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南海诡岛(天眼2)
5588100000002

第2章 冒儿爷

中国遍地都是文物,每个城市都有古玩市场,沈阳也不例外。沈阳城是中国后金旧都,虽然不像陕西、河南、湖南湖北等省这么多文物,但也算个历史文化名城了。在怀远门旧址有个“盛京古玩市场”,是全沈阳最大的古玩交易市场。

周六一大早,唐寻就接到了老雷的电话,要他去看个新鲜玩意。老雷是河北人,光棍一个,性格直爽,很讲义气。他在沈阳中街的盛京古玩市场开了六年多古玩店,但这哥们悟性差了点儿,经常是赔多赚少。几年前唐寻帮他识破了一个假扮挖宝农民的冒爷儿,两人从此就成了朋友。

进到市场顺楼梯上二楼,唐寻轻车熟路地来到一家古玩店铺。店铺里烟雾缭绕围着不少人,一见唐寻进来,都七嘴八舌地说:“唐司令来了,快来看看这玩意!”

唐寻还以为屋里失火了,用力扇着面前的烟气:“你们想集体得肺癌吧?抽这么多烟!快把窗户打开!”

一个人笑着对唐寻说:“唐大编辑,今天哥们收了样好东西,这东西应该跟你沾亲带故,你帮着给瞅瞅啊?”

唐寻说:“你是喝多了说胡话呢?‘东西’怎么能和我有亲戚关系?我又不是‘东西’。”

众人哈哈大笑,都起哄道:“你咋能说自己不是东西呢,太客气了吧?”

唐寻知道口误了,气得要死。先前那人又说:“别闹了,老唐,你快过来看。”说完将手里的一个铜香炉递给唐寻。

唐寻接过香炉之后仔细地左看右看,只见这香炉的直径约和大碗口差不多,铜面呈深红色,左右有一对云形耳,脚下三足,足底磨得锃亮。香炉由炉身和上盖两部分组成,上盖外沿有一圈类似西洋皇冠图案的装饰浮雕,中间是佛手型镂空,香座的外沿也有一圈花纹,足底印有阳文正方形底款,上写“康熙御制”四个行楷字,其中“制”字为简体而不是繁体的“製”。另外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为“大清内务府造办处”。

唐寻边看香炉边说:“老雷,这香炉你是怎么收的?”

老雷哭丧着脸:“就在两个小时前,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头卖的。”

唐寻问:“是吗?七十多的老头怎么会来卖古董?”

老雷说:“开始我也纳闷,那老头手里拎个鼓鼓囊囊的皮包,在行里来来回回地遛达,脸色也不太好,就像有什么心事。我估计可能是想来卖啥东西,又怕不懂行卖亏了,那咱可得主动点儿,于是我把老头拽到店里仔细盘问。这老头就说,他家里条件不太好,儿子和媳妇双双下岗,他还没有退休金,全靠在社区领低保过日子。现在他小孙子想上重点中学急用钱,就想忍痛把家里祖传了三代的古董香炉拿来卖,说得相当可怜。”

旁边的人都问:“老唐,这东西怎么样?你倒是说说呀!”

唐寻说:“你说这东西和我有亲戚,就是指这内务府造办处的小字吧?”

老雷笑着说:“对呀!你曾太爷爷当年不就在内务府当差吗?要不我收了这玩艺之后咋头一个就找你呢?”

唐寻说:“可惜我曾太爷爷去世得早。要是他老人家现在还活着,我肯定让他帮你掌掌眼,准错不了。”

老雷说:“你就别逗我了。你曾太爷爷现在要是活着,怎么也得有一百五十岁了吧?那他不成老妖精了!”大伙都笑了起来。

唐寻也笑着说:“你得了东西就让我来帮你看,好像我是什么大鉴赏家似的,也太高抬我了。这市场里搞几十年古玩的老行家遍地都是,非得找我干什么?”

