酬要有个正确的估计,既不要太低也不要太高。如果他一定要你说出个明确数目,你可以先问他愿意付多少,再衡量一下有没有商量的余地。

为减少讨价还价的盲目性,可到其他同类公司询问职位空缺情况和大概的薪酬标准,以便自己心中有数。同时别忘了,福利也是你应得的报酬,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公积金、带薪休假和年底分红等。

理想的薪酬数,应是用人单位和求职者双方都能接受的,而应试者应表现一定的灵活性。当薪酬福利谈妥后,一定要把这些写到你的就业合同里,因为有些用人单位面试之后,很可能会忘掉曾答应你的事。

工作谈判不能像其他谈判那样,一味设法提高你的条件,而对方就只顾压低你的价钱。把原来和谐的气氛弄成敌对的局面,这对你实在没有好处。

谈判一旦出现僵局,不妨把话题转移到有关工作的事情上。例如如果对方有心压低你的薪酬,就会将话题转移到你上任后有何大计,如何扩大市场占有率或如何降低产品成本等,这样原来那种紧张敌对的状态,很快便形成同心协力的局面。这时,你应该充分展示你的能力和对未来工作的设想,一方面可以给对方留下好印象,另一方面你也可以据此要求提高你的薪酬。

公司都希望应试者对应聘的职位感兴趣,而非纯以金钱挂帅。因此,只要老板觉得请你没有令公司损失,要争取高薪、福利并不困难。你可以谈论自己的才能、经验,要求老板让你承担多一点责任,甚至把职位提高,这样就有机会将你的薪酬提高。

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经济观念的不断增强,人们求职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对于薪酬难于启齿了。很多人已经将薪酬作为求职的重要条件甚至第一标准,这本无可厚非。但是,有一点求职者一定要注意,那就是千万不要让面试考官感觉你只重视薪酬,而对诸如工作环境,是否能够实现你的个人价值等都无所谓,那这样的求职面试肯定会以失败告终。

慎重描述离职的原因

“你能说一说离开原单位的原因吗?”这类问题在面试时经常会被问及,面试考官能从中获得很多有关你的信息。因此,求职者面对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时切不可掉以轻心。对于一些普遍性的原因,如“大锅饭”阻碍了自身的发挥、上班路途太长、专业不对口,结婚、生病等等人们都可以理解的原因,是可以如实道来的。而对下面一些原因就要慎之又慎了,否则,很有可能使你的面试陷入僵局。

1.关于上司不好

对你的前任上司切不可妄加评论,要知道现在招聘你的考官可能就是你未来的上司,既然你可以在他面前说过去的上司不好,难保你今后不在上司面前对他说三道四。一个人要在社会中生存,就得与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挑剔上司说明你对工作缺乏适应性。

刘婷是一位很有工作经验和工作能力的女秘书。当招聘她的女经理问她:“小姐,你人这么美,学历又高,举止又优雅,难道你原来的上司不喜欢你吗?”刘婷微笑着说:“也许正因为美的缘故,我才离开原来的公司。我宁愿老板事多累下人,也不希望他们‘情多累美人’。我想在您手下工作,一定会省去许多不必要的累。”刘婷并没有说“老东家”的好与不好,但一句“情多累美人”既让人同情也让人爱怜。结果刘婷很顺利地走上了新岗位。

2.关于工作压力太大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无论是在企业内部还是在同行业之间,竞争都很激烈。竞争不仅来自于社会压力,同时也要求员工处于高强度的工作状态。如果你动不动就说,在原单位工作压力太大,很难适应,很可能让现在的招聘单位对你失去信心。

李强原是经济报专刊部记者,报社不仅要求记者一个月完成多少字的文稿,而且还要负责拉广告。中文系毕业的他对家电、电脑市场行情一窍不通,要写这方面的文章,感到力不从心,压力太大。于是他到商报应聘新闻记者。负责招聘的考官问他,你是否觉得在经济报的工作压力太大?李强说:“作为年轻人,工作压力大点没关系,最重要的是希望找到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岗位。”结果李强如愿以偿进了商报社,如鱼得水。文章频频得奖,很快当上了新闻部主任。

