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朝阳年代
5772600000001

第1章 第一堂课

知了叫醒了整个夏天,而讲桌前的老先生为孩子们打开了整个世界。

七岁的朝阳在老管家的陪伴下,走进了课堂。他眼睛睁着大大的,好奇地打量着教师里面每一个人,每一件东西,每一个角落。

“杏仁松糕不好吃,酥皮豆沙包也不好吃,蛋黄酥最好吃啦!”

“蛋黄酥难吃死了,还是我的杏仁松糕最好吃。”

整个教室里此刻只有七八个孩子,清一色的男孩。他们凑在教室中央,各自变着花样的从包里拿出各种零食点心,然后叽叽喳喳地争论着谁的零食最好吃,谁的东西最难吃。

“曾叔,他们在干什么呢?”朝阳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同龄的孩子,拉了拉老管家曾明的衣角,小声地问道。

曾明弯下腰,没有回答朝阳的问题,而是小心地嘱咐着:“小少爷,从今以后,你就要在这里上学了,那些以后都是你的同学。”

“同学?”朝阳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那曾叔,我坐哪儿呢,还有,荣和跟我一起上学不?”

“荣和?“曾明扭头朝玻璃窗外看了过去,只见七八个小厮模样的孩子,小的有七八岁的样子,大一些的十一二岁,整齐一排地凑在窗前好奇地看着教师里面。

“荣和他会一直在门外等着少爷你下学。”

“那他不跟我一起上学吗?”

朝阳看着窗外个头刚有窗台高的小胖子荣和咧着嘴,露出焦黄的牙齿朝自己傻笑着,忍不住又问道。

“少爷,荣和他只是一个下人,是没有资格上学堂的,少爷你好好念书,待会先生来了会为少爷安排座位,老仆这就要回去了。”

曾明微微一笑,然后留下朝阳,便离开了教室。

朝阳怕生,特别是突然见到这么多的同龄孩子,他很害怕这种没有熟悉的人陪伴左右的感觉。他不敢乱动,怕惊扰到那群还在争执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的少爷同学们,只得呆愣在原地一动不动,朝窗外的荣和投去了一个求助的眼神。

荣和自小就跟在朝阳身边,明白自家少爷的心思,这是想让自己带他离开这个陌生的地方呢。

作为一个合格的小厮,荣和觉得自己必须帮朝阳解决这个尴尬的问题,但当他准备迈开腿闯进屋里去的时候,不经想起了出门前老夫人交代的话。

“荣和你记住了,陪小少爷去学堂,第一,你不能进到教室里面去,第二,你要监督少爷不许逃学,第三,少爷受了什么委屈,你不许滋事,也不得怂恿少爷做出丢我们侯爷府的事情来,在学堂发生的事,你必须在回府之后向我禀报。以上三条,如若有一条犯了,那么,自个去找老曾讨赏去。”

想着老夫人那慈善的面庞中露出来的点点凶光,荣和不寒而栗,迈出的脚步又马上收了回来,无奈地朝朝阳摇了摇头。

教室里面又陆陆续续进来了几个孩子,都是家里的仆人陪伴着进来的。这些孩子进来之后看到教室里一群小吃货的状况后,纷纷叫自家仆人把家里准备的糕点显摆出来,然后立刻就加入了这个激烈讨论的小圈子里来。

只有朝阳一个人,那么突兀地站着,像一颗草丛中娇羞的含羞草,焉巴巴地。想凑到人群中去,却又拿不出零食糕点,想找个地儿自个呆着,又怕老管家口中那位先生突然出现。

在没来学堂的前些日子里,奶奶总是在朝阳耳边提及那位学堂里面严厉的先生。先生姓顾,叫顾彦华,是整个怀化城里面最有学识的人。朝阳依稀记得,奶奶口中的顾先生曾是帝国最年轻的外事官,访问过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

听起来很厉害的样子,那么这位顾先生肯定也是顶厉害的人,而厉害的人无一都是让人心生畏惧的。朝阳心里如是想着,所以很谨慎地站在原地,不做不错,不错就不会冒犯到那位厉害的先生。

还好这样让朝阳浑身不自在的感觉没有再持续多久,随着那位顾先生亦步亦趋地走进教室,然后朝三尺讲桌上一站,整个人像是一尊岿然不动的雕塑,说不出的威严与浑然天成的气势。

即便这群七八岁的孩子们丝毫感受不出顾彦华那独特的气质,但当他站在那里纹丝不动,不言不语的状态持续了接近十分钟的时候,孩子们不一而同地自觉停止了吃货党的争论,一个个噤声好奇地看着讲桌前的先生。

“吃好了?”顾彦华面带笑容,却看不出他此刻任何情绪。

“吃好了。”站在前首的一个腆着小肚腩的胖小伙笑嘻嘻地吞下手里最后一块马蹄糕,浑不在意地回答道。

“很好,”顾彦华笑容不减,“那么各自找位置坐下,我们准备上课。”

小家伙们很快便各自找最近的位置坐了下来,只剩下朝阳一个人还傻愣愣不动,他心里记着曾明走的时候交代的,等先生安排座位。

“你怎么还不坐下呢?”