老雷讪笑道:“唐大编辑,有道是有志不在年高。你大小也是个文物杂志的编辑,在我们哥几个的心目中那地位还是相当地高,基本上和古巴人眼中的卡斯特罗差不多。你就别谦虚了,说几句吧?”

唐寻说:“别给我戴高帽子。不过说实话,这东西我也看不好,还是别说了。”

老雷不干了:“你什么意思?快说!”

唐寻说:“别的不敢讲。这内务府造办处的东西我还是见过一些的,从来就没见过内务府造办处把自己的大号印在东西的底款上,凭这点来说,这东西也不可能是内务府出来的。”

老雷笑着说:“要不咋说你是内务府差人的后代呢?那真叫个一针见血,在这点上咱俩的观点还是一致的。”

唐寻见老雷居然知假买假,感到很意外,说:“你既然知道东西是仿的,为什么还买?那个老头儿不明摆着是个‘冒儿爷’吗?”

老雷“嘿嘿”地笑了:“我花的也是假的价钱呐!这东西虽然不是清中期的,但大小也算是个清末的仿品。那老头想把我当‘二杆子’,我咋能上这个当呢?哈哈!”

唐寻一听,也笑了:“行啊!老雷,这么说再狡猾的狐狸也敌不过好猎手不是?”大伙哈哈大笑,老雷也很是得意。

唐寻说:“你花了多少钱收这个东西?”

老雷伸出三根手指。

唐寻说:“三百?那不多。”

老雷脸上变了色:“三百?你当是废铜啊?三千!”

唐寻听罢,仔细看看手里的香炉内壁,又看了看老雷的脸,咽了口唾沫,慢慢把香炉放下,脸色很凝重。众人见不对劲,也都不说话了。

老雷心里一咯噔,说:“哥们,你是不是想说什么?”

唐寻看着老雷的脸,说:“那我就直说了。”

老雷有种不妙的预感,说:“你……你说!”

唐寻说:“三千块钱收个清末的香炉,说真的,确实不贵。”老雷长出一口气,照着唐寻前胸就是一拳:“逗我是吗?那你把脸拉这么长?吓我一跳!”

周围众人也都笑了。唐寻却慢悠悠地说:“可三千块要是收个五几年的仿品,那就赔了。”

屋里一阵尴尬的沉默。

老雷觉得嗓子眼有点发干:“你是说,这香炉……是五几年的假货?”

唐寻又仔细看了一下香炉的内沿,说:“这香炉仿的是清中期的样式,说实话仿得不错。首先从底下这‘康熙年制’双行四字行楷款来看,一般多见于官窑,但就是在官窑也很少见,官窑大多是‘大清康熙年制’双行或三行楷书款。可少见并不等于没有,但它下面的‘大清内务府造办处’八个字就有点画蛇添足了,只有光绪时期之后朝廷动荡,才有一些仿品敢这么干,要是在清中期是没人敢的。”

老雷说:“是啊,所以我才觉着这玩艺应该是清后期的仿品。”

唐寻说:“这东西仿得很有意思。仿造者为了让人认为是清末的仿品,所以加上了‘大清内务府造办处’几个字。其实在民国之后很少有人愿意加这句话,要仿就仿清中期的东西,因为那时候的东西比较值钱,一加上这几句,就变成了清末仿清中了,价值打折很多,但造假之人抓住了买主一个心理。”

旁边的人都问:“啥心理?”

唐寻说:“年头越古的东西越值钱那是不假,但同时大家鉴赏时投入的注意力也就越高,生怕一个走眼吃了大亏。而近代的东西既不是太值钱,也不是太没价值,所以大家在买的时候反而放松警惕,都觉得谁造假不挑值钱的造?这段时期的古董就成了大伙鉴赏的薄弱地带。再有就是这个‘康熙年制’双行四字行楷款,这个款倒是做得很像,是真正康熙年的官款。”

老雷嘿嘿笑了:“老唐,这就是你露怯了。你没觉着这底款有猫腻呀?”

唐寻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你是说‘康熙年制’的制字应该是繁体的上制下衣,对吗?”

