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时光印痕
5682500000008

第8章 延续生命

还不到国庆假期,地铁里还是匆忙上班的人们。一号线的人流永远都是那么多。你站在门口的最旮旯角,车一停,上车的洪流就会瞬间将你的白帆布鞋成功地染成黑色,或者半白不黑。地铁出口的通道里有落魄的年轻男子自弹自唱,声音在我看来,很清澈,淡淡的夹了一点碰壁的忧伤,但还没有变成沧桑。过往的女子有驻足给他投钱的,表情还带着羞涩,我想这一定不是北京人。北京女子个个都是精致的脸,骄傲的颈,昂扬着从你身边走过,目光端定,从不斜视前方。

从海淀穿越天安门去朝阳区看望一位罹患肿瘤的旧日同窗。公交转地铁再转公交的繁琐让我的胃隐隐有些刺痛。我讨厌半个小时都呆在那样阴暗的世界——对,地铁对我来说就是诡异和阴暗的。没有阳光,只有白炽灯在头顶泛出冰冷的线,与之相应的是地铁站里人们永远不变的形色匆匆而面无表情的冷漠的脸。所有人都将要说的话写在脸上,大家彼此心知肚明,心照不宣。“该死的地铁,又这么多人”,“别烦我,累着呢”,“怎么这么不容易,单词还没背,待会上了地铁接茬背吧”……他们的脸上都贴着一张纸,上面内容五花八门,丰富多彩,只是目的都将是一个——拒人于外。“我忙,没时间。”很多人选择地铁,因为比公交快了不止一个档次,每隔几分钟就呼啸而至的地铁让人觉得时间没有被白白浪费在等车这样愚蠢的事情上。一班车走了,3分钟后下一班准时而来,铃声一响,车门关,车载着这些形色不一的人奔向下一个站点,带起一阵冷热相间的风,消失在前面的黑暗中……

人永远都是多的。不接踵摩肩就已经不错了,倒映在车玻璃上的所有人的表情永远都是一种——面无表情。我不知道是什么驱使我在这个本可以悠闲在家或者出外逛街的日子独自赶这么多路去探望这位5年不见的普通同学,且仅仅在一起念了一年——也许是两年吧,我都记不清了。但在建国门地铁口等到我另一位同样5年不见且认不出我的同学,并和他一起赶往目的地时,我明白了,这没什么原因,就因为俩字——同学。这两个字就意味着——你有这种责任。于是,我义无反顾了。“顾”得让我自己都在许久之后不明白我竟然曾经这么热血沸腾激情高涨过——对于我这种冷漠惯了的人。

患病的同学已经做了三期化疗,每次都疼得要死。他自己说的。第一次化疗的时候差点昏过去了。我们什么水果都没有买,那位经常来探望的同学对我说,他的牙齿已经被化疗弄得咬不动水果了。还有几位从其他地方赶来的同学,专程来探望病人。相比较他们而言,我对于死亡这样的字眼太平静了。似乎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在接触这样的事件,并且都在我身边,况且和死亡那样近距离的接触过。但死终究是不好的。中国人有句老话:好死不如赖活着。所以,我们要鼓励病人坚强。并且,他也很积极,心态也还好——他不想死。这样的情况下,能活一个是一个。捐钱是必需的。谁都清楚这样的病靠学校报销并不能解决什么实质性问题。校友的捐款和社会舆论力量多少能有点帮助。而在我们这个年龄的人来看,高中的同学总是有一种特殊的情谊——也许因为我们曾彼此见证过对方最青涩最稚嫩的一段时光。就好像在他们的印象里,我一直都是那个小小的、傻傻的,总是露出自己两颗小虎牙笑得无比开心的可爱孩子。是的,可爱,在这些最早一批的高中同学里,我一直都被定格在“可爱”这个形象里,最后离开了他们的视线。在5年后的今天,当我重新出现在他们面前时,现场的5个人——其中一个曾经还是我的同桌——在5分钟过去后,仍然有人没能认出我到底是谁。于是,我一直认为自己没有变的谎言瞬间崩塌。原来,我已经在某段我不自知的时间里,这样深刻的变过。且变得面目全非,变得旧日同窗没有一个认得出我,变得我自己——已经忘记了曾经的模样。

这就是时间。

前所未有的累,仿佛一场时久未至的劫难,终于在某个特定的时间扑面而来。它的目的达到了,我被冲撞的几乎要背过气去。我不停地找一个隐蔽的地方避其锋芒,然后让自己有时间得以喘息,不至于被打倒。在地铁站的时候我藏在大片大片的人群里,极端压抑,那样的气氛,让人很容易有“轻生”的冲动。看着身边每个形色匆匆的人,冷漠和孤单充斥了我的整个大脑。我明白是我的寂寞在这样逼仄的环境下被放大到了极致。它就像一个细小的恶心的小虫子的标本被显微镜放大了几十倍一样呈现在我面前,让我在瞬间恶心,然后呕吐,然后慌不择路地逃跑,但仍然闪躲不了——这感觉让人作呕。我生病的同窗说,有时候刚刚把脖子上的肿瘤消下去一点点,医生就拿着他的片子告诉他,肿瘤又扩散在腿上,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我才知道原来肿瘤可以这样肆无忌惮地在人的身体里扩散,并且霸道地占据它想要占据的一切地方。但如果所有的一切可以像小时候摔倒留在膝盖上的淤青那样,扩散的越大就是越要到伤口恢复的那天该多好。我想思想和心里的肿瘤,也该像这淤青一样,渐渐的散啊散的,总该有个重新愈合的时候。

我没有留下来和许久未聚的老同学一起吃饭,匆匆离开。面对着生着那样病却依然乐观的同学,面对他那张因为生病已经水肿成像皮球一样的半边脸,还有那脸上已经被挤成一条缝看不见的右眼,还有他那另一只布满红丝的留存的左眼,我的视线无法迎上他的,无法抬起头直视着他说话,就像我另外一位同学说的:“都是同学,能捐就捐点,这时候是该拉他一把的时候,我们再困难,咬咬牙就过了,可是他不一样啊。”我这位同学是学理的,也许语文还学得很一般,可是他这句话,却比任何一位我这样玩文字的人写出来的都“煽情”,都震撼,都更有感染力。也因为这句话,我想,也应该可以唤醒更多人心中的爱心——在这个时下物欲横流的世界。成年累月的奔波,你累了吗?在很多不经意的瞬间,心会疲惫吗?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人的年华如年轮,一圈一圈绕过,青春在什么时候已经变得白发苍苍?喧嚣的世界,我们是不是给自己一点安静的时间,发呆的时间,任性的时间?如果无限劳累无从发泄,太多曲折无从诉起,来,让我们自己善待自己。做一回自己的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