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有一个著名的科学论断——“劳动创造了人”。其实讲得就是“人”的潜能是在与大自然的斗争中,在劳动中逐渐被开发出来的。如果把马克思主义的这个论断用在成功学上的话,我们就可以理解为是“行动创造了人”。做任何事都是需要条件的,而且这些条件刚刚开始的时候往往不够成熟,我们要想使这些条件变得成熟就需要花费我们许多的精力和时间。如果不能有效利用时间,有的时候可能还没有等到条件成熟,主观、客观环境就会发生变化,结果原先的条件没有达到,新的问题又凸显出来了,最后还是下不了手,只能不了了之。
有的人一生都在等待,等待所谓的机会,结果等到机遇成熟了,自己的头发都等白了,当初那种冲劲也没有了,即使到了最后条件成熟了,他也懒得做了。所以,机会不是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如果不去做,是永远找不到机会的。
其实,有的时候你不妨这么想,先干起来再说,边干边寻找机会,边干边创造条件,边干边进行完善。你只好确定大方向是对的,那么也许刚开始看起来没有希望的事情,干到最后却出现了你想要的结果。
要想抓住机会,就必须积极地努力,不断地去奋斗。成功的人从来都不会坐以待毙,更不会拖延,他们也不会等到“有朝一日”再去行动,而是在当下就动手去做。
机会不会从天而降,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需要我们努力去创造。假如你去打猎,你守株待兔的最好结果只不过是一只兔子而已,而只有你积极地行动,才有可能会获得成百上千只兔子,甚至是其他的猎物。
当然,即使机会有一天真的会从天而降,可是如果你成天到晚都是背着双手,一动不动,那么机会也会从你的身边滑过,一去不复返。
我们每一个人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往往都会先制订一个计划,然后在付诸行动的时候根据计划来行动。
行动,就意味着要专注于目标,更意味着我们不要恐惧,应该有一种心无旁骛的心态勇敢前进,“走你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有一位作家对创作抱着极大野心,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大文豪。在他梦想实现之前,他总是说:“我满怀雄心地眼看着一天天过去了,一个月、一年也就这样过去了,虽然我知道时间流逝了很多,可是我仍然不敢轻易下笔。”
而另一位著名的作家也说:“我把重点放在如何使我的才智有效地发挥上。如果在没有一点灵感的时候,也要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就好像是机器一样不停运转,那样是根本不行的。一定要想办法来推动自己的精神力量。
我总是会先静下心来坐好,之后自己拿一支铅笔乱写乱画,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画什么就画什么。让自己尽量放松,这样我的手先开始活动,用不了多长时间,在我自己还没有注意到的时候,便已经文思泉涌了。”
之后他继续说道:“当然有时候没有乱写也会遇到突然心血来潮的情况,但是这些只能算是自己的红利而已,因为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大部分的好的构思都是需要我们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和行动之后才能够得到的。”
我们应该明白,在每一个行动之后紧接着就会有另一个行动,这是亘古不变的自然原理。“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后波逐前波”。例如,室温是自动控制的,可是在此之前你必须先选择好温度才行;汽车能变速,但是需在你换完挡之后。这个简单的原理,当然也适用于我们的行动,先让自己行动起来,才有可能在行动中创造机会。
现如今科学已经证明,人的潜能几乎是无限的。而且潜能是越用越增加,不用就会减退,可以说行动促使潜能的发展必然又带来更大的行动。
所以从现在起,我们每个人都不要再说自己“倒霉”了。对于成功者来说,勤奋工作就意味着好运气。只要你每天都能够专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坚持下去,那么好“机会”就一定会来到。
有的人总是做梦希望有朝一日财源滚滚而来,能够潇洒地做一回大老板。可是结果如何呢?大多数人还不是终其一生,碌碌无为,难以梦想成真。而他们不能够成功的原因就在于这些人眼高手低,而且小钱不想赚,一心只想挣大钱,他们不明白小溪汇集在一起才能积聚成大海的简单道理。
在日本明治时代有一位有名的船舶大王叫河村瑞贤,在他年轻的时候,有很长一段时间无所事事,在家无聊。
时间一长,他就发现自己的生活日见拮据,于是他想:“我也不能总是这样贫穷下去,我应该干一番事业来。”
河村瑞贤于是拿出了一些钱给乞丐,叫他们到处给自己去捡人家丢掉的生菜,之后再把这些捡来的生菜卖给贫穷的劳工们。当河村瑞贤开始做这项生意的时候,有不少人都讥笑他,甚至是讽刺他,而且有的好朋友因此还与河村瑞贤断绝了来往。
可是河村根本不在乎这些,他拼命地干起来。他认定现在挣到的这些“小钱”是他未来伟大事业的全部积淀,结果就这样,不到几年时间,河村瑞贤就用这些积累的资金投资了船舶业,最后成为日本著名的船舶大王。
正是由于河村瑞贤有一种细致、认真,而且不嫌弃赚“小钱”的心态,才让他日后财源滚滚。
其实,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抓住身边的这些不起眼的小钱,不让赚钱的机会从身边溜走,莫以利小而不为,由小钱到大钱,那么总有一天你也会拥有大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