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带队伍: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5547900000031

第31章 从优秀到卓越(2)

20世纪30年代,希特勒经过几年时间就从一介平民爬到了德国国家元首的位置,其中虽然有很多因素,但希特勒非凡的领袖气场是绝对不容忽视的。希特勒被誉为“天才的演说家”,获得这样的称呼不是偶然的,他演讲时表情坚毅、手势有力、语调铿锵、语气坚定、口才极佳,神态犹如救世主一般。因此,希特勒的演讲能深入人心,很多人都被他的演讲打动,被他无与伦比的强大气场征服。大多数德国民众,无论是上流社会的精英,还是普通民众,都坚定地认为希特勒能够带领德国走向复兴。

我们通过一些现存的影像可以看到希特勒演讲时的状态:

走路的步伐从容不迫,庄严而又稳健;

登上演讲台后,会沉默一段时间,等到听众由人声鼎沸到悄无声息;

一定是抬头、挺胸、瞪大眼睛站在演讲台上;

开始演讲时声音非常低沉,语调平缓,但非常有力度;

演讲过程中,会突然提高音量,极具节奏感地将每一个煽动性的词语呐喊出来;

喜欢挥舞拳头,用一只拳头砸向另一只手的掌心,或者用手指向前方,或是将手掌用力地放开;

整个演讲过程中,他的双眼始终炯炯有神,目光坚定,放射出审视的目光,就像帝王在审视自己的子民;

他的讲话,既能释放出热情,又能表达愤怒、冷淡和蔑视;

…………

这就是希特勒的气场,这样的气场作为企业的管理者也必须具备。神态、目光、动作、手势、语气等多个细节,都能体现出强大的气场。

知道了气场的重要性,如何能让自己具备强大的气场呢?其实并不难,通过坚持不懈的训练就能实现。

希特勒的气场不是天生就具备的,其实任何成功人士的强大气场都不是先天的,都是经过后天不断的锻炼,才培养出的。

年轻时的希特勒是个腼腆、沉默的人,虽然他口才很好,开始时却并不适应政治活动,也曾被纳粹党的同僚批评缺乏组织和领导才能。直到他在纳粹党内崛起,他意识到了自己缺少可以震慑他人心灵的能力,便开始刻意训练。他的铁杆支持者、后来第三帝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找来了著名演员做希特勒的形象教练,对希特勒的一举一动进行训练。比如:如何和人打招呼?如何步入会场?如何走下汽车?怎样和人握手?如何演讲?很多方面都进行了精心设计。随后希特勒开始了刻苦训练,有时在一些重大活动前,他都要提前排练到深夜,这才有了强大气场。

所以说,气场是必须要经过后天训练才能形成的。犹太人有句谚语:“不会不要紧,你可以先装扮成‘那个样子’,直到你成为‘那个样子’。”参照气场十足的管理者的行为举止和说话方式,你也会成为气场十足的管理者,还可能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必将获得非凡的影响力。

一个人对他人的印象,约有7%取决于谈话的内容,38%取决于辅助表达的方法、手势和语气,55%取决于肢体动作,这就是管理学上的“梅拉宾法则”。辅助表达的方法、手势和语气以及肢体语言,是决定一个人气场的关键因素。

气场,是一种非凡影响力。渴望具备个人影响力的管理者,必须要具备超强的气场。

管理,是一个发挥影响力的过程

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一度占领江南大部,清政府苦战数年,但屡战屡败。最终,还是依靠曾国藩率领的湘军稳定了局势,同太平军形成了势均力敌的对峙态势。

1858年,朝廷任命翁同书出任安徽巡抚。安徽是湘军与太平军作战的主战场,战火纷飞。翁同书没什么功绩,因为父亲翁心存是朝廷的军机大臣,因此才当上了大官。翁同书没有任何军事才能,看着太平军在安徽驰骋,他如坐针毡,没有任何办法,只能不断向湘军求援。

有一次与太平军作战时,翁同书不仅没有率军坚守,反而不顾廉耻,第一个弃城逃走。当时正全力围剿太平军的湘军统帅曾国藩担任两江总督,下属翁同书做出此等不齿之举,他气愤异常。曾国藩有心参劾翁同书,但想到一般力度的奏折递上去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翁心存在朝中势力太大。但如果就此放过翁同书,以后的仗还怎么打,谁还听自己的指挥,大家的心里还能服气吗?

曾国藩的多名幕僚先后起草了几份奏折,曾国藩读后都不满意,认为起不到什么作用。必须让慈禧太后、朝廷大臣甚至翁心存都找不到袒护翁同书的理由,才能治翁同书的罪。就在曾国藩感到难办时,学生李鸿章送来一份自己起草的奏折,曾国藩看后击掌称赞。奏折中的一句话,让曾国藩觉得妙不可言,他还在上面画了十几个圆圈重点标注出来,那句话是:“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

奏折递到北京,慈禧太后看后,有心帮翁心存父子,但她仔细品味了“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这句话,感觉不能帮。便将奏折传给大臣们看,大臣们看后没有一个替翁同书求情的,连翁心存也觉得底气不足,吃了哑巴亏。后来,慈禧太后传旨,将翁同书削职为民,发配到新疆充军。

为什么李鸿章写的那句话能有如此大的威力呢?