3.关于收入太低

如果你直截了当地说出这句话,面试考官一定认为你是单纯地为了收入,而且太计较个人得失,并且会在心里说:“如果有更高收入的单位,你肯定会毫不犹豫地跳槽而去的。”这种理念一旦形成,考官就可能对你不理不睬。

刘翔原在一家效益较差的企业搞宣传工作,到现在的单位应聘时,考官便问他:“你是不是觉得原来收入太少,才跳槽过来的?”刘翔说:“在原单位我的工资还算高的,关键我学的是财会专业,又有会计师职称,来应聘会计职位是最适合不过的了。”

在回答这类问题的时候,求职者既要表明你对原单位的薪金不满,又要表明这并不是你离开原单位的主要原因。这样既有利于你在新单位获得更高的薪金,又让面试考官觉得你并非只是因为薪金问题才离职的。

4.关于人际关系复杂

现代企业讲求团队精神,要求所有成员都具有与别人合作的能力。你对人际关系的胆怯和躲避,可能会被认为你心理状况不佳,处于忧郁、焦躁、孤独的心境之中,从而妨碍了你的就业机会。

5.分配不公平

现在企业中实行效益薪金,浮动工资制度是很普遍的。目的在于用物质刺激手段提高业绩和效益;同时,很多单位都采取了员工收入保密的措施。如果你在面试时将此作为离开原单位的借口,一方面你将失去竞争优势,另一方面面试考官会认为你有爱打探别人收入乃至隐私的嫌疑。

6.关于竞争过于激烈

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无论企业内部还是同行业间,竞争都日趋激烈,这是无法避免的。作为现代企业的员工,你必须具备适应激烈竞争环境的能力。

面对挑战性问题的说话艺术

从一定意义上说,面试的过程是一个智力较量的过程。考方为了求得可用之才,不仅要考察应试者的基本素质和业务能力,对其智力水平、机敏反应能力也是十分关注的。因此常常别出心裁地提出一些富有挑战性的偏题、难题、怪题,有意“刁难”考生,借此做出判断取舍。对于应试者来说,必须敢于迎接挑战,并能针对具体题目,做到出奇回应,进而赢得考官的赞赏,成功突破面试关。

1.机智反问

在面试中,有时考官可能提出真真假假的“题外题”。为此,考生不要简单地就题答题,要多一个心眼,想得全面一些,以便使答案更完整圆满,首尾相顾,不致顾此失彼,留下缝隙,授人以柄。

某电视台招聘记者,小郑前去应聘。面试中,考官指出:“你说你爱好写作,可是我看了你填的报考表,在‘自我评价’栏中居然出现了三处语法错误,现在既没有多余的表格,也不准涂改,你怎么办?”小郑听罢吃了一惊,心想填表时自己是字斟句酌的,怎么会有三处错误呢?但时间不允许他多想,他当机立断,回答说:“为了弥补失误,我可以在表后附一张更正说明,上面写上:‘某某地方出现了三处语法错误,实属填表人的粗心,特此更正,并向各位致歉。’不过……”他停顿一下说:“在发出这份更正说明之前,我想知道是哪些错误,因为不能无的放矢,错误地发出一份更正说明,我不愿意再犯这种错误。”

他的机智应对令考官们笑了。其实他的报考表并没有错误,这不过是考官设的一个圈套,用以考察他的自信心和反应能力。从表达角度看,他的得分主要在于后半部的补充说明。这一段内容的表达十分完满,滴水不漏,印证了他机敏全面,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品格,赢得了好评。

2.预设前提

考官提问有时布设“陷阱”,巧妙伪装,诱人就范。如果你不加识别,仅就表面意义直言回答,就可能落入圈套,自显低能,陷入被动。面对这类考题,切记不要急于回答,应思索辨析,抓住要害,避开“陷阱”,跳跃而过。

比如考官问:“如果录用你,你能长期工作,不跳槽吗?”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杀机。如果简单回答“我不跳槽”,就等于把自己套住;如果你回答“我会跳槽”,那么对方肯定不会录用你。

有一位应试者采取了预设前提条件的方式委婉回答,显得得体而巧妙。他说:“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叫做‘流行跳槽的年代,我不跳槽’。因为文章的主人公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工作,有能发挥自己才能的环境和丰厚的收入,我很赞同他的看法。就我求职的愿望而言,我想找到一份对口的、满意的工作,我将为它献上我全部的心血。”他的回答设定了隐含前提条件,很坦诚,也很全面,无懈可击。

再如:在一次外企面试中,双方交谈得很投机,看来希望不小。接近尾声时,考官看了一下表,问:“可不可以邀请您一同吃晚饭?”

