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克服缺点创新
克服缺点创新法是创新者先列举出现有事物的缺点,然后加以改进,提高事物功能和质量的方法。
任何事物都有缺点,能够发现事物的缺点是创新的起点,能够提出改进的方案是创新的良好开端,能够采取科学的方法,改掉缺点,提高事物的质量,就是对社会发展的一大贡献。
(二)缺点逆用创新
缺点逆用属于一种逆反思维,它是不改变事物本身,通过改变使用方法,使事物的缺点变成优点,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提高工作效率的创新方法。
缺点逆用的前提条件:有用与无用的属性共存于一事物的内部,是事物本身具有的客观属性。
缺点逆用创新法的应用:有用与无用是由人主观决定的,是一种思维的灵活变通。
由于人们需要不同,使一事物在此时此地无用,而到彼时彼地就有用;对此人无用,对他人有用。所以换种思路,换个场合,换一种使用方法,就可以变缺点为优点,把原本没有用的事物派上用场,这是一种思维的灵活变通。
1.变废为宝。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废物如果换个思路、换个用法,就可以变为宝贝,大大发挥物资应有的潜能。
某造纸厂,生产了一批纸,未放黏合剂,致使这批纸洇的无法使用,不但推销不出去,还得占用仓库并派人保管。一个偶然机会,厂长看见儿子写作业时墨水滴在作业本上,正用粉笔吸。他联想到本厂仓库里无黏合剂的纸,回去一试,吸干功能比粉笔好得多。他决定把纸统一裁成5公分见方的小方块,并进行精致包装,推向市场,作为吸干纸出售,不但取得了比一般纸还好的经济效益,还申请了创新发明吸干纸的专利。
2.巧用缺点。在管理中,难度最大的是对人的管理,根据每个人的特长,恰当地为其安排工作,做到人尽其才,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在一般人眼里,有些人有些缺点,如果能把他们的缺点当优点使用,就有可能发挥他们的长处,使原来的缺点变成优点。
3.将坏事变好事。本世纪初,某单位有一大学毕业生,领导和群众都很喜欢,进步很快。但后来他骄傲了,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游手好闲,久而久之领导和群众对他有了看法。一年,单位年终考核他不合格,领导要辞退他。他在领导面前痛哭流涕,说自己有很多困难,请求领导再留他干一年,干不好第二年走人毫无怨言。领导满足了他的要求,他接受以往的教训,卧薪尝胆,调整与同事的关系,工作中总是给自己施加压力,大胆创新,再接再厉,后来竟升了职。有的人不理解,说当年都确定要辞退的人,如今怎么还当上了领导。这就是他将坏事变好事,变压力为动力。有很多下岗职工,失去了工作,经过自己努力奋斗,干出一番事业,成为企业家,进入中国个人富豪榜者比比皆是,都是坏事变好事的结果。
卧薪尝胆,将坏事变好事
一个国家有这样或那样的优势,也有这样或那样的劣势,能以劣势为压力,变劣势为优势,就可以将坏事变好事。就拿日本来说,国土狭小,地震多、火山多,他们总是担忧,受别国欺负。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说:日本国土狭小,靠什么与人竞争,靠什么立足世界,靠创新。他们下定决心开展创新,确定技术创新立国战略。(1)在小学三年级至大学的教育中,普遍开设创新课程,普及创新技法;为了扫除创新的文盲,创办了星期日发明学校,对家庭妇女和没有工作的人免费开放。(2)电视台创办创新专题节目,普及创新知识;每年还要举办创新设想竞赛,次年5月揭晓获奖名单,一等奖高达50万日元,从而引起全国发明热。(3)确定国家发明节,日本把每年4月18日定为“日本国发明日”,当天要表彰往年成绩卓著的发明者。由于日本重视创新,一大批发明家应运而生。当今世界发明大王中松一郎就是日本人,他在50年的发明生涯中,共获专利2360项,大大超过爱迪生1320项的发明。据统计,2000年以来,世界各国每百万人专利申请量的第一名就是日本,为2580项;德国为第二,530项;澳大利亚为第三,407项。正是由于日本人善于变压力为动力,他们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