这句话的确够“狠”,影响力直透老佛爷心坎儿,就算她看在翁心存的面子上想保翁同书也没法说出来。如果她保了,正好中了李鸿章的圈套,慈禧就等于告诉天下人,自己保翁同书显然是因为翁家“门第鼎盛”而“瞻顾迁就”。李鸿章施展了自己的影响力,老师曾国藩连面都没露,区区一份奏折,就“将了老佛爷的军”,还让老佛爷无话可说。

同时,这份奏折的影响力还不仅限于此,奏折中的那句话也将翁家在朝中的所有同党“将死”了,他们都被架在了不畏权势的‘忠良’的位子上,他们若想帮翁同书说话,就成了畏惧翁家“门第鼎盛”而说了言不由衷的假话的人。此外,翁心存在没有同僚的支援下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眼睁睁看着儿子远赴新疆充军。

李鸿章的高明之处在于“杀人不见血”,他的一份奏折就能影响甚至决定千里之外的朝廷决策,由于这次漂亮的登场亮相,让李鸿章在同僚乃至曾国藩眼中的影响力也开始急剧攀升,曾国藩发现此人可堪重用,就让他去上海办淮军,李鸿章由此踏上了飞黄腾达之路。

由此可见管理者的影响力对事情的发展起着多么关键的作用。如果一个管理者仅懂得管理,而没有影响力,这个管理者所带领的团队的成员将“各怀心事”,毫无凝聚力可言。因为影响力不仅仅是管理者在员工心中地位的凸显,也是管理者能否领导员工走向辉煌的表现。一个管理者如果连最基本的领导影响力都不具备,哪个员工会相信这样的领导能带领他们在激烈的商海拼杀中获得丰厚的回报呢?

那么,管理者如何才能形成自己的影响力呢?其实,一个具有卓越影响力的管理者,需要的素质是多种多样的,包括个人专业能力、领导力、个人魅力、管理水平、融合团队的能力等,但最根本的还是个人性格因素。下面从几个方面做详细剖析:

1.独立人格

管理学有这样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可见性格对人一生的影响之大。性格学大师斯塔洛·潘采尔对世界上杰出的成功人士做过一项调查,目的是想发现这些人究竟有什么共同点。五年的调查结束后,潘采尔发现,这些成功人士完全没有标准,他们当中有人内向,有人外向;有人善于规避风险,有人则喜欢冒险;有人能说会道,有人沉默寡言;有人粗犷豪放,有人心思缜密。

这让潘采尔感到困惑,经过更加仔细的分析,他终于发现,无论他们之间的差别有多大,但有一个核心因素确实是每个人都具备的,那就是独立的人格。

管理者具备独立人格的关键是对自己负责,能够独立思考。对上不卑躬屈膝,对下不盛气凌人,对同级不自恃清高。而一个缺乏独立人格的管理者,往往对上依赖,对下傲慢,对同级不懂协作,这样的管理者没有丝毫影响力可言。

2.强大的自制力

成功总是属于那些自制力强大的人,他们能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坚韧不拔。同样,一名管理者,如果想在下属面前更有说服力,就必须足够自制,正人先正己。

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的创办人张伯苓就是自制力超强的人。他的教育理念是“正人者必先正己,要教育学生,必先教育自己”。一次,他看到一名学生经常抽烟,手指都被烟熏得蜡黄。他把这名学生叫进办公室,严厉训斥。学生并不服气,指着张伯苓桌子上的烟袋开始反驳。张伯苓没有以校长的权威强令学生,而是直接将烟袋扔进垃圾桶,从此以后再不抽烟。

3.高尚的品行

南开大学创办之初,资金很紧张,基本上都要靠张伯苓去美国募捐。他当时进行的募捐活动,别人对具体细节毫不知情,他完全可以将其中一部分中饱私囊,但他不肯这么做,也不屑于这么做,总是将募捐款分毫不差地送交南开账户。1951年,张伯苓在天津病逝,他的全部家当仅仅是当月的伙食费。

一名合格的管理者,必须要具备高尚的品质,对企业要忠诚,对员工要诚实,在是非面前坚持原则,不因为私利而践踏原则。在工作中实事求是,出现失误后勇于面对,敢于承担责任,及时改正。如果一个管理者的行为令人不齿,自然也不可能有多少影响力。

施展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

甲对乙说:“你刚刚那样申斥你的员工可不好,员工会有抵触情绪的,以后就不会好好工作了。”

乙满不在乎地说:“我是老板,他们是打工的,他们当然得接受我的领导,难道还要我对他们点头哈腰求他们干活不成!”