原来这也是一道考题,而且深藏了陷阱。如果考生痛快接受,则有巴结应酬考官的嫌疑;如干脆拒绝,又显得不那么礼貌。好在考生动了脑筋,他机智地答道:“如果作为同事,我愿意接受您的邀请。”

由于他预设了一个前提条件,所以他的回答十分得体到位,获得好评。

总之,对于可能设有“陷阱”的提问,一般情况不要直接回答,而应想一想对方的用意是什么,“机关”在哪里,然后运用预设前提的说法跳过陷阱,予以回应。

3.激将挑战

在面试中应试者通常应恭敬应对,不可轻易挑战。但是,由于考方的武断使你失去公平机会时,也不妨采取强烈刺激的表达方式,进行有理有节的回应,促使对方改变态度,也许能出现起死回生的效果。

大学毕业生小刘去一家企业求职,接待他的是见多识广的总经理。他们没有谈上几句话,总经理便得出结论,说:“不行。”小张感到再从正面请求肯定无济于事,于是直言说道:“总经理的意思是,贵公司人才济济,已足以使公司获得成功,敝人纵有天大本事,似也无须加以录用,不如拒之千里之外,是吗?”他微笑着直视着总经理,等待他对这一强烈刺激的反应。沉默片刻,总经理终于开口:“能将你的经历、想法和计划告诉我吗?”小刘再激一步,说:“很抱歉,刚才我太冒昧了,请多包涵,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值得一谈吗?”他的进攻反而引起总经理的兴趣,他不想放过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说道:“请不要客气。”这样,小刘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他将自己的经历,对企业经营发展的规划和看法进行了系统的陈述。总经理听完介绍,微笑着说:“小伙子,我决定录用你,明天来上班。请你保持过去的热情和毅力,努力干吧!”

一般地说,应试者是不应把话说得太强硬的。在这里小张一反常规,大胆运用激将法挽回了危局。这再一次说明,面试没有固定模式,全看应试者能否审时度势,灵活变通,凭借自己的真才实学和机智应对去赢得成功。

4.拓展想像

对于一些难题的回答,有时候应试者必须打开思路,张开想象的翅膀,甚至是奇思妙想,异想天开,才可能使答案符合对方的意图。

有一位考官出了这样一道题:“本公司北京分部召开酒会,想请国务院总理也来参加,请问你有办法邀请到他吗?请提出你的方案。”这个题目出得离奇,但很能考察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

应试者略加思索。答道:

(1)酒会的主题必须紧紧围绕当前舆论热点,如高科技、风险投资、反腐倡廉、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等,将酒会的宗旨提高到整个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

(2)将本公司的经营目标和形象宣传提高到整个国家和民族利益的高度;

(3)与总理身边的秘书人员搞好关系;

(4)邀请总理打算接见的境外大企业或社团首脑参会,安排他们在酒会上见面;

(5)邀请国内着名企业代表参会;

(6)邀请北京各大媒体到会采访报道。

从他回答的这些具体措施看,内容也许不一定实用,但是却不难看出考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而且思路宽广,因而受到考官的好评。其实,大凡提出这类考题,考官并不在于你回答的内容多么实用,关键是看你有没有想象力,处理问题的思路对不对头。只要思路广,有上乘表现就是可用人才。

怎样和上司搞好关系

1.忠于上司,才会得到上司的喜爱

上司一般都把下属当成自己的人,希望下属忠诚地跟着他,拥戴他,听他指挥。下属不与自己一条心,背叛自己,另攀高枝,“身在曹营心在汉”,存有二心等,是上司最反感的事。忠诚,讲义气,重感情,经常用行动表示你信赖他,敬重他,便可得到上司的喜爱。

2.精明强干,才会得到上司的器重

上司一般都很赏识聪明、机灵、有头脑、有创造性的下属,这样的人往往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有能力做好本职工作是使上司满意的前提。一旦被人认为是无能无识之辈,既愚蠢又懒惰,便很危险了。