大家都跟着附和:“对啊对啊!”

唐寻说:“这个简体的‘制’字在康熙字典里就有,并不是说中国的简体字都是解放后才出来的。很多字在清朝时甚至更早就开始用了,因为那时的人已经觉得有些汉字太复杂,于是偶尔用些简化的。比如明朝时期的刻印本《水浒传》里,赤发鬼刘唐的‘刘’字就已经用‘文刀刘’而不是‘卯金刀刘’,这就是早期的简化字。这么写款的东西虽然不多,但并不代表没有。”

老雷有些不服气:“我说哥们,你光凭一张大嘴推理,就说这是解放后的仿品,有点太武断了吧?得拿出点真凭实据来啊!”旁边人也都七嘴八舌地说。

唐寻微微一笑,端起香炉,把炉口对着老雷的脸说:“你仔细看看炉口里面最靠边的位置,有细细的一圈打磨痕迹,是因为它的胎做得太粗糙,如果不打磨,用手往里一摸就能摸出毛刺来,所以得打磨光滑一点。可这圈痕迹上面的拉丝条纹十分精细,光用手工很难磨得这么细,更何况是在香炉口里面最靠外沿的地方,普通锉刀根本达不到这个位置,所以说只有一种工具才能做到,你猜是什么?”

老雷接过香炉,对着光用放大镜仔细地看了又看,脸色由青转白,从白又到黑,没想到这么隐蔽的地方居然都被唐寻发现了。看了看后,老雷吞吞吐吐地说:“那……那肯定是微型电动砂轮机了。”

唐寻哈哈大笑:“对啊!电动砂轮的轮片平行固定在手柄上,轮圈是探出来的,只有这样才能接触到瓶式容器的内胆外侧。说真的,如果不是这一点,我也吃不准这东西的准确年代。”

众人接过香炉,挨个传看了一圈,边看边议论纷纷。老雷沮丧地说:“这么说,我到底还是让那个冒儿爷给骗了?”

唐寻叹道:“现在的冒儿爷真是越来越下功夫了,他们用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方法,先让你一眼就能看出他手里的东西是假的,而这件仿品却也有些价值,但实际上却是件不太值钱的现代仿品。”

旁边一人取笑道:“老雷,这个月你连收了三件枪货,按足球术语讲,也算是‘帽子戏法’了吧?”

大家哄堂大笑,老雷气得把香炉盖扔向那人:“你他妈的少说风凉话,快给我滚犊子!”

那人笑着接住香炉盖放在香炉上,拍拍老雷肩膀说:“得了,你也别太放在心上,这东西一般人还真瞧不出来,说不定哪天还能当清末的仿品卖出去呢!”

老雷听了这话,脸色稍微有些恢复,他一撇嘴:“就是,说不定明天我就四千卖了呢!”

唐寻说:“可不是吗?说不定卖了一圈,最后还能卖到那冒儿爷手里。”

大家又笑了。唐寻站起来说:“没别的事了吧?那我回家了。”

老雷说:“别呀,走,咱哥们喝酒去!”

唐寻说:“不了,我这几天工作太累,还是早点回家睡觉,下回吧。”众人一看酒局没戏,也都纷纷散了。

老雷见四下无人,关上店门悄悄对唐寻说:“老唐,上回我跟你说的那件事怎么样了,有谱没有?”

唐寻看了看他,说:“不太好办。那文章我交给主编,人家一看名字:‘沈阳盛京古玩市场资深古玩家访谈’, 马上就看出来是给你老雷做广告,当时就被主编给毙了。我看你还是死了这条心吧,想做广告就老老实实地去晚报上花钱登。”

老雷不以为然地说:“一个破古籍杂志社还装什么?我又不是不给版面费,咋那么抠门呢?”

唐寻笑着走出店铺,对他说:“有机会你还是到西安的古玩市场看看,那里好东西比沈阳多,保你不虚一行。”

老雷送他出来:“行,下次你再出差去西安,别忘了叫我陪你一起去。”唐寻辞别老雷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