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机遇就在三秒钟
5666600000011

第11章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我们应该珍惜拥有的东西,因为珍惜现在,就代表着珍惜机遇。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可能潜藏着带我们走向成功的机遇。很多时候,我们在机遇面前有太多的顾虑,结果最后等到机遇离开自己才追悔莫及,为此,我们一定要当机立断,让自己牢牢把握住机遇。

“有机会就上”这是一种积极的态度,任何事情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勇敢地去试一试,这样你才会得到更多成功的机会。虽然“有机会就上”会让你失败的概率提高,但是相对的成功的概率也会加大,你不去尝试,又怎么能够知道结果如何呢?机会很多时候就在我们的面前,可是令人惋惜的是,大多数人根本就意识不到机会的存在。他们不能把握好机会的到来,错过了一次又一次与机会的约会,让机会从他们的眼前溜走了,可是最后他们反而又开始责怪自己不够运气,机会不降临到头上。

事实上,完全没有机会的人是不存在的,人人都有机会。那些感叹世道不公平,老天爷不眷顾自己,甚至是忌妒他人成功的人,在他们的眼中,什么是机会?那就是应该和天上掉馅饼一样,而且最好能够直接掉进他们的口中。可是,他们却没有发现,机会到处都是,只怪他们自己看不到,自己没有勇气迎难而上,甚至连伸手抓一抓的勇气都没有。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这其实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理。有的时候你想想,很多机会就摆在那里,可是你却由于瞻前顾后,前怕狼、后怕虎,犹豫不决等原因,以致最后让机会从你眼前溜走了。难道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正是因为我们对自己不够自信,不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才会对本来唾手可得的机会,不加以利用,让自己永远成不了胜利者。

现在很多经商的人总是感叹市场变幻莫测,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但是,我们再看看那些成功的企业家们,他们好像根本没有这样的顾虑,因为他们总是会用自己敏锐的眼光抓住市场和行业的机遇,让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大。

说到底就是一句话,正是因为他们抓住了大机会,才使他们获得成功,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

中国有这样一句话“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华裔电脑名人王安博士,就声称这辈子对他影响最大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还是小孩子的时候。

有一天,王安外出玩耍,在他经过一棵大树的时候,突然有什么东西掉在了他的头上,他发现原来是一个鸟窝,而且里面还有一只刚刚出生不久的小麻雀。王安对小麻雀喜欢万分,决定把小麻雀带回自己的家里喂养,可是王安的妈妈非常严厉,根本不喜欢小鸟、小猫、小狗等小动物,结果当王安走到家门口的时候才想起来妈妈是不允许在家里养小动物的。

所以王安就把小麻雀先放在了门外的楼梯上,匆匆忙忙地跑进屋里,请求妈妈能够让自己把小麻雀带回家。结果在王安的苦苦哀求下,妈妈破例同意了,这下子可把王安高兴坏了,他兴奋地跑出房间,可是却发现小麻雀已经不在了,而这个时候他听见了“喵喵”两声,只见在不远处的台子上,一只黑猫正在意犹未尽地擦着嘴巴,原来小麻雀被黑猫给吃了。

就是童年的这样一件事情,在王安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沉痛的教训,他也记住了:只要是自己认准的事情,绝对不能优柔寡断,必须马上采取行动。

有的人可能会认为这样太冲动了,会给自己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是的,不能做出决定的人固然不会做错什么事情,但是往往也会失去成功的机遇。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句话现在已经被很多人看成是人生的至理名言,而且更是很多玩弄权术之人崇尚的人生准则。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例子就正好能够为这句话做出诠释。赵高在秦始皇死了之后,就先下手,擅自改了遗诏。康熙皇帝当时把传位的遗嘱挂在了大殿的横梁之上,可是没有想到四皇子先下手也把遗诏给改了,将“传位十四太子”改成“传位于四太子”。

当年慈禧太后不也是先下手一下灭掉了八大顾命大臣,从而将政权牢牢地掌握在了自己的手中。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数不胜数。

“先下手为强”这句话说的是真的没有错。往往早迈出一步的人,就能够摘到大的果实。如果路上的人都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了,你才缓缓地开始行动,那么你最后的结果无非是尝尝失败的滋味。

在几年前,日本打保龄球的风气非常流行,可是流行的时间并不长,很快这阵“保龄球风”就过去了,而以往门庭若市的保龄球馆现在已经成了无人问津的地方。

而这种情况如果是一开始就迈出脚步,开了保龄球馆的人一定会得到丰厚的利润。但是,后面起步的人,情况肯定就不怎么乐观了。

除了保龄球之外,大家最为熟悉的股票市场也是如此。认为某只股票会涨,而最先下手购买的人,在股票不断上涨的时候就会赚到钱。可是,当大部分人都觉得这只股票会涨的时候,其实差不多它也涨到最高点了,即使涨也不会太多了,反而这个时候你应该抛售了。所以不管是插手还是退出,都应该比别人快一步。

记得拿破仑·希尔说过:“不要等到万事俱备以后才去做,永远没有绝对完美的事。如果你要等所有条件都具备以后才去做,只能永远等下去。”

其实,等待几乎就意味着失去机会,人人都看见的机会,那已经算不上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