3.向上司请教,意味着“孺子可教”

谦逊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一种美德。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我们固然不提倡在任何问题上都保持一团和气的“中庸”行为,但在与上司的相处中,谦逊还是相当重要的。谦逊意味着你有自知之明,懂得尊重他人,有向上司请教学习的意向:意味着“孺子可教”。谦逊可让你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帮助你更好地成就事业。

4.关键时刻,要为上司挺身而出

常言道,疾风知劲草,烈火烧真金,在关键时刻,上司才会真切地认识与了解下属。人生难得机遇,不要错过表现自己的极好机会。当某项工作陷入困境之时,你若能大显身手,定会让上司格外器重你。当上司本人在思想、感情或生活上出现矛盾时,你若能妙语劝慰,也会令其格外感激。此时,切忌变成一块木头,呆头呆脑,冷漠无情,畏首畏尾,胆怯懦弱。这样,上司便会认为你是一个无知无识、无情无能的平庸之辈。

5.在上司面前不要吹牛皮

在上司面前,不要吹牛皮,编瞎话,谎报军情。弄虚作假者,往往失信于人。上司若觉得自己被欺骗,将格外恼火,因为你把他当成傻瓜、笨蛋、糊涂虫,当成不可讲真话的人,不信任他,这在极大程度上伤了上司的自尊心。通过欺骗上司而暂时得到的好感和荣誉,是不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的。

当然,诚实有诚实的艺术,一般要考虑时机、场合、上司的心情、客观环境等因素,否则,诚实也会犯错误,遭致上司的反感和不满。

6.在上司面前不要计较个人得失

今天,中国人虽然已承认了“利益”这个概念,大多数上司也比较注重考虑下属的利益要求,但是若过于注意金钱物质利益之争,也并非对你有利。

如果你喋喋不休地向上司提出物质利益要求,超过了他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感情上,他会觉得压抑、烦躁。

如果“利益”是你“争”来的,上司虽作了付出,但并不愉快,心理上会认为你是个“格调”较低的人,觉得你很愚蠢。

如果你的上司是个糊涂虫,与他争利益得失,反倒会把你的功劳一扫而光,“利”没有得到,“名”也会丧失。

最好的办法是让上司主动地给,而不是你去“争”。

把你的工作干得漂亮一些,尽最大能力满足他的要求,并且有些特色,有所创造。明白的上司会量力而行,用物质利益奖励你的,无须你“争”。

7.陈诉困难要把握时机,争取他的同情

赞扬他是一个关心下属,体恤人情,秉公办事的好上司。

上司办不到的事情无须去争,令他感到为难的事情还是不争为好。

完成个别的合作项目时,“先小人后君子”,对双方都有利。此时,可通过中间人周旋,或从其他角度委婉地提醒上司。

8.与上司交谈时,不可锋芒毕露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你的聪明才智需要得到上司的赏识,但在他面前故意显示自己,则不免有做作之嫌,上司会因此而认为你是一个自大狂,恃才傲慢,盛气凌人,而在心理上觉得难以相处,彼此间缺乏一种默契。与上司相交,须遵循以下原则:

寻找自然、活泼的话题,令他充分地发表意见,你适当地作些补充,提一些问题。这样,他便知道你是有知识、有见解的,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你的能力和价值。

不要用上司不懂的技术性较强的术语与之交谈,这样,他会觉得你是在故意难为他;也可能觉得你的才干对他的职务将构成威胁,并产生戒备,而有意压制你;还可能把你看成书呆子,缺乏实际经验而不信任你。

9.提建议时,不要急于否定上司原来的想法

提建议时,多注意从正面有理有据地阐述你的见解。有民主要求,还要有民主素质,即要懂得尊重他人的意见,尊重上司的意见。这样,他才会承认你的才干。

对上司个人的工作提建议时,尽可能谨慎一些,必须仔细研究上司的特点,研究他喜欢用什么方式接受下属的意见。大大咧咧的上司可用玩笑建议法,严肃的上司可用书面建议法,自尊心强的上司可用个别建议法,喜赞扬的上司可用寓建议于褒奖之中法等等。

