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带队伍: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干到死!
5547900000011

第11章 团队内部的高效沟通(2)

外企的做法体现了更完善的决策流程。制定决策不是一个人的智慧就能完成的,需要汇总各部门的能力,征求各部门领导的意见,这样制定出的决策才更有可行性。而中国一些企业的“拍脑袋决策法”,虽然决策效率大幅提高,但决策效能必然降低。领导不是大罗金仙,无法预见所有风险,仅凭一己之力难免会有决策失误的时候。

某塑料企业老板接下一笔订单,对方要求三个月完成,给的价格很高,老板见钱眼开,未加思索,当即同意。合同签过后,老板回到公司,将任务传达给车间,规定三个月内必须保质保量完工。车间生产主管接到任务,仔细研究,发现订单有漏洞,立即找到老板。

主管说:“对方要求的塑料管材数量虽然不多,工艺看起来也很简单,但里面涉及一项非常复杂的工艺流程,单将这项工艺准备完毕就要花费至少一个月的时间,还需要有大笔资金,时间我们可以抢出来,但客户应该额外支付这笔工艺的费用才可以,不然公司的损失会非常大。”

老板听完有些急了,立即同主管来到车间仔细研究这项工艺,忙活了几个小时,老板承认自己决策失误,让对方占了大便宜。现在合同已签,如果终止,将赔付对方一大笔费用;可如果继续,公司出工出料出人力,依然会赔很多钱。经过综合考虑,老板决定完成订单,不然会在业内留下不好的名声。

这位老板做决策就是典型的“一言堂”。或许在创业初期很多老板都是这样的作风,那时企业规模很小,分工也不明确,凭老板一个人的智慧就可以支撑起整个企业的运转。但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后,“一言堂”式决策方式就必须要让位给“集体智慧”模式,利用每个人的智慧来解决个人智慧有限的问题,这样才能做出最合理的决策。

此外,外企在做决策时的谨慎也值得借鉴。不要认为决策既然做出了,直接发布就可以了。因为一个决策的制定需要一个过程,而商场如战场,随时会发生变化,决策制定初期和制定完毕后的市场形势很可能已经发生重大变化,这就要对已经制定好的决策做最后的推敲,在确保其依然符合市场规律后,方可发布。

很多人会不理解,外企的做法也太拖沓了,商场形势瞬息万变,一个决策不断讨论,商机岂不是错过了?商机确实难觅,给人稍纵即逝之感,很多人为了抓住商机会盲目做出决定,但真正成熟的大型企业的生存管理之道是什么?它们宁可错过商机,也不盲目行事。错过了商机可以在日后弥补。要明白这一点,稍纵即逝的商机其实是少数的,大多数商机都是可持续发掘的。只有正确的决策,才能真正牢牢地抓住商机。

包容下属的“狂妄”意见

年轻时的本杰明·富兰克林是一个很难相处的人,他言语犀利,容不下他人的不同意见,经常因为言语不和与他人发生争执,富兰克林也因此得罪了很多人。

终于,一位长辈看不下去了,向富兰克林建议道:“你很有才华,口才出众,但你没有朋友,得不到他人的支持,这让你不能发挥出真正的能力。”

富兰克林说:“我确实没什么朋友,因为别人总是跟我的意见不一致,他们都是错的。”

长辈严肃地说:“看看你吧,浑身是刺,因为别人和你的意见不一致,就武断地判定别人是错的,你这是在打击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应该平和一些,你没有权利让别人和你的观点一致,更没权利去打击别人。”

富兰克林低下了头,想到自己在社会上的种种不顺利,他决定听取长辈的忠告,改正自身的缺点。

富兰克林给自己立下了四条规矩:第一,以后绝不正面反对他人的意见;第二,不可武断地反对他人的意见,要经过思考;第三,不允许自己的文字或措辞太激烈;第四,在必须反对他人的意见之前,先肯定对方。

经过一段时间的改正,富兰克林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他说:“当别人陈述一件我不能同意的事情时,我不再立即反驳对方,也不立即指出我认为对方有错误的地方。我会等对方陈述完毕后,先肯定对方,然后心平气和地说出自己的观点。我和对方是平等的讨论关系,不是说服和被说服的关系。当我开始采用这种方法后,我感受到了从来没有过的善意,别人因为受到了尊重而表现出了快乐。这和以前的雄辩式反驳对方收到的结果完全相反,别人更愿意与我交流,我的意见通常都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正是因为有了包容心,才让富兰克林的人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一个人能够宽容善待别人的不同意见,他的融合力就会倍增,就能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

俗话说:“地低成海,人低成王。”一个宽宏大量的人,有着海一样的胸怀,能够包容不同的意见,不会因为意见不合而打击他人。作为领导者必须有这样宽阔的胸怀,对于不同的人和意见,既能坚持原则又要善于包容。

