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机遇就在三秒钟
5666600000080

第80章 不满足是前进的机遇

永远不满足自己现有的成就,时刻以更大的热情去争取更大的成功,一个不断地给自己施加压力、不断地给自己创造成功机会的人,他们的人生发动机才不会熄火,生命之舟才不会停止。一个人总是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那么永远都不会进步,甚至当别人都在追求进步的时候,原地踏步就成为了一种后退。

在生活上,我们可以满足于每天的粗茶淡饭,也可以满足于身上的穿着打扮,但是在工作和事业上,我们却不能满足每天“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更不能满足于一辈子碌碌无为地跟在别人后面做事情。我们应该有一种不满足的心态,因为只有不满足才能够激发我们的进取心,为我们的成功的人生带来机遇。

明朝末年的著名文学家张博,他从小就酷爱学习,而且年纪不大就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长辈们对于他的成绩都是非常满意,夸奖之声不绝于耳,可是张博本人却从来没有沉浸在被夸奖的喜悦中,而是发现自己的记忆力还不是很好。张博认为如果自己记忆力好的话,还会有更大的进步。

于是,张博为了弥补这个缺憾,他决定采取一些增强记忆的措施。他首先开始要求自己,凡是自己所读的书一定要亲手抄写,抄写一遍之后再朗诵一遍,然后就将其烧掉,再重新抄写和朗诵,如此这番抄诵六七遍,直至可以熟练背诵了才可以。由于张博长时间地抄写,他右手握笔的地方长出了厚厚的茧子。

每到冬天的时候,张博的手指都冻得裂口,甚至是冻僵,以至于每天都要在热水里反复浸泡好几次才能屈伸。

后来,张博为自己的书房命名为“七录斋”。而他如此勤奋学习,坚持不懈的态度,也让他终于成为了明末著名的文学家。

后来,由于张博的写作思路敏捷,很多人慕名而来,向他索取诗文,而张博赠予别人的诗文从来不打草稿,都是当着来客的面一挥而就,为此名噪一时。

其实不难看出,张博之所以会有如此的成就,这与他从小坚持抄诵诗文是密不可分的。而他之所以如此严格地要求自己,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就是因为他不满足自己当前的成绩,也正是因为这种不满足给他创造了机遇。假如当时张博满足于自己的成绩,或许他也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但是绝对不会有今天这样大的成就。

这就是机遇,它会让一个人走上更高一层的台阶,而这个机遇的前提是不满足于现状的要求。

还有一位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先生,他在自己刚刚学戏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不利的条件就是自己眼皮下垂,迎风流泪,眼珠转动不灵活。“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唱旦角的,眼睛不能传神,那是不行的。于是很多亲戚朋友都开始为他担忧,而梅兰芳也开始为此发愁了,总想着用什么办法改善这种不足。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看飞翔的鸽子可以使眼珠变得灵活,于是,他开始每天早晨起床后就放鸽子高飞,盯着它们一直飞到天上,然后,在一群鸽子里,他还要仔细辨认哪只是别人的,哪只是自家的。最后,他不仅改善了自己的不足,还练就了舞台上那一双神光四射、精气内含的秀目。

我国著名的画家齐白石原来是一个木匠,他是靠自学成了著名画家,而且最后还荣获世界和平奖。可是,对于眼前如此辉煌的成就,齐白石从来没有满足过,为了取得更大的成功,他不断地从历代名画家那里汲取长处,以丰富自己的作品内涵。他60岁以后的画跟60岁以前的画是明显不同的,而到了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发生了改变,甚至到了80岁以后,他的画风比起80岁以前也有很大的变化。

据说,在齐白石的一生当中,他的画风至少发生过5次变化。即使是在他80高龄以后,他还是不满足于当前的作品,依然每日挥毫泼墨,练习不止。

有时候,因为家里来了客人或是身体不适一时不能作画,过后他也一定要把画补出来。正因为齐白石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之后还不满足,一心想着改进自己的技艺,所以,他晚年的作品要比他早期的作品成熟很多,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流派与风格。

大千世界,成功的方法有很多种,或者笨鸟先飞,或者努力付出、不怕吃苦,或者不满足于现在的成绩,但是无论你是采取哪种方法,都是为了给自己寻找和创造机遇,让自己最终迈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