10.体会上司处境,理解上司难处

角色换位法,有助于体会上司的心境。有些人单独工作干得很好,当了上司却一筹莫展,尤其苦于处理各种横竖关系,因此要主动地帮助他分忧解难。在其犹豫不决、举棋不定时,主动表示理解和同情,并诚恳地做出自己的努力,减轻上司的负担,会令他极为高兴的。

11.不要当面顶撞上司

批评上司时,必须照顾其面子,不要令人下不了台。当面顶撞是最愚蠢的。进谏的方式很多,如动情法、比喻法、寓规劝于褒奖之中等等。

12.要主动找机会与上司交往

上司需要接近了解下属,下属也需要接近了解上司,这是正常的人际交往,不必因担心别人的议论而躲避上司。你若希望上司喜欢你,看得起你,那么就首先要让上司看得见你。

13.慎重对待上司的失误

上司在工作中出现失误,千万不要持幸灾乐祸或冷眼旁观的态度,这会令他极为寒心。能担责任就担责任,不能担责任可帮他分析原因,为其开脱。此外,还要帮他总结教训,多加劝慰。

持指责、嘲讽的态度更易把关系搞僵,矛盾激化。那样,你就再不要指望上司喜欢你了。

在办公室应当怎样说话

刚从大学毕业,第一次来到公司,你会感觉到办公室里的一切都不适应。但是,你不必害怕,从现在起把办公室当做你表演的舞台吧。只要努力去干,这就是你得心应手的地方。

1.对同事不要有亲疏远近

同一个科室的同事,与脾气相投的A,每天都高兴地寒喧,中午约在一起吃午饭;相反,对不易结交的B就不大爱打招呼。由于亲善与疏远而改变了与对方的交往方式,尽管这是个人之间的小事,但同在一个科室,这样做并不好。

许多人来到一个共同的工作岗位,常有不能情投意合的人,而工作起来却难免要和这种人搞协作、打交道,因此,有必要努力从平时做起,出以公心与他们处理好关系。交往也存在着一个严格区分公与私的问题。

2.接打电话要亲切得体

第一,要注意时间的问题。在上班时间打电话会打扰同事,影响工作,要避开这段时间。如果不是特别亲密的关系,也不要时间过长。只要不是相当情投意合的人,打5分钟就足够了。

其次,打电话时,要用客气的语言:“周先生(小姐)在家吗?”用亲近而不庄重的态度打电话时,会引起家属的反感,所以要注意。

第三,接电话时,要清楚地报一下自己的姓名。如有可能,应先介绍说:

“我是与周先生(小姐)在一个研究所工作的李雁。”让打电话人知道自己是谁。如果是打出电话,要根据打电话的时间,再随声附加一句“早晨打电话,打搅你了”、“深夜打电话,太对不起了。”再有,称呼对方姓名时,一定加上“先生”、“小姐”,并说“××先生或小姐在家吗?”使用礼貌语。因此,准确地使用敬语,会得到对方父母的信赖,以后的交往会顺利地进行。

第四,用舒服的语言与人交谈。

没有使用尊敬语习惯的人,短时间内不知应当怎样说才好。要记住下列办公室经常使用的语言。

(1)“你是谁?”“您是哪一位?”

(2)“科长现在不在!”“科长刚刚出去!”

(3)“有什么事吗?”“您有什么事情需要办理吗?”

(4)“可以的话,跟我说吧!”“如果方便的话,请告诉我。”

(5)“那件事,我已经知道了。”“那件事我已经领会了。”

(6)“是吗?”“是这样的吗?”

(7)“怎么样?”“是这样吗?”

(8)“那么,可以了。”“那么,这样可以吗?”

(9)“对不起……”“……给您添麻烦了。”

第五,不要随便分担别人的工作。

无论多么要好的同事,背着上级互相分担或帮助别人工作都是不允许的。公司有各种各样的职务分工,它是一种有序的制度,无视这一点,会使某一方面的工作受到损失。互相帮助、鼓励是件好事,但应当禁止多余的帮助与随意的插手。

第六,交谈时不要涉及他人隐私。

例如“得了多少奖金?”“是不是被恋人拒绝了?”说话时涉及了这类内容,即便是单位里只有一人在场,也冒犯了他人的隐私。的确,两个人谈一谈个人生活方面的心里话,会增加双方的亲密感,并且也并非谁都不愿说这种秘密,但是,在公司里说出来,就很容易形成谣传。因此,要想保持同事间的良好关系,就不要随便涉及他人的隐私。无话不说的“知心朋友”保留一至二人就可以了。

