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凝聚人脉(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5548900000011

第11章 科学支配你的金钱(1)

根据《妇女家庭月刊》所作的调查表明,我们70%的烦恼都跟金钱有关。民意测验协会主席盖洛普·乔治指出,他的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相信,只要他们的收入增加10%,就不会再有任何经济困难。有很多例子的确是这样,但也不能一概而论。

预算专家爱尔茜·史塔普里顿夫人请教曾担任纽约及全培尔两地的华纳梅克百货公司的财政顾问多年。她曾以个人的智慧,帮助过那些被金钱拖累而烦恼不堪的人。她帮助过各种层次的人,从一年赚不到1000美元的行李员,至年薪10万美元的公司经理。她这样说:“对大多数人来说,多赚一点钱并不能解决他们的财政烦恼。”

“在现实生活中,增加一些收入后,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只是徒然增加一些令人头痛的开支而已。使多数人感觉烦恼的,”史塔普里顿夫人说,“并不是他们没有足够的钱,而是不知道如何支配手中已有的钱!”

你可能对后面一句话不以为然,不过,在你再度表示轻蔑之前,请你搞清楚,她并没有说“所有的人”,她说的是“多数人”,而不是针对你而言。她指的是你姊妹和表兄弟,他们是一大批人。

个人生活其实应该和一些公司一样:花钱应该拟定一个计划,然后根据那项计划来进行。可惜,我们大多数人都不这样做。

黎翁·西蒙金发现人们在花钱时,常常会表现得意外盲目。他说,有位他所认识的会计员,在公司工作时,对数字精明得很,但等到他处理个人财务时,从不精打细算,从不考虑房租、电费以及所有各项“杂”费,迟早都要由这个薪水袋里抽出来付掉。然而这个人却又非常明白,如果他所服务的那个公司以这种贪图目前享受的方式来经营,那么公司破产只是迟早的事。

有件事不知你考虑过没有:当牵涉到你的金钱时,你其实就是在经营自己的事业。而你如何处理你的金钱,实际上也确实是你“自家”的事,别人是无权干涉的。

但是,如何管理我们的金钱?如何进行预算和计划?现有11条规则,供你参考。

把事实记在纸上

立志做一名小说家的亚诺·班尼特50年前初到伦敦时很穷,生活压力很大,所以他把每一便士的用途记录下来。他的目的并不是想知道他的钱是怎么花掉,而只是做到心中有数。他十分欣赏这个方法,甚至在他成为世界闻名的作家、富翁,拥有一艘私人游艇之后,他的这一习惯仍然没有改变。

石油巨擘约翰·洛克菲勒也有这样习惯,他每天晚上祷告之前,总要把每便士的来龙去脉弄个一清二楚,才能安心入睡。

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去弄个本子来进行记录,当然也不一定要记一辈子。预算专家建议我们,至少在最初一个月要把我们所花的每一分钱作准确的记录,最好能连续作3个月的记录。这样,我们就能依据一个准确的记录,知道哪些地方需要花钱,哪些地方需要节省,从而作出自己的预算。

现在你清楚自己的钱究竟花到了什么地方,也许1000人当中只能找到一个像你这样的人。史塔普里顿夫人告诉我,通常,当人们花费几小时的时间把事实和数字忠实地记录在纸上后,他们会难以置信地大叫:“我的钱竟然是这样花掉的!”你会不会这样呢?可能也是的!

拟出一个真正适合你的预算

史塔普里顿夫人指出:假设有两个家庭比邻而居,他们住同样的房子,收入同样多,孩子也同样多,但他们的预算需要却是截然不同的。为什么?因为人们性格是各不相同的。因此,预算必须按照各人的需要而拟定。

预算的意义,并非是要把花钱的乐趣从生活中通通抹杀掉。它的真正意义在于使人们免于忧虑和物质生活的安全。史塔普里顿夫人说:“依照预算生活的人,比较快乐!”

你应该怎样进行具体措施呢?首先,如前所述,你必须把所有的开支列出一张表来,然后要求指导。另外,你还可以致函华盛顿的美国农业部,索取这一类的通俗读物。在一些大城市的主要银行还有专职的专家顾问,他们很乐于帮助你拟定家庭预算并解决急需解决的财务问题。

研究理财预算类的小册子中,我见过的最好的一本名叫《家庭金钱管理》,由“家庭财务公司”发行。顺便告诉你,这家公司出版了一整套的此类图书,讨论诸如房租、食物、衣服、健康、家庭装饰和其他各项问题。你可以向该公司索取。我已细看过这些书,非常好。

学习如何聪明地花钱

我想告诉你的是一种使你的金钱达到最高价值的方法。所有大公司都设有专门的采购人员,他们的职责就是设法替公司买到最合理的东西。身为你个人产业的主人,你为什么不这样做呢?

不要因你的收入增加而头痛

史塔普里顿夫人说,她最头痛的就是被请去为年薪5000美元的家庭拟定预算。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年薪5000美元,似乎是大多数美国家庭的目标。他们要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才能达到这一标准。而当这一目标一旦实现,他们就认为已经成功,于是就开始疯狂开销——在郊区买栋房子,他们认为和租房子花的钱一样多,再买部车子,买许多新家具以及许多新衣服。等他们意识到什么时,他们已进入赤字阶段了。于是,他们的高收入并没有使他们更快乐,反而使他们更不快乐,因为他们的收入不足以支付疯狂的开销。

这是很正常的,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更高的生活享受。但从长远方面来看,到底是强迫自己在预算之内生活,还是让债主逼债上门,催账单催得你精神紧张,这两种方式哪一种能使人更幸福一点呢?