看到朝阳还愣在原地,顾彦华面色不悦,冷冷地说道。

“先。生,”朝阳被顾彦华的语气吓住了,使劲地搓揉了一阵衣角,努力克服着心底里那份陌生环境下生出来的恐惧,颤颤巍巍地说道:“先生。还没有给我安排。座位。。”

顾彦华诧异地看着朝阳:“你叫什么名字?”

“朝。阳。”

“昭武候家的?”

“是的。”

“那好,你就坐左边最里面那个角落好了。”

朝阳小心翼翼地绕到左边那一排课桌,走到最后那一张椅子上坐好,然后从荣和交给他的包里找出几只铅笔来。

“那么,我先做个自我介绍,我叫顾彦华,以后,就是你们的先生。我先交代一下课堂上的规矩,第一,没有得到先生允许,不得离开自己的座位,第二,需要做任何事,需举手请示授课先生,第三,课堂上没有得到先生的允许,不得发出任何声响。”

简洁明了的开场白之后,顾彦华扫了一眼讲台下的十五个新学生。这一十五个学生,都是怀化城里名门大户家的少爷公子。作为一名帝国前外事官,顾彦华从未从事过教学的工作,但这对于处理国际事务游刃有余的他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甚至是有些大材小用了。

帝国的教育,分为初等,中等,高等教育。在帝国每一个城市都会有相应的小学堂,中学堂,大学堂。帝国对于教育,从传统的统治文化的需要,转而倾向于人才培养的需要。

而现在这个学堂,却并不隶属于帝国教育系统下的学堂。它是这个王朝贵族延续家族文明的一个特殊产物。聘请帝国最优秀的人才,教育自家的后辈。这是帝国贵族的特权,他们的子弟,是帝国未来的统治阶层。帝国政治的官员选拔,70%以上是来自于这样的学堂培养出来的人才。

而站在讲台上不发一言的顾彦华,却不是来自这样的学堂,他只是一个帝国治下的平民,通过帝国教育培养出来人才。看着这些以后注定能继承家族政治遗产的孩子们,顾彦华的心,从未有过的寒冷。

一个平民想要爬上更高的位置,付出的代价是极难去想想的,即便是一个天才,需要的不仅是无可挑剔的才华,千百万倍的努力,还有贵族们惬意时抛出的橄榄枝。其中艰难酸涩,顾彦华再明白不过了。

他一时间五味杂陈,二十年宦海沉浮,最终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外事官,一个专替帝国掌权贵族们调停国际纠纷的黑锅匠,累了,也倦了。或许在这里,做一个普通的教书先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吧。

心里如是想着,顾彦华心里又升腾起了一股子劲儿来,他想看看,这些娇生惯养的贵族子弟们,凭什么凌驾于普通大众之上。

第一堂课,已经过去了二十分钟,顾彦华却还未开始任何实质的授课内容。他从来都不喜欢任何一个贵族,这是一种天然的阶级隔阂。或许是出于对孩子们的考验,又或许是自尊心的作祟,他跟这群孩子较上了劲。

只要有一个孩子,不按规矩来,那么,他就能从中得到一种不可言喻的快感。

但可惜的是,他低估了这群孩子的耐心。尽管他们是一群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但生长在大家族里的礼仪规矩,不允许他们做出一丝一毫的出格举动。他们不明白什么叫“尊师重道”也不懂什么叫做“贵族的气质”,但在进入课堂之前,在家中耳濡目染的“规矩”二字,让他们明白,如果不按规矩来,后果是很严重的。

没有一个孩子乱动一下,都规规矩矩地坐在自己得座位上,也没有一个孩子发出任何声响,尽管他们被这种无声的压抑气氛逼得极不舒服,但良好的教养让他们没有丝毫的逾越之心。

转眼又过去了二十分钟,下课的小铜铃音清脆地传遍了整个学堂,顾彦华收起课本,淡淡地说了一句“下课”,然后留给他的学生们一个转身的背影,慢步离开了教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