怎样处理好与同事的关系

人际交往是一门艺术,并且它可能比其他有些技术还要复杂。它要求精心策划、具体实施及随时评价才会保持有效。最有效的交往是多维的,它们也有自己的生命,并在不知不觉之中对你的工作作出很大的贡献。像一个内在联系的网络一样,一个充满活力的互助网会在具有很大潜在数目的实体间建立一种有意或无意的联系。它不受地域、职业工程或企业所限。一个真正有效的互助网会不断发展,为它的发起者带来无尽的收益。

当你刚加入一个新的团体,或当你刚进入一家公司,无论这是你的第一份工作,或者是由别家公司跳槽而来的,初始你很可能是他人探索甚至怀疑的对象,甚至可能是原来觊觎此一职位的人憎恨的对象。但你要牢记,时间能够治疗与证明一切。在你进入一家公司之初,无论周遭的人有多冷漠,你都必须花时间慢慢小心地营造与他人之间的人际关系,切忌寻求速效。

事实上,不要把人际交往看得过于神秘。有效的交往模糊式简单易学,重要的是要找到哪种方式最适合于你。如果你下定决心去建立和维护有效的互助网,那么无论你个人的风格如何,你总能学会如何做好。诸如害羞、不安和笨手笨脚等妨碍你交际的问题都可以得到克服。

这里有一些职业咨询专家的建议,供你在适当的时刻选用,期望它们能为你建立与维持有效的互助网提供可靠的指导:

1.倾听与学习

要多倾听和学习,而非唧唧喳喳说个不停。不宜一开始就急着要别人认清你,应该把精力花在观察周遭的事物,并提出一些切中要领的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想让别人知道你有多博学多闻、有多重要。对每个人都一样友好。任何人日后都可能成为你的好朋友、重要的工作伙伴,甚至变成你的顶头上司,所以千万不要预设立场,认为他今日不是个重要角色,就忽略他的存在。

2.不要对同事妄下结论

不要骤然下判断谁对你是重要的、谁会成为你的好朋友。第一印象往往是最不可靠的,所以在未与人交往一段时间之前,不要立即对一个人妄加判断。同时,也不要随便听信别人的闲言闲语,让自己保持一个开朗的胸襟,以眼见的事实客观地去评断每一个人。例如一次邀请一位同事一起吃午饭。这是一个轻松的、非正式认识新同事的好方法,如果你能抱持一种“我真的很需要你的帮助”的态度来亲近同事,让他们明白你的所知有限,希望能向他们多请教一些,以便早日成为他们的一分子,你将发现由此可以受益无穷。

3.不要刺探其他同事的私人问题

如果你尽喜欢听些闲言闲语,对你的声誉绝对是有害无益。最后你终将成为别人谈论的对象,同时也是一个不为他人信任的人。

4.在需要前,及早发展互助网

及早动手,发展互助网的最佳时机是你还不需要它的时候,从你认识的人开始。在你和他们联系上之前,你从不会知道他们的交际范围有多广。不要落入“我没有合适的联系人”的陷阱,很可能你认识的某个人已经认识了你需要遇到的那个人。

5.要记住这世界很小

由于流动性不断提高以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使建立基础广泛的互助网从设想变成现实。抓住机会与人们谈话,不为别的,只为使他们成为你互助网的一部分。不要期望从每个谈话对象身上都得到什么实质性的东西。如果有人愿意给你10分钟时间,就抓住它,尽管你当时不知道它会带来什么。

与你遇到的每一个人寻找共同利益、共同的朋友和经验。共同之处增加了一个人加入你互助网的可能性。每次你与某人交谈,都要求他们推荐一些潜在的朋友。

6.不要只依靠一条途径

一旦可能就要扩大交往面。让你遇见的每个人知道你已经和谁谈过了,人们互相联系的方式你可能并不知道。

7.永远不要停止发展你的互助网

永远不要停止发展你的互助网,它能够带来广泛的机会。请记住:带来机会的人你可能并不认识而是通过你互助网中的人与你有所联系。记住有效维护互助网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尽可能经常地帮助你互助网中其他人获得他们所需,没有比让互助网中其他人认识到努力的结果是互惠更能加固互助网了。

