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机遇就在三秒钟
5666600000069

第69章 从信息中辨别机遇

成功的人之所以常常能够抓住成功的机遇,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他们拥有一双捕捉机遇的慧眼。每次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他们就能够迅速地做出反应,从而把机遇牢牢地抓在自己的手里。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作为战略资源,已经同能源、原材料等一起构成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三大支柱,可以说有价值的信息就是财富。

其实信息到处都有,不管是报纸、杂志、广播,还是电视里面,都包含着大量的信息,甚至街头巷尾我们都能够找到信息,在这些信息当中往往就蕴藏着潜在的商机,关键是我们有没有发掘商机的慧眼。

温州商人黎峰在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家境贫寒,小学还没有读完,他就辍学跟随自己的父亲做一些小买卖。

在1987年,黎峰刚刚15岁,但是当时的一条新闻却引起了黎峰的注意。福建泉州一个农民靠着观赏鱼发了财。因为观赏鱼占地少,投资不多,卖价高,而且只要掌握了养殖技术,就可一本万利,但是如果想要把这一技术学到手,却需要1500元。黎峰看完之后,心有所动,于是他开始省吃俭用,决定到福州农学院学艺。

我们知道,温州和福州同处东南,距离不是很远,但是地方的方言却是千差万别。但是黎峰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学到了养殖技术。

黎峰回到温州后是在1992年,当时正好赶上国家政府部门从农民中招聘技术人员支援索马里,创办赫贝尔农场。结果黎峰应聘报名,而他的目的就是作为一名年轻人出外创业,寻找挣钱致富的门径。

当时在索马里政府的积极配合下,黎峰作为养殖技术人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农场养殖成效显著。农场不仅200多公顷的良田连年丰收,而且上千头牛羊成长良好,淡水鱼养殖也比较顺利,这些对于索马里的居民来说都是前所未有的。

1994年,黎峰又去了南非,到德班诺港的一家浙江人开的工厂里上班,而且还自己努力学习英语。

当时黎峰的目标就是要到法波德尔去创业。半年之后,黎峰经过自己的考察,发现在法波德尔和纳米斯地区之间有一家皮革厂,但是没有制鞋厂。于是黎峰聘用了5个人,从周围地区弄到木材加工成鞋底,然后又买到了皮革,加工木底拖鞋。

南非的夏季是很炎热的,而黎峰生产的这种木底拖鞋与日本的木屐很像,穿起来非常凉爽,而且再加上制作流程不复杂,生产成本低,自然极受顾客欢迎。

可是让我们感到非常遗憾的是,黎峰当时自己又是当老板又是当工人的,十分辛苦。而他聘用的制鞋工人是当地黑人,没经过专门训练,不仅懒惰而且还没有耐心,因而生产的拖鞋很粗劣,销路不好。在勉强维持了半年之后,黎峰没有赚到一分钱,反而还赔了几千元,不得已便把工厂关掉了。

工厂倒闭之后,黎峰不甘心认输,他开始从温州进购小商品,特别是一些简单的玩具和小装饰品,把它们运送到南非去贩卖。当时南非的小商品经营市场仍存在着较大的缺口,而这些从中国来的货物价廉物美,很受南非人的欢迎。但小商品的利润并不太大,扣除海运的费用,赚头不多,对于黎峰来说只能算的上是小打小闹。

机会终于来了,有一次回国探亲,当黎峰与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细心的黎峰了解到这样一则信息:国内有一种叫做小黑麦的独特品种,产量和价值是一般品种小麦的十倍以上。而当时小黑麦虽然已经在国内开始推广,但是在南非还是一个空白。南非的地价不高,从中国购进黑麦种子也便宜,低成本高产出,这使黎峰看到了这一项目的前景。

于是黎峰立马返回南非,开始着手建立了一个农业科技公司,在南非租地培育小黑麦种子出售。公司以比较低的租金租用了一百亩地,租期是十年。当时黎峰的资金远远不够,他只好千方百计与对方进行交涉、谈判,最后对方终于同意让他先交4年租金,其余部分分期付清。即使对方已经作出了重大让步,但是资金对于黎峰来说也是一件头疼的大问题。但是黎峰买完化肥后,公司的账面上仅剩下了5元钱。

但是,最后黎峰凭借自己的敏锐眼光,终于让公司发展起来,成为了南非小黑麦市场上的“老大哥”。

现如今,回想起创业的艰难,黎峰曾说:“当时要不是好胜心强,真的干不下去了。”

其实一个人所吃的苦和所创造的辉煌是成正比的,黎峰的例子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当时小黑麦的成熟让黎峰迎来了一个机遇:结果小黑麦品种很快就占领了南非市场,公司的效益也就水涨船高,黎峰很快就积累起数百万资金。

信息就好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处不有,但是如果你不注意观察可能就无法发现它的存在,所以如何处理好这些铺天盖地的信息,是关系到你能不能获得成功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