有乙这样想法的管理者在现实中不在少数,认为自己是管理者,有领导权,下属必须接受自己的领导。这样的领导会看到,下属们都很听话,从不反驳他,真正做到了“领导指哪儿,下属打哪儿”。但或许领导并不知道,这只是表象,下属一定不是心甘情愿这样做的。

卓越的管理者不会以权力制约下属,他们懂得让下属发自内心地跟随,并不是因为自己位高权重,而是因为自己德高望重。

上述问题就是管理学的命题之一,即“权力和管理者影响力之间的关系”。管理学通常认为,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是构成管理者影响力的两大组成部分。

权力性影响力又称为强制性影响力,影响力的源泉是权力。权力性影响力对他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不可抗拒性,需要通过外部推力来发挥作用,一旦外部推力消失,影响力将荡然无存。权力性影响力总是与强权分不开,因此这种影响力对下属行为的影响力巨大,但对心理的影响力很小,维持的时间由掌权的期限决定。

权力性影响力的致命弱点是权力会消失,也就是说靠权力累积的影响力,其实是虚幻的,不真实的,不构成真正的影响力。

另一种是非权力性影响力,也被称为非强制性影响力,其源泉是管理者个人的魅力和专业素养。非权力性影响力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可以形成相互感召和相互依赖,这种影响力可以持久,与权力的存在与否没有多少关系。构成非权力性影响力的因素主要有:品格因素、才能因素、知识因素、情感因素、共识因素。

特蕾莎修女是阿尔巴尼亚后裔,在英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少年时进入修道院。学成后,特蕾莎修女来到印度加尔各答,一心照顾穷人、病人、孤独的人、垂死的人。在印度几十年,特蕾莎修女从来不穿鞋,因为她发现印度民众生活太苦了,都没有鞋穿,如果自己穿上鞋,会拉大同民众的距离,于是她便常年赤脚。

一次,戴安娜王妃访问印度,专程到加尔各答来看望特蕾莎修女,王妃发现年过八旬的特蕾莎修女竟然没有穿鞋,而自己的脚上穿着一双镶嵌着钻石的白色高跟鞋,她感到非常羞愧。

后来,南斯拉夫爆发科索沃战争,这是特蕾莎修女的出生地,她回到家乡,看到战区有很多妇女儿童来不及转移,就去找一方的军事指挥官,要求立即停火,解救难民。指挥官无奈地说:“这是战争啊!对方不停火,我方停火,就会失败,我承担不起责任啊!”

特蕾莎修女又找到另一方,要求停火,另一方指挥官的回答也如出一辙,不同意停火。

特蕾莎修女没有继续劝说,她决定走进战区,去解救难民。当德蕾莎进入战区后,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交战双方听说德蕾莎修女出现在战区中,竟然不约而同地立刻停火,直到修女将那些可怜的难民带出战区,双方才恢复交战。

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得知这一消息,感慨地说:“这件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最高元首都办不到。”的确,此前联合国已经组织各国调停数次了,仍然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双方依然开战了,过程中也从来没有停火。

而事实上,特蕾莎修女并没有任何职务,也没有任何行政上的权力,甚至连一点儿钱都没有,然而她却能在公众中树立自己的巨大影响力。

罗伯特·塔克在《政治领导论》中称特蕾莎修女为人类的“非委任领袖”。没有权力并不意味着没有影响力,而有了权力,也并不一定就意味着有了影响力。作为一个管理者,着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着力去培养自己的非权力影响力,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管理者若想让自己的影响力达到一种较为理想的状态,权力性影响力和非权力性影响力都是必不可少的。有科学家指出:“99%的非权力影响力与1%的权力影响力,组成了领导的成功定律。”

纵观古今中外成大事的领导者,他们卓越的领导力往往不是由手中的权力带来的,而是通过他们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来体现的,也就是高尚的人格魅力。人格魅力散发出来的光芒,能一直吸引着众人矢志不渝地追随领导者的脚步。

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就是以超凡的非权力性影响力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连任四届的总统。海因茨·亚当说:“如果罗斯福召集联邦安全委员会的一万三千人集体站在亨纳达大桥上,并喊一声‘跳’,所有人都会跳进水流湍急的密西西比河里,这就是人格的魅力,也是忠诚的力量。”

一个人的职位和权力是有限的,而非权力性影响力却是无限的,在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史上折射出永不磨灭的光芒。

自主管理,无为而治

卓越团队表现为每名成员都能自主管理,主动学习,不断激励自己奋发向上,为团队的强大贡献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和团队一同成长。

自主管理是卓越团队成员必须具备的第一要素。每个人的内心都是抗拒被他人管理的,被管理不仅让自己失去自由,也会失去尊严。人们的潜意识都认为被管理是因为自己做得不够好,不然别人为什么一直管着自己呢?

如果管理者让下属感觉自己失去了尊严,即便给下属再高的工资和福利,也不会让下属的内心产生感激。每一名员工都渴望受到尊重,管理者的赏识就是对员工最大的尊重,当员工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后,会从内心迸发出无限的热情,这样的热情可以带来工作的动力,也能给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