如何与看不惯的人进行沟通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和谐、美好,然而,要实现这一愿望并非易事。生活中你常会发现,有些同志间闹别扭,既不是因为思想观点上有分歧,也不是由于他们道德品质方面的毛病,只是因为性格上有差异。有的人性情沉稳,做事忠实认真,对乍乍呼呼、毛毛草草的人可能看不惯;有的人果断泼辣,与优柔寡断、缠缠绵绵的人可能合不来。这种“看不惯”与“合不来”,虽说只是性情不合,但这个问题不能忽视。我们常常看到:有的恋人性格不合,相互之间感到难以相处,感情上很痛苦,最终不得不分手;有的人因同事之间性格不同而搞不好团结,工作上不能合作;有的人谈生意,因为没有耐心和一个慢性子的人协商,可能失去一笔好买卖。许多事实都说明,一个人能否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不仅会影响他的生活,还会影响他的工作和事业。因此,学会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对我们的工作、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那么,怎样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呢?

1.要承认差别

人与人之间,不仅有体貌上的生理差别,而且有兴趣、能力、气质、性格等心理上的差异。性格是心理差异的核心特征,人与人的不同,首先表现在性格的不同,世界上找不到性格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正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必须承认这一点,承认人与人的性格差异,就不会强求别人处处和自己一样,就可能消除由于性格差别而产生的“坏习惯”、“合不来”,就会缓解矛盾,就会在不同性格的人之间,减少一些反感和厌烦情绪。

2.要求大同存小异

性格不同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往往不同,因此,要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就要善于在不同之中发现共同之处。比如你是个性平和、处事慎重的人,你给某人提意见,可能语气委婉圆滑,丝毫没有强烈、尖刻味儿。而你身旁有一个性格刚直而暴躁的同志,他给这个人提意见,可能语气尖锐、单刀直入,同时还可能批评你给别人提意见转弯抹角,怕得罪人。这时候,如果只看到那个直率的同志提出批评的态度和方式跟你不一样,觉得他太粗暴,不讲情面,你就会与他格格不入,合不来。反之,如果除了看到你们两人提意见的方式不同以外,还看到他和你一样,也是出于一片好心,目的都是真心帮助同志,你就不会认为他粗鲁无情,而觉得他有难得的直率和热心肠,也就不会计较他对你的批评。我们要是多看别人和自己之间的共同点,就容易和不同性格的人相处了。

3.要多了解别人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性格是在环境、教育、实践等条件影响下形成的。人的性格之所以不同,正是由于人们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所经历的实践不同而造成的。那么,当你与一个性格不同的人打交道时,或者与一个性格很特殊的人相处时,你就应该了解一下他的性格形成的原因。假如你是一个性格开朗、活泼乐观的人,遇到的是一位沉默、呆板、孤僻的人,应该多和他交谈,或者侧面调查一下,你可能会了解到他个人生活经受了许多坎坷和磨难,甚至曾经受过严重的精神打击,或许你就会更多地理解他、体谅他、同情他,从而乐意帮助他,而他可能会十分感激你,愿意与你交往,成为朋友。

初到单位如何赢得人气指数

每当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我们总是要先看看周围的环境和人,然后融入其中;同样,每当一个陌生的人来到我们身边,我们首先要观察他,然后才接纳,这是常规。所以,在我们刚迈入工作岗位时,我们应该心态从容地面对原有圈子里的人对我们有意无意的排斥与观察,自然不必期待一脚就能够踏进同事的旧有圈子里。若想尽快加入其中和他们打成一片,则必须有耐心和智慧。

1.不要急,不要假

工作时间是你和同事相处,争取早日融入同事圈子的最好机会,“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你只管认真工作,踏实为人,无论多坚固的旧圈子都会渐渐接纳你的。在你和同事们之间,本就没有什么牢不可破的障碍,只不过因为陌生,或者仅仅因为你自己内心设置的屏障,所以使你感觉到他们排拒,实际上未必是事实。工作过程中的每一个平实的日子都是你和同事们相处最好的中介,只要你有耐心,和同事们打成一片不过就是时间问题而已。千万不要把这件事当做一个难题,而应轻轻松松自自然然地去面对这个必经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你千万不要为了尽快投入旧圈子,而刻意改变自己去适应别人。比如在言语和行为上故意应和同事,心底里挺冷淡,而表面上却装成极热情的样子……这样是没有必要的,很累,也不长久,且容易有反效果。一段时间以后,他们看出你虚饰,反而会鄙弃你的为人,倒不利于你融入集体之中了。

