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说话时都得看对方是个什么样的人。你若与朋友初交,就把心掏出来给对方,用心和他交往,那么“受伤”的肯定是你。
孔子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不得其人而言,谓之失言”,如果对方不是你深交相知的人,而你却畅谈所有的心里话,虽然你一时得到了宣泄,而对方会有什么样的反映呢?
在社交场合中,大家见面不管生面孔也好,熟面孔也好,都会点头致意,彬彬有礼。说话时像老朋友一样相互问好,热情开放,这是礼节礼貌。
在这样的场合,对刚结识的朋友,说话要有所保留。也许你会以为大丈夫光明磊落,无不可对人言,何必只说三分呢?其实你的这种观点是比较片面的。所谓的“事无不可对人言”,就是指你所做的每一件事,并不是必须向别人尽情地宣布,只说三分就可以了。那些有经验的人,是不是每件事都对人言,那只是另一问题,而他的只说三分话,那是不需要说,不必说,也是不该说的关系,那决不是不诚实、狡猾的表现。
如果你们之间关系浅薄,而你与他深谈,会显得你没有一点修养;如果你说的话是关于对方的,而你又不是他的诤友,所以他会觉得你不配与他深谈,虽然忠言逆耳,但是却显出你的冒失;如果你说的话是关于社会的,可是你并不能明白对方的立场究竟如何,你也不会明白对方的主张究竟如何,可你偏高谈阔论、畅其自己所言,那样会很容易招祸的!
A君是一个非常开朗非常坦诚的人,对朋友总是敞开心扉,无所不谈,所以A君的社交圈比较广。上大学时,有一个比A君低一级的师弟,由于他们的性格、志向以及家庭等方面的情况都非常类似,因此,刚认识不久他们成了“亲密无间”的好友。
巧的是师弟毕业后竟然也进了A君所在的单位,而且是同一个部门。A君想“这下好了,‘上阵父子兵,打仗亲兄弟’,他和师弟一定可以携手创造出优异的业绩”。
于是在工作上,他们齐头并进。那些复杂些的事情他们先分工,最后一起合作。由于他们的精诚合作,为公司创造了不少优秀的业绩,A君和师弟都受到了上司高度的重视和好评。
那天晚上,又是只有A君和师弟两个人在办公室奋战,又一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同行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时才发现原来都还没有吃饭,两个人索性到一家酒馆喝酒谈心。毫无戒心的A君向师弟诉说了自己的打算,准备工作两年,攒些钱再申请大学。
后来,A君意识到上司对他和师弟的嘉奖不再一视同仁,还经常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找自己麻烦。A君开始不解,找上司谈话,上司闪烁其词,谈到公司愿意把锻炼机会更多地给那些愿意在公司长期服务的员工等等。
A君开始反思,终于明白,是师弟害怕A君超过自己,期望得到上司的器重,而向上司“汇报”了自己的私人打算,出卖了自己,使得谨慎的上司对自己的忠诚度产生了不信任,而转而信任师弟。
不久,A君在公司失去了发展的前途,黯然提出辞职,到了另一个公司。
现在的A君学会了和别人“下棋”:在细节上保护好自己,不去深入了解别人,免去许多不必要的烦恼;不让别人了解自己的私人生活,时时注意保护自己,话题一涉及个人就有意撇开;不再参与他人之间的互相了解,办公室成了绝对的“办公”的场所。
古人流传下来一句话:“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朋友间称兄道弟、推心置腹、惺惺相惜,一方面体现彼此的尊重和平等,一方面编织互助合作的纽带。
因此大多数人都希望交到更多的朋友,也希望别人能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自己。应该说,这是人之常情,出发点和愿望都是美好的。但是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一般朋友当做知心朋友,动辄一吐心曲,是交友的大忌。特别是与朋友交情微酣或话语投机之时,要注意把握口舌关,该说的说,不该说的就藏在自己心里。如果你觉得别人在倾诉知心话时,如果自己不把心掏出来就欠了一份人情似的,这就错了。
原本说话就有三个限制:人、时、地。如果不是其人就不必说;虽然得其人而没有得其时,这时也是不必说的;即使是得其人,也得其时,但却没有得其地,那也是不必说的。没有得其人,而你说出了三分真话,其实那已是很多了;如果你得其人,但是却没有得其时,你说出了三分真话,其实那是在给他暗示,你要看看他听到这些真话之后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你得其时,没有得其地,而你说了三分真话,其实那就可以引起他的注意力了,如果有必要的话,你可以与他长谈下去,这样的人才能称做是善于“下棋”的人。
人际关系是经常变化的,今天的知心人或许就是明天的对手,你的知心话或许就会成为明天握在他手中的把柄。不要对他人轻易掏心窝,等于给自己留一点余地,留一条让人安全、踏实的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