在企业中,因为每个人的思维各有不同,一定会产生不同的意见。这些意见有些是合理的,有些是不合理的;有些人提意见时态度谦恭,而有些人提意见时态度傲慢;提出意见的人有些是中层管理人员,有些只是低层员工。作为领导者,在接受不同意见时,不能戴着有色眼镜,必须全盘接受,然后再进行分类,有益处的意见可以逐步完善并加以利用,没有益处的意见也要向提出者做出反馈,不能不了了之。态度谦恭者提出的意见是中肯的,态度傲慢者提出的意见也同样是中肯的,因为只要用心提出意见,就说明员工的内心中有着对企业的热爱。同样,对于中高层的意见要重视,对普通员工提出的意见同样要重视。因为每个人所处的位置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不一样,中层看到的问题员工不会看到,而员工看到的问题中层不一定能看到,这就需要群策群力,企业才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之所以要重视不同意见,就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思考的局限性。一个管理者本事再大,他的知识、经验、能力、精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做到“什么都懂”“什么都会”“什么都能掌握”。因此,高明的管理者,无不重视下属的参谋意见,给下属充分思考的空间,让下属可以自由发表不同的意见,这对企业有百利而无一害。

如果在一个企业中从来都没有不同意见,老板指哪儿,员工就跟着打哪儿,这样的企业是不可能有良好发展的,即便取得了暂时的繁荣,也难以长久。

其实,容纳不同意见不仅仅有利于管理者掌握更多信息,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提早发现潜在的危机。如果管理者对下属提出的不同意见经常采取置之不理或嗤之以鼻的态度,下属就会产生逆反心理。因为下属提出意见之前,都会经过深思熟虑,他们认为有必要的、正确的才会提出,如果上司置之不理,会严重打击下属的积极性。以后下属将不再提出自己的建议,管理者也就失去了收集信息和发现危机的良机。

从管理者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可以看出他是否真心实意尊重员工;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考验着管理者的胸怀和气量;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决定管理者能否做出最优秀的方案和措施;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关系到管理者能否吸引众多人才的追随……总之,管理者必须要包容下属的不同意见,即便意见是狂妄的、无理的,管理者也必须以广阔的胸怀接纳。管理者要明白,在管理中,下属提出的反对意见不是“毒药”,而是改进决策的“药方”。

优秀管理者容纳下属不同意见必须规避的四项禁忌:

1.盲目否定

当下属向领导者提出问题时,有些领导还未等下属说完,就挥手否定了。这样的领导只希望下属认真执行他做出的决策即可,不需要思考。其实,这些领导都很自大,认为自己能力超群,一定比下属强很多,下属的意见都是为自己的私利打算,没必要浪费时间。

这是最糟糕的一种领导,他们盲目认定下属提建议都是想谋取私利,而忘记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凭借一己之力,就算浑身是铁,能打多少钉呢?

2.心不在焉

领导者在听取下属意见时,抱着不以为然的态度,心里根本不重视,这对下属的情绪有着很大的负面影响。

3.急于表态

很多领导者也知道听取下属意见的重要性,但在听的过程中,只要听到有不同意的意见,便会立即打断下属说话,并以严肃的口吻说出自己的观点。试想,如果你是下属,在意见没发表完时便被领导当场驳回,心中一定会滋生失落感和挫败感。

有的领导喜欢同一时间召集数位下属,让大家都发表意见。聪明的领导一定会将所有人的意见全部听取完毕后,再进行总结性发言。但不够聪明的领导,往往在听到某位下属的意见与自己相同时,便急于发表自己支持的观点,其他有不同意见的下属便会就此打住,不再发表意见了,转而违心地支持领导的观点。同理,如果领导在听到某位下属的意见与自己相左时,便急于发表自己的反对的观点,其他下属也会受到影响,会因顾虑领导的想法而不能充分说明自己的意见。

4.埋头苦记

这类领导谦虚过度,对下属的意见都一概重视,但因为不认真思索、分辨,往往会把下属意见中的可取之处或蕴含着的有价值的意见漏掉。

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必须要改掉上述四个不利于与下属有效沟通的恶习,让下属愿意发表意见,并能得到能力上的提升。

下面再总结四项有利于听取下属不同意见的方法:

1.启发式提问

下属在向领导提意见时,心中一定有所顾虑,怕引起领导的反感。所以,领导者要在下属犹豫是否发表意见的时候,使用幽默的语言引导,当下属感受到领导的平和的情绪后,才会真正敞开心扉。优秀的领导还会利用启发式提问,引导下属谈出事先没有考虑到的意见。

2.记下要点

下属提的意见益处很大的毕竟不多,但只要下属提出了意见,多少都会有可取之处,有值得探讨的有价值的内容,甚至能帮助领导打开思路。所以,领导在听取意见时,必须要用笔记下要点,但更重要的是注意思索,善于从下属的意见中捕捉到最有意义的内容,并及时提出来,引导下属进一步思考。