如果你必须借贷,设法争取银行贷款

如果你觉得借到一笔资金,就可以创业,那你就太幼稚了,因为你就是有了一些资金,也未必会创业成功。据我所知,那些毫无商业经验的青年人靠借来的钱做生意而最后能成功的实属凤毛麟角。

一个青年人,如果没有把握就去创业,没有不遇到经济困难的。但是,假如他确实有相当能力和充分的成功把握,创业的实践就使他在别人面前树立了信用,那么即便他靠借来的本钱创业,依然可以获得别人的信任。

对于有志于创业的人来说,首先必须掌握所要从事的业务范围的详细情况;其次,还要有挑选录用合格雇员的眼力。假如这两点做不到,你所经营的事业就会大打折扣。挑选员工是一项异常重要的工作,如果员工的素质不高,那么即便你做事很忠诚,待人很诚恳,当你向别人开口借钱以作为你的创业资本时,其他人也会毫不犹豫地一口回绝。

在你创业之初,最好不要心存太大的奢望,开始并不一定非要多大的规模,只要你确实是一个杰出的、能干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筹划经营后,事业自然会发展起来。假如你能做到这一点,即使资本是借来的,也没有多大关系。

比彻在教育他儿子时这样说:“你得像逃避恶魔一样避免借债。”青年人要快下决心,不论你怎样急需金钱,最好不要向别人借债。

富兰克林那“贫穷的查理”里有句话说得好:“借钱等于自投苦恼的罗网。”法庭上每天那无数的民事纠纷案都证明这句话的正确性。

但是,什么事都不是绝对的,也有一种例外:当一个人由于意外事件而陷入困境时,当天灾人祸从天而降时,往往任何人都难以靠自己的努力去避免,就是那些如日中天的事业也难免遇到意外的困难和阻力,到了那时,不论你怎么小心谨慎,无论你的决策如何正确,无论你怎样痛恨向人借钱,为了渡过难关,你都必须硬着头皮去向银行贷款。即使到了那时,也要牢记一条原则:“借得慢,还得快。”

这一原则在生意上的放账和借款中同样适用,事实上放账和借款都是不可避免的,但你在两个方面都必须能够控制自己。

一个初涉社会、正沿着事业的健康道路前进的青年人,首先要注意的是,应该在自己的才能、意愿、目标之间建立适当的平衡。千万避免因为野心太大,眼光太高,便走上举债经营的道路。有一句话应该永远记住,那就是“尽可能地不要借债”。

一些年轻人由于粗心大意,经常因为借贷不立契约或不立书面的凭据而发生许多有损名誉的纠纷,使他们的前途受到不利的影响,事业遭受打击,身心也受到极大的摧残。

有无数本来大有前途的年轻人由于借债而遭到了意外的失败。这些青年刚入社会时,或许还没有染上借债这种恶习;他们原先或许非常看重名誉,也从不喜欢到处去借钱来挥霍,那时他们的前途是非常光明的。但后来由于一点小小的用途无意中开启了借债的先例后,他们便渐渐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有一个惊人的现象:每年死于债务纠纷的人,比因战争而死的人多出数十倍以上。现代的20个天才人物中,居然有7个人因举债而丢掉了性命,他们其中包括一个小说家、一个学者、两个法学家、两位政界名人和一个演讲天才。

一贯为人敬仰的美国名人史蒂芬逊,做人特别小心谨慎,可是他在描述自己理想中的生活时,还战战兢兢地希望自己不要陷入借债的漩涡中去。

史蒂芬逊说:“我们对他人应该热爱和忠诚,平时应当量入为出。对于自己的家庭,应当保持快乐的气氛。对朋友,必须竭力避免仇恨,当然也决不可忍受丧失自尊的屈辱。假如遇到蛮不讲理的人,最好的办法是避开他们——这是通向理想生活的捷径。”

纽维尔·希里斯博士也说:“你要使自己过上一种安稳的生活,要保持自己的人格和名誉,必须要遵守一条规律:那就是赚得多花得少。”在这个危机四伏:处处荆棘的现代社会,好象没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令人应该慎重对待。

那些喜欢向别人借债的年轻人的悲剧在于他们看不到借债背后所隐藏的危险。假如他们明白万一不能还清债务的严重后果:包括丧失人格、迫不得已的撒谎、可能的营私舞弊、为逃避债务而东躲西藏等等窘况,他们一定会后悔莫及,寝食难安。而当他们一旦弄清戴上了债务的手铐无法挣扎的情形,他们一定会喊起来:“宁可饿死也不做债务的奴隶。”

欠债是最令人难堪的事情。只有那些因债务缠身、时刻受着债主的追逼与压迫、因债务而吃尽苦头的人,才了解负债者的苦恼。债务会把一个人的体力、气魄、人格、精神、志趣、雄姿消磨得一干二净;同时,债务对人精神的压力,能毁灭一个人一生的希望。

投保医药、火灾以及紧急开销的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