2.要真诚,要细心

除了工作时间,业余时间也是你为尽快融人老团体作努力的好时机,休息日或假日你可以动动脑筋开些有趣的party,或者真诚邀请同一办公室的同事去你家里玩,你亲自做上几道拿手好菜……这都沟通思想交流的好方法。另外,在单位集体旅游或者度假时,尽可能地活泼、活跃起来,跟大伙一块说说笑笑,真实地显现你的个性,真诚地表示你的热心。一定不要独来独往,另辟蹊径,那样会让同事们觉得你很难接触。

3.细心去关怀、体贴同事

你不要怕主动表达你的关爱,只要你是真心诚意的。比如去收发室取报纸时,顺便就把楼上几个办公室同事的信和报刊都带上了去送给他们;比如哪位同事工作忙,中午加班,你就主动帮他买午餐;再比如哪位同事病了,下班后晚上打个电话过去问候一下,诚恳地问他是不是需要帮忙,明天能不能上班等。即便同事不需要你的帮忙,你的心意他是会领受的。这样,你随时细心地体察同事的需求,时时抱着善意和助人的心态,那么同事圈子就一定会很快地认同和接受你的。

4.要宽容,要满足

你永远不必希望一个团体里的每一个人都认同和接受你,因为人的性情总是多种多样的,你只需要被大多数人接纳和喜欢就足够了。所以面对个别人的排拒和冷漠你要宽容,认定它是一种正常现象,并且对他一样地微笑和处事,至于他对你的态度如何你完全没有必要计较。当你已经被一个圈子里的大多数人所接纳和欣赏,你就已经是融入到这个群体之中了,你要学会满足。每天怀着一种明媚的对一切都满意的心态去面对你的工人作和你的同事,你所获得的就更令你满意的结果。如果你一直紧张,甚至有所抱怨,那么你就是易于融入人群,因为人们总是欢迎那些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人,而不是带来尴尬和压抑的人。

影响同事关系的五种言行

同在一个单位,或者就在一个办公室,搞好同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以下言行如果平时不注意,很容易把同事间的关系搞僵。

1.有好事儿不通报

单位里发物品、领奖金等,你先知道了,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像没事似的。这样几次下来,别人自然会有想法,觉得你太不合群,缺乏共同意识和协作精神。以后有这类好事儿,也就有可能不告诉你,如此下去,彼此的关系就不会和谐了。

2.进出不互相告知

你请假不上班,或即使临时出去半个小时,也要与同事打个招呼。这样,倘若领导或熟人来找,也可以让同事有个交代。如果你什么也不愿说,进进出出神秘兮兮的,受到影响的恐怕还是自己。互相告知,它表明双方互有的尊重与信任。

3.不说可以说的私事

有些私事不能说,但有些私事说说也没有什么坏处。比如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工作单位、学历、年龄及性格脾气等;如果你结了婚,有了孩子,就说有关于爱人和孩子方面的话题。在工作之余,都可以顺便聊聊,它可以增进了解,信任是建立在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的。

4.有事不肯向同事求助

轻易不求人,这是对的。有时求别人反而能表明你对别人的信赖,能融洽关系。比如你身体不好,你同事的爱人是医生,你可以通过同事的介绍去找,以求得到更好的解决。倘若你偏不肯求助,同事知道了,反而会觉得你不信任人家。你不愿求人家,人家也就不好意思求你;你怕人家麻烦,人家就以为你也很怕麻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以互助为前提的。当然,求助要讲究分寸,尽量不要使人家为难。

5.拒绝同事的“小吃”

同事带点水果、瓜子、糖之类的零食到办公室,休息时分吃,你不要一概拒绝。有时,同事中有人获了奖或评上了职称什么的,大家高兴,对此,你尽可能积极参与。如果人家热情分送,你却每每冷拒,时间一长,难免给人以清高和傲慢的印象,觉得你难以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