3.平和讨论

针对某个问题,往往下属发表了意见,领导不同意;或者领导发表意见,下属不同意。至于谁的意见最终是正确的,自有实践来检验。领导必须让下属勇于表达意见,对正确的、有价值的意见,不仅口头上接受,工作中采纳,还要予以表扬甚至奖励;对有分歧的意见,讨论时一定要心平气和,且不可用领导的权威打压下属。

4.内心坚定

领导要重视下属的意见,并不是要求领导无条件听从下属的建议。在下属提出建议后,领导必须通过分析得出结论,下属的建议是否可取?有多少可取性?哪里需要改正?全盘推翻对企业有好处吗?领导者在工作中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决策与判定,能够听取不同意见,但不应在工作中过多受别人的思路、言语的影响。一句话,领导者要考虑别人的意见与感受,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但不意味着领导者可以没有主见,随大溜。

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下,在各方不同意见的争论中,能分辨出正确的航向,这才是卓越的领导者应该具有的大智慧。

提问不是摆派头,而是促交流

有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老渔翁,年过六旬,捕鱼技术高超,被人们誉为“神渔翁”。神渔翁有三个儿子,从小就跟随父亲出海捕鱼,接受父亲的真传,但他们的捕鱼技术在当地是最差的。神渔翁为此很苦恼,责骂三个儿子太笨,自己这么用心教,怎么就是学不会呢?自己当初可是没人教,都靠自己摸索。

一天,神渔翁来到深山中的一座庙中,将自己的苦恼讲给老方丈听,然后请教老方丈,自己的三个儿子如何才能将捕鱼的本事学会。

老方丈问他:“每次捕鱼,都是你和儿子们一同出海吗?”

神渔翁说:“是啊,不然凭他们的本事啥也捕不到啊!”

老方丈又问:“你如何教儿子的?”

神渔翁说:“我知道的都会告诉他们,他们也都记住了,但……”

老方丈说:“但就是不得要领是吧?”

神渔翁点点头。

老方丈接着问:“你是如何学得一身高超的捕鱼的本事的?”

神渔翁来了精神,说:“我十四岁就跟随同村人出海捕鱼,人们都忙着手中的活,哪有人教我?我就一边帮工,一边跟着学。用了六年时间,学会了全套的捕鱼本领,并且开始独自出海捕鱼。”

“你学习的过程中有过失败吗?”

“当然有了,太多了,每次都得吸取教训,下次就会做得好一些,一来二去错误就少了,最后没有了。”

“独自出海捕鱼后,还会有错误吗?”

神渔翁叹了口气说:“有啊!自己刚刚出海时,认为自己应该可以的,可是到了海上就有些发蒙,曾经学过的东西都忘记了,连续数天都没捕到一条鱼。一个多月才有起色,前半年我过得都很辛苦,因为常常会因为出差错而捕不到鱼。”

“你觉得在你整个学习捕鱼的过程中,什么样的经历最难忘,对学会捕鱼最有用?”

神渔翁想了想说:“是失败。失败的印象太深了,有时候眼看要成功了,可是因为自己操作失误而功败垂成。对学会捕鱼最有用的也是失败,经验教训都在失败中获得。”

“那么当时你害怕失败吗?”

“当然了,失败就意味着那一天没有收入。”

“你的儿子们怕失败吗?”

“不怕,因为有我在,错了我会提醒他们。”

老方丈最后问:“那你认为他们还能记住什么吗?”

“这……”神渔翁说不出来了。的确,是他手把手的教授方式,剥夺了儿子们独自承担失败的机会,也剥夺了儿子们真正学到本事的机会。

老方丈通过连续的提问,循序渐进地引导神渔翁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如果老方丈没有通过提问,上来就给神渔翁摆道理,恐怕会遭到神渔翁的反驳,因为在他的心中,儿子们学不会捕鱼不是他的责任,而是儿子们太笨。

在工作中,下属请求领导帮忙解决难题是很常见的事情,通常情况下领导会第一时间帮助下属,直接告诉下属解决问题的方法,下属得到了满意的答复,顺利将问题解决。但问题是,未来下属遇到类似的问题依然找不到解决的方法,还得来找领导。以此类推,只要下属不能自己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难题就永远存在。

还有一些领导答应下属帮忙解决问题,让下属先忙别的事情,然后自己去想办法。这样下属连参与进来的机会都没有了,直等到领导把难题解决后,下属回到岗位继续工作。这样的领导看似敬业,帮下属分忧,其实是做了非常愚蠢的事情。

优秀的领导不仅自己是帅才,下属也要独当一面,这就要求下属也要经过风雨的洗礼。在有了难题时,领导第一时间冲上去是对的,但下属也要跟着冲上去,并且要站在风雨最大的位置,自己亲自解决问题,领导只能起辅助作用。领导要像老方丈一样,通过不断的提问,和下属进行交流